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情缘

作者:叶舟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七章


      在凌老爷子的安排下,瑞麒和菊笙接手打理镇上的茶庄。
      菊笙未嫁之前,在家也制茶。不过那家庭小作坊式作业,与这茶场大批生产既有相通之处,也有所区别。有很多事物,菊笙还是第一次接触,菊笙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菊笙态度自然,亲切大方,丝毫没有一般少妇的羞怯,与场里的工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工人们很喜欢这个一点架子也没有的少奶奶,有什么事情都很乐意说与菊笙听。
      瑞麒与菊笙一道在茶庄里做事,刚开始也觉得新鲜有趣。一个月下来,每天面对地除了茶叶还是茶叶,乏味得很。新奇感一消失,就觉得没意思。
      这日早上,瑞麒与菊笙说:“你每天呆在茶庄,不觉得闷么?”
      菊笙道:“每天做的事情那么多,哪里会闷呢。”
      “你不闷,我可是快要闷出病来了。这样吧,今天我请你去看戏。我们成亲这么长时间,我还没和你一块儿去看过戏呢。”
      “我原是不爱看戏的,不过如果是你唱,我还真想看看。”
      “既然你都开口了,我就亲自登台唱一出罢。”
      “我说着玩的,你还当真了?”菊笙接着道:“今天庄上还有事呢。”
      “别人想请本少爷唱戏,还得看我高不高兴。你倒好,我想唱给你听,你还不乐意。”瑞麒半认真半玩笑地说。
      瑞麒这么些日子来的情形,菊笙也看在眼里,知道弦绷得太紧则易断的道理,想想道:“再推脱,就真的是我不领你一番好意了。要不这样你说好不好,你先去,我到庄上交待一下,再过去?”
      瑞麒虽然玩心重一点,但也知道不能因为这唱戏耽搁了庄上的正经事,就先往这裕泰园去了。
      菊笙交待好了庄上的事,坐着轿子也往裕泰园而来。

