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关于拉萨(一)
我第一次去拉萨,是在2019年10月的时候,那时候刚入职不到一个月便迎来了国庆。这样一个长假,我自然不想只窝在公司宿舍里,于是便四处找旅游搭子和我一起上拉萨玩儿。
可惜的是部门的人似乎都有安排,夏史楠要和她的普布次仁一起玩儿,索朗曲珍要回老家组酒局,其他两人也各自有了其他安排,加上拉萨她们早已去过无数回,此番是肯定不会浪费这么好一个长假陪我再去玩一次的。
我叹了口气,默默在宿舍做好了攻略,打算一个人开启孤独的拉萨之旅。出去玩最烦的是挑衣服穿,若是在陕西,国庆这会儿我约摸还穿着短袖呢。考虑到西藏要冷些,拉萨估计也暖和不到哪里去,我在衣柜里挑挑拣拣,最终选了一套绿色的卫衣和运动裤。
高原上的紫外线要格外强一些,为了避免我被晒成黑土豆,我还特意找春雷大哥借了一个军绿色的迷彩帽,帽檐很大,低头时遮住整张脸全无问题。
把一身装备换好,我照镜子看了眼,好家伙,镜子里的我实在有点像几年前流行的那只旅行青蛙。又收拾了一些洗漱用品和换洗衣物,我背上我的背包便出门找黑车。
那时候还没买单反,只能揣一只像素巨差无比的破手机四处瞎拍,坐黑车也很烦,虽然藏族司机极好说话,但也非要等到人全部坐齐了才肯出发。
10月的季节,周边还没有雪山,等到11月开始直到来年5月左右,四周的山顶几乎都会盖着一层纯白。我嫌车上太闷,便在路边上等,日光太刺眼,必须眯着眼看东西才舒服些,我又后悔没找一个墨镜出门戴上。
慢吞吞快到中午的时候,老旧的车子才终于载着满满当当的乘客出发,从林芝工布江达到拉萨,上高速要走三个小时,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看着车窗外的风景从郁郁葱葱的“天然氧吧”逐渐过渡到一片黄土苍凉。
高速两边是高低错落的荒凉山丘,偶尔能看到山丘上挂着类似“全国民族大团结”之类的字样,天很蓝很低,感觉近在咫尺。我在车窗边看得正出神,便感觉身边有人戳了戳我,我一回头,发现是个藏族女人给我递东西吃,她给所有人都分了一份,虽然小时候老师教过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但是大家都在吃,应该没关系吧。
我接过小心翼翼的说了句谢谢。其实索朗曲珍有教过我几句简单的藏语,比如“谢谢”、“我爱你”、“扎西德勒”等。但我在关键时候总会忘,加上她说藏语也分地区,比如工布江达的藏语就和拉萨的藏语不一样。
我默默地想,工布江达的藏语会不会就是类似我们汉族人方言的那一类存在?
进了米拉山隧道之后,因为风景无甚可看,我便打起了瞌睡,不知睡了多久,就听见司机把我们叫起来,让我们把身份证带好下车。
我刚睡醒有些懵,还以为到拉萨市区里了,但看了眼窗外,又不太像,只好问一旁的藏族女人为什么要下车。
藏族女人回答说前方的卡口要检查,每个人都要刷身份证。
我的目光已瞥到前方正在排队的队伍,当下又向司机确认了一番,知道检查完后仍要上车继续出发,终于放下心来揣了身份证下去乖乖排队。
说起来,没有身份证可能在老家还不算什么大事,但在这边若遗失了身份证那真是寸步难行。
拉萨的海拔要比林芝略高一些,气候也十分干燥,我略微有些不适,又看了一眼周围寸草不生的山脉,总觉得这地方人能活下去真的是一个大奇迹。
到市区后我稍微吃了些东西,然后便打车找住的地方。之前在工布江达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在网上订了一家风评较好的民宿,很有一番不一样的文艺气息,评论区里上传的照片上还显示这家民宿有一个种满花草的小院子。
可恨的是这家民宿的位置太难找,我背着大书包在小巷子里跟着手机导航拐来拐去仍旧不能准确识别目的地,每次都显示目的地在附近,但就是找不到那个挂着某某民宿的牌子。
等到民宿老板出来找我时天已经擦黑,他替我拿包,将我领进一个院子,我这才发现这家民宿的牌子小小一个,立在房檐一侧,难怪我找不到。
院子果然像驴友们评论的一样,缀满花草,十分生机勃勃,院子一角的餐桌顶上还挂了一盏极有文艺感的灯,看得出老板是个颇有品味的人。
院子里有七八个人正围在一起吃火锅,看模样打扮也是出来旅游的,我刚进去,店主便邀我一起坐下来吃些东西,我着实不太适应这种交际,推脱说我刚吃过了,店主也不坚持,带我去了住处。
