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幕后之我在平行世界做编剧【娱乐圈】

作者:毕万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南木访谈



      视频里的弹幕欢快的刷过。

      南木:你想接受文采的洗礼,就去看尼采,你想受到思想的冲击,就去看叔本华,想了解心理世界,就去看托马斯。那如果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个十几岁少年的成长的内心世界,这种朴实直白的语言也够了,看书,有所得就行,不论哪方面。

      廖奕波:那您觉得,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如何面对这种负面评价。

      南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我认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明了的认知后,恶意评价甚至恶意中伤就无伤大雅。我估计演员本人也不会在意文笔不好这种评价,就比如说有人对我说,嘿!南木,你的演技太垃圾了,简直不能看!我会莫名其妙的回复,‘whocare!?我本来就只会写不会演啊,我又不是个演员。’

      弹幕明显激增。

      【哈哈哈,爱了爱了,恁的好有水平。】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和作家讲道理,作死吗】

      【不觉得说的很对吗?我们绪哥只会演不会写,又不是作家,whocare】

      【我们绪哥只会演不会写,又不是作家,whocare】、

      【我们绪哥只会演不会写,又不是作家,whocare】

      【来来,保持队形】

      【我们绪哥只会演不会写,又不是作家,whocare】

      【我们南木只会写不会演,又不是演员,whocare】

      【有什么乱入了……】

      【莫得乱入,我是南粉】

      【决定了,对这个作家,路转粉。】

      【作家需要粉吗?】

      【怎么不需要,掏钱买她所有的书呀!】

      【上央妈访谈节目的逼格,书愁卖吗?】

      视频到这里被剪辑了,接了一个黑屏,电音独白:扫盲贴!续航刚刚多方查找,为大家扫盲,受访作家笔名楠木,原名南木。中学时是新概念作文奖项常备得主,萌发杂志连载《红豆》《领路人》《无声对白》,被誉为青春三部曲,开启了青春疼痛文学时代,七月文学出版的《青鸟》在当年没哭死我……销声匿迹6年,去年长篇小说《苔》问世,据说震惊文学界,各种褒奖这里不一一例举,矛盾文学奖也是授予的这部小说。就是这样的牛掰作家,她竟然看了《陆绪文集》!看了不说!居然还有所收获!呜呜呜……好感动,果然人美心靓,续航为你祝福!

      欢乐弹幕继续刷过。

      【弱弱表示,新概念作文这个名词如此这般耳熟。】

      【泪目表示这是我高中常用书目,我是八零后老阿姨】

      【高中作文,我的噩梦】

      【新概念作文,我妈的圣经,我的噩梦】

      【有种要粉高中班主任即视感】

      【总感觉贼拉牛批,书愁卖吗】

      【买来看看,逼格都能高点有木有】

      【绪哥,你好久没露面了,你又沉迷游戏了吗?】

      【出来看看你可爱的粉丝不好吗?游戏有我美吗?】

      【社会我绪哥,人狠话不多】

      【社会我绪哥,人屁 事不多】

      【绪哥,保持定力继续潜水】

      【绪哥,请继续你的高冷】

      【绪哥,你是冰清玉洁的绪哥】

      ……

      陆绪一脑门黑线,问“我的粉丝这么这种画风?”

      小赵点头表示:你的粉丝一向如此。

      这几天南木不在剧组,就是忙访谈的事了。

      陆绪登录央三官网,找出这一期的原版访谈,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面向人生的主持人是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廖奕波,通常被人亲切的戏称,‘去面向人生聊一波去?’影响力不言而喻,南木接到【面向人生】访谈节目邀请时,也着实意外。

      不过等拿到访谈大纲时,心里就有谱了,获得矛盾文学奖是一方面,自己也沾了“90后”青年女作家的便宜。

      果然,在后台听到廖奕波用浑厚的嗓音介绍访谈导语时,南木除了一丢丢的羞耻感外,也明白了个四五六。

      廖奕波:“我国首位90后斩获矛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她既珍藏了青春情感萌发的《红豆》,做疼痛文学的《引路人》,也放飞了挣扎于恶念中备受摧折的《青鸟》,她可以用文字述说失语人的《无声对白》,也可以在贵州贫困山区发现独自盛开的《苔》,如同一个清醒的行路人,用她从灵魂深处探出来的笔触记录下了《乌蒙山日记》。”

