忆往昔峥嵘岁月

作者:大方女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9 章


      第9章
      第二天吃过早饭,吕忆往不跟着去了,刘峥只好拉着袁朗,袁朗又拉着曲文武,老赵一看到这结构,就说:“叫个女学生来,很多村民家女娃都不送来,要是见到女学生会好一点。”袁朗又去叫温苏苏,顺带着薄静和文永梅。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了,今天先去的是村里的刘寡妇家。路上村长简单介绍了一下她家的情况。刘寡妇男人叫刘铁牛,是个老实本分的,家里穷,好容易娶了妻,生了个女儿,哪知婚后没几年出意外死了。村里都说刘寡妇克夫,不愿与她来往,孤儿寡母的,怪可怜的。
      刘寡妇也就30出头,依旧能看出有几分姿色,女儿刘木兰今年7岁,很是机灵。
      “桂花,把你娃木兰送去读书吧。”老赵说,刘寡妇闺名桂花。
      “老赵叔,俺娃也能去读书?”刘寡妇有点不相信。
      “咋不能哩,这些个都是城里来的学生,你看看,这俩女学生就是在城里上学的。现在他们准备在俺们村办学堂,俺才带着他们来找你的。”
      “俺娃笨,俺怕去了受欺负。”刘寡妇不放心。
      “怕啥,有老师哩,哪个娃敢欺负小木兰。”
      “娘,俺不怕,俺想去读书,将来有文化,不给人欺负。”木兰抬头,晶亮的眼睛看着刘寡妇,一句话说的刘寡妇眼角噙泪,蹲下来捧着着木兰的圆鼓鼓的小脸“好,俺娃有出息。”说完起身对着刘峥等人一弯腰“俺娃就交给先生们了。”
      温苏苏赶紧上前扶起刘寡妇:“大姐,太见外了。感谢你支持我们工作,木兰就放心交给我们吧。”
      刘峥和吕忆往赞赏的看了温苏苏一眼,温苏苏既骄傲又有点害羞,表情很是纷呈。
      之后又走访了剩下的村户,零零散散又招了十来多个孩子,跟村里孩子总数比起来,占比并不多。老赵还想再走一遍,再劝劝那些冥顽不灵的村民。吕忆往阻止了:“赵叔,先这些吧,我们初次办学堂也不知道怎么样,今晚我们几个再讨论一下教学内容,第一批孩子先学起来,等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再说。”
      “那好吧,你们定就好,俺老汉也不懂。”
      晚饭后又是一次小小讨论会。
      刘峥发言汇报了基本情况:“我们目前招生28人,男孩23,女孩5个。目前只能开设一个班,科目设置识字、算术、体育、美术和音乐。体育曲文武带,美术文永梅教,音乐温苏苏教。识字算数,由忆往袁朗薄静韩潇和我轮流教。大家看行吗?”
      “行。”
      “上午两节,下午两节,美术音乐隔天一次课,识字算数和体育每天都上课。”刘峥顿了一下“需要教材教具到仓库领,之前我们采购过的已经交给仓库保管守财大叔。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没有?”
      温苏苏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霜降吧,农事也差不多结束了。我们先打扫布置一下教室,再登记一下学生信息。”
      一忙碌,时间就过得飞快,转眼就是霜降。一大早八个准老师,早早来到学堂,迎接他们第一批学生。随着大树、小树,小果、小柱子,木兰,迎香,狗蛋,小萝卜,谷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在视野里,霞云村第一批学生开学了。
      今早第一课是吕忆往上的,他是这里学历最高的,也是年龄最大的,于情于理都该是他最先被尊为先生。吕忆往第一堂课内容也很简单,教孩子们认识天地人,并讲了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讲着讲着,吕忆往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纯真的脸庞如饥似渴获取知识的炙热眼神,蓦然心里生出一丝使命感,他似乎有点喜欢这片土地了。
      接下来是刘峥教的算术课,他教孩子们认识数字12345,并对应数数,孩子们很聪明,很快掌握。
      午休回来后,下午分别是体育,美术。体育课,曲文武带孩子们在院子里蛙跳踢腿短跑丢沙包。音乐美术课暂时以理论为主,不过孩子们也很喜欢,理论就是讲故事。美术课文永梅讲的是齐白石画虾,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第二天音乐课温苏苏讲的是贝多芬失聪坚持创作,阿炳失明拉二胡的故事。孩子们很纯真,不懂就问温苏苏“老师老师,是不是只能瞎了聋了才能学好音乐啊?”
