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觅处

作者:燃山青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四章 假状元


      春意正浓,他们三人缓缓步至承楼。宋玉琅和程风一路上在拌嘴说笑,朱灵伯似有心事一般,沉沉的并不怎么言语。他们是想让他开心,他知道的,所以时不时会配合性弯弯嘴角,并非牵强式的敷衍。
      可偏生冤家路窄,到承楼时,又碰上了傅桓一行人。
      他们想要一个二楼的小包厢,却被店家告知整个二楼早在十日前便订了喜宴。
      宋玉琅还正在疑惑谁家定的宴,未曾听说过京城最近有何喜事发生,突然,一阵摔砸踢踏的声音,从右边楼梯上滚下来一人。腰带早已散开,衣袍宽大卷在一起,上面有好几处清晰的脚印,头发也披散开来遮住了脸。显然是被人从二楼踢下来的,整个人像一滩烂泥瘫软在地上,满是泥污的手里却紧紧攥着一叠稿纸,已经被揉皱了,墨迹混着血迹,让人看着害怕。
      一楼厅里无人敢动,连上菜的小二都呆立住了。
      眼见此景,他们三人赶忙上前去救人。
      “这人怎么有些眼熟?”程风看着那人思索半天也想不起来。
      宋玉琅倒是好奇:“你方回京几个月,怎么人人你都认识?”
      朱灵伯把躺着的人手里握着的纸张抽出来,展平交给宋玉琅,不急不忙地开口:“是今日贡院内高喊自己中状元了的榜首之人。”
      “今年的状元郎!”宋玉琅惊讶,“那为何被人打成这样?”
      “先救人吧。”
      程风刚俯下身子,朱灵伯正把人往他背上抬,突然有声音从上方传来,他们抬头才注意到,楼梯口一直站着人。
      “救一个疯子作甚?”
      是傅桓。
      “又是你!”
      程风忍不住要站起来冲上去打人,被朱灵伯拽住:“救人要紧。”
      “真是一介莽夫,多亏了你姓‘程’,要不然连个三甲都博不上。”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懒得和你废话。”傅桓朝他们身后看了一眼,说,“等那人醒了告诉他,状元和探花确实是有区别的,但我不当状元是我不愿意张扬,不是为了让他这个‘假状元’在我面前耀武扬威!”
      “假状元?”宋玉琅听得云里雾里,她问朱灵伯,“二哥哥,他是谁?他在说什么?状元还能有假?”
      “他是傅老先生的孙辈,路上和你说。”
      这时程风已经背起了那人,朱灵伯在身后护着。
      背上的人从楼梯上滚下来那会就昏了过去,医馆的大夫清理完伤口也没醒。
      素不相识,连名字都不知道,正发愁时有个人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
      “郑兄!郑兄!”
      粗布长衫,手握书卷,也是个读书人。
      来人自称萧山,躺着那位叫郑还。
      景宁十三年郑还第一次赶考,落第。
      景宁十六年再考落第,同年萧山赴京,也是同样的命运。
      “当时我心下失落,迷迷糊糊就走到了城外河边上,他不知从哪出来的,突然扑过来把我扑倒在地。他家就在附近,也刚从贡院看完榜,同我一起走了一路,以为我受不住要寻死……”
      “他当时还在安慰我,说,‘读书无非是为报国,我们自己没考中说明是更有才之人入仕为官,是国家之幸。大不了来年再考……’郑兄当时已经是第二次落榜,犹是踌躇满志。”
      萧山说话的时候坐在郑还床边,他没有看他,侧着身子眼睛望向窗外。
      “如今可算是好事终成,他不是高中状元了吗?”程风说道。
      萧山转过头来,一脸悲凉地笑着:“状元?哈哈哈哈哈哈哈……状元……”
      “从景宁十三年到现在,整整十年了,四次赴考,终于,把他逼疯了。”
      “所以他们说他是,假状元?”宋玉琅好像弄清楚了一些缘由,小心地开口。
      萧山给还未醒的郑还掖了掖被子,起身对他们说:“你们走后傅桓说以后皆是同朝为官,邀请榜上各位院生同往承楼,他备了宴席共同庆贺一番,强拉着郑兄这个假状元一同前去,我有些担心,便混在里面悄悄跟着。说是庆祝,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在那对着傅桓谄媚,他开口就先提傅夫子的名讳,又说什么大家以后要互相照应,我无法想象自己怎么会比不过这样一群人!后来,有人拍马屁说傅桓应当是状元,探花是屈才了。郑兄听了这话开口说,探花和状元到底是有区别的,说着就要把怀里揣着的自己写的东西往外拿。一下惹恼了傅桓,几番盘问发现郑兄并非真正的状元郎,他们便打了他一顿,把他从楼梯上踢了下去。”
      “你当时怎么不救他?”
      “我……我……我不敢……”,萧山一下子泄了力,跪坐下来,“惭愧啊……”
      “你……”程风还要说话,被朱灵伯拦住了。他上前扶起萧山,拿着早已被揉皱的纸问他:“郑还手里拿的这些便是你说他自己所写的吗?”
