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风云

作者:懒散一生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八章东都洛阳子显抓周


      显庆二年,高宗携武后幸洛阳,时逢唐大将苏定方大败西突厥贺鲁于金牙山下,令其逃亡于石国(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并将其擒获,至此西突厥灭亡。捷报传至洛阳,朝堂上下一片赞誉,皆言天佑大唐,大唐之君所向披靡。武后知其消息后便对高宗言道:“自圣人登基以来,先有高侃擒获车鼻可汗,平定漠北;今有苏将军擒获贺鲁,灭亡西突厥。圣人何不在西突厥曾所占之地设一二都护府,一来以明此为我们大唐之疆土,二来以便教化蛮夷,使其若大唐子民,免他日边疆再生战火。”

      李治自顺利废除元后王氏,削弱震慑前朝旧臣势力,从老臣手中拿回国家军政大权,已不像从前那般事事都会来征求武氏的意见。而武氏自顺利除掉对手王皇后和萧淑妃坐上母仪天下的皇后宝座后,心中对权利的掌控欲却是越加强大。但在意识到那个因被群臣架空权力而事事征询自己的李郎,随着自己出谋划策帮他拿回朝廷的掌控后,从以前的傀儡皇帝变成如今大权在握的名副其实的皇帝时,她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乃至相处方式都会有极大的改变。

      若是从前自己唤其“圣人”,他定是会不高兴的抱怨自己太过守礼,生疏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会强硬的让自己改口唤他一声“李郎”。而现在,自己却是只有也只能唤其为“圣人”,说是因为她现在是皇后,身份不一样,事事要做表率,不能乱礼节。但其实他们都心知肚明的知道,这不过是他想证明自己如今已是大唐江山的正真的主人。好在武氏是个有大智慧的女人,虽小小的落寞下,但也从善如流的顺着高宗的意改口唤其“圣人”。

      高宗得武氏帮助拿回本属于自己的掌控江山社稷的权力,心中感激自不必说,母仪天下的皇后宝座便是自己对她最好的回报。毕竟以武氏的出身,若不是自己力排众议,皇后的宝座是绝无可能落在她身上的。幸而武氏一直是自己的贤内助和最知进退的军师,便是坐上皇后的宝座也不见丝毫骄纵和越矩。反而更加的谨守本分和更加精准的为自己提供一些国家大事的解决方案。

      使得高宗也越发的看重武后,国家大事虽不若以往会事事与其商量,然但凡他开口与武后商量了,武后所给出的意见,可以说没有一次他不采纳的。因此高宗在听闻武后建议自己在西突厥内设立都护府,高宗在翌日朝堂上便下旨在西突厥设立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并各遣十名儒学渊博之士前往两个都护府,负责都护府内百姓教化事宜。

      大臣们虽对派往西突厥的文职官员感到心有戚戚,但不得不说圣人在西突厥设立都护府并派人前往教化子民的举措还是非常圣明的。便是之前不满被高宗削权的一干老臣也不得不对新帝的圣明之举而刮目相看。古往今来的圣明君主不少,能将突厥打的落花流水,闻风丧胆的君主更是不在少数,在突厥设立行政署馆的也不是没有,但想过要去彻底教化蛮夷,使其褪去野蛮的心性,彻底将其变成大唐的子民的君主却是少之又少。便是先皇也只是让和亲的公主间接的担任这一角色,而如今他们的圣人,却做到了直接在突厥设立都护府,派遣官员教化当地子民的一大创举。作为如此圣明的君主的臣子,他们也是与有荣焉不是麽?

      若是这些个大臣知道他们引以为荣的圣人的明君之举,其实是出自他们口中经常讨伐的武后之手,那脸色必定非常之精彩。好在他们并不知情,也好在圣人和武后都没有想要让他们知道的想法。有时候盲目信任和无知也是一种“福气”。

      当李治看到武后给自己提供的建议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后,下朝便忍不住抬脚往武后的宫殿走去。而此时武后的宫殿里,刚处理完后宫事宜的武后,正在给自己的三个儿子柔声的读着那一篇篇只用文字便能绘成一幅幅美丽画卷的《诗经》。未让宫人通报的李治,在进了内殿后看到的便是自己的皇后,正抱着他们最小的儿子,对着他们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喃口轻开讲着诗经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意思。场面温馨的让李治一时都不忍上前打扰,又让他想起自己的母后幼年也是这般抱着自己细心教导着,比起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江山社稷和兄长上的父皇,母后才是他心中更加温暖柔软的存在啊。

      当李治将眼前的武后同自己的母后长孙氏重合,他的心中软的一塌糊涂。看向母子四人的目光也更加柔和起来。正全神贯注的给两个大点的儿子讲诗经的武后并未察觉或者说故意当做好无所觉继续着自己的讲解,被母后生动而又渊博的知识所吸引听的如痴如醉的的两兄弟,更是对他们的父皇的到来毫无察觉。然尚未满周岁的李显哪里听懂自己母后所说的?听不懂,他坐在母后怀里的虽不敢乱动,眼睛却是骨碌碌的转着,而这一转,可不就看到站在门口的父皇了麽?

