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史留名的一百种方法

作者:王子琦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官渡之战」中的咸鱼谋士(下)


      【当你们看到这个黑框框时,说明我前一章写完了#(滑稽)】
      刘备的起兵反曹是个很突然的事情,而且善于审时度势的老刘很快联系了袁绍,表示愿意和他一起攻打曹操,形成二面战线。面对这种坑爹事件,曹操抗住了压并迅速回防,于次年火速攻占沛县,直逼下邳城。
      此时袁绍屯兵官渡北岸,刘备估计也没想到曹操敢走这么一步险棋,猝不及防,全军溃败,而且曹操很可能听了杨修的意见,反击得又狠又准,老刘只好像之前很多次那样熟练地扔下老婆孩子一个人狂奔而去。曹操招降了关羽,从容领兵回官渡。
      这个时候,田丰正建议袁绍攻打曹操的大后方。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袁绍没听田丰的意见,是因为他喜欢的小儿子生病要挂了没心思。但事实并非如此,儿子生病和他派遣将领打曹操有什么关系?袁绍又不用亲自去冲锋,其实只是因为曹操回军实在太迅速,袁绍就是想也没能来得及。
      ……
      “都二月份了,怎么还是这么寒冷。”抗寒能力极度不行的老王披着件狼皮袍子,哆哆嗦嗦地伸手去提暖炉上的铜壶,但发现里面一滴水都没有,顿时感到十分坑爹。
      这狼皮袍子非常保暖,什么都很好,但老王穿上去就显得很挫。人杨修穿着深灰色的狼皮大氅,一人站在雪地里,秀骨清像气质出尘,宛如长林松柏,而老王看上去就像个树懒。撞衫虽不可怕,太挫属实尴尬。所