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横贯四方(捭阖本纪 第二部)

作者:独*******哨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五十五


      聚散之章二

      卫庄捏着玉制的棋子敲打在棋盘上,声色琅琅,如击金石。

      当年公子非还是韩王最宠爱的小儿子,行冠礼之后,韩王特别赏赐了一套以羊脂白玉和墨玉磨制成的棋子、以漆木雕刻的棋盘。公子非一生在朝堂上沉浮数十载,从备受宠信到被疏远厌憎,这副玉器始终与他为伴。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这张棋盘上执子厮杀,例如在齐地隐居的大儒荀子,在咸阳备受重用的廷尉李斯,以及当年的韩国太子、如今被囚居在宜阳的废王韩安。

      卫庄从未像如今这般地思念这副棋的原主人。

      他一向以头脑清醒、反应过人而自豪,甚至超过了这一身武功剑术。然而最近的局势却让他引以为傲的头脑备受折磨,加上燕国冬日无所不在的入骨寒意,一身新旧伤痕都被牵扯得隐隐作痛。

      他曾以为得到了国库、控制了储君就是掌握了整个韩国的命脉,直到国破经年之后,才体会到这种想法是多么天真。只要国家依然存在,哪怕像故韩那般千疮百孔的国家,办任何事都有旧法可依、有成例可循。旧的秩序像无形的脉络,将无数人至上而下按照等级串联起来。而要将一切打碎重建,可谓千头万绪,无从着手。比如说,即便他能私下募集反秦义军,没有赋税和关税,以何物供养人马?即便他从国库支出,在宜阳颍川等地购买了许多私田,却因秦国本身的捐税沉重、徭役又很多,最终所得的产出只能供流沙勉强维持生计。况且卫庄等人均为逃犯,这些田宅必须委托身家干净、不引人注目的当地人出面作主,就像当年的简家父子;这些人的忠诚和头脑同样令人堪忧。

      义军的训练亦是顶大的难题。士兵需要一大片空旷的平原操演兵器和阵法,金铁交击声,人喊马嘶声,号令擂鼓声,在罗网的监视之下,不可能掩人耳目。从目前秦军的分布调动来看,卫庄不得不牺牲私下募军的可能性。

      其三,便是人手奇缺。卫庄曾经嫌弃原先的韩国宫廷官吏冗余、机构臃肿,觉得自己手握重权之后,决断定会更加有效率。然而随着流沙的不断壮大,他渐渐意识到助力的不可或缺。流沙看似能人辈出,其中识字的却只有二十来个,能思考、计划或统率的人就更少。他的麾下有人能驾驭百鸟,有人能控制群狼,有人能徒手搏虎,有人以人血为食……却找不到一个精明可靠的人管理账目。更不用说像韩非那样定国安邦的栋梁之才。

      这一次,燕国太子的一点小诡计便搅得卫庄心烦意乱——并不是因为利益受到了什么根本损失,而是提醒了他流沙表面风光之后的脆弱。他有不下十种办法可以报复燕丹,却有一个最致命的理由按兵不动。流沙以复国为旗帜,虽然能取得各国旧贵族的支持,但也无形之中背上了“弱韩”这副桎梏。燕丹这次的谋划,作为同盟之一的韩国特使,明知是陷阱,他也不能不入彀。

      卫庄很想找人倾吐一番,同时理清自己的思绪,但他同样意识到无人可说——韩非早已离开人世,火魅也在一年前因旧疾发作香消玉殒。张子房远在齐国求学。而赤练和白凤……诚然他们长高了不少,武艺也大有进步:白凤天赋过人,出手干脆,从不在意对手的死活;而赤练已渐渐开始享受用幻术折磨敌人与调配毒物的乐趣;但他们依然是孩子。他们还不知道除了杀人之外,如何从一个人的生死中取得更大的利益,才是最困难也最耗心神之处。

      忽然,卫庄捻起一粒剔透的白子,以食指弹射出去。玉子叮地一声被阻在半空,敲下一根洁白无瑕的羽毛。

      抬眼功夫,一个轻盈矫健的白衣少年便立在了一臂之外。

      这几年白凤长得很快。他的骨骼渐渐拉开,肌肉变得结实,轻功也愈发高明。若论长相,似乎已没有当初那种雌雄莫辩的精致,但作为一名少年却显得愈发俊俏逼人。他的偷袭一次比一次狠毒,连他自己也懒得计算总共出手了多少回;但似乎总是以毫厘之差被卫庄察觉。

      “有从郢陈和咸阳传回的消息,大人先看那个?”
      “郢陈。”

      卫庄从他手里接过一片叠好的丝绢,快速浏览了一遍,立即在灯火上点着了。白凤又递上一个竹筒。出乎意料的是,卫庄发现筒内竟有两张揉在一起的帛书。他展开较短的那一张,过目之后同样烧成了灰烬。而较长的那一张,却叫他一惊之下猛然从榻上站了起来。

      那竟是盖聂的笔迹。

      “他是怎么找到你的?!”

