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流云之八水吟

作者:孤不温柔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继妃(2)


      “不要!不说这个……你怎么知道,我要说的事情,便是你想的事?”杨旻羞红着脸,一边为李世民解纽,一边打着掩饰。
      “嗯,那我们打个赌……你我一人一张纸一支笔,各自写下来,再看看是不是心有灵犀,如何?”李世民,竟动起了顽皮,戏言道。
      “好!赢家,得什么彩头?”杨旻,也是争强好胜的。
      “还没想好……这次你准输!”李世民歪着脑袋,胜券在握。杨旻却已然在一旁的书案铺好了两张纸,摆好了两支笔。李世民笑嘻嘻的坐下来,打量杨旻片刻,便龙飞凤舞画他的飞白;杨旻撅着嘴,一笔一划写她的正楷。
      杨旻写的慢一些,写好之时,李世民已经折好了纸,笑眯眯的盯着杨旻。杨旻白了他一眼,伸手要道:“拿来我看!”
      “好!”李世民很大方的递过去。杨旻接过来一看,先是一悜,叹了叹,眼神黯然承认自己失败。李世民哈哈大笑,一把将两张纸全拿了过来,展开一看,内容果真一模一样:语娥!
      “深得我心!旻旻的字,娟秀有余而筋骨不足,笔刃功夫还需再练练……”李世民得意洋洋炫耀,还忍不住评头论足杨旻笔书。
      “没你写的好,行了吧?高兴了吧?”杨旻抢过自己的字,没好气的嗔怪。
      “我说的是事实嘛……那,我打算,阿难这次回来,就定下吴王继妃的人选。现在你我都没有异议,这正是皆大欢喜!”李世民仍是嬉皮笑脸。
      “欢喜什么呀?惜儿这才走了几个月,就叫阿难再娶,儿子怕是没那么容易就能扭的过来……”杨旻苦涩道。
      “所以才要你去做说客。阿难一直都很懂事,你好好说,他会明白的。”李世民收了嬉笑,去拉杨旻的手——还是凉的吓人!
      “但愿吧……你怎的不去说?”杨旻为儿子抱着不平——虽说,她也是那不公人之一。
      “儿子听你的,你的话比我的好使!”李世民又似哀叹,又似奉承。
      “那也要看是什么话,又不是句句都管用!”杨旻狠狠白了李世民一眼。
      “又别扭我是不是?儿子心里必定不是滋味,我又何尝不知道?‘心’字头上一把‘刀’,该忍还是得忍!”李世民大倒苦水,指天捶地般的表着自己那颗可昭日月的慈父之心,“你先说。要是不行,我再说,这样总可以了吧?总是不叫阿难的亲娘做‘恶人’!”
      “咯咯咯……行啦,我知道了……怎么说服阿难,我得好好想想!”杨旻,终于忍不住,被逗笑的肩膀耸动。
      “嗯,明天再想!”李世民,眼角抹过一丝暧昧。
      “为什么?”杨旻不解。
      “等儿子到洛阳,还有小半个月,你有的是时间算计!现在你要想‘我’!”李世民“沉”脸“皱”眉,霸王十足。
      “天天都能照面,有什么好想的……还是要我也算计你?”杨旻转过脸,不屑一顾。李世民才不吃这一套,猛的站起来,横抱起杨旻,速度之快、力量之大,逼得杨旻不得不以最快之速圈住李世民的脖子而不会摔下来。李世民心安理得,步入暖风熏香的帷幔中去,这正是他想要的反应:“那也得想,必须得想,算计也行!快来给我抱着暖暖,刚才都冻成什么样了!这补了多少天才补回来,不能一个晚上就全还回去了……”

