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历练的日子

作者:直到世界尽头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君子六艺


      但是,很快,他们就没时间纠结是非对错的事了。

      隔着人群,看着张贴的告示,玲珑一行陷入了沉思。

      既然已经入学了,自然就要开始上课。

      按照寻常的书院,以科举为重,学的自然就是儒学,像大经小经之类的,主要就是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融会贯通。

      一切为科举铺路。

      终南书院在这方面,算是私塾里的佼佼者,每年中举的人都不少。

      不过,也因此被很多儒学大家诟病,说是都掉官眼里了,辱没了学问。

      但这并不妨碍每年都有诸多学子,挤破脑袋,都要进终南书院。

      毕竟,科举,是他们唯一能跻身上流的希望。

      而终南书院,能将这个希望变成现实,就算不成,好歹也会接近一点。

      而鹿鸣书院,走的是跟终南书院不同的路子,课目安排,也更自主人性。

      并非夫子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由学生来选择自己应该学什么。

      也因如此,被人诟病误人子弟。半大的孩子懂自己需要什么?还不是得长者引导带着?

      但这也不是没有受众,每年不乏官宦子弟就读。

      同处一道的两个书院,本就是隐形的竞争关系,甚至连位置,都是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都有些分庭抗礼的意味了。

      不过,因着主要教导的方向不同,明面上倒也相安无事。

      如果说,终南书院主要招收寒门弟子,目标就是为了科举。

      那鹿鸣书院,招收的就是官宦子弟,商贾之家,少数天赋异禀的寒门,目标嘛,明面上是为了陶冶情操,再现先贤盛况。

      主要学习的科目是君子六艺。

      “君子六艺……”

      岳敕神色复杂,因着掌握难度大,耗时长,似乎只有某些古老的世家还在坚持,如今大多数的新贵,也就挑了那么几样学,没说谁完全精通的。

      从前文武是不分家的,下马能挥斥方遒,上马能定国安邦。

      除了极个别谋士和武将,几乎所有武将,都是半个谋士,能出谋划策,至于谋士,也没说哪个不能骑马领兵的。

      因为当时的能人,基本上都是世家贵族出身,从小习得君子六艺,就算不是,想方设法拜师也学得,毕竟当时的主流,就是君子六艺。

      谁要不会,都不入流。

      虽然有平民出头,也撼动不了这些人的地位。

      结束了多国混战,往后就是朝代更替,国家趋于统一,只有边境有局部战争,虽然外族偶有骚扰,但也没能撼动中原江山。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开始倾向于发展内政,又因着科举制的诞生,动摇了世家垄断的地位,寒门崛起。

      寒门子弟入朝为官,冲击了官宦子弟的生存空间。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哪怕世家门阀依然教学六艺,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在朝堂与寒门争夺,就必须多花功夫钻研内政,久而久之,也就疏于武艺了。

      文武之分,初见端倪。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费心思学君子六艺,那真就是逆流而上,纯纯陶冶情操了。

      唉,孟寅看了也是直摇头,他倒不是为自己进了个没有前程的书院感到无奈叹息。

      毕竟,他们孟家,世代武官出身,谋个承荫的小官当当,还是不成问题的。

      只要他想,现在都可以上任了。

      他只是听说,这鹿鸣书院,有教武学的夫子,曾经还是道上有名的江湖人士,心痒难耐,这才来了。

      结果一看,还要学君子六艺,他就有点萎靡不振了。

      齐博文脸都绿了,根基最浅的他,从来没学过这等高雅艺术。

      启蒙也是照着科举的路子,学的儒学基础。

      非要在六艺中选一门的话。

      他觉得自个最多能在数上勉强一试,但想也知道,君子六艺里的数,也不是简单的。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国子监还专门开设了算学,这是要单独拉出来钻研的。

      哪能是随随便便就精通?

      他连经典《九章》都一知半解。

      但其他几个,他也只有一些浅显的认知,还不知道书院里的夫子实际要怎么教,学到什么程度。

      回头要是跟不上进度该如何?

      这让他对未知的课程,产生了一点点的畏惧心理。

      孟兰达就没想那么多了,她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尤其是男人要学的东西。

      他们藏着掖着,讳莫如深,不让女孩子触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她想知道,所以她来了。

      对于她而言,学到一点,就会离解开那样的疑惑更近一点,所以,看到张贴罗列的课程,她反而有些跃跃欲试起来。

      玲珑则是回忆着老爷爷说过的“常识”。

      君子六艺,出自《周礼》,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后两者,书和数,是小艺,也就是入门课程,都是要掌握的。

      写字传达信息,算数计得军需。

      前四者,是大艺,属于进修课程,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天赋选择侧重,但一般都是要会个样子。

      其中射和御,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不同的要求。

      从前的射,是射术,一种代替械斗的文雅活动,样式花哨。

      流传下来的射术有五种,区别就是射箭数量的多少,钉在靶子上的位置,有一箭穿心,三箭尾随,四箭排井等等。

      投壶算是一个变种,玩乐居多。

      现在的射,更讲究实用性,也不仅仅是静靶,还有动靶,甚至是实物。

      对距离,命中数量,精准度,乃至拉弓石数,都有一定要求。

      这是奔着杀敌致命去的。

      而御,在先贤时期,是驾车的本事,在那时候,好的御者也是有一定地位的,现在驾马车的车夫,不说身份多低,反正不入流。

      当时车马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稀少的代步工具,对御者的要求,不仅是要能驾车奔逃,还得是能在驾车颠簸的同时,挥剑御敌,能做到这些,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现在的车马,更多是代步,不追求奔逃疾驰,取而代之,出现在战场的,是战马。

      所以,御的要求,从御车,变成了御马。

      虽然因着马鞍的出现,御马的难度降低了许多,但要达到弓马娴熟,还是有点困难的,目前的要求,是对标的草原外族,能在快马上作战,才算合格。

      但因场地,还有马匹的数量和珍稀程度限制,在内城里,能上马骑射的人还是少数,最多就是会骑马,擅长就难说了。

      一般只有驻扎在边境,长期与匈奴对峙的骑兵,会有这般本事。

      就算是世家门阀,专门学习锻炼这本事的,都几乎没有了。

      其他的,像礼,除了礼部,很少人钻研,至于寻常的礼,出身名门的子弟,耳渲目染之下,也颇为娴熟,自然无需专门学习。

      倒是寒门,想要跻身上流,学些粗浅的礼,还是必要的。

      乐呢,这个更多是陶冶情操,也讲究天分,不过,世家子弟多少会点,就算不精通,也能说个一二。

      这也属于可学可不学的。

      玲珑囫囵过了一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想学。

      心里头有种火热的劲头跳跃,期待又迫切。

      寒门子弟就更是如此了。

      他们平日里,哪能接触到这般阳春白雪的风雅事?

      这些,放在外头,都是无价之宝啊!

      如今却是毫无保留地对他们敞开。

      这让他们如何不兴奋激动?

      就这样,几乎所有人都暗暗选中了想学的内容。

      将众人的神色映入眼里,齐夫子捋了捋胡子,沉声道,“再次声明,选定之后,不许更改,请诸生慎重考虑。”

      “学有考,方能善学!”

      “院规有名,旬试不过,留,月试不过,警,岁终试不过……”

      神情严肃的中年男人话语微顿,严厉的目光扫视众人。

      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提了起来,神色紧张。

      “岁终试不过,退!”

      众人震惊哗然。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君子六艺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050997/7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