      “我可没有见到他。东西都是姬老头儿转交给我的。”

      “……好,好得很。我救了他,反叫他拿住了把柄。”卫庄咬牙切齿道。姬大是一名医者,也是他费尽心思送往秦国的最有价值的眼线。如果盖聂暴露了他的身份,将是流沙莫大的损失。“无且这老家伙,竟和敌人走得这么近,莫非起了异心。”

      “你说姬大那老头?”白凤道,他还是坚持跟卫庄作对,比起卫庄给流沙成员起的代称、更喜欢称呼他们的本名。“我觉得不至于此。既然是你让他救人,或许他误会了,以为盖聂根本不是我们的敌人。”

      卫庄转身看向窗外,自言自语道:“我以为他即便去秦国出仕,也会像当初在赵国那样一点一点往上爬,没想到他竟直接跟在了嬴政身边。师哥还真是会给我惊喜。”

      “盖聂信上写了什么?”白凤好奇道。

      “一些可有可无的废话罢了。”卫庄把帛书呈上火焰,想想又收回来,“不过我还要仔细看看,以免有什么弦外之音。”

      “要送回书么?”

      “你先去休息。天明之前启程,把这根铜管送到寿都。”

      白凤收起铜管,忽然四面观望道:“赤练去了哪儿?”

      卫庄瞥了他一眼。“……她另有任务。”

      白凤当即不高兴地变了脸色,双手抱在胸前,“为什么赤练可以去杀人,而我就只能当个跑腿的?”

      “因为有些事只有你能做到。”卫庄重新坐下,抚摸着棋盘的边缘:“你来这里的路上应该已经发现,我们早就被软禁了。燕国太子召集各国密使,向我等透露了他的刺秦计划。如今蓟都戒严,知道计划的六国使节都不能离开驿馆。信使都被拦截。送信的鸟雀也会被射下。若非有你,我等也没有和外界联络的手段。”

      “如果泄露这个计划会有危险,那燕国太子何不从一开始就秘密行事?”

      卫庄大感欣慰。能问出对的问题,可见这小鬼还是很有希望的。他拍了拍棋盘,示意白凤在对面坐下。

      “姬丹在试探每一个国家的态度。他设计这次行刺和普通的暗杀不同,不是要让人无声无息的消失,而是要昭告天下,累积声望,令六国诸侯士子都看到燕国的实力以及反秦的决心。如果刺秦的计划成功了,到时山东六国再造合纵,太子丹便会不言而喻地被推上合纵长的位置,好比昔年窃符救赵、震惊天下的信陵君。这等声势是以燕国本身的实力无法得到的——虽然六国都元气大伤,但以目前来说,楚国的实力仍是最强;楚王为何要允许其他国家成为合纵长发号施令?我们的新楚王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对于燕丹的暗示,他绝不会满意。赵国和燕国早有旧怨,而邯郸沦陷时,燕国不能及时救援,令许多赵国贵族不满,只不过目前代国实力太弱,才不得不勉强依附燕国。齐国虽然富庶,但多年未经战火,在合纵还是连横的选择上,国君的态度也仍是暧昧不明。燕国通过刺秦成为合纵的元首,只是太子丹一厢情愿的打算。燕丹以为逼迫我交出随侯珠,可以取悦墨家,又试探了韩国的忠诚,是一石二鸟之计;然而我此时毫不留恋地将随侯珠双手奉上,反在各国使节面前表现出燕国的专断,只会加剧他们的不满。”卫庄顿了顿,问道:“眼下这种情形,如果是你,觉得应当如何决断?”

      “……把燕丹宰了。”白凤眼中精光一闪,轻轻抬起右手侧面的羽刃。

      卫庄两眼一黑,感觉流沙的未来一片黯淡。

      白凤走后,卫庄才挑灯重读那封来自咸阳的帛书。信上字体表面苍劲,余力却略嫌不足,可见邯郸那时候的重伤仍未痊愈。

      “贤弟见字如晤。”

      盖聂这封信写得十分谨慎小心,聪明得连卫庄都不得不表示赞许。他只字未提自己和卫庄的名姓、身份,看上去就像一封最普通不过的家书。他一再感激卫庄赠予的“灵药”,并表示自己不会向任何人泄露恩人的来历。但他也同样暗示,倘若有人设计了对付“上人”的计划,他职责所在、不能不出手阻止。最后他隐晦地表达了一些自己对时局的想法。他说,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的事情很少。有人看似翻云覆雨,其实不过是借助“时”与“势”之力。比如山崖之上落下大石,有万钧之力,并非因为这块石头本身有多么伟大,而是因为它是从高处落下的。把石头运到高处固然不易,但比起积土成山的困难来,就渺小得不值一提了。当一国已成高山之势,君主纵然雄才大略,但也不过是块被放到山巅处的巨石而已;即便以一人之力击碎这块巨石,国家还有源源不断的后继。山势不平,东面与西面终究不能抗衡。

