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泛霞采桑子

作者:追逐阳光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9章


      “小家伙把崔博士撞疼了么?”邱尚志见崔东旭有些失神便问道。
      “啊?……没有没有,只是看着有些眼熟,好像我一亲戚家的小孩子,”崔东旭从学校那收回视线道,“是邱兄弟村庄的吧?”
      “我是大二邱的,他是隔壁九邱村敬平哥太爷的宝贝儿子,按着辈份来,我得喊那小家伙为爷爷呢,”邱尚志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道,“小家伙越来越没礼貌了,撞了人不道歉不说还把你当成电线杆了,都是他家里爸爸奶奶他们给惯的。”
      “小家伙长得蛮可爱的,憨头憨脑。叫什么名字啊?”辛丰华也被刚才小家伙那憨憨的神态逗得发笑。
      “邱洋。就是因为长得机灵俊俏才被家里的长辈们捧着呢,又是敬平哥太爷家的独苗苗,受宠得很,刚才那女孩子是他堂姐,家里给她的任务就是上课放学都得跟着他。平时小家伙虽然闹腾得很,但对人还是挺有礼貌的,今天可能是怕迟到受罚才赶得急。”邱尚志为邱洋辩解道。
      “不愧是地方官啊,邱兄弟对这十二邱的情况都很了解啊。”崔东旭笑道。
      “都了解倒也不是,只是跟他家是隔壁村的,那小家伙又聪明过头平时惹的左邻右舍鸡飞狗跳,想不知道他都不行,我哥和他爸爸又是初中到高中的同学,来往得较多,”邱尚志指了指西边那一带的邱氏村庄,“虽然十二邱分散得这么开,人口近万,但因为是一个老祖宗下来的,过年过节时的祭祖活动各村都会统一组织,有些什么大事都会相互帮衬着。各村要是有结婚嫁女的喜事全村都会聚在一起庆祝,如果有老人做寿那更是热闹得不得了,九房同庆,各村都会派人参加。”
      “什么叫九房同庆啊?”崔东旭好奇地问。
      “邱氏九房后人十二个邱氏村庄都来庆贺。”邱尚志解释道。
      “住在乡下也挺有意思的啊。”崔东旭没想到现在这时代还有对传统习俗这么执着的。
      “近万人那得有多少老人啊,每个村都要为老人去祝寿,岂不是天天都跟过节似的。”辛丰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按我们邱家的族规,要九房同庆也有个年龄标准,”邱尚志解释道,“上了八十岁的老人才会逢十必庆,各村每家每户都会派一人出席寿宴的,相当热闹。”
      “不会吧,每家每户都派人啊,至少得有几千号人,得多大的场面啊。”辛丰华感慨道。
      “乡下人嘛,图个一乐。”邱尚民有些自豪地道。
      “大事都参与,这样才有凝聚力呢。”崔东旭道。
      见崔东旭辛丰华两人对当地风俗人情蛮感兴趣,邱尚志便絮絮叨叨地详细介绍起来,从老古传下来的神话传说讲到现在政府施行的新惠民政策,从隆宫乡的乡情乡况讲到当地的人情礼物,从当地老百姓的人口概况讲到一年的四季收成。本来邱尚志是想带崔东旭辛丰华去桑园中一个叫歇马桩的地方,因为那地方中间有条较宽敞的机耕道,进出桑园方便,省得他们两人的皮鞋踩成一脚泥。从乡政府到歇马桩其实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脚程,三人指点江山般说说停停走走歇歇耗了将近一个小时还只是刚拐过了学校前面那道弯,没走到一半。
      “尚志兄,乡里的村民全都伺蚕么?”崔东旭望着左侧那一大片的桑园问道。
      “以前倒是,现在不一样了,也有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市场经济嘛,在家里养蚕辛辛苦苦一年抵不到在外面一个月的收成,有些村庄的壮劳力都差不多走空了。”邱尚志有些感慨地道。
      “你们隆宫产的绸缎不是很有名么,怎么会留不住人呢。”辛丰华很不理解。
      “我们乡侍桑养蚕主要还是提供丝绸的原材料,增值较大的加工销售那块都在县里和市里,再说养蚕的成本也高,最后分摊到桑农头上的利益并没有多少。打理桑园侍弄蚕茧也够费心费力的,现在的人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又有几个吃得了苦,还不都往大都市跑了。”邱尚志叹道。
      “尚志兄心忧桑梓,可敬可佩,”崔东旭开玩笑道,“政府官员都要有你这般心思,咱们国家定是国强民富国泰民安。”
      “崔博士这是在取笑我呢,”邱尚志笑道,“我在这出生成长的,学的又是蚕桑专业,目的也就是想为家乡多少作点贡献。”
