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判官

作者:慧法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五大仙


      我一听这句话就有些不乐意了:“咱们说我们宿舍老大的事情呢,你扯上我干嘛?!你也别说这些没用的,我还有件事不明白,在我们到坟地的时候,出现了一只白色的狐狸,我们要撬开棺材时,白狐竟然冲我们摇头。仿佛在阻止我们。看起来这只白狐非常具有灵性。你知道这只白狐的来历吗?”
      老苏摇了摇头说:“这只白狐我倒是知道,它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跟父亲上山采药时发现的,当时这小家伙两眼含泪的看着我,父亲见它颇具灵性就抱回了家。也就是上个月,它突然的失踪了,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你说的这只白狐很有可能就是我养的这只。”
      “至于你说的它在阻止你们撬棺材这件事,我并不觉得蹊跷。狐狸这种动物十分的有灵性,传说能懂人言。它可是排在“五大仙”之首。在咱们民间有动物界的‘五大仙’的说法。这五大仙指的是狐黄白柳灰。其中这狐就是狐狸。黄,你们应该也能猜到,就是指的黄鼠狼。白呢,是指刺猬。柳是蛇。至于这灰,就是我们常见的非常痛恨的老鼠了。”
      “之所以称他们为五大仙,其中一点就是他们非常的有灵性,他们与人类打交道的时候能像人一样有恩报恩,有怨报怨。明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清朝纪昀纪晓岚的《略微草堂笔记》等书中都有对这些动物的描述,不过绝大多数是对狐狸。虽然这些书中写到的他们过于玄幻、神话,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动物界里面绝对是神秘的存在。”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宁惹当朝父母官,不惹人间五大仙’,可见它们的地位真的非同一般啊。如果遇到它们,切记不要惹怒它们,否则就会被报复,它们报复起人来,可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不但当世人遭殃,后世人恐怕也会受到牵连。”
      我听完老苏的一番话后并没有觉得他在夸大其辞。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诸如《人蛇大战》、《狂蟒之灾》之类的灾难类电影,可能会觉得这纯粹属于艺术夸张,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现实中未必会出现这么可怕的事情。其实不然,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没有现实的素材,那些导演们也不会拍出这么生动形象的影视作品吧。更何况,来自农村的我也亲眼见过类似的真实案例。
      就在去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邻村的一家人建新房。挖地基的时候就挖出了一个蛇窝。一开始并没有发现是蛇窝,只是看到有两条蛇从被挖出的坑里爬了出来。当时这家的主人看到这个情形后,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偶然也没在意。谁曾想越挖蛇越多,周围的邻居们都猜到了可能是个蛇窝,建议这家主人不要再挖了,先做场法事把蛇群请走后再挖。怎奈这家主人是一个典型的无神论者,从来不信这些东西,逼着工人们继续往下挖。
      有几个工人看到这个情况后怎么也不敢再继续挖掘了。恭恭敬敬的对着蛇群出没的方向磕了几个头,工钱也没要就离开了。还有几个工人不信这个邪,在这家男主人的带领下继续的挖掘,没多大一会就觉得下方一空,挖出了一个巨大的蛇窝,蛇窝正中间赫然是一条碗口粗,头顶有着巨大蛇冠的蛇王!蛇王看到工人们后身子立了起来,对着人群不停的吐着信子。放佛在告诫着人们不要近前。工人们看到这一幕后都有些发毛,纷纷停下了手头的活儿,忙往后退。这时却见这家男主人也不知道从哪拎了一桶汽油,对着蛇窝就泼了过去,紧接着就拿一个ZIPPO打火机打着了火扔进了蛇窝。一时间火光顿起。不一会,这一窝蛇就烧成了黑炭。
      周围的邻居们看到这一幕后直摇头,嘴里不断的重复着“造孽啊!造孽!”的话,叹息着离开了。
      从那以后这家人倒是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的情况。不过就在当年的冬天,这家人的女主人怀孕生下了一个小男孩,比较特别的是,小男孩生下来头顶就有一个累死蛇冠形状的肉瘤。周围的邻居们听说后都在议论这件事,认为这是那条蛇王回来报复了。这家人看到生下来的孩子这样后也有些害怕了。都觉得这个孩子是不详的生命。一家人商量之后决定要残忍的把小孩烧死。
      就在男主人把孩子身上浇上汽油点燃的一刹那,小孩突然间蹦了起来,冲着男主人就奔了过去,死死咬住了男主人的手臂,他身上的衣服也跟着燃烧了起来,男主人疼的连滚带爬。很快整个院子都有了火苗。火势也趁势四处蔓延开来。瞬间整个院子都被大火烧着了。因为当时是半夜,邻居们发现的晚了些,等救火的时候却发现这家男主人已经被火活活的烧死了,只留下了一个小孩咬住男主人的大体轮廓。而因为火势太大,女主人也没能幸免。被烧死了。一家人的死亡竟然跟那一窝蛇的死亡如出一辙。报应来的真是巧合!