      信的最后写道:“年近正朔,不知旧都雪否?望添寒衣,多加餐饭。”

      卫庄在灯下细读着这封信,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唇角随着目光的流转渐渐挑高。他享受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享受这种只有鬼谷同门才能明白的暗语一般的隐喻和比兴,享受两个相隔千里的人不谋而合的快意。

      看来盖聂也隐隐意识到六国为了秦王有什么孤注一掷的计划。但他并不认为这种手段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卫庄也正作此想。当年秦孝文王继位不足三日便暴毙,子楚享国也不过三年,在内部隐忧不断的吕不韦当政时期,秦国对东方的攻势并没有停顿下来。如今嬴政已经有了一个成年的儿子,朝中有许多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如韩非生前所说,李斯的才能和手段便绝不下于吕不韦。倘若国君当真死于刺客之手,更会勾起举国上下的复仇怒火,将始作俑者烧为灰烬。

      刺客之计,犹如从棋盘中取下一枚黑子、又换上一枚黑子,怎能撼动全局——卫庄在回书上这样写道。有人以为只要“上人”一死便能令河西大乱,解决所有的问题,恐怕要空欢喜一场。

      他想了想,又提笔写道:“北地多雪,积有数尺。风雷倏变,不知语何人。三年之期复近,惟君图之。”

      墨迹干后,他将回书叠好,又把盖聂的来书卷成一团,投入屋内的火盆。洁白的绢帛顿时燃成了一朵艳丽的火花,随后散发出刺鼻的焦臭。

      盖聂收到回书时已是新年。

      咸阳一连几日下着小雪,但街道依然平整干净,每户人家都扫净了屋外一段道路上的积雪——如果未能及时清理,按律会处以数百钱或服劳役的惩罚。而偷偷向街上倾倒灰尘的,甚至可能丢掉一只手。

      帛书藏在送到他居所的药盒之中。虽然耽搁日久,但师弟竟肯回信这一点,已叫他惊喜不已。

      另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是他的“府上”十分冷清,桌案与地面积了层浮灰,没有人清扫,也没有人费心去乱动送来的东西。

      盖聂在秦国的处境,恐怕要让唾骂他的六国豪杰大为失望。当日他在邯郸指点秦王掘出和氏璧,被抓的数百名囚犯从死刑改做城旦,送往九原一带;而他自己则被武士押进囚车,一路载到了咸阳。他在国都又被秦王召见数次,几番对谈过后,秦王不顾众人劝说,让他补剑圣之缺做了侍卫,并赐爵一级,宅一座和仆从两名。但秦王身边常驻的亲信武士足有六十人,多是功臣烈士之后,忠心耿耿,武艺超群;他们不同于宫中一般的执戟宿卫,不受郎中令或卫尉节制,而是直接听命于秦王,如影随形地守护国君左右。他们看似官位不高,与秦王的亲近关系却是任何达官显贵都比不了的。秦王有时会暗中命令其中一些人去完成极其隐秘的任务,有时也会提拔一些人在朝中担任要职。有传言说,如今的朝廷重臣昌平君、昌国君也曾是这六十名亲卫中的两人,而使他们二人获得重赏和封爵的原因,比起在长信君叛乱时立下的战功,更关键的却是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的性命。

      盖聂在这群侍卫之中,始终是一个若即若离的外人。刚到达咸阳城的时候,他因重伤初愈和长期忍饥挨饿,消瘦得几乎没个人形,看上去一根树枝就能戳倒。秦宫之中流传着关于他与剑圣一战的传说,可惜绝大多数人都难以置信。秦王热衷于观看侍卫之间的比武切磋,私底下也常有人向他发起挑战。终于,盖聂的剑术从同僚那里收获了戒备和敌意,或许还有少许尊敬,却永远无法赢得发自心底的信任。侍卫之首就曾跪在秦王身边苦劝道,听闻此人凶残狡诈,在邯郸围城一役中杀伤我军将士无数,不宜委以重任。秦王却道,赵王昏庸无道,断送国家,因此军中勇士主动投效寡人;这种人更应彰显其名,成为天下名士效仿的对象。

      另外秦王还特意提到:“攻赵之前国师的占卜显示,将有一刑徒、为寡人送来一珠一璧,可见此乃天意,勿需多疑。”