      高明轩恰看见菊笙离开的背影。
      上次凌府的庆生筵席散后,菊笙见明敏很喜欢那菊花糕,便装了一小食盒子给明敏带回家去。
      明敏说:“小萼的姐姐长得漂亮,人又温柔,还会做好吃的糕点,真是好的没话说。要是我早认识小萼就好了,没准小萼的姐姐就能当我嫂子。”
      “你现在想想法子,还是有机会喊人家一声‘嫂子’的。”
      “什么法子?”话刚出口,明敏随即反应出明轩在打趣自己,“那怎么可能呢?我把麟哥当哥哥,麟哥也只是把我当妹妹而已。说实话,要是小萼的姐姐没嫁给麒哥,我是真心想让她成我嫂子。哥,你乐不乐意?”
      明敏说的虽是孩子话,其实已触动了明轩的内心。
      菊笙当天穿着一袭湖绿色双绉衣裙,裙摆处绣着云头儿海水波纹,宛如一支出水的新荷雅致脱俗。
      在一群盛装华服的青年男女之中,不乏兰萱这样美丽出众的女子,然而淡施粉黛的菊笙依然令明轩眼前一亮。
      瑞麟曾说:“明轩,都道你少年老成,无论什么时候总是这般镇静从容。哪天你见过我大嫂,便知这世上还有这等本事的女子。”
      明轩见到菊笙,果如瑞麟所言,谦和的面庞上总是带着些许温婉的笑意,从容淡定。即使后来发生突来的状况,也是镇定自若地面对,没有一丝的慌乱与无措。
      明轩十八年来第一次遇见自己心仪的女子,却已经是罗敷有夫,不得不把这份心仪化作单纯的欣赏之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凌老爷子与夫人见瑞麒和菊笙日日在茶庄打理,也没得空消遣。冬至这天,二老便让瑞麒、瑞麟与菊笙去祭祖扫墓,顺道散散心。
      瑞麒、瑞麟两兄弟除了除杂草,添了些新土,然后供上祭品,燃上香烛。
      菊笙在一旁烧纸钱,想起父兄还有小萼此刻可能也在母亲墓前做着同样的事情,而自己今生是不能再为母亲做到这些了,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瑞麒和瑞麟知她是想起去世的母亲,便劝道:“你哭出来倒比那闷在心里强。只是别太过伤心了,爹娘原是想让你出来散心解闷的,见你如此,倒枉费了他二老一番心意。”
      菊笙听他二人如此一说,便强忍住眼泪。
      瑞麒与瑞麟见菊笙这般模样,倒有些后悔方才不该说出那些劝慰的话来。
      “秋官,这附近就是那南山口吧,那儿可是看风景的好地方,不妨我们一道去看看?”瑞麒转移话题,免得菊笙继续伤心。
      瑞麟立刻会意到,“好啊,这个时节那山道倒是比往常好走些,我还想哪天邀了你们去。择日不如撞日,现在正适宜。大嫂,你说可好?”
      菊笙知瑞麒两兄弟这么安排都是为自己着想,不应拂了他二人的好意。三人便欣然前往。
      南山口是俯瞰康河镇风景的最佳位置。南山口在匡山的南面,由于地势平缓宽敞,形成一个天然的看台,从这里可以看到康河与整个康河镇。如果说匡山是一颗巨大的绿宝石,康河是系着宝石的玉带,那么依河而建的诸多庄子就象是散落在玉带旁的碎钻,自然和谐。
      康河烟波浩渺,一碧万顷。随着季节气候的不同,变换不同的景色,宛如一位变幻莫测而风情万种的少女。若晴好时,河面波光粼粼,渔舟往来,水鸟回旋;若阴雨时,水天连成一色,烟水迷蒙,跳珠飞溅。
      瑞麒三人来到南山口,南山口已聚集了不少看风景的人。
      “菊姐姐!麟哥!”
      菊笙一看,恰是明敏与明轩也在。“高少爷,高小姐好。”
      “凌夫人好。”
      “你们就把这些夫人小姐的都去了吧,面对这天光水色,虽不能像古人那般做到宠辱皆忘,至少也能心旷神怡吧。大家都是年轻人,就别再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还是直呼其名的好。”瑞麟道。
      明轩是个接受新思想的新派人物,瑞麒向来是不喜拘礼之人,明敏更是早在瑞麟提议之前就改唤菊笙姐姐,菊笙又素来是随众而安。此后明轩与菊笙在这称谓上皆改口,明轩随瑞麟唤菊笙大嫂。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一过,人们就要开始置办年货,为过大年做忙碌的准备。无论日子富裕的还是贫穷的,大家辛苦劳作一年,就指望着这到头来能过上一个顺顺当当、平平安安、欢欢喜喜的年。
      “二十四嘬鱼刺,
      二十五打豆腐,
      二十六买年肉,
      二十七对子画儿贴上壁,(注:对子画儿即春联年画)
      二十八杀鸡杀鸭,
      二十九家家有,
      三十日大盘大钵往外端。”
      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就算是进入除夕倒计时。镇上的人们忙着里里外外的洗涮,上上下下的扫尘,扫去过去一年里的尘埃、霉运及一切不好的东西,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女人们则要在年前把瓜子、花生、蚕豆之类的炒妥,冻米糖、芝麻饼、红薯角(将红薯切成三角形的片,晒干后用油炸的一种吃食)也一概做好,绝对不能在正月里做这些事情,否则来年就会吵吵闹闹,不得安宁。
      小年这天晚上拜送灶神,希望灶王爷能在老天爷面前多呈善事,多说好话。在灶头贴上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
      既然有“小年”,自然有对应着的“大年”。其实这“大年”并不叫大年,康河镇称之为“还年福”。
      这个倒不似小年那样有个统一划整的日子,不同的庄子有不同的日子,从小年之后持续到三十晚上,也有与除夕夜重合的;不同的时辰,早上、中午、晚上不限。菊笙出嫁前在容家是腊月二十九,嫁到凌家却是腊月二十八这日。
      传说是因为当年秦始皇捉人去修建长城,到了年关,人们便偷偷跑回家来团圆,什么时候到家便什么时候还年福,因此是无法统一日子与时辰的。
      大年三十贴春联,大门上贴门神,牲畜棚贴“六畜兴旺”,仓房贴“五谷丰登”,总之是寄予了对来年的一切美好愿望。自从凌府出了这两位先生,这上门求春联的人自然不在少数。
      燃过鞭炮之后,关上大门就不能再打开了,得一直到大年初一早上才能打开。瑞麒与瑞麟小时候淘气贪玩,想溜出门去玩,为这事没少挨大人的训斥。
      年夜饭做好之后,先在堂前焚香奠酒,祭拜祖先,祈求祖上的保护。然后一家大小按辈份坐好,开始吃年夜饭。
      这年夜饭也有诸多讲究,首先这菜碗一定要双数,其次一定要有肉有鱼,“年年有余”,图个吉利。富裕的人家倒也罢了,穷困的人家,有许多菜碗是只能看,不能动筷子。因为不过是用来充充样子,上顿用完下顿还要接着用,往往得摆上整个正月。这就是“有时时时节,无时节节空。”凌老爷子与夫人也是经历过这从无到有,所以每逢年节,都开仓济粮,广结善缘。夫人更是行过乞,此后对这行乞之人是善待有加,从不让人空手而去,这也成了凌府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年夜饭后就是压岁,家长给晚辈发压岁钱,大伙儿守着火炉守岁。俗话说“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这火炉一定要烧得旺旺的,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大年初一,全族男丁聚集在祠堂祭拜族谱。由族长主持,将一年里族内人丁的增减情况都记录到族谱里。本族的女孩是不能上族谱的,嫁进本族的媳妇却是能上族谱的,不过也只是有姓无名的XX氏而已,这一年凌氏宗祠的族谱上便在凌瑞麒的名字后添上了凌容氏。
      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走亲访友,接朋待客。一直要到正月十五闹元宵之后,这过年的热闹劲才算渐渐消退下去。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97117/8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