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决意出海



      一连数日,后宫里气压都低得可怕。
      皇帝想“秀肌肉”却没找对“肉”,反被别人秀到了脸上,哪怕事后紧急调来火炮,在演武结束前轰鸣出大场面,跟当时索菲亚那有心算无心带来的震撼感也没法比。
      最怕“有心”,索菲亚显然是太有心了。

      所有人都以为她不过是想挑起皇子纷争,她本人更是花蝴蝶一般流窜于后宫中,每次看完病都不急着走,今儿去惠妃那喝茶,明儿去荣妃那看花,浑然不记得自己曾在接风宴上围着后宫挑事的壮举一般,仗着“以礼待客”的讲究跟人谈天说地——嚣张又恣意。
      足够嚣张,于是掩盖了更深的嚣张。
      摆了所有意图为儿子笼络友军的后妃一道,半点风声也不曾露出,直到万众瞩目下,用一枪张扬她的底气。
      鄂国,终究与一般的小邦小国不同。不可能轻易服输,丢了场子便想方设法也要找回来。
      虽则眼下鄂国需要大清的药物,却深谙强大才是一切合作的根基。算计皇子后妃的心态,是要证明鄂国也玩得转鹬蚌相争;拿出火枪,是提醒着鄂国的实力。一枪表态加震慑,向帝王宣告:若清朝敢以对“蛮夷”的态度轻慢,又或是意图谋求更多,鄂国也不惧掀了桌子。
      为此即便彼得和索菲亚这对政敌也愿意暂时合作,一个搜罗了最好的武器,一个不惧怕在异国他乡得罪生杀大权的掌控者。

      康熙当然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就杀了索菲亚。合作,从来是双方共同的艺术,去探索如何拿捏别人,又如何不被别人拿捏。
      这口气发不出去固然窝火,倒也不足以叫年少登基的帝王喜怒于色。
      他真正在意的是另两桩事。
      其一是对鄂国,或者说对世界上除了大清以外所有强大国家的态度。
      不管如何称呼自己为天朝上国,觉得与鄂国争执的那片土地不过不毛之地,甚至私下里贬低索菲亚是不知礼教的蛮夷,但选择和谈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世上的确存在其他有实力的国度,战争比和平的损失大,所以值得帝王深思熟虑想出药物贸易的路子。

      然而和谈不是永远的和平。
      从前引入红薯土豆时,晴玉曾经跟几位阿哥说过周边被殖民的国家。皇帝消息灵通,略一打探就会知道外头的纷争。从前不在乎这些纷争,觉得与己无关,可谁能保障千秋万代与己无关呢?
      而这份担忧,与另一触动隐秘混合在了一起:火器。

      后世有很多人奇怪,明明康熙喜好西学,明明他手下还有不世出的火器天才,怎么就是有始无终,就是浪费了这宝贵的科技发展期。
      对此解读很多,对“奇技淫巧”根深蒂固的轻蔑固然占主要原因,可也有人指出,是因为火器克骑兵。

      战争史上,如何克制骑兵是无数代人呕心沥血研究的大课题。这也证明了骑兵确实有优势,值得研究,值得草原人骄傲。但火器的出现,给这个课题带来了大突破。远的不说,至少明朝对草原的征战中,火器是绽放过异彩的。
      那么一旦火器迅速发展起来,甚至更新换代获得更大威力,满蒙铁骑还能继续骄傲下去吗?
      对于总觉得江山不稳,担心百姓反扑的大清皇族来说,这种可能性恐怕难以接受,不如削弱对火器的重视——某种程度上,这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是一个思路。好像只要关了一扇门,一切就都安全了。

      偏偏索菲亚把门轰开了。
      晴玉虽然也因国家荣辱恼怒她,却更不得不感谢她:谢她在大清真正被列强轰开国门之前,先用一枪轰开了某些人的心门。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古语诚不欺我。
      大清能阻隔汉人拿火枪推翻骑兵,难道能阻止其他国家吗?
      连阻止索菲亚在大清的场子设计,非给鄂国出这口气都做不到。

      康熙好歹也沾点明君的名声,不是他那些废物点心般的子孙后代。一旦被敲醒了,实在做不到自欺欺人。
      再想想太子和大阿哥上蹿下跳地“争宠”,甚至妄图笼络别人,顿觉未来更加无望——这种时候,皇帝当然是选择忽略自己在里面的掺和成分。
      甚至于此次演武的其他环节看着也不满意起来:八旗固然有精英,可混日子的也不少。两相比较,堪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有些个自知没本事不敢往前凑的,身上那股纨绔劲看得皇帝眼睛疼。明明鹰是好鹰,马是好马,正该是意气风发模样,生生叫纨绔们弄出斗鹰走马的德行。

      对一个帝王来讲,眼前的问题怎么都好解决,可一旦将目光放长远,那压力岂止是翻了倍。
      望着憋闷到饭都不想吃的皇帝,晴玉心里恨不得放一百束烟花庆祝:愁吧,你多愁点,后世才能少愁点。
      能盯着小厨房做些败火又开胃的菜肴,保障皇帝吃下饭有力气继续愁,算是晴玉顶着妃嫔名号最后的良心。

