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之一世长安

作者:芳华如昨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一世长安(4)


      日子如流沙般一日日沉静地走过,曾经咿咿学语,蹒跚学步的孩童如今已快要三岁了,他能够很流利的说话,也很顺畅的走路了。
      虽然在赵玖看来,赵伯琮崽崽如今还没有脱离婴幼儿的范畴,但却十分的聪明早慧,该有的规矩一点不差,只是偶尔总会耍耍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脾气,特别爱粘着自己什么的。不过赵玖本身也对这种父子互动乐此不疲,从不拿自己的身份压制儿子。
      这些年来,赵玖一直将赵昚视如己出,悉心教导。感情的付出是相互的,赵玖将赵昚当亲生骨肉养,赵昚自然也信任依赖赵玖。
      其实前朝后宫对赵玖过继太/祖七世孙赵伯琮一事有意见的大有人在,在他们看来官家如今正春秋鼎盛,完全可以选后纳妃生出自己的孩子,可官家却宁可过继宗室之子为己子,甚至还要立他为储君。但赵玖才不惯着他们,雷霆手段收拾了几个只知道盯着他私事还称不清自己斤两的文官士大夫和有异心的宗室后,那些人现在乖的像鹌鹑。
      至于后宫,赵玖没心情搭理那小旮旯,当然他没有后宫,自然也就都闹不起来。曾经的邢皇后和潘贵妃如今都有了良人,各自生活得幸福美满;吴贵妃现在是吴女官,在张老财手下干活,每天忙着做生意数钱数到手软。
      废帝赵佶的后妃们如今也都老老实实的认命了;废太子赵桓的妻子朱琏依旧被尊为太子妃,现今居于别宫一门心思教养一双儿女;而帝姬们——赵玖登基后将她们都封为了长公主,在赵玖说出赵佶赵桓这父子俩打算在与金人求和时将后妃帝姬、宗妇宗女们还有文武大臣的妻女送去抵债(赵玖并不心虚,这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事实)时便坚决的站在了九哥/九弟一边,她们时常结伴出宫,去康宁宫拜访赵玖,看望小侄子。
      不开心的只有韦太后,仗着儿子是皇帝,她如今的底气比作妃子的时候足了不少。但儿子自落井之后便与她不太亲近,再加上如今赵玖在现代时被生活和宋史折磨得只想死一死,底线也比梦境中的他低了不少,当然也可能是在韦太后的身上幻视了明堡宗猪骑朕的老妈孙妖后;以及历史上韦太后归宋的条件是岳飞的一条命,赵玖完全无法面对他所在壳子的亲娘;再加上如今的柔福长公主很喜欢宝贝儿子,时常来康宁宫陪伯琮宝宝玩,他也并不想对完颜构的老娘有多客气。只要韦太后敢闹,他便拜托嫡母郑太后与伯母也就是宋哲宗的皇后孟太后严加管教,几次下来之后韦太后便躲在宫里万事不管了。
      有了梦境作为参考,赵玖在朝堂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又积极发展军政,任命了一批清明的官员,还开了女科提拔女官储备人才,虽然前路困难重重,但再差也不会比历史上的大怂更差了。
      宋朝在改革发展的同时,因为有种家兄弟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在,也与金国硬碰硬打了几场仗,收复了不少领土。金人也被打怕了,如今正蜷缩起来,悄无声息,双方暂且进入了“前线无战事”的阶段。
      即便局势再如何风起云涌,无忧的孩童总是在父亲的庇护下快乐的成长。
      在赵昚渐渐长大后,赵玖便时常带着他走动,与相公帅臣们见面。忠定公李纲,依然是建炎一朝的首相,如今也是赵昚的保傅,一直把赵昚当亲孙子带,这让曾评价李相公“志广才疏,其张浚之徒欤”的赵伯琮宝宝多少产生了一丝愧疚;曾三呼“过河”而亡的忠简公宗泽,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只有每年进京述职的时候才能见到,年近耄耋却依旧精神矍铄,兄弟俩都喜欢把他抱起来举高高;身材魁伟的蕲王韩世忠,总是向赵昚炫耀自己腰上的玉带,据说这还是他爹也就是当今官家亲手从自己身上解下来,给他系上去的;被火炙烤而亡的曲端曲师尹,和传说中一样嚣张跋扈,但不知为何他在赵昚面前总是会自觉收敛他那张嘴;严正肃穆的忠威公李彦仙,很喜欢摸他的头;还有那个人品不佳贪婪好财,伙同秦桧陷害岳飞的张俊,当然如今还没堕落到无药可救的地步,第一次见到赵昚就一脸肉痛的给了赵伯琮小朋友一个塞满了金银大小钱的荷包,但很快就被他爹还回去了,不过赵昚很想知道现在他家里有没有那个“没奈何”;还有赵昚前世最崇拜的岳飞,如今还不是前世在资善堂有过一面之缘的和蔼的中年人,岳家的少年将军如今还是个憨憨少年郎,岳雷与他年岁相仿,他们俩经常在一起玩……
      还有一个人,让赵昚心情格外复杂。
      和王杨存中,当然可能是因为爹爹的原因,他如今还叫杨沂中,被一众文武大臣日常上劄子请斩。
