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距离21岁生日结束还有一个小时。
距离我的大学毕业,还有十天。
大一的时候写日志,说来日方长,可后来发现,来日也不算那么长。
每一分每一秒,竟都成了曾经不敢想的回忆。
昨天晚上和宿舍的学妹一起去看了电影,《阿拉丁》,女主好美好美,唱歌真的太好听了。看完电影九点半,两个人就一起去吃了烧烤,在辣度上起了一番争执后,最终听从学妹的意见要了微辣。
我无辣不欢,很爱吃辣。
所以自打去北京研究生复试之后,我一直都对接下来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感到无比的苦恼。
最主要是觉得北京好像的确不怎么吃辣。
想当时在北京研究生复试,我和姐姐就顶着流鼻血的风险,在三月的风沙天里,连吃了几顿串串。
用另外一个室友的话来说,我活得就和个四川人一样。
喜欢吃串串,喜欢吃火锅,喜欢打麻将。
哦对是真的喜欢打麻将,谁能想到我论文答辩结束后的一周之内,竟然搓了四次麻将?
跟学妹吃完烧烤已经很晚了,明知宿舍有门禁,两个人还是这么摇摇晃晃不紧不慢地往回走。
——可能是一种独属于马上就要毕业了的有恃无恐。
两个人就怎么漫无目的地聊了很多很多。
学妹开学大三,而我们宿舍的另外三个人马上就都要毕业了。
我是宿舍的1号床,2号床的室友要去美国读研了,4号床的室友则要跟我一起去北京读研,同一所学校。
说实话,挺舍不得这里的。
我一直都以为我很不喜欢武汉,虽然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大学。
它满足了我在高中时期对一个大学的所有期待。
直到我就要离开武汉的时候,才发现好像我已经被同化成了一个武汉人。
人真的很矛盾很矛盾。
学妹说她很迷茫很焦虑。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阶段吧,我大三上学期的时候焦虑得快要疯掉了,每天都在逼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到底在干什么,到底有没有梦想有没有未来。
明知到了该做决定的时候了,却还是一点决定都没有。
当时的我完全没想到我最后会去考研。
因为在我自己的心里,我是一个完全吃不了苦的人。
考研太累太苦了,那简直就是另一个高三。
高三这两个字,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噩梦吧。
噩梦到时至今日再看见别人的高三生活,我都能哭出来。
可是说实话,等到现在我再回头去看的时候,觉得考研好像并没有那么可怕那么难。
它就在无形之中改变了我很多很多。
最大的改变,可能是让我多了一种我可以为自己负责、我也能做到我想做的事情的勇气,哪怕未来很难很难,我也充满了可能。
——一件能让我骄傲很久的事情。
当初放弃保研,选择跨专业考研的时候,父母和身边的朋友都在劝我不要冲动。
我觉得我妈妈说得很对。
“能考那里的,本科学校都不会比你差多少的。别人学了四年,你只去学三个月,怎么可能考得上?将近两百个人考,只录7个,你觉得你真的能考上吗?你都这么大了,不要活得这么冲动。”
我想起来尚东峰那首歌,叫……
《生活又不是热血动漫》。
生活又不是热血动漫,谁也没有主角光环。
我妈妈还是那套说辞。
“如果你真的想放弃保研也可以,但是你要想清楚,你得给自己负责任。要是你没考上,就得想好你要怎么办。”
20年来,每次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按他们的意思进行选择。
每一次。
除了这次。
我长这么大以来,最最最任性的一次了。
那段日子我不愿多提,唯一庆幸的就是任性的结果很好。
在北京的地铁上接到老师的电话,说我被录取了的时候,我打电话给妈妈,一瞬间就哭了出来。
我后来想,我的20岁,终于有了不少可以提起的东西。
还有别的吧。
比如靠着写文实现了经济独立,比如再次看到了许嵩,这个喜欢了十一年的歌手,比如陆陆续续也拿到了不少证书,再比如开始相信,我真的还年轻。
很感谢我的20岁还有这么多值得提起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沉迷在手机里,忘了很多很多事情。
过去一年里,写了一百万字。
今年的目标是两百万,而且是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刚才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我大二时的德语老师,我当时超级喜欢的一个老师。
特别特别漂亮,很年轻很有气质,长发,又白又瘦。
我当时一直没告诉她,我特别羡慕她。
有一份很好的工作,美丽又有气质。
当时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甚至不知道我正在做什么。
现在的她依旧很美丽很美丽,我也依旧很羡慕她,但是有时候又觉得——
啊,我活得好像也还不错。
今天打电话给姐姐的时候,姐姐问我,你现在不迷茫了吗?
我说不迷茫了,我有梦想,有未来的规划了。
真的不迷茫了吗?
倒也不是,可总归是比以前的自己好了很多。
希望未来的自己依旧可以活得比昨天更好,依旧热爱写作,依旧年轻,依旧喜欢追星,依旧……
哦不,做一些改变也好,总归是要活得开心一点的。
要说起自己真正的期待啊。
暴富吧。
晚安,生日快乐。
21岁的自己,你的明天还很长。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