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恨

作者:红楼阁主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定大计


      华阳夫人听得此话,收起眼泪,楚楚可怜地对安国君说道:
      “夫君,你有庶子二三十人,都有人人皆有母亲,唯独公子异人聪颖孝顺,又没有母亲照看,不如将其过继到我的名下。一来他聪颖孝顺,你素来知晓,二来,我也老有所依,不知夫君以为如何?”
      安国君一听,这才记起自己还有一个在邯郸为质的儿子,突然起了舔犊之情,想起异人幼时的一幕幕,不禁心中充满了温暖,但是又怕昭襄王不准,毕竟自己此事只是秦国的储君,这样的立世的大事,必须要父亲点头才行,因此犹豫不决。
      想到此处,他沉吟良久,并没有当即表态。
      华阳夫人知道他在心中权衡,故而又嘤嘤的啼哭起来:
      “夫君口口声声说宠爱我,原来都是哄我开心的,我命好苦啊!老天不送一个儿子给我,哪怕过继一个给我,让我有膝下有人都不行。”
      安国君原本就十分宠爱华阳夫人,见他今日这般梨花带雨,心里早就不忍,便好言抚慰到:
      “夫人,不是我不允许,只是立世子这样的大事,需要征得父王的同意才行。”
      华阳夫人知道这事属实,但安国君内心中意志不坚,便用话来激他:
      “夫君休得瞒我,恐怕是你早就许诺了其他姬妾吧?故意用父王来搪塞我?”
      说完,转头又哭。嘤嘤啼啼如同万千只蜜蜂在耳边萦绕,惹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他对华阳夫人说道:
      “夫人倘若不信,我可以刻符为誓,绝不辜负夫人。”
      说完便取来玉符,用尖刀刻着“适嗣异人”四个大字,并将一般递给华阳夫人说道:
      “夫人你该相信我了吧?”
      华阳夫人一见,这才转悲为喜,用香唇在安国君的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胸前二两凝脂自然而然的靠在安国君的身边。
      安国君正直虎狼之年,最近又在外公干多日,早就有意此事,于是将华阳夫人拦腰抱起,进入闺房深处。
      华阳夫人不仅人间绝色,更是聪颖之人,不待安国君吩咐,罗裳轻解,吐气如兰,使出浑身解数,让安国君如痴如醉,享受了一番人间的美好。
      云收雨散,华阳夫人搂着铜铁一般的安国君,用手轻轻抚摸着他那俊美的脸庞,撒娇的说道:
      “夫君既然答应将过继给我,立异人为世子。但现在秦赵旦夕交战,恐对他不力,何不让他早归。倘若迟了,便有性命之忧。”
      安国君一边摩挲羊脂玉,一边说道:
      “夫人言之有理。异人也是我儿。明日我就奏明父王,接他回来便是。”
      夫妻二人又说了一番情话,又行了几遍周公之礼,不知不觉已到天明。

      华阳夫人命人将楚姬请来,将太子已经同意将异人立为世子的消息告诉了她,让他转告吕不韦。
      吕不韦一听大喜,但知道这事仍有变数,只好耐心的等待最终的消息。趁此时机,吕不韦在楚姬的帮助下,遍交咸阳贵族,与他们称兄道弟起来。
      太子果然言而有信,第二日便进宫面见昭襄王:
      “父王,孩儿有一事禀告,请父王定夺。”
      在昭襄王面前,安国君始终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放肆。
      年近六旬的昭襄王虽然两鬓花白,但雄心不减,一心想东征六国,混一寰宇实现列祖列宗的梦想,他看到太子这般谨慎知道定有要事要奏,便说道:
      “我儿不必拘谨,有话但讲无妨。”
      “回禀父王。孩儿今年已经四十有二,膝下有二三十个庶子,渐渐长大成人。但因世子一位虚悬,个个眼睁睁的盯着,却又在暗中处处较劲。孩儿想这绝非秦国之福,因此想请父王定夺。”
      昭襄王一听,倒是有几分道理,孙子之间明争暗斗之事,他早已耳闻,又想到自己当年的处境,点头说道:
      “孩儿此事考虑甚好,只是不知你想立何人为世子?”
      安国君见父亲同意了自己的看法,心里便有了几分底气:
      “父王素知,孩儿这二三十个儿子当中,唯独异人公子坚韧不拔,愿意为国分忧,更兼礼贤下士,素得秦人敬爱,因此孩儿想将他迎接归国,立为世子。”
      他一边说着,一边战战兢兢的看着满脸神武的昭襄王,生怕他勃然大怒。
      不出他所料,听闻是要立异人为世子,昭襄王把手中的竹简往地上一扔,哐当一响,站起身来说道:
      “你好糊涂。现在我正在暗中整军备战,你却要将质子异人接回来,这不是明摆着赵国,我们将要攻打赵国?难道我秦国的江山社稷还比不上你的一个庶子吗?”
      安国君吓得连忙跪在地上磕头,心中却知道如果不说动父王,将无法向华阳夫人交差,便麻起胆子,冒着被再次训斥危险说道:
      “父王,我这样做恰恰是为了咱们大秦的万年基业,请父王息怒。”
      昭襄王见他这般赤诚,便按下心中的火气:
      “你说说,这怎么关系到大秦的基业?你那么多儿子怎么单单要立他为世子?”
      安国君直起身子一本正经的说道:
      “父王曾经教导孩儿,为人君者要历经千难万险,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幼时父王就常用以前齐桓公、晋文公乃至越王勾践的事例来教导孩儿们,要有志向要有野心。
      孩儿虽然有二三十个庶子,但都是长在深宫,缺乏历练。加之各位王子母族的奉承个个眼高于顶,虽偶尔几个能拉弓骑马,但都缺乏与父王一般的雄才大略与仁慈友爱 。
      唯独异人这孩子自夏姬去世以后,饱经风雨,刻苦用功,不仅机敏过人,也目光远大,将来定能开疆拓土,壮大秦国。
      父王也深知,自从他邯郸为质以来,虽处险境,但自始至终没有出一句怨言,哪怕秦赵交恶以来,他也恪尽职守,深知积极的将东方情况时刻告知孩儿与父王,如此佳儿,实能承受千斤重担。”
      昭襄王被他这一番大道理说得有几分心动,但目前却不合事宜,便将安国君扶了起来:
      “孩儿所说,未尝不对。但眼下秦赵旦夕交兵,此事容从长计议。”
      说完,便要安国君退下。
      安国君碰了一个软钉子,灰溜溜的回到府中长吁短叹。
      华阳夫人安抚了他一番,又用自己犒劳了他一番,并将此事转告吕不韦,说明情况,请他做主。
      吕不韦本是决定聪明之人,知道太子有心,只是昭襄王犹豫不决,便知道要解决这事还得要昭襄王点头才行。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5章 定大计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585688/5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