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芙同人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缺月挂疏桐

作者:上邪喵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短篇 | AU | 惊雷


      一、引子

      我听说人在死后,会先走过一个黑色狭长的甬道。甬道的对面,是五彩斑斓的光。你的灵魂会从背后离开你的身体,在进入甬道前,你会回头,再看一眼这个世界,看一眼这一世的人。

      我就站在这呢,你,看见我了吗?

      二、黄沙

      杨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家,18岁那年,他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理论物理学。

      一年后,他在学校认识了比他小一届,学习气象学的纪。杨毕业的那年,他们结了婚。

      毕业没多久的一天,杨接到了电话。

      “我们需要这个领域的学者,八月就出发。”

      “好,我愿意。”杨答应的很爽快。

      “这件事是国家机密,家里的人,先不要告诉了。”

      杨犹豫了一下,再次答应了。

      ……

      家里正煮着鸡蛋,物质短缺的年代,这是知识分子才有的奢侈晚餐。

      杨回了家,第一次没有给纪一个进门的拥抱,径直躺在了床上。

      他不知如何开口才好。

      妻剥开了鸡蛋,递在桌上,他却喂回妻的口中,半晌默默道:“晚上帮我打包了衣服,四季的都要。我要去工作了。”

      纪愣了一愣,并没有太过意外。

      “去哪?”

      “我不知道。”

      “要去多久?”

      “我不知道。”

      妻的神色黯然了一下,又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再没有多问。

      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杨能做的、又连她也不能说的工作,还能有什么呢?

      “你去吧,家里有我在。”

      没有犹豫,她此时能给的,只有承诺。

      ……

      几日后,一辆卡车行进在戈壁滩上。几十个与杨一样的人,缩在车上昏昏欲睡。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成这件事。

      沙漠里什么都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颗狂奔到这里的心。

      马兰滩上只有马兰草,无人区里却第一次有了人。

      第一批部队早已就位,他们正夯着地,建设着最基础的生活、实验设施。

      杨下了车,风迷得他睁不开眼睛,沙子走的太急,在他脸上划出了微小的伤痕。他带的东西不多,纪打了四个包,他看了一遍,减了又减。最需要的行李,都在他的脑子里。

      从此,杨隐姓埋名。

      三、饥荒

      □□,饿殍遍野。人们吃不饱饭,榆树钱,山野菜,甚至观音土,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好。

      杨的脚昨天就开始浮肿,纪年前托人捎来的布鞋,他根本穿不进去。今日还有大量的计算工作要做,他不能、也不愿赤脚去工作大厅。

      杨拿起剪刀,将鞋剪成了布拖,又在鞋面,剪了个小口子,好松快一些。

      剪掉的那块掉在地上,绣着的四个小字突然印入眼中。

      “祝好。勿念。”

      他一直太忙了,他一直没有看到。

      杨弯腰捡起那块粗布,紧紧的贴在胸口,半晌,甜甜一笑,塞进了枕头下面。

      ……

      理论计算数据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铀元素的状态方程出不得半点差子。领导组的十几个科学家已经很久不出隔壁的屋子了。

      其实所谓的会议室,也不过就是老乡让出来的几间大点的屋子罢了。

      通亮的屋子里,几百台算盘在打。数据总是与苏联专家给予的不符,手摇计算机只有一台,时间不等人。他们能做的,只有昼夜不停的计算。

      杨与身旁的同事共享了一杯开水冲白糖,这是那个年代最佳的饮品。他接过水杯,看了一眼身旁的人。同事的身体,浮肿的比他还要厉害些。

      桌上的稿纸早就堆上了天,杨摇了摇手中的那张,苦中作乐道:“幸好,它不跟我们抢粮食。”

      突然,隔壁的大门打开了,一个沉静的声音响彻了大厅。

      “苏联专家,算错了。”

      杨放下了手中的稿纸,惊喜、惊喜、惊喜的说不出话来。周围的人,与他同一个神情。

      这一个结论,经历了九次运算。一次勇敢的推翻权威,背后是无数堆砌成墙成山的白纸。

      夜晚,杨拿出了枕头下的那贴粗布轻轻婆娑。四个字,一种情。

      “我今天很好,你还好吗?”

      四、惊雷

      纪来了信,她说她也参加了工作。杨在回信里并没有问她去了哪里。

      一个发黄的小铁盒,里面放着十几封,全是她的手迹。

      明天是1964年10月15日,罗布泊难得的平静。听说防护、气象、指挥、政治保障小队最近来了很多人,为了保证第一次爆破的成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他轻轻的吻上了那些字迹,许了个愿。

      “如果明天成功了,我过年,就可以回家陪你了。我在这里跟大家一起点亮了一颗太阳,你在报纸上会看见吗?”

      “如果看见了,你一定会一面怨我不能告诉你,一面替我骄傲吧。”

      ……

      杨跟几十位计算员一起站在黄土山坡上,前面都是乌压压的人群,所有人都知道,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了太久,他们已经隐姓埋名了太久,他们已经奋斗了太久。

      10,9,8,7,6,5,4,3,2,1!

