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爱无瑕(清穿)

作者:柳筱曦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卷五十九 一朝一夕换新帝


      尽管一宿没合眼,此刻呆坐在延禧宫的众人却全无睡意。
      宜妃娘娘的眼睛肿得已像核桃。我吩咐人拿些冰块给她敷敷,她也只是淡漠地推开不甚在意。另一边的胤禟看起来更为落魄。近一天没梳洗,他的头发稍显凌乱,脸色看起来也差极了。
      我不禁暗自叹息,这只是个开始啊。如果现在就溃不成军了,往后又该如何捱下去呢?
      “娘娘,九爷,你们梳洗一下吧。没多久就要出殡了。”我终是出声劝慰他们。
      宜妃怔了怔,木然地点了点头,然后便被丫鬟搀扶着转入厢房里更衣了。
      胤禟身边的大太监打来一盆水,也伺候着帮他擦脸梳辫。
      我不着痕迹地轻声问:“胤祯他快到了吧。”
      胤禟伸手拿过帕子,兀自擦拭着脸,另一只手对屋内下人摆了摆,他们随即都出门候着了。
      “送信的奴才传报,青海大雪,很多路都封了,只怕这会儿还未到。待十四弟收到消息再匆匆赶回京,少说也要半个月。况且,归根结底,现在也不是他想回来便能回来的,要看老四是否传召。”
      我的后背瞬时变得僵直。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怎么偏偏在这么关键的时刻胤祯无法回来面对大局。嗓子动了动,我以为自己会说些怨天尤人的丧气话,没想到最终进入耳朵的语句是:“以后就是私下聊天也别再老四老四的叫,他如今是皇上了。即便是已经输了的棋局也自有他的下法,现在最紧要的是要遵守规则,别落得满盘皆输才好。”
      语气的冷静与面上的平淡甚至都出乎了我自己的意料。也难怪胤禟冷笑着说:“你身份转换的倒挺快,对各种局势都应对自如。某些时候,我还真远及不上你。”
      我垂下头:“别故意说酸话让我难堪。事已至此,又还能挽回什么、改变什么呢。只有顺势而为,才会尽可能地减少对我们的不利。这个道理,你该比我更明白才是。否则,你、八阿哥、十阿哥刚刚也不会跪拜他了。”
      胤禟颓然地出声笑了:“是啊。连八哥如此有野心的人竟然都这么轻易就服从了,我又能如何不认命?”
      “我听说先皇驾崩前,十三阿哥曾私自找八阿哥攀谈,有这回事吗?”
      “没错,我是听八哥之后说才知道的。昨儿夜里胤祥去找过他。别看那小子表面上洒脱坦荡,实则是个攻心高手。他逐条分析拥护老四登基的好处,又转述了老四对我们的承诺。其言之切切,真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若我们不同意,反倒显得不识大体与时务了。不过我觉得奇怪,八哥一向不喜老四阴晴不定的性子,为何这次就那么信任他,笃定他不会变卦?”
      恐怕八阿哥也不愿相信雍正,只是他不得不相信,他必须说服自己去相信。不然,若雍正与十三的许诺全是谎言与伪饰,那么他以及八爷一党的将来岂不就会是无法想象的黑暗与悲惨?我想彼时的他与此刻的我一样,对于这个可能连想都不敢想。
      我一直不言语,胤禟便自顾自说着:“不对啊,这事儿回头想想蹊跷得很!胤祥密会八哥是在皇阿玛召见我们并宣读传召旨意前近两个时辰内发生的事,难道那时他们已经知道皇阿玛决定传位于老四了?既然如此他还有何必要来苦苦劝说八哥拥立他登基?这说不通啊!难道是他们已经准备好要……”
      “不是。其实先皇之前召见我的时候凑巧碰上四阿哥觐见,那时先皇就对他表露过传位之意了。我在场,听得一清二楚。这不会有错。至于十三阿哥为什么要那么做,我也看不明白。或许是因他们是心思极缜密的人,想要提前拉拢你们,如此才不至于颁旨后被孤立被否定。你看今早的效果不就很明显吗?”