      温苏苏一听,咯咯笑个不停,连忙否认说“不是啊,老师是想说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坚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大部分音乐家都是健康的。”
      一天下来,大家都很充实,第一次觉得来到这里,自己发了光。
      忙活了半个月多,大家总算把孩子们认全也摸清了孩子们的性格脾性。学堂的规矩都立的差不多,乡下孩子朴实,愿意来学习的也都听话,活泼归活泼,没有调皮捣乱的。几个老师也是尽职尽责,上课前都提前备好课,没有赶鸭子上架的。
      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这个进步,村民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只知道孩子会讲很多故事,还会背诵唐诗啥的,没啥了不起的。
      袁朗是个会来事的,他安排了几个活泼伶俐孩子轮流讲故事。于是,村里下傍晚大槐树边的娱乐活动又多了一样,就是上学堂的孩子轮流讲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讲到《大闹天空》《哪吒闹海》等等,孩子们听多了,积累很多。这些故事村民之前偶有机会听过一些皮影戏或者说书的,也只是听个零星半点,都觉得新奇有趣。不仅村里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连之前扭秧歌的村民们也渐渐都围拢过来听。
      每每被老师们安排到自己孩子站在大槐树下的泥柱子上讲故事,台下的孩子爹娘看着自己孩子绘声绘色的表演,看看周围村民投来艳羡目光,脸上那股骄矜劲儿,让人羡慕的眼冒火星子。而那些没上学的孩子更是不满足于二手故事,吵着闹着父母也要去上学。
      于是,来了个大反转,之前是老赵带着刘峥他们挨家挨户求着村民送孩子来上学,现在是村民一家一家的络绎不绝去找老赵,还臊答答问还能不能给孩子送去学堂,还说啥在家也是闹,送去老师那里学学规矩。老赵乐得合不拢嘴,放下大烟袋,磕了磕烟灰,说去问问老师们。
      刘峥他们自然是没什么意见,本来他们八个人带着28个孩子,确实是有点浪费师资。这一波又多了三十多个孩子,正好再凑一个班。几个人又分配了一下任务,每个人的工作量多了那么一点。不过有了之前的经验,倒也是没觉得有什么困难。
      这天晚上温苏苏手里拿着几个脆柿子准备送去给几个男孩子尝尝,那是白天木兰拿给她的说是自己家里柿子树上结的,她娘让她拿几个给先生们尝尝。
      温苏苏走到几个男生宿舍门口,刚要敲门,就听到里面刘峥说“这个呆子伊凡的故事你也看过吗?”没出声顺着门缝偷偷看过去,看到刘峥和吕忆往并排坐在桌前,好像在看什么。而袁朗曲文武不在屋里,估计又到村口凑热闹去了。这时吕忆往说“大学时看过。”他们二人肩膀相抵,头微微靠向彼此,氛围亲密温馨莫名给外人一种距离感,让门口的温苏苏举着的手怎么也敲不下去门。
      站了一会儿,最后温苏苏还是悻悻地转身回屋。文永梅看她手里的脆柿子怎么拿出去的又怎么拿回来,不解问道:“怎么拿回来了,他们都不吃吗?”
      温苏苏一屁股坐在床沿,脚尖踢着地面:“不是。”
      “不是什么?”薄静也问。
      温苏苏突然烦躁“哎呀,你们别问了。”
      “.......”文永梅和薄静互看一眼,眼神交流“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自作多情了呗!”韩潇语带嘲讽。
      温苏苏白了她一眼,没心思和她废话。温苏苏极具上海姑娘的特点,开朗大方八面玲珑,在上海见多了绅士精英一直自认为见多识广,可独独被吕忆往那股清冷劲儿深深吸引,丝丝缕缕得钻入她的心肺,而且越来越沉溺,无法自拔。所以她敏感,她觉得不对劲,可又悟不出到底哪里不对劲。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6751737/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