      “啊,尚志兄也是学农的,那咱们算是同行了。”崔东旭惊讶地道。
      “哎哟,哪能跟你们比啊,”邱尚志不好意思地摇了摇手,“你们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现在又是博士硕士,我一大专生哪能跟你们相提并论。”
      “你太谦虚了,我们都是搞理论的,哪比得上你有实践经验。”辛丰华道。
      “就是,凭你这回乡报恩的壮志我们就比不了,”崔东旭诚心实意地称赞道,“从自己身边也知道,像我以前的那些从乡下来的同班同学,有哪个会回老家创业啊,都跑沿海城市去了。”
      “被你们一说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哪有你们说得那么好,我哥哥他们都说我是没志气呢。”邱尚志呵呵地道。
      “乡里的青壮劳力流失利害,但好像桑园都没撂荒啊。”辛丰华望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桑园道。
      “嗯,”邱尚志点了点头,用手指了指那桑园,“虽说一年也没多少钱,但真要撂荒那还是没人舍得政府补贴那块,年轻人出去了的家里有老人妇女拾掇着,家里有青壮劳动力的,也会把没人料理的桑园租借过来。”
      “乡里对桑农有什么补贴么?”崔东旭问道。
      “一直都有的,只是补贴方式经常换,”邱尚志介绍道,“公粮是早也不用上缴了,省里也在早几年把我们这的农业特产税给减免了,说实在话,相比邻乡来说,桑农负担是轻了不少。事关‘闾丘丝’这块老牌子,为了让乡里的蚕桑业持续健康发展,从省到市从市到县从县到乡都出台过扶持政策。像以前那些年是按人口来算,不论老幼,一人一月政府补贴三十块,后来有村民反应不公平,说很多出外打工的在外面赚钱不植桑还每月都能领补贴,于是改成按在家劳力来算,补贴也增加到每人每月六十块。施行不久又出现问题了,有的人家老人小孩多,有的人家只有年轻夫妇两个。没办法,又改成分年龄段来补贴,分档分得还蛮细的,十岁以下一档,十岁到十六岁一档,十六到二十五一档,二十五到四十五一档,四十五到六十一档,六十岁以上一档,根据省政府特批,补贴款又提高了不少,最高的二十五到四十五那档能每月拿到一百五,施行了不久村民没意见,我们政府却是头都算大了,年龄都是每年在变的,要调动起来麻烦透顶。现在改成了按各户的桑园面积来补贴,种的多补贴得多,不管你是自家的还是租人家的。”
      “虽说一个月补不了几个钱,但聚少成多,全乡这么多人一年财政得拨不少钱,你们政府还是蛮重视蚕桑业发展啊。”崔东旭感慨地道。
      “那倒也是,”邱尚志笑了笑,“不是我在这给我们乡政府脸上贴金,我们政府确实在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看看我们的乡政府大楼就知道,像这样的政府大楼只怕是在全国也找不到几个了。”
      “哈……,确实如此。”崔东旭辛丰华都笑了起来。
      三人边走边说,快到歇马桩时邱尚志突然向右边机耕道上一骑自行车的年青人远远的打起招呼来,那年青人看到马路上的邱尚志,狠踩了几脚,加速窜过几垄稻田在邱尚志他们前面停了下来。
      “尚志带市里专家来调研呐。”那年青人很客气地冲崔东旭辛丰华笑了笑。想是崔东旭一行要来的消息早也传遍了整个隆宫乡。
      “这两位是省农学院的崔博士和辛……博士,想去桑园瞧瞧呢,”邱尚志回头又给崔东旭他们介绍道,“这位就是刚才那小家伙邱洋的爸爸,我的敬平太爷。”
      “什么太爷不太爷,我跟你哥同年的,叫哥就是了。”邱敬平笑道。
      听了邱尚志的介绍,崔东旭辛丰华两人上前跟邱敬平打了招呼。崔东旭一瞧邱敬平很意外,没想到儿子六七岁的人竟然这么年轻,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再一细瞧心里不禁想道,怪不得对刚才那小家伙眼熟呢,原来是遗传他爸啊,转而又一想,胡扯,我什么时候又见过眼前这位了。
      “平太爷这是去哪呀?”邱尚志问邱敬平。
      “家里的蚕簟子损坏了不少,去小葫芦那找下庄兴东,问问他什么时候有空来家里做几天工。”庄兴东是一篾匠,手艺在隆宫乡蛮出名的。
      “晚上我还准备去你家告状呢,没想到这就碰上了,”邱尚志笑道,“刚才邱洋火急火燎地乱窜,把这位崔博士狠狠撞了一下不说,还庆幸说是没撞上电线杆呢。”
      “哎哟哎哟,那臭小子,回头定要狠狠教训一下。崔博士对不住了,家里那小子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了,别见怪啊。”邱敬平对崔东旭笑道。