      所以说,老苏说这些的时候我都听的很是认真,也怀着十分恭敬的心情在听,不过看另外三个人却显得有些兴致索然。只是当成一个笑话。我看他们不相信,就把这个故事跟他们讲了。讲完后他们脸上多少有些不自然了。张凯听完后表情十分的尴尬。我问他怎么了,不会被吓着了吧?他说:“那你说,我把这个玉佩拿走之后的那天晚上,女鬼不是回来要了吗?我要是不给,她会不会……会不会要我命啊!”
      我刚要说话,老苏问了一句:“怎么了?难道你们还有奇遇?”我就把那天晚上女鬼敲门索要玉佩的事情说了一遍。老苏听完后乐了。拍着张凯的肩膀说:“放心吧!她不会要你命的,这只是女鬼的执念在玉佩上的体现。用科学的话说,就是某种磁场在特定的情况下影响了你们的大脑,使你们产生了幻觉。再说了,那天晚上你们不是也没发生什么事吗?”
      我一听也乐了:“我就佩服您老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照你这么说,我们老大脖子上的痕迹是某种磁场路过时留下的痕迹呗!”
      老苏老脸一红,瞪着我大声的说:“谁说我是胡说八道了,他脖子上的痕迹还真是女鬼留下来的。只不过第二天女鬼被你们连着僵尸一起烧死了。单纯的僵尸是没有生命的,只有灵魂依附在它身上时,僵尸才会活过来。”
      我们几个听老苏这么一说都挺好奇的,相互对了下眼神后,都看向了老苏,期望得到进一步的信息。
      老苏看我们的表情动作后很受用的样子。抿了一口酒继续说道:“古代哲学告诉我们,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这人也一样,有阴有阳。这人的阴阳就是人的灵魂和身体。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等有机会再跟你们讲。当前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把这件事圆满的解决了。马上就七月了,这可是鬼月啊!这鬼月可不容小视。所以你们还是早解决得好。”
      我们四个一听到“鬼月”这俩字混身一哆嗦。赶紧点点头问老苏下一步怎么办。老苏也没再说什么,只是说了些张凯给没过门的祖奶奶烧点纸钱之类的话。
      吃完饭后,王志伟和徐可直接回宿舍了,我就陪着张凯重新到了后山重新整理了下那块坟地,然后恭恭敬敬的磕头烧纸后就回校了。
      事情圆满的解决了,宿舍几个人心情都放松了下来。当天晚上睡觉也非常的舒服,安稳。
      几天后学校就放假了。我本来打算放假后直接回家的,张凯却非得拉着我去他的城市燕京玩。正好我回家也没啥事,就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了声,征得同意之后,我也接受了张凯的邀请。
      到了燕京后我的眼睛就不够用的了,当时的情形就跟《红楼梦》里面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一样的。这瞧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那看看,帅哥美女宛若星辰。张凯显然心情也十分的好,坐在出租车上不住的给我介绍着。
      出租车拐弯的时候我一大眼看到了一座类似小学时学过的“赵州桥”一样的桥。忙指着问张凯:“你看,那边那座桥叫什么名字啊?有些年头了吧!”
      张凯顺着我指的方向看了看,点头说:“哦!那可不,可是有些年头了。那座桥叫高粱桥,又叫‘高亮桥’,说起这座桥,还有个‘高亮赶水’的典故呢!我给你讲讲哈……”
      于是,张凯就给我讲起了这个典故。相传明朝时,燕王朱棣定都北京,刘伯温奉命在北京城建造宫殿,根据风水五行终于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地形图。地图设计完成后就开工建造了,结果建造完毕后刘伯温突然发现整个地形像极了八臂哪吒的形状。忽然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掐指一算,暗道不好。忙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原来京城的水源一直是有龙公龙母两位神仙负责的,龙王跟哪吒关系自来就不好,这宫殿建成这样龙公龙母显然不会满意,要连夜把北京城所有的水源带走。刘伯温掐指算到的正是龙公龙母带走水源这件事。
      于是刘伯温想找一位将官阻止龙公龙母。这时候,群臣百官中站出了一位明教高亮的将军。刘伯温一看高亮相貌不凡非常的满意。又掐指一算,发现龙公龙母此时已经化装成了老头老婆的模样,推着两车水篓准备出城。忙吩咐高亮速去追赶,并拿出一杆枪交给高亮,让高亮追上后只要一□□破水篓后回来即可。切记不要回头看。高亮领命下了大殿就追赶龙公龙母去了。
      高亮追赶了许久,终于在城外追上了化装成老头老婆的龙公龙母。高亮二话不说,对着水篓就刺了下去,看到水篓破了水流了出来后就回拨马头往城内跑。龙公龙母见此情景十分的愤怒,换来水族的兵将追赶高亮。高亮听得背后似乎有水声,忍不住好奇的回头看,浑然忘记了刘伯温的叮嘱,这一回头不要紧。一大股水流瞬间把高亮淹没,赶水英雄就这样就义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死的那个地方建了一座桥,并取名叫高亮桥。这就是高亮桥名字的来历。其中还有段故事就是说,当时还有个水篓并没有刺破,被龙公龙母带到了现在的玉泉山那里。这也就是为什么玉泉山的水好喝的原因。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853114/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