      对于雍正登基这件事,我不觉得理所应当,也没觉得难以接受。毕竟这就是历史,是我亲身见证的事实。就算再不喜欢这个人,我也不会睁眼说瞎话否认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而且现在也不适宜去造成八爷党与雍正间更多的对立。不管雍正是否曾想过或实践过逼宫篡位的大逆之举,康熙最后的的确确是属意于他的。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国丧大祭我没有去。当然不能去,以什么身份呢?曾经的夜莺格格早就死了,就是作为胤祯的福晋目前来说也没名没分。没能亲自再送这位千古帝王一程,我心生遗憾与抱歉。在清代的这些年月,他还是很照顾我的。
      先皇驾崩后,雍正立刻上手各项事务。在对殡仪大礼的分配职务与指派人选上,雍正就已显露出他的亲疏好恶。他命七阿哥胤祐守护畅春园,十二阿哥胤裪回乾清宫布置灵堂。这两项都是无关紧要的差使,我想只因七阿哥与十二阿哥与他没有什么大的恩怨。
      此外,雍正命在藩邸时关系就很好的十六阿哥胤禄和世子弘升负责宫中禁卫安全。
      至于准备仪仗、警力护卫与肃清畅春园回京御道以保护新皇帝安全的重责大任,则由其最亲密的十三弟胤祥和亲承“末命”的尚书隆科多两人全权负责。
      而这几日在畅春园朝夕守候康熙的诸皇子,包括三阿哥胤祉、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四人,都被摒除在外,无事可做,形同外人。
      不过尽管如此,雍正总归兑现了他之前答应指派八阿哥为总理事务大臣的承诺。其命贝勒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除此之外,又将胤禩和胤祥俱封为亲王。
      接下来,雍正谕胤禩速遣胤祯回京。如果你以为雍正是想起了他这位远在边疆的亲兄弟,允其回京奔丧才召见他的,那就太天真了。雍正不过是迫不及待要在登基前将胤祯调职,同时也急于了解西部大军各级将领的情况,以防兵变。
      果不其然,雍正解除了胤祯抚远大将军的职务,将他的印务交由平郡王管理。同时,雍正命我的兄长川陕总督年羹尧立即熟悉西部军务、粮饷及地方诸事。
      如此才算解除了他的心腹大患吧。不然他又怎么安心召胤祯回京。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雍正将大行皇帝遗诏颁行全国,并移灵至景山寿皇殿。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黎明,各官集齐于朝。新皇帝雍正全身素服先诣梓宫灵柩前跪拜、上香,默告自己继位系受命于大行皇帝,并行三跪九叩之礼,这即是受命。受命毕,换穿礼服先去永和宫向皇太后、也就是以往的德妃娘娘行礼,然后御太和殿,升宝座,鸣钟鼓,王以下文武各官行朝贺礼,最后是颁诏大赦。
      从那天起,爱新觉罗胤禛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雍正元年。达成毕生夙愿的这一年,雍正他四十四岁。他此时不会知道自己呕心沥血得来的王位只维持了区区十三年,与他的父亲和儿子相比,他的任期简直少的可怜。你说人生有时是否真的很讽刺与可笑,康熙与乾隆没怎么处心积虑争权夺位就能坐上那龙椅长达六十多年。
      不过正得意的雍正自然不会想到这么长远的事,因为眼前已有种种状况令他头疼。登基大典那天,太后对他不甚理睬,甚至不愿接受皇太后这个名号。她三番四次提及胤祯,说要见她的儿子。这无疑是给新皇帝难堪。连自己母后都不认可与祝福的登基,又如何做到不落人话柄又为人信服呢?
      无论如何,胤祯就快回来了。我手里拿着康熙亲赐的那道圣旨,有所倚仗便无所畏惧。我们的未来会是明朗的。记忆中的十四皇子胤祯并不像八、九皇子那样英年早逝,相反他活得比雍正还长,乾隆登基后甚至得以安度晚年。大不了就是和他一起熬过被幽禁的日子。穿越来清朝的人生至今为止充满了惊险无常、颠沛流离与死而复生。若像安徒生童话里写的那般:“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倒反而不敢轻信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9章 卷五十九 一朝一夕换新帝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451659/5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