      靖康元年,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各道军队勤王,杨沂中与张俊、田师中随信德府守将梁扬祖率万兵入援,后来成为张俊部属。彼时还是康王的高宗赵构向张俊询问将领,张俊以杨沂中答对。高宗召见杨沂中,赐给袍带。
      当时兵马大元帅府正值草创之时,杨沂中在赵构身边昼夜扈卫,不轻离寸步,忠心耿耿,恪守职责。后来巨盗李昱占据任城,官军久攻不下,杨沂中率领数名骑兵冲入敌阵,击杀数百人。赵构登高望见,杨沂中甲胄全部变成红色,以为他受了重伤。召他前来观看,其上满是敌人的鲜血,高宗加以激励,并赐饮酒。后杨沂中大破叛军,收复任城,并以功迁任閤门祗候。
      在绍兴十二年,宋金双方签订绍兴合议,双方的边境也逐渐趋于和平稳定。而外部威胁一旦解除,赵构便开始谋划解除诸将手中的兵权,在绍兴合议签署的前后,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相继被褫夺兵权,任命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其后不久,岳飞被杀,韩世忠罢为醴泉观使,在协助赵构和秦桧完成解除岳、韩二人兵权的工作后,张俊也被罢为醴泉观使。至此,针对武将的削兵权任务终于完成。
      然而,手握禁军精锐的杨沂中不仅没有遭到政治清洗,反而被赵构赐名为杨存中,包含存续中兴之意。而杨沂中之所以能够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独活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秦桧。
      自从绍兴十一年宋金战事逐渐减少后,特别是在削兵权的前后,杨沂中不断地向秦桧靠近。而秦桧对于杨沂中的主动靠近亦欣然接受,绍兴十一年五月柘皋大捷后,杨沂中因轻敌追击惨遇濠州之败。然而,在这种损兵折将的情况下,杨沂中没有被降职,反而加开府仪同三司,兼领殿前都指挥使。
      杨沂中见秦桧有如此“扭转乾坤”的能力,便义无反顾地靠近秦桧。在不断有人行刺秦桧的情况下,每有召见,杨沂中可直入秦桧的内堂。时人对杨存中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其外号就从“髯将军”变成了“髯阉”。
      而杨存中不断靠近秦桧,自然引起了赵构的反感。杨存中自建炎二年任神武中军统制一职,至绍兴二十八年领殿前都指挥使职事,在高宗身边三十余载,替赵构掌管禁军三衙,不可谓之不信任。赵构曾言:“朕于存中,扶绥之过于子弟。”但正是由于杨沂中特殊的职位,以及与赵构亲密的隶属关系,当他主动靠近秦桧时,赵构曾经对他的信任,很快便不复存在。
      绍兴三十一年二月,金主完颜亮蓄意南侵,杨存中上奏十条防范金人的举措,正好触及了高宗的和议政策,引起了高宗的不快,便以“喜功生事”为由罢免了杨沂中,并解除其兵权。
      杨沂中被罢免后,赵构假惺惺的言道:“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他那人渣养父从来就没说过真心话,如此言辞,不过是虚掩其事罢了。
      前世绍兴时期的动荡岁月中,朝中奸佞当道,忠良无处容身。哪怕他那时贵为皇子,也同样过了很长一段胆战心惊备受煎熬的日子。就像爹爹给他讲过的白毛女的故事,套用他的话说,便是“腐朽的绍兴一朝将好好的人变成了鬼”。那时的岳飞,不但军威盛名,也让他的好养父深感忌惮。要是没有岳飞的北伐,高宗皇帝难以稳固江山,但功高震主的岳飞,难免会影响到赵构的皇权。而杨沂中善于逢迎,得以周旋于高宗、秦桧的夹缝中屹立不倒,尽管他与岳飞是结义兄弟,为了自己在那对昏君奸臣面前的地位,他依然选择了背叛岳飞。监斩张宪与岳家父子,哪怕不是出自杨存中的本意,都为他的人生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污点。
      但一子落而满盘活,这一次坐在帝位上的人变了,也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有了爹爹,他们重获新生,由鬼变成了人。
      此后的一切,都将与前世大为不同。
      虽然杨沂中与杨存中,都是一样的精明圆滑,一样的被皇帝无条件的信任,但赵昚敢保证,他前世的那位好养父赵构,哪怕曾亲口说出“朕之郭子仪”,也绝不会放心让杨存中与他共榻而眠。一方面固然因为太/祖得国不正,赵宋的皇帝对于武将可以说是忌惮到骨子里;另一方面嘛……哪怕他那养父自建炎三年便不能人道,唯一的儿子也早夭,之后的三十余年也并没有认命,本就好色如死鬼父亲道君皇帝赵佶的他再经此一劫后更是变本加厉的充实内宫,绝无可能不爱女娘爱儿郎。
      这些年里的每一个夜晚,都是他爹抱着他睡在里侧,而杨沂中躺在外侧给他们父子俩守夜,这让赵昚总有种一家三口的诡异错觉。
      实在太不对劲了。
      不止是他爹和杨沂中,还有……
      他爹当初造反成功,是不是有些轻而易举了?