      于是首领也无法再出言劝阻,只得命属下昼夜提防,不动声色地阻止盖聂与秦王太过接近。

      除去以上种种,盖聂在硕大的咸阳宫中,仅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秦王作为国君,可与书中记载的任何一位雄主相比:他才智过人,心志坚毅,勤政好学,常常为了处理政务不眠不休;秦国朝堂上人才济济,上下协力,好比一架沉重而精密的巨型机关,所有的木头、青铜、齿轮、铆钉都各司其职,不知疲倦地运行着。而驱动这一切的,则是精确严峻的秦法,以及看向山东六国每一寸土地的贪婪目光。盖聂遍搜腹中所学,对于如此这般的君臣,也提不出什么新鲜有价值的谏议。正如赵高所说,战争到了这个地步,所谓的合纵连横之说,也都无甚用处了;而秦国的用兵之道,更不会有人来征求他这样一个前敌国之人的意见。

      所以盖聂的职责便只剩下守护国君一人的安全。当值轮换的时候,他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在自家宅院内读书习剑,修炼内功。他知道罗网从没放弃对他的监视,因此举动十分小心,几乎不与外人接触。他在朝中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人情往来。倒是在宫中又遇见两位故人,可惜双方都装作素不相识:昌平君极力回避与他的视线接触,而赵高的眼神依旧让人很不舒服。

      被派来伺候他的是一对母子:一名白发苍苍的老妪和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他们是盗贼的邻人,因连坐获罪,充为官奴。老妪耳聋、眼花,几乎从不开口,舌头也尝不出味道,做的饭菜经常焦糊或夹生。即便如此,盖聂还是很喜欢她的笑容——虽然年纪大上许多,但她眼角皱褶的纹理总能令他勾起几分关于母亲的久远记忆。那小少年名叫阿廷,十分活泼多话,比起待在盖聂府中伺候打扫,更喜欢去隔壁大宅的马厩里和年龄相仿的马童玩耍。

      “大王正在调兵哩。”某日他们靠在门外,羡慕地看着大路上一列列行伍走过。

      “我后年十六岁了。” 阿廷信誓旦旦地对小伙伴说,“也许是明年?我想早点投军。只要砍下一两个魏国人或者楚国人的脑袋,就能分到几亩地,一座宅子,还有好几个仆人伺候娘。”

      “王将军已经打下了魏国好几座城,恐怕等到明年这个时候,魏国就完啦。”

      “希望楚国人能撑得久一点,不然咱们要砍谁的脑袋去?”

      盖聂刚巧路过,闻言叹了口气。“希望这场仗早点打完,谁也用不着砍谁的脑袋。”

      少年睁大眼睛瞪着他,虽然没有出言顶撞,但视线中明显带着十足的不满和敌意;仿佛是盖聂亲手夺了他的田宅、仆人和爵位一样。后来盖聂走远了些,听到他对隔壁的马童抱怨道:“那家伙有什么了不起?别人家的老爷爵位都是一颗脑袋、一颗脑袋在战场上挣来的。他却是靠向大王献了什么宝贝才被封爵的,真是孬种。腰里插着把剑装模作样,说不定连人都没杀过。”

      盖聂几乎露出微笑,舌尖却尝到了苦味。

      如果自己的母亲有幸活到今日,不知会以什么样的儿子而自豪?她是想见到儿子当个老实本分的木匠呢,还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屠夫?

      盖聂走到街上,想请城南铁匠为他修补佩剑。入秦之后,他不比以往,只得用起又硬又脆的青铜剑。“青蛟”和“九死”都是名匠精心锻造的铁剑,锋利柔韧,即便剁开头骨也不会轻易卷刃。但听说用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陨铁打造的剑,才是剑中极品,甚至能够斩裂金石。

      盖聂在人潮中缓缓前进。他意识到背后有条甩不掉的尾巴,身周也有不同寻常的人注意着他的存在。

      是的,咸阳城里自然也有六国的密探。即便是罗网,也无法分神去监视每一个人、每一条道路。拜山鬼的训练所赐,盖聂能够辨认出那些伪装的乞丐、小偷、方士和行商;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木工、铁匠、石匠等等,他们并非伪装,但恐怕亦身怀绝技。墨家是天下工匠之祖,他们精通技艺,又维护着一股不受诸侯贵族所控制的信念。他们是城池无法拒绝的建造者,和守护者。

      铁匠铺内一片热火朝天。盖聂绕过那些通红的炭炉、嘶叫的风箱,叮当作响的锤子和铁砧,正想寻找管事的身影,却听角落里传来一个熟悉的笑声。

      “我有五锥——铦者必先挫。”

      盖聂双眼睁大,不敢置信地转身笑了。

      “我有五刀——错者必先靡。”

      “哈哈哈哈,好兄弟……阿聂,好久不见。”

      TBC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5章 五十五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695696/5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