      “别听他说的,倒是把他反弹回去摔了一跤呢。”见邱敬平这般温和,崔东旭有些不好意思。
      “我到前面去去就来,尚志等下要不把崔博士他们带到我家吃午饭,咱们几个喝几盅。”邱敬平邀请道。
      “多谢多谢,乡里统一安排了呢,单独行动怕给他们添麻烦。”崔东旭在邱尚志接话前赶紧婉拒了。
      “尚志兄,他回家不会真教训那小家伙吧。” 等邱敬平骑远了,崔东旭对邱尚志开玩笑道。
      “放心吧,”邱尚志摇头道,“最宠邱洋那小子的就是他爸和他奶奶了,哪舍得打呀,那小子最怕的是他妈,时常一把笤帚满村追着他打。”
      “瞧着邱洋他爸挺年轻的呀,怎么没出外打工呆在家呢。”辛丰华有些好奇地问。
      “他家不一样。”邱尚志笑道。
      “怎么不一样了?”崔东旭也有些好奇。
      “我们隆宫乡的‘闾丘丝’在行内比较出名是没错,但以前真正作为贡品上贡的还是一种土法缫的糙丝,现在掌握那缫法的十二邱中也只有三家,其中一家就是他家。”
      “是不是卖得价高,他就没必要出门么?”辛丰华问。
      “每年的产量毕竟少,真正的商业效益还是小,但现在政府在保护传统技艺,以防失传,虽然那缫丝土法没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还是鼓励他们将祖传技艺延续下去,加大了补贴力度,像敬平太爷他一家三户,一年的政府补助就有近万。”
      “什么叫一家三户啊?”崔东旭不解地问。
      “邱敬平家兄弟两个,还有个哥哥叫邱敬东,兄弟俩分家了,算是两家,另外他爷爷奶奶也另外算一家。”
      “他还有爷爷奶奶?”崔东旭白痴地问。
      “当然,他爷爷邱跃利年纪并不大,大概七十来岁,康健得很呢,走起路来一阵风,”邱尚志对崔东旭的发问也很是无语,人家怎么就没爷爷奶奶了,“不说敬平太爷的爷爷奶奶,就是他的曾祖父都还在世呢,今年九十七了,跟着他爷爷一起过活。”
      “哎哟我的妈呀,你喊邱敬平都喊太爷了,那喊他曾祖父喊什么呀。”崔东旭笑道。
      “是啊,爬楼梯叫都不行,他们九邱的人辈份普遍高,见面只有都喊老祖宗了。”
      “怎么一下子窜到邱敬平爷爷了,他爸呢?”崔东旭不知觉间对邱洋家感兴趣起来。
      “平哥太爷他爹死得早,六九年筑六九水库时,大冬天的大家都没想到会山体滑波,他爹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砸中了,平哥太爷的爹去世时他还在他妈肚子里呢,第二年年初才出生,兄弟俩都是他爷爷养大的。”
      “哦,原来这样子啊。”
      “前面就是歇马桩了,正好平哥太爷的桑田就在这,要不你们去他家田地看看?”见崔东旭对邱洋家很感兴趣,邱尚志指着前面那片桑园问他们。
      “行,瞧着整饬得挺好。”辛丰华道。
      进入桑园,崔东旭辛丰华两人仔细观察起桑条的生长情况和有无病理现状,邱尚志在一旁给他们讲解如何对桑条剪枝如何扦插。来的时候在路上耽搁时间太长,在桑田没呆多久就到了午饭时分,崔东旭辛丰华采了些桑叶作标本,在邱尚志的催促下回乡政府用餐了。
      乡政府竹林后面的牛背山植被丰富,山泉叮呼,兔突雉飞,岩石奇特,风景秀丽,大家在马知顾的建议下都说去后山爬爬山照照相。
      辛丰华想着上午已采集到标本,来的目的已达到,下午跟大家一起去玩玩也好,问崔东旭是不是也一起去。崔东旭说还想去桑园看看,便没同行。邱尚志问崔东旭要不要他陪,崔东旭说自己随便去哪块桑田看看就回来,让他还是跟大部队去后山。
      崔东旭一个人反正也闲得无事,没就近去乡政府前面的桑园,而是顺着上午邱尚志带的路,闲庭散步似的仍踱到了歇马桩邱敬平家那块桑田。盯着一金龟子钻的洞用小铁丝扒出许多桑树粉末,用专用的纸张包裹放进口袋后,没什么事的崔东旭便悠闲地摘起桑椹来,看着那紫不楞登黑得发亮的桑椹免不得嘴谗起来,专挑那些又大又黑亮的摘了就往嘴里送。正嚼得带劲,突然田堘上一稚嫩的声音道:“叔叔,别贪嘴哟,会死人的。”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9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雨打芭蕉柳梢青
    阳光的完结文



    杏林探幽踏莎行
    阳光的完结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984151/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