      “是,是……”萧山把自己进门时拿着的书卷递过去,说,“这本集子上是郑兄这几次赴试所作的,每次答完他便立即凭记忆默下来,还有平日里写的东西都在这里了。我刚刚,见你们把他救走了,在楼上偷偷收遗落的纸。郑兄爱惜纸墨,不能,被那帮人玷污了……”
      他说着泪都要落下来,那边郑还突然呓语,“状元”、“状元”的叫起来,萧山赶忙扑过去看。
      郑还躺在那里面容憔悴,右边颧骨处青了一大块,因为突然开口,嘴角的伤口微微撕裂又渗出点血来,眼珠在眼皮下快速地左右转动,像是做了极不好的噩梦,被魇住了挣不开。
      医馆终归不能久留,他们备了马车由萧山把郑还送回了城外家中。
      朱灵伯落第之事已不再提,更沉甸甸的东西压了下来。
      “傅桓那样的人怎么能考中探花呢?”宋玉琅望着渐远的马车颤着声音说。
      没人能回答她。
      朱灵伯把仍留在手上的几页残纸拿给他们看,他说:“这是郑还之前赴考所做的文章,他不该是个假状元的。”
      宋玉琅和程风接过,逐字读去,纸上郑还的笔迹俊朗有力,字里行间都是韬略,他大胆激情却又明晰理智,不是只空怀一腔热血而没有才干之人。
      程风凝下神开口:“长玦,你之前在榜前说‘事有蹊跷’……”
      “还记得方才在承楼傅桓说了什么吗?”
      “他骂郑还是疯子,还说,他不当状元是不愿张扬……”
      程风接着说道:“所以,他的探花是内定的。”
      傅家动了关系,但又不想太引人耳目,探花是最好的选择,既不丢了傅家书香名流的面子,又不会招致太多注意。
      朱灵伯提醒他:“承楼的席面可是十日前便定下了……”
      “可每年生员的题纸都要收编入库,就算平常举子提出异议想重审他们可以挡,但若是圣上要看一甲的策论……”
      “被换了。”
      “被换了!”
      他们二人异口同声地得出结论,一个平静,一个惊讶。
      “不止,你还记得他如何说你?”朱灵伯转头看他,
      “他说,多亏你姓‘程’,
      “你的‘程’是哪个‘程’?
      “是景亲王爷的‘程’,
      “也是刑部尚书的‘程’。”
      程风瞳孔越来越大,朱灵伯每说一句,他就心惊一分。
      “你今日可细细看过榜上高中之人的名姓?”
      “你是说,如今科考都……”
      “你之前说程若姐姐如何评他?”
      “阿姐说,内外皆是一团败絮。”
      “看来不只是他,整个礼部同翰林院也都是一团败絮。”
      所以,才会一直有人屡试不第。
      他们回头望着空荡的大街,萧山郑还的马车早已没了踪迹。
      今圣上崇明帝二十二年前登基,改元景宁,时边疆不稳,颇有重武轻文之势,六部文臣、翰林学士皆是前朝老臣主事,二十年间在新朝早已站稳脚跟,有些虽已致仕,但仍能在政治场上掀起风波来,势力盘根错节,轻易不可动摇。兰都城内各世家适龄公子少爷他们的姓,就是他们的官。
      程风心事重重地告辞,独自回府了,只留下朱灵伯和宋玉琅两人。
      “玉琅,杏仁酪,还吃吗?”
      宋玉琅无声地摇了摇头。
      “是被吓到了吗?”
      “二哥哥,”她抬眸看他,“你的题纸也被换过了吗?”
      朱灵伯张口下意识就想说“不一定”、“未必”,还没出声就被宋玉琅截住话头:“你说过不会骗我。”
      终是作罢。
      “十有八九,是。”
      “因为你姓‘朱’?”
      “我不常外出,城中显赫人家多不识我,估计他们以为又是哪家寒门士子。”朱灵伯说着苦笑起来,还想着安慰面前的人,“当时要是写‘宋灵伯’,说不定他们顺水推舟,还能给我个名头。”
      “我要去告诉爹爹,让他还你一个公道!”
      “玉琅,答应我,这件事先不要告诉父亲母亲。”
      “为何?”
      “此事尚且没有根据,都是我们臆测。父亲是武将,他贸然提出来,还不知会被那帮人弹劾成什么样。”
      “爹爹不怕的,不然你怎么办?”
      “镇安侯不怕朱灵伯就不怕。那你有没有想过,萧山会怕吗?郑还会怕吗?”
      彼时郑还挨打,萧山都无法挺身而出替他争辩几句,何况与一群高官权贵力争真相?
      宋玉琅愣在原地,眼眶里的泪水兀自往下流,傍晚风凉,冷得她没有知觉了一般。
      “玉琅,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名,还有这些被偷换试卷的读书人的功名。既然要争,就要争一个完完整整的公道。”
      -
      朱灵伯回府后径直去了横庐,事情有了眉目,他终于能来见老师了。
      横庐竹门紧闭,有微风吹过,他衣衫一角轻轻飘动,檐下垂一风铃,铃舌左右飘摇,却未发出声响。
      他立于门外,伸手去摇了摇。
      “叮铃铃铃……”
      推门而入。
      “如何?”
      自考完至今,无数人问他“如何”、“如何”,他答了很多次,从放榜前的“尚可”、“不错”到放榜后的“未中”,没有一句是他真正想说的。
      今日蒋文毓这一问,他终于可以实话实答:
      “大鱼咬钩,吉。”
      “哦?”
      “傅家长子,傅桓。”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02795/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