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别来

作者:李鱼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7 章


      一栋楼坐落在在城区的东部,外面刷的是白色的漆,年久未修,漆已经有些许脱落。

      几根柱子在大楼前有序的横向排列,青苔爬满后墙,大门小门前均横着好几层阶梯,白楼被抬上高地,沉静与威严浸润四周。

      楼与街道隔了一块青色逼人的草地,四周树木环绕,几辆黑色的汽车放慢速度,缓缓驶入楼侧的露天停车场,工作人员面容肃静,楼里只有来往的脚步声。

      沈助理挂着专业的微笑,大步向二楼的办公室走去,手里拿着今日的报纸和下面递上来的工作报告。

      他轻敲了几下门,把东西放在一张大檀木桌上,其间刻意把脚步声放得低得不能再低,正欲转身出去时,桌前原本低头工作的人叫住了他,男人扶了一把眼镜,拿一份文件递过来,手下的笔还在不停写,眼光也没从桌上挪开,在一阵唰唰声中问他;

      “最近几个首先作为的村子的视察怎么样?”

      沈助理快速浏览手中的文件,就只有几页,大多是照片和一些评论,有关第一个视察的村子——坝子村,把文件翻到一页,他回答上司的话:

      “已经视察完了,最近还在就其表现和积极性做鼓励和批评,坝子村的作为是其中的典范。”

      崔箫池抬起头,拿过他手中的文件,看见纸上的照片。

      上面的主角是一个脸脏兮兮的少年,他眯了一下眼,想起来了。

      沈助理看他盯着自己停留的页码的照片,斟酌着说:“这小孩叫于田,是第一个视察的村子的,刚念完初中,现在在家照顾外婆,主要靠卖粮食维持生活,前几天他还去了主任您家那条巷子,在门口遇见了。”

      “眼神不错。”第一次见脸都看不全,第二次见就能一眼看出来,是人有让人难忘的特点——一双黑亮的、乖巧的狗狗眼。

      把文件和上,崔箫池对沈助理说:“最近就让大家把模范奖给了。”摆摆手,让人出去。

      等人走了,崔箫池整个靠在背椅上,价值不菲的钢笔在指尖灵活转动。

      院子里几天前回去时多了一堆红薯,个儿大又甜,想来就是那天在巷子里遇见的,自己下班后习惯在车里小憩,没过多注意。

      傍晚回去的路上,崔箫池漫不经意的让沈助理找个时间把后座车窗玻璃换成单向透视玻璃。

      秋天把作物都收获后,地就是光秃秃一片,配合暗沉的天色,萧瑟感直接拉满。

      于田蹲在自家菜地里,握着一把小锄头,正在费劲的除去菜苗间的野草,眼睛睁太久了发干。

      等地里的白菜和萝卜成熟卖去之后,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再种其他的,萧瑟将到达顶峰。

      天色渐暗,走在田坎上听见几声微弱的虫鸣,现在各家大门都大敞着借天色做饭,村里人家用的是煤油灯,等到天完全黑后,把门和窗帘一拉上,光都露不出一点。

      趁着这个天色,小孩和狗闹作一团,在村里东跑西眺,小孩稚嫩的笑声和狗的“汪汪”声响成一片,伴随着大人的骂声和喊声,该回家吃饭了。

      现在天气逐渐变冷了,家里已经烧了炉火,一进屋就一阵被暖气包围住。

      于田谓叹一声,搓了搓手,出去喂喂鸡鸭,又回来收拾桌子吃饭。屋里的煤油灯不甚亮,刚才他进来时没有发现炉桌上的小包,拿起来打开一看,是一封信和一个纸包。

      “那是你小姨寄过来的,等着你回来给我念念”,外婆的声音从隔壁传过来,经过几十年岁月蹉跎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他的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负担不起两人的生活,不想受奶奶那一方的气,直接把他丢给外婆就走了,这么多年没什么联系,两方面都不愿意;外婆只有两个女儿,除了记不清脸的母亲,另一个就是小姨。

      外婆和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是做活儿卖粮食维持,另一方面就是小姨的帮助。十几岁就去打工的少女,赚的钱大半都汇回家,几年前在外地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但还是会偶尔寄点吃的或是钱回来,附带一封信。

      两人吃完饭,挨着坐在煤油灯下,借助火光,将信的内容仔细看了看。

      以前写回来的信多半都是小姨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专挑那些和和顺顺的,把生活塑造成游乐园一样。而现在的信,几乎都在写自己的孩子的状况,也不知小姨自己如何。