      鉴于父皇每次见到自己都会带自己玩空中飞翔的游戏,李显立马拍着自己的小手,一边将身子往他父皇所在的方向倾过去,一边咿呀呀的叫着:“父父皇。”话说说的不准,但气势却是十足。

      李治一见小儿子的架势,立马上前将人接到自己怀中,挥手示武后和两个儿子不用行礼道:“都是一家人,没有外人在就不用那么多礼节了。”说着一边逗着怀中的小儿子一边开口询问到:“弘儿今年六岁了吧?也是时候给弘儿找太子太傅了。先前忠儿就是太子太傅太无能未能将其教导好,这次我们一定要为弘儿请个好的太子太傅,皇后你可有什么好人选推荐?”毕竟是给他们的大儿子找太子太傅,武氏这边自然是要商量一下的。

      “听闻郭瑜先生于教授弟子学识这方面非常有方法,不如圣人请其入宫,让弘儿和其接触一下,彼此熟识一下在做决定如何?”武后自李弘被封为太子后,便一直留心太子太傅的人选,如今圣人问起,她自是心有备案的一口便说了出来。

      李治虽诧异武后竟然没有点朝中有名望的老臣给弘儿做太子太傅,但转而想到那些个老臣最会仗着自己是太子太傅,在新帝登基后处处以帝师的身份自居,甚至有时对新帝指手画脚的,这样一想这太子太傅用这郭瑜倒是比那些个老臣好多了。李治心中念头一转便开口道:“既是皇后推荐的人选,那朕便去下旨令让郭瑜先进宫来和弘儿学习看看。若是此人学识果真能担起太子太傅一职,朕便亲自下旨封其为太子太傅。”李治看着李弘这边说道。

      年仅六岁的李弘,无需别人开口便先跪倒在自己的父皇面前朗声道:“儿臣谢父皇恩典。父皇万福康泰。”那与李治颇为相似的小小脸庞上,满是身为一个太子所必备的坚韧品质。看的李治心中暗暗点头,期待李弘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让自己让天下百姓让朝中大臣们的抚手称赞的优异太子。

      说完大儿子的太傅问题,武后又用手点了点高宗怀中的李显道:“圣人,显儿马上就一周岁了。臣妾私以为这洛阳宫乃圣人福气之地,我们一来洛阳宫,苏将军他们便传来大捷,因此臣妾想让显儿的抓周宴在这洛阳宫里办,不知圣人可否同意?”在洛阳宫给小儿子办抓周不过是她计划中的一个步骤,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李治闻言看了眼怀中咿呀咿呀冲着自己傻笑的小儿子,在想到今日朝堂上那些用全然不同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大臣们,李治在心中暗暗点头同意了武后口中洛阳是自己的福气之地的说法。既然洛阳是自己的福气之地,那小儿子在洛阳宫里举办抓周宴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于是李治点头道:“后宫之事皆由皇后一力操办,皇后既想在洛阳宫里为显儿办抓周宴,那便在洛阳宫里办吧。”

      李治七个儿子中,除开他和武后生的三个儿子,相处的更像父子外,其他几个儿子看到自己的态度更像对待一个君主而不是一个父亲。也使得李治无法将他们看成儿子,更多的则是当成是自己的臣子。如此比较起来,他对武后生的儿子也就更加的上心一点。自武后提到李显的抓周,虽说是全权交给了武后打理,他还是让人开了洛阳宫的藏宝阁,挑了一套品质最好的抓周用品给武后送了过去。

      李显的抓周宴在武后的刻意安排下,办的是风光无限,而李显也不负武后期望的抓了一本大学和一把木剑。引得那些个大臣纷纷拍马屁称赞显皇子将来文武双全,为圣人分忧。而李治则高心的让人赏了李显一大堆的玩意。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八章东都洛阳子显抓周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185333/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