      就在赵昚对后者百思不得其解时,建炎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赵玖以“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还区,必建立元储”为由,正式册立赵瑗,也就是赵伯琮为太子,告天地,宗庙,社稷。
      其实朝臣们对官家立赵瑗为太子并没有什么意见,早立太子是为了社稷和安定人心,加之太子是太/祖血裔,又有“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的谶言,如今皇位还与正统也是应当。
      不过在立太子前夕,儿子找到他要求改名,还是让赵玖深感惊讶。弃用字辈还是小事,可“琮”为瑞玉,在古代还是祭地的礼器,又有承祧宗业之意,寄托了无限厚望。而且瑞玉与储君,有些不喻而同的意味。
      正所谓名者命也,命者名也。虽然伯琮在赵玖心中早已与亲生骨肉无异,但改名这种很可能影响一生的大事,由不得赵玖不慎重。要知道正史上的杨沂中在改名为杨存中后,留下的就几乎全是骂名了。
      赵玖一开始还以为儿子是担心英宗朝“大濮议”旧事重新上演,但他不是宋仁宗,不会为了生出自己的儿子就收货退货搞崩养子心态;伯琮一过继就是皇太子,他也不是宋英宗那种白眼狼,儿子这种担心属实多余。
      赵玖当即出言抚慰,但儿子随后的话则很快让他明白是自己误会了:
      “儿既然过继到爹爹膝下,便是爹爹的儿子,再用原来的字辈便不合适了。正巧前些日子李相公(李纲)为儿读《荀子》,里面有一句‘问士以璧,召人以瑗’。儿很喜欢那个‘瑗’字,故而求爹爹赐名。”
      其实这只是赵昚的托辞。他的生母张夫人曾梦见神人崔府君拥一羊来,对她说:“以此为识。”随后母亲怀孕,在丁未羊年生下他,而他的乳名也是羊。
      而同年崔府君又助高宗南逃,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的典故。后来他入宫,又取了与崔府君原型崔瑗崔子玉相同的名字。
      而这一次他想改名为“瑗”,是因为另一个人。
      他的芳儿*,他唯一的妻。
      前世在她去后,他不止一次的更换过名字,自此以后世间也再没有赵瑗了,曾经那些幸福甜蜜的过往也只能埋在记忆深处。
      如今他回来了,希望还能再见到她。
      不管怎么样,他如今便叫赵瑗了。
      从今以后,他也只做赵瑗了。
      册立太子那一日,恰是赵瑗的三周岁生辰,如此日子,可谓是双喜临门。当日,拜皇太子之仪在福宁宫前殿举行,格外隆重。
      在赵玖牵着皇太子赵瑗抵达后,册拜大典很快就开始了。谒者引年纪刚满三岁的皇太子御坐殿下,面向南坐在御座上和文武百官一起参见皇帝。
      身着远游冠服的赵瑗只睁着一双粲然的黑眸,心中无悲无喜。
      前世的情形如走马观花般在面前上映,三十年皇家生涯,不甘寂寞的秦桧一党接踵而来的严厉打击,君父对他日益利用又提防,日复一日地担忧自己与家人有朝一日不明不白的身死……
      其后,绍兴三十二年,仍旧是庄严繁重的太子册封礼,仍旧是底下跪拜如仪的臣子,高高在上的俯视一切的,是与自己互相提防、的君父,其间掺杂着宗室愤恨的目光,一干主和派大臣不善的眼神,与君父眼底的阴翳……
      有些东西,正是因为得到了,所以才不能失去,不是为了野心,仅仅是,为了自己与自己身边的人,为了生存。
      赵瑗看着铺着大毯的主道,那道路的尽头,连接着的是至高无上的繁华与诱惑,通向那个位置的路上却隐藏着无数的刀光剑影……
      他眼眸微阖,心下喟叹:芳儿,这一次,我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他顿了顿,缓步踏上,一步一步极是优雅,唯有自己知道,这一步一步的步伐,踏得是如何艰辛。
      到了尽头处,看着赵玖望向他的不同以往的庄严,赵瑗亦是肃然以对。
      丹陛南摆的乐章还在耳畔杂乱地奏响,赵瑗却只觉脑中一片嗡嗡然。
      此后由首相李纲代为宣读诏书,随后赵瑗行礼谢恩,上前接受册命诏书,返回原位交于从官保管。
      接着李纲又将玺印、绶带授予太子——孩子才三岁,实在太小了,金印拿不动,遂挂他脖子上。
      以标准的姿势拜倒在赵玖面前,赵瑗胸中逐渐清明。
      自此之后,他果真是,再无路可退。
      所幸这一次,他的身边有了一个人,可以为他提供温暖的臂膀……
      从今往后,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他一个人……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一世长安(4)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650738/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