      此时画面是南木的照片,《乌蒙山日记》里作者简介的那张照片,那张早被陆绪珍而重之的藏在手机里的照片。

      陆绪在视频中再次看到,内心仍然鼓动不已。

      “今天做客我们【面向人生】节目的是蜚声文坛的才女,同时也是15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青年作家南木!有请南木。”

      按照节目的安排,南木简单妆容,一身利索的从后台走出,抬手微笑着冲镜头打招呼,在廖奕波的引导下落座。

      廖奕波:刚刚你从后台走出来的时候,看你的样子我很惊讶,因为看《苔》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作者年龄肯定比我大,至少不是个年轻人,而且估计是个男的,可结果呢,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而且还很漂亮。你是怎么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多的作品,而且还有一个5年支教的经历。

      南木:可能我是真的热爱写作吧。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我父亲是学历史的,我母亲又喜好文学,所以家里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全是书,最常见的一幕就是全家抱着书安静的看,我渐渐养成了看实体书的习惯,即便现在电子设备已经很方便了,这个习惯也没变。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想写的冲动,开始写了,就停不下来了。

      屏幕再次进入旁白,是今年年初《苔》获得15届矛盾文学奖的一些相关影像资料。

      画面转回演播厅。

      廖奕波:你的长篇小说《苔》刚刚斩获了矛盾文学奖,小说主要写的是什么?

      南木:《苔》这篇小说我主要写了一群在等待和守候中顽强生长的孩子。能获奖,我十分荣幸,刚刚在后台听到您在导语中的介绍,亦万分惭愧。

      廖奕波(笑):我们也有专门的文案写稿的。

      南木(笑):文采斐然,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廖奕波:不用不好意思,里面确实都是你的作品,我尤其对《乌蒙山日记》印象深刻,能谈谈你在乌蒙山的生活感受吗?

      南木:20*5年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京大的“萌芽培植”计划,到乌蒙山支教,能到那里学习生活,我觉得很幸运,最大的感受是跳出原有的生活圈后,才能发现自已先前的局限与狭隘。其实山里的生活很简单、朴实,然后我发现,原来真正静下心来、沉浸下去是一种什么状态,除了孩子们,也不会有人和你说话,那就把想说的写下来,就有了《乌蒙山日记》,有了《苔》。那些日子很难忘,值得回味。

      廖奕波:在贵州支教5年,为什么是5年?是有什么规定还是你自己有什么坚持,比如人们常常对‘三年五载’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南木:不不不。没有这方面的原因,我坚持一件事只是因为有实质的原因,乌蒙山的小学是5年制,你从一年级带一个班,到五年级他们就毕业了,中学就不在那里读了,需要到县里住校,而县里的教学条件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嗯,这样就可以了。

      廖奕波(沉默着凝视了十几秒后才开口):你刚刚谈到了状态,你写作一般是什么状态?需要像写《苔》一样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类似避世这样的环境吗。

      南木:文学创作是孤独的,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据我所知,也有作家习惯就是把自己的构思和朋友、同行来分享,然后问问大家来看看自己这个构思是好是坏,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不一样。但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太会这个,我只是一个人写,在创作中我没有与任何人交流的欲望,我觉得人的思维、构思、灵感这种就是主观的、自我的、自私的。

      我的写作状态是封闭的,但也没有到避世的程度,就是把自己关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能沉浸下去就行……所以说,想要长久的从事写作,需要耐得住寂寞,进而享受寂寞。但在写作之余,我得有生活,多元化的生活,校园生活、社交生活、感情生活、包括乌蒙山里也是一种职业生活,这个很重要,生活是一切的源头。

      廖奕波:写作有什么技巧吗?或者你觉得对于写作有哪些比较重要。

      南木:我的写作有两种来源,一是看书,二是生活。看书,不是只看不写,我写读书笔记。从小的一个习惯就是自己看完的每本书都附一个读书笔记,标以日期的形式记录。看了一本书,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想法,那就及时写下来,哪怕是不好的评价或不认同的观点。

      廖奕波(笑):我可能看完一本书,完全无感。

      南木(也笑):那你就在书的后面附一页纸,写上无感,注明日期,等几年后你无意中再翻到这本书时,可能又会有新的解读,那就记录下来。我十二岁、二十二、三十二岁,看到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把自己的即时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南木访谈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78537/5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