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 陶醉

作者:白衬衣少年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整理


      从高空望去,此时的九华山由于刚刚被陶醉布置云海裂光阵得原因。几乎将所有的灵气消耗一空。故而此时整个九华就灵气的密集程度来说,只算是一般水准,完全和那一众洞天福地挂不上勾。

      要等到灵气恢复,不光是靠九华山脉的灵脉不断地提供新的灵气,还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灵脉的等级不会降低,不然只是一味的索取,终究会有一日,整个九华的灵气将会全部散失遗净。到时候九华就会完全沦落成为一座普通的大山,也许会有路过之人见到九华山险峻或是高耸,只会感叹一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真真是好一座大山啊!

      此时九华的灵气浓度可以说是十分的稀薄,照理这个时候修炼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完全是事倍功半,虽然有着陶醉此时体内的灵气完全耗尽,必须恢复的原因在里面。

      可是就在陶醉摆出修炼的法诀之后,居然一片片的淡青色的光华不断地从陶醉的身子里面如同波纹一样的荡漾开来。

      淡绿色的波纹绕过竹屋,绕过竹林,和云海裂光阵的阵基也就是那一些青竹结合在一起。

      顿时那一些原本犹如平常的白云一般飘动的阵基在遇上那一些淡绿色的波纹之后,居然白光大作,不过才一会儿就又恢复原来的样子,可是如果此时能够靠近去看的话,就会看到这一些白云却在微微的移动,而在不断的移动之间,带动着周围山脉的灵气不断地朝着九华聚拢,虽然幅度十分的小,覆盖的范围也是不远,也就是九华山周围数十里罢了,可是毕竟此时的陶醉只是人仙的阶段,还不能够完全的发挥此阵的威力,而此阵如果发挥到极致,则是能够调动周围方圆千里之内的灵气。如果此阵能够存在长久的话,甚至能够改变灵脉的走向,当然这也只是理论上的说法。

      方圆千里,也许对于整个天地来说几乎是沧海一粟,可是积少成多,方圆千里之内灵气一旦聚集起来,那光是灵气构成的压力都能够将地仙给挤压死。

      更不用说还有金属性的法宝作为阵眼构成的整个云海裂光阵。到时候金光道道云海茫茫,别说普通地仙,估计就是老牌地仙来了也讨不到好处。

      原来陶醉此时所结出的印法乃是和云海裂光阵为一体的一种修炼方式。

      随着周围山脉的灵气被陶醉的云海裂光阵激发,化作一缓缓地潮流注入九华,不多时九华山脉的灵气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

      而陶醉这时候也从这吸收回来的灵气之中截取了一小部分,按照着自己的经脉流动炼化,经过一次大的周天循环之后,注入干涸的丹田之中。

      且放下陶醉不断控制着云海裂光这不断地吸收灵气和淬炼灵气供自己修炼不说,而就在陶醉修炼没有多久,整个九华的灵气波动缓缓地增强了起来。

      陶醉这一次修炼的时间却是不长,只是短短的几年就结束了修炼,而此时九华山的灵气已经再一次回到了当初的地步。

      却说此时陶醉端坐在大殿蒲团之上,一指地,无边元气凝结,形成亩田金银烟霞云床,凌空虚步,脚底自有瑞气结成金莲托着,跌迦而坐,捻莲花指,安放双膝,闭目静坐,默察元神。

      只见识海内,金莲无边无际,接天莲叶无穷碧,中央金莲之上盘坐一孩童,面貌九分似陶醉,肥嘟嘟的,颇为讨喜。额头一朵金莲印记熠熠生辉,身态安详,闭目念经,只见道德经文如同呢喃之语,婴孩呓语,细不可闻,却又听得真真切切,识海回荡无穷道德铭文,注入朵朵金莲,只见莲花更加金光四溢,枝叶愈加青翠欲滴,远远闻之,荷香扑鼻,清新淡雅。

      陶醉一拍脑门,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半亩大小庆云上,大放五彩毫光,有金花万朵,璎珞垂帘,金灯万盏,火心滴下,如檐前滴水,络绎不绝。脑后悬挂五彩光轮,徐徐转动,仪表不凡!