      “朕待鄂国公主还是太宽仁了。”
      喝完最后一口汤,皇帝撂下汤匙,终于忍不住要开始点评几句。而仗着丰富的食疗菜谱,晴玉最近是养心殿的常客,兼获听众席一等座。冲这个,莫说梁九功近日见了晴玉像救星,连太皇太后见她都一副“别来了,有这功夫快去伺候皇帝”的认真。
      “自她到了大清,交往笼络不曾停歇。朕看鄂国野心倒真是不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晴玉其实不怎么会安慰人,也不是真心想安慰,但顺着话头总是会的:“臣妾不通政事,却也见过旁人为了蝇头小利尚且争得不可开交,可见是人之常情。皇上英明神武,何必为了这等事烦心?横竖无论鄂国有多大野心,只要大清世世代代永远强盛,他又哪里折腾得起来呢?”
      递上清口用的瓷盏,晴玉端的是十足温柔模样,实则将重点全划在了“永远强盛”上——落后就要挨打,你听到了吗!
      果然,这一劝堪比火上浇油,皇帝更烦了:“你这话通俗,却是实打实的道理。人为财死,国又哪里能免!该时刻警醒才对!从前只觉得鄂国苦寒,不欲与之争,可你父亲和容若去鄂国也传回了不少消息,若论国土,那鄂国竟比大清更甚!当真不可小觑。如今朕在位,鄂国求着大清的药物,便有野心也不过是演武场上耍耍威风,来日若子孙不孝,那火枪怕不是要打在我大清将士身上了!”

      你看看,这觉悟就很高嘛。
      晴玉很欣慰,于是手上不停,殷殷勤勤帮皇帝按摩起穴位,指尖的清雅药香化解头脑忧思过重带来的昏沉,继续看似劝慰、实则激将;“鄂国有火枪,我大清自然也不输他。此前索菲亚公主常往永寿宫来。臣妾听她说起过,鄂国的帝王酷爱他国之学,除了仰慕我大清的医药,更热衷西方火器、航海之术。如今掌权不过一年,已安排不少人遍访西方,连同索菲亚公主那日用的火枪都是从那边弄来的。臣妾不懂这些,往常听了就罢了,只是相信大清人杰地灵,自然能弄出更好的来。便是那西方的东西,鄂国能弄来,大清自然也能弄来啊!皇上实不用烦心。”
      “不提这个还好,提起来朕便更生气。那西方传教士当真狡猾可恶。”康熙下意识拧着眉心,又被晴玉按摩的手法舒展开,“从前荷兰的传教士进献过一柄‘蟠肠鸟枪’,朕叫戴梓仿造了十支回赠给他们,可如今看来,那可不是他们最好的东西。”

      这不废话嘛,亮武器秀肌肉是一回事,泄露尖端武器又是另一回事了。
      晴玉腹诽:何况你还露了一手仿造功夫,人家更不敢拿好的给你了。
      要是没记错的话,前世我还听过不少你逮着人家传教士炫耀天朝上国啥都不缺的八卦琐事。
      “便是索菲亚那一支火枪,朕叫传教士来一问,竟都说没见过。他们倒是当朕好糊弄。怎么,能给鄂国的,却不能给大清吗?”
      晴玉火速附和:“果然其心难料。连贡品都这般没有诚意,从前说的那些只怕更叫人难信了。只恨臣妾只得仙人授医术,若说这些国家的药物还算略知一二,可人情风土却是一概不知,愧不能替皇上分忧。”

      “你已是替朕分忧不少了。”
      晴玉按摩的手法较之那些初学的宫女精细得多,效果自然也好得多,不过一炷香不到的时间,便叫皇帝深觉疲乏散了大半。
      人精神了,想问题也清明些:“异国之人不足信。上次出使鄂国带回了不少消息,朕思来想去,果然还是这般眼见为实才好。恰好这次演武,朕看有些八旗子弟实在不像样子,很该找些个差事磨磨性子。大好儿郎,难不成竟等着靠祖宗荫蔽吗?”
      “与其叫那些个宗室贵戚来朕这边哭着求差事,倒不如朕赏他们个差事,爱闲逛就好好去闹逛,出海替朕好好看一看,待回来朕自然有赏。”

      哦豁,那这些宗室贵族可是要哭了。明明能混吃等死的,现在却要靠出海九死一生才能赚差事。还不能不好好干——茫茫大海,摆烂就是自己不要命。只怕皇帝这命令一出,走关系躲任务怕少不了。
      但跟晴玉有什么关系呢?
      毕竟晴玉只是一个不能干政的意见附和机。假装心里没有为了大清终于迈出这一步疯狂鼓掌,只是像所有“忠君爱君”之人应该做的一样,第一时间为这份决定送上——
      “皇上英明。”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决意出海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7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