这家民宿的客房主要集中在二楼,甫一进去,就看见过道的墙上贴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写的卡片,还有一些风景图、明信片——正对门的墙上,还挂了一个山羊头骨。
顺利办理入住以后,当天晚上我认识了一个汉族姐姐,那位姐姐也是老远来旅游的,她是哪里人我已记得不太清楚,只记得她当时颇为苦闷,似乎是为了散心才来的。
略微熟悉了以后,大约我看起来像个擅长倾听的人,而且和她只有这一次同行旅游的缘分,所以她给我讲了许多她的故事。
她说她已经结婚了,儿子都两三岁了,但是丈夫对她不管不问已有许久,这样的冷淡令她心寒,所以她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另一位有妇之夫——1个温雅从容的男人。
听她的叙述两个人时有来往,且是那男人先勾搭她的(真是个人渣,呸。),她逐渐沦陷,但那个男人对她虽好,却始终不愿意为她脱离原有家庭,后来更是开始对她忽冷忽热,她也猜不透他究竟是什么意思,伤神内耗之下,只好出门旅游散心。
我并没有多嘴评价什么,也没有自作聪明提什么建议,只老老实实扮演好倾听者的身份,但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婚后对伴侣该上心还是须得上心一些,不然容易头顶绿油油……
因她也是第一次来西藏,我们便约定一起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玩儿,同行的还有两个从其他城市过来的小男生。
我们当时完全不知道上布达拉宫还需要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等第二天化好妆穿过布宫外的白塔,老早排队进去时,管理人员却不让我们上去,说是还需再等一个小时才行。因为每一轮上去的人数都有一定限制,所以得上一波人下来后我们才能上去参观。
我们四人便买了水一边聊天一边在布宫下面等待,但其实也没到一个小时,管理人员便通知我们可以上去了。我们像冲出栅栏的猪一样比赛谁先上去,但那阶梯又高又长,仿佛天梯一样爬不到头,最终我们齐齐放弃,喘着粗气慢悠悠爬了近半个小时才终于进了那个传说中的殿堂。
布宫里面散步着藏香的味道,除了游客,便是一些喇嘛尽职尽责的坐在宫殿的各个角落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你若问我布宫里面有什么,我只能告诉你,入目全是金光璀璨的黄金佛像,还有藏有舍利的纯金灵塔。
我们进去的时候,并没有请导游,但其他人请的导游在讲解时,我们也能听到一二。据说布宫里的黄金数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有一种说法是世上有一半的黄金都在布达拉宫——相信这说法有些夸张了,但进入宫殿之后打眼望去,一片金光闪闪,当我们怀疑这些佛像是镀金的时候,导游几乎是立刻打脸说这里所有的设施几乎都是纯金打造,就连布达拉宫的屋顶都是纯金做的,在阳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金光璀璨,因此,布达拉宫也被成为金顶群。
但事实上这座高原圣殿里最值钱的并不是黄金、宝石还有那些镶嵌在佛像上的玛瑙珍珠。据说这座圣殿里供奉有九眼天珠,还有一些人文价值和宗教价值极高的佛教圣物,释教典籍,打造的器物也具有很大的前史意义,此外还有很多的岩画之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导游在介绍的时候,说一座布达拉宫,可以买下来一个上海。
关于这个,我确实是没怎么研究过。
我现在回想起那座高原圣殿,只记得里面的一片金光,还有那轻烟一样遍布在布宫各个角落里的藏香味道,到最后,每当还想再去时,又总会想起那累得要死要活的“天梯”台阶。以至于几年后我的两个朋友从西安过来时,我都没有陪她们再上一次布达拉宫。
至于八廓街和大昭寺,又是拉萨另外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