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何处

作者:雨天要打伞咩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波折再起


      听到兰若明如此说,众人也再无异议。
      倒是小鸣定了定神,温言劝慰,“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如果小姐能真的逃出苦海,那自己即便是豁出命去也是甘愿。既然逃出来了,那就真的找个出路,要不然小蝉就白挨打了。何况知道小姐现在安然无恙,回去跟太太报个平安让她老人家放心,这比什么都强。”
      言罢站起来整了整衣服,郑重其事的给兰若明等人跪了下去,哽咽恳求道,“我们小姐从小是锦绣堆里养大的,老爷太太都当做眼珠子一般看待。从没吃过什么苦,更是不知世间险恶,能遇到各位真是不知积了几辈子的福气。我一个小丫鬟也没有什么报答各位贵人的,只是求大家能好好照顾我们小姐,下辈子我结草衔环也必定报大家的深恩。”说罢就磕下头去,才几下就脑门青肿。看着这个场景,高碧芝又一次痛哭起来。
      在场众人都不禁恻然,一个女子的命运就好像在佛寺从签筒掷出来的签,掷签之人无不怀揣着最虔诚最质朴的心愿,想要求一支好签。要是嫁给了人品贵重一心上进的夫婿,自然是上上签,若是夫妻志趣相投两心相知,更是不敢奢望的际遇。即便是嫁给庸碌无为之辈,只不过就是平凡的度过一生罢了,一辈子和和气气的也算难得。最怕的就是嫁给那种狼子野心残暴成性的,恐怕命都要搭进去。
      别说抽到什么样的签自己无法决定,即便是提前知道要抽到下下签,难道还能直接把签筒打翻吗。饶是大晟朝民风开放,男女交往已经较前朝自如的多,婚姻一事上还是逃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几个字。本来兰若明插手管这件事还有几分试探之意,现在看到高碧芝所说属实,再无怀疑,再则主仆二人确实已经山穷水尽无路而走,自然而然生出了一股扶危济困之意,暗忖如何悄悄帮她把婚事给退了,让她了却心愿。

      到了第二日,高碧芝已经毫无游山玩水的心思。昨日徐振和吹雪把小鸣送回去后,她就一直心不在焉。看着她眼眶红肿六神无主,想必昨晚哭了一夜。想起昨晚的情景,众人的心情也是沉重,早饭吃起来更是索然无味。赵顺虽然一直捡着好玩的话题说,大家都谈兴寥寥,无人响应。
      听雨不知突然想到什么,疑问道,“不对啊,虽然高姑娘一直说知县的小儿子天生病弱残暴成性,但是也没见过啊。怎知不是个身子骨健壮的俊俏郎君呢。”
      高碧芝面如槁木,缓慢的摇摇头,“不会的。钱塘县就这么小,有钱有势的门户都是有数的。江南素来是风流之地,每年别说是学政、同知这样的官宦人家,就是诗人名士也常常举办宴会,什么曲水流觞、诗歌唱和说起来有点附庸风雅,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寻常的。钱塘虽说比不上苏杭这样的大地方,靠着玄摩法师他老人家的庇佑,达官贵人也来了不少,世家子弟官家小姐更是彼此来往频繁。我从小出生在这,新来的张知县虽然才来了三年,但是家里底细还算清楚。听说张知县的大儿子生的高大威猛,面色黝黑,是常年驻守嘉峪关的武将,逢年过节难得回家一趟,见过的人都不少,纷纷称他为人和善好相处。但是他的小儿子常年在家我竟然从来没有见过,按理来说哪家发帖子请人能略过他们家?要不是病的实在下不来床出不了门,怎么我们谁都没有见过?”
      一通话说下来,有理有据,无可辩驳。
      按照大晟朝官制,知县只是七品,虽是朝廷直接任命,但是既非军事要塞又非京畿要地,这个品位的官员一般只是奏章或是圣旨上的一个名字,基本没有面圣的机会。钱塘这个张知县何等相貌、来历如何、家里有几个儿子,兰若明确实一无所知。
      本来对于这点小事,兰若明也原本没有想多费周转,直接让徐振给两江总督吴之纳捎个信,让这个张知县主动退亲就是。这个甚至不需要自己出面,随便让徐振找个由头托吴之纳出于私交帮个小忙而已。徐振是御前红人,找谁帮忙谁能不应承。
      但是听完听雨和高碧芝的话,兰若明心念斗转。一个人病的再厉害,也不能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下不了床。按照一般常理,总要有一两天精神头不错出来透透风见见人。何况三年间,竟然钱塘县里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个小儿子何许人也。这实在让人觉得蹊跷。
      徐振不禁头疼起来,在紫禁城中虽然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事关江山社稷,紧要关头要说是性命攸关也不为过,惊心动魄殚精竭虑可想而知。但是一切总归是可推、可测、可想。可是在这小小的钱塘,真是处处透着诡秘、时时让人费解。高碧芝的来历身份刚刚弄清楚,这个所谓的知县小儿子又冒了出来。更不用说这个吴芷荞到底是敌是友还没弄清楚。别的都是小事,就怕其中又有安王的参与……
      大晟朝祖训不立异姓王,所以藩王均为太祖子孙、皇族亲贵,但是为了防止同室操戈手足相残,虽然表面上说是出身帝王家、以皇帝名义派驻视察地方,但是藩王无兵权、无事权,在就藩之地毫无话语权,一切管理事项都要听总督的,实在看不过眼也只能给皇帝上个秘折。
      什么事都不用管,每年拿着朝廷俸禄逍遥度日,过得也是富贵闲人的日子。很多藩王就藩时正当壮年,斗鸡走狗的日子过久了,难免也有点非分之想,想过过一言九鼎的日子。何况安王只比当今皇上大十岁,他的母妃又是先皇表妹,身份高贵,当年想必也是以为皇位势在必得,却不知孝徳太皇太后力排众议,立了兰若明为帝。安王心有不甘,私下搞点小动作自是可以想见。
      兰若明年少继位,朝政被权臣把持,为了培养嫡系势力,继位十年间在御前侍卫之外又培养了几千暗卫。这些暗卫都散布在大晟朝各州县,有的从属京城只有执行任务才出京,有的则已经变更姓名身份蛰伏于各府州县打探消息随时回报。安王厉兵秣马蠢蠢欲动的消息就是暗卫传来。
      安王的事到底如何还未可知,但是眼前的这桩事却不得不先搞清楚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波折再起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03257/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