      于田想,相比于尚未谋面的小侄子,他还是更关心小姨,希望她一切都好。

      把信琢磨完,于田把纸包打开,是一小叠钱,一共100块,是一笔大金额了,省吃俭用,足够外婆和自己用个半年。

      今年卖粮食赚的钱三分之一要用来买煤过冬,剩下的大半准备给外婆留着买药养身体,余下的要撑到来年春天新一轮作物成熟。

      他和外婆二人对于小姨寄过来的钱的态度就是能不用就不用,都给放好了。

      外婆的身体现在虽然不太好,但只限于不能做费力气的活儿。再过几年,外婆真的老了,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病都有可能。

      突然想到村里几个和自己同龄的人这几年都陆续出去打工,有出息的都开始给家里汇钱了,于田之前对他们出去打工还挺羡慕,但外婆身体变差后就没想了。

      隔壁的阿哥虽然说是回家种田了,但实际上他就只有农忙的时候才回家,大多时候都是在其他村县做小工程,还有几个手下呢。

      打工的火苗又起来了,于田想了又想,大半宿没睡着。

      再怎么想出去那也是这个冬天过后的事儿了,过年时候先去问问阿哥,最好能给自己指一些地方。

      两个月里,于田做了三次噩梦。前两次,自己憋闷难受,笑容都挤不出来,而这一次,恐慌代替了憋闷,细想都不能。

      上一秒,于田还在一扇大门前失声痛哭。这是自己没有见过的门,像黑色的栅栏,不过是铁的,每一根都是坚硬的、冰冷的。

      中间的铁棍高耸,两边略低,还刻有复杂的花纹,顶端是黑金色的皇冠形状。

      他就站在门外,一巴掌一巴掌用力打在铁门上。门内站着其他人,就这样看着他鸡蛋碰石头的行为,他们是嘲弄的、不屑的,像是在看一个小丑。

      他失控般的把手从铁杆之间伸进去,手臂大力甩在杆上,什么也抓不住。

      下一秒,他就来到了小书店,一回头,看见一个人倚在巷口,他跑着过去,看见了江宏生,正对着他笑,眼睛里满是光,还有他自己。

      但他却感觉有些抗拒,偏过了头,再看时,那双眼里黑沉沉的,没了笑意。于田一个激灵,醒了过来,看见天已经大亮。

      初冬西南地区温差变化剧烈,昨日还只是天气阴沉,温度却是舒适的,才过了一晚冷空气就侵入了屋子,脖子刚一伸出被子就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于田是个喜热不喜冷的,在这样的早晨起床只感觉浑身激灵,边穿衣服边抖个不停。

      锄头挖得一下比一下深,它的主人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抿着嘴,眼睛紧紧地盯着脚下这片土地,把它当作泄愤对象,毫不怜惜。

      不断的使劲渐渐让人感到吃力,呼吸声慢慢变大直至气喘吁吁,这时锄头终于得到了休息的机会,被插在松软的地里,它的主人就靠在柄头慢慢平复。

      见到江宏生的第一眼,于田觉得他白,不是那种猪皮一样的粘腻的白色,而是冷淡色调的白,白得恰到好处。匆匆一眼,来不及有其他感官体验。

      在小书店再遇见时,觉得他真高,正脸看上去很俊秀,有疤的侧脸则有一点儿凶相。

      好像很爱笑,走路都是挺直的,没有像隔壁阿哥一样喜欢驼着背。

      说话时声音还带有青春期变声的沙哑,调子却是很舒服的,吐字清晰,还说的是很纯的普通话。

      但是,哪怕他半蹲着跟自己讲话,哪怕他说话时眼睛都是弯的,哪怕他的身体看起来很瘦,于田觉得他比会把人隐在阴影里的书柜还要庞大,就像是推不动的山,冷硬的。

      这样的压力来的毫无理由,他的认知像是要证明自己,翻尽记忆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恶人’。

      脚下的一块土被自己憋气的持续发泄给深度翻了一翻,地下深色的、潮湿的土壤大剌剌躺着。

      其实已经找到了,于田想。

      江宏生和梦里的“恶人”有一点儿像,看不清的背影冷漠、决绝,他们让他窒息。

      可是江宏生总是微笑的,而且听别人说话都很认真的样子,眼睛也没有不耐烦,是很热情的,好像会代替它的主人对被它们注视的人说:“很高兴认识你。”

      于田把锄头拔出来,因为用力,上面的泥土哗哗落下。

      要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梦是虚幻的,不能给人定罪。

      他们算是朋友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 7 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01672/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