      在接受三清道祖传承之后,陶醉便坚定了自己地求道之心也确认了接下来要走地道路。因此陶醉破碎舍利,一份为三,尽数化入庆云。虽说,陶醉乃是以道家法门为主,但佛家名言也是不能错过。佛家法门也是大法,对于凝练元神,安神定气有非凡功效,陶醉自然不想舍去。遂默念无量佛家经典,顺图顺路在檀中穴和肚脐处下丹田处凝结成两颗舍利子,绽放无量金黄光明。

      陶醉沉思片刻,把舍利子形状变化为两朵金莲,驻扎其中,开启佛家六大神通:

      有神足通,万里尽在咫尺之间;

      天眼通,上观三十三天,下照九幽;

      他心通,聆听众生疾苦,善揣他人心想;

      天耳通,遍听周天之音,分辨万物之声;

      夙命通,能照前世、今生和未来种种状况;

      漏尽通,隔绝无尽困扰,超脱物外,清净自然。

      陶醉打坐良久,不得寸进,遂起身出殿,游览九华山美景。琪花瑶草年年秀,宝树金莲岁岁生。白鹤几番朝顶上,素鸾数次到山亭。山头霞彩壮元精,岩下祥风漾月晶。只见紫气东来三千里,盘踞山腰不去留。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有灵草散发熠熠霞光,祥云衬托,不愧为仙山宝贝,瑶池奇珍。

      看到此处,陶醉心中一动,遂驾祥云往九华向阳之处而去,在那绝壁之处,有亿万年受东来紫气滋养,日月精华锤炼,天地灵气孕育的温玉,隔着石壁依旧能望见那流转的紫色光华,和无尽的氤氲之气。

      却说那处山头,出现于天地之始,不知何时诞生了一块碧玺,身呈蔚蓝之色,如海般波动。受无数会元东来紫气孕养,日日受到日月精华锤炼,浸养在天地灵气汇聚而成的水池中,只可惜盈而不满,导致无法生出灵智。

      陶醉见那光华流转,蔚蓝之色照耀虚空,散无尽氤氲之气,皆被头顶阵法所挡。双眼所过处,无数神纹衍化,阵法破碎,一掐法诀,顿时地动山摇,土石自开,宝物自现。有数十亩大小,通体乳白,有紫色光华立传不停,绽放柔和宝光,照耀万里,无数烟霞聚拢,朦朦胧胧,亦有星光垂落,星光点点,妙不可言。

      宝物自现。只见有最是精华处,三寸大小,通体蔚蓝,散氤氲琉璃光,朦朦胧胧,亦清晰可见。

      遂用功德火煅烧炼制,信仰之力温养祭炼,以心念为笔,功德为墨,银钩铁画,衍化无数神纹,加持其上,演绎无穷道法奥秘,有乾坤之妙,阴阳之理,亦时成就一纯白仙袍,仙气袅袅,光华流转,无数赞美之歌大作,虚空衍生无数白玉盏,以日月精华为油,取先天一点天地之精为灯芯,绽有斗大白色火焰,飘飘忽忽,似无迹可寻,似近在咫尺。看似柔若垂柳,却不似凡火,近身者,不烧却是结为冰块,生机灭绝。

      陶醉大喜,遂又选取少许精华部分,合以自身化形而出地“忘尘”竹笛。用胸中三昧真火煅烧,用太清、玉清、上清三清仙光和佛光温养祭炼,以指为笔,天地灵气为墨,银钩铁画,演绎无穷仙法奥秘,有乾坤之妙,光华流转,符箓幻生幻灭,将其祭炼为一把面为十二瓣白中透紫的莲花灯地白玉伞,其上以日月精华为墨,玉精为笔,绘有斗大紫色火焰,飘飘忽忽,看似人畜无害,其实只要无宝物护身,一时三刻尽为灰烬。柄长三尺六寸五分,冥冥中暗合周天之数。

      陶醉把白玉伞撑开,倚靠在自己地肩上。伞,遮蔽之物。白玉伞被陶醉练就虚实无相,万法不沾的法意,又借助日月精华灌注着三界火宅的真意,以真火灼烧万物,化万类为飞灰。

      这把伞虽然稚嫩,却是攻防一体,潜力无穷,更和陶醉的道法相合。

      五行之中,火生于木,八卦之位,木在巽卦,风助火势。

      而植物之中,树荫浓郁,冠如华盖,冥冥中也是伞形。

      只是这件法宝毕竟只是初炼,铭刻的符文和法意都还不够完善,并不足以作为目前的凭依。

      而其余部分得白玉则化成七八亩玉田,按太极阴阳样子分别种上灵物和后天凡物。以自身褪下得灵竹作为中心点。采灵芝、朱果。人参、田七、枸杞等数不尽的天地灵药,道不明的紫府奇珍栽种其上,打出一道灵竹木之精气。招来无数云气稀释开来,化作无数甘霖,滋润药田,无数草药霎时爆发璀璨光辉,大放异彩,药香袭地,闻一口身强体健,百病不侵。陶醉便设下禁制,以防止药田被山间野兽误入损伤。

      陶醉打坐完毕,想起自家培育的万亩药田不知道怎么样了,遂起身前往。且说此时九华被陶醉得影响下也只是略微得布置了一下,并无有太大的改变。

      是以进的此山,入的此阵之后。所见的便不过是只有一个山谷、一间道观、几亩药田、六七间精舍罢了。

      竹屋草房,便是毫不出奇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整理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066608/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