      10月15日15时整,一团火焰从地面翻腾着升入天空,仿佛一千个太阳聚集在一起,放射出让人无法直视的白光。接着,是天崩地裂的轰鸣巨响,声波以无法阻挡的速度传至300多公里以外。爆炸的同时,伴随着一股犹如海啸般的强大气浪,迅速向周围铺开。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惊雷点燃了人群,沸腾的欢乐奔跑下了山坡,大家疯狂的向空中扔着帽子,尖叫着,呼喊着。

      杨却愣在了人群中。周围的人全部涌下了山坡,他却努力的向左推开一条路。

      爆炸的那一瞬,人群攒动,他好像看了纪。

      他不确定,他真的不确定,但他确实好像看到了纪。

      她为什么来了这?她怎么会来这?

      他继续用力的向左推开人群,他要找她。

      人群中一个背影,梳着两角辫,军绿色的帽子早已被戈壁风沙磋磨的有些旧。一个怀抱从身后,用力的抱住了她。

      纪回了头,是一张朝思暮想的脸。

      身后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印在了他们的脸上。周围的欢呼声,淹没了他们的问好。人潮汹涌的奔向了太阳,擦过他们的肩膀,纪只能看到杨张着嘴,说了一句话,她根本听不见。

      话音融化进了欢腾,他们紧紧的拥抱。

      成功了。

      成功了啊!

      五、不悔

      北京军队大院里住着十几个孩子,他们都是爷爷奶奶,姑姑伯伯带着的。

      他们的父母已经很多年不曾回家,他们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去了哪里。可巧的是,他们的父母,都恰巧是不同学校某几个专业的人。

      “新闻!新闻!我国首次实现导弹与原子弹结合!打破核垄断!”

      嬉笑的院子停滞了声音,一只皮球啪啪的落了地。

      聪明人的孩子,都是聪明孩子。

      他们依旧不知道爸爸妈妈具体是做什么的,可是此刻却终于猜出了八九分。

      ……

      医院里,躺着个人。

      杨从三十九岁开始,就在不断的掉头发。一颗原地爆炸的原子弹,一颗成功空投的原子弹,一颗随着导弹升空的原子弹,背后都有着几次失败的实验,几次剧烈的核辐射。

      站得再远,防护服再厚,又能挡住长期累月中的几年?

      杨越发的吃不下饭,夜里经常剧烈的咳嗽着,偶尔呕了血。纪也从沙漠中回来了,长期戈壁滩的气象测探,将她本来白皙的脸折磨的坑坑洼洼。

      她的神色有些绝望,他们分开了很多年。终于等到了最后在一起的时光,她却只能守护杨日渐被抽干的身体。

      纪拿出了今天的报纸,头条的新闻突然让她喜极而泣。

      “杨,报纸上说,实现了导弹跟核弹的结合……”

      杨微弱的睁开了眼,“能再念一遍吗?”

      “报纸上说,实现了导弹跟核弹的结合……”

      “再念一遍。”

      “导弹携带核弹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窗外没有耀眼白光,只有医院里白色的窗帘。他们再也不会回到戈壁滩的村庄,心却一辈子系在了那里。

      孩子放了学,推开了门,看见紧紧拥抱的父母。

      “爸,你是身体又痛了吗!”

      “不是的。”杨并没有去擦自己的眼睛,只是摸了摸孩子的头发。“不悔,爸爸妈妈只是不后悔,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六、离别

      杨走了。

      几个老战友都来送了他,有的人身体也比他走前好不了多少。

      几个老战友,都带着跟他一样的坦然。

      他并没有很多遗物,工作用过的,大部分都携带了核辐射,早早的就被水泥埋在了地下。

      葬礼进行着,纪没有流眼泪,她默默的看着棺材入土。

      “我听说人在死后,会先走过一个黑色狭长的甬道。甬道的对面,是五彩斑斓的光。你的灵魂会从背后离开你的身体,在进入甬道前,你会回头,再看一眼这个世界,看一眼这一世的人。”

      土地阴冷,她不想当着杨的面太过悲伤,这样他会走的不安。

      “我就站在这呢,你,看见我了吗?”

      人群肃然立正,随着最后一捧土,敬了一个军礼。

      再见,老战友。

      ……

      一批批无名英雄的姓名被解密,杨也在其中。不悔代父亲,领取了刻着名字的奖杯。

      对面的街区又盖了一个小学,楼下新填了一个游泳池。

      街上逐渐跑起了小汽车,奔走的个体户销售了第一笔外贸。

      广播里响起新闻,“我国再次重申对待核武器的立场,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一首歌流淌,歌颂四海升平。

      纪打开了窗户,在家里寻了个最显眼的位置,将奖杯,摆了上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5章 短篇 | AU | 惊雷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116355/8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