      第二日晌午吃完饭,李世民在观文殿,检查李治、李福的窗课,并兴致颇高的指点李治练字,李福太小,尚不用习书,只在一旁看的着迷。突然李敭不请自来,本是要带弟弟一起去南市看杂耍,见此情景,心血来潮、蛮不讲理,非说父亲偏心,只教九哥不教她,难怪师傅们总嫌她字写的难看!刁蛮如此,憨厚的李治竟对她一筹莫展,只道歉疚。李敭心里偷着乐,表面却既不得理也不饶人。
      胡搅蛮缠实乃李敭所长,李世民也拿这个女儿没办法,哄了再三,最后不仅教了,还借出虞世南的《快雪时晴帖》摹本,给女儿习字之用算是补偿才作罢。只是临走,皇帝搁下重话,要是李敭嫁人的时候,字还没个长进,嫁妆要被减去一半。
      李敭必是不怕,不过虞世南的摹本乃是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诸多摹本中最最上乘之作,真迹自然容不得她非份多想,只是能叫父亲如此割爱,也实属难得,横竖她都不吃亏!得了宝贝的李敭,兴高采烈向父亲道谢告辞,便领着弟弟出去。刚下台阶,转念一想,李敭住了脚步道:“呀,我还是把《快雪时晴帖》的虞公摹本先存在耶耶那,以后要临帖的时候再来借——虞公摹本,洛阳纸贵!”
      “锦那姐姐,什么叫‘洛阳纸贵’?”不耻下问,李福真好学也!
      “嗯,晋朝有个著名的文人叫左思,他写了一篇名赋叫《三都赋》,在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时间引来纸张价格接连不断的上涨,这就叫‘洛阳纸贵’!”李敭谆谆教诲之。
      “那虞公的摹本,也引得洛阳的纸涨价了吗?”李福,从未听说过此等事情。
      “没有……姐姐是想说,虞公的摹本很珍贵!阿逸,你在这乖乖别动,等姐姐一会,我去去就来。”可爱李敭明明用错了成语,却不愿输口舌之胜;好在李福尚小,自不知晓:“好,姐姐不着急,阿逸不乱跑。”
      “阿逸最乖!你们几个,都照应点。”李敭吩咐着下人,便疾步又进了观文殿。
      “这不是十三皇子吗?怎么站在观文殿的台阶下面,不进去呢?”李福坐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托着两腮,安静以待,凑巧遇见了奉旨进宫面圣的国舅长孙无忌。李福连忙起身,屈身恭敬道:“李福给赵国公行礼。赵国公是长辈,可以叫我‘阿逸’。”
      “十三皇子,不对,是‘阿逸’,呵呵,真是遵规守矩,甚有礼貌呢!”国舅富态,倒也和蔼可亲。
      “是师傅教的。姐姐给陛下送临帖摹本,阿逸在这里等她。”李福一字不落的道着原委。
      “噢,是这样!阿逸,刚才见过陛下了?”长孙无忌笑容可掬道。
      “是,陛下检查阿逸的窗课。”李福忽然想起来,国舅是李治的亲舅舅,连忙补充,“还有九哥,也在的!”
      “噢……陛下看完阿逸的课业,是面带微笑呢,还是板着面孔?”长孙无忌却是不急,装模作样问道。
      “嗯……师傅教的,阿逸都记住了,全都背给陛下听了。陛下笑的,还说阿逸学的快。”李福奶声奶气的有问必答。
      “那就是,陛下很高兴啊,说明阿逸的课业学的好!阿逸最近都学了什么,能不能说给我听听啊?”与这小人儿一问一答颇有趣味 ,长孙无忌索性蹲下来,笑眯眯的看着李福。
      “嗯,在学写字,师傅教了《千字文》、《开蒙要训》、《史籀》、《古贤集》。”李福仰首思考片刻,答来条理清晰。
      “嗯嗯,师傅教的,还很多嘛。阿逸觉得,难不难学呢?”如此往复,一老一少,越发聊的投机,“难!但是娘说,笨鸟先飞,多多练习,不要偷懒,就能学的好。”
      “嗯,淑妃说的极是。不过既然陛下都夸奖阿逸学的快,那必是阿逸学的好!阿逸什么学的最好?”长孙无忌,想是要考较一番。
      “嗯……阿逸书写识字,学的最好!”李福想了想,信誓旦旦道——刚刚看父亲教九哥习字,他也有心得。
      “那就写几个,给我瞧瞧,好不好?”长孙无忌歪着脑袋,征询李福的“意见”。
      “要写哪个字呢?阿逸还有很多字,都不认识。”李福挠挠头,有一点畏怯。
      “不用那么多,就写阿逸的乳名‘阿逸多’,好不好?”长孙无忌和颜悦色商量道。
      “会写的,第一天识字,师傅就教了。”李福立刻咧嘴同意,可随即眉心又拧成了竖纹,“哎呀,没有笔和墨。”
      “不怕,我们用这个……”长孙无忌伸出自己圆润的右手,翘起食指,指着观文殿基座石台的散水处——昨夜零零星星下了几阵碎雨,白天风一吹,台阶干的快,只散水处还留了几处砚口般大小的水洼,“手指蘸水,写在石板上。”
      “好……”李福兴致勃勃的跑去,小心蘸了水渍,认真在石板上写道,三个字写的大小不一,虽然稚嫩,却也有模有样,“写的不好,请赵国公指教。”
      “阿逸虚岁才四岁,就已经能写成如此,真的很好呢!”长孙无忌一边看,一边不住颔首,捋着下颌胡须,连连肯定。
      “阿逸谢谢赵国公的夸奖!”得了旁人的赞赏,李福心花怒放,郑重其事对长孙无忌道谢。
      “阿逸……李敭见过赵国公!”正说着,李敭却从观文殿出来,“阿逸,赵国公来此必有公务要事,你怎好牵绊之?”
      “贵主错怪了十三皇子了,是我见到十三皇子一人坐于此,故而与之一聊,竟有忘年之感!” 长孙无忌连忙摆手,为李福辩解。
      “噢,那倒真是,李敭口无遮拦了!难得赵国公垂青,国舅社稷重臣,定有大事与陛下相商,李敭与弟弟乃是闲人,不便多加烦扰,阿逸,对吧?”李敭陪着笑脸,即要牵着弟弟离去。李福连忙行礼作别道:“嗯,阿逸告辞,谢谢赵国公指教。”
      “不敢不敢,贵主、皇子请!”长孙无忌笑着,目送着李敭、李福一行渐行渐远的背影,才收了眼波,掠过青石地面已然半干的水迹。“阿”与“多”已然只剩部分字体,唯有“逸”还清晰可见,长孙无忌凝视深虑,直到水迹最后退去,罔极深叹:“‘逸’……真是造孽!”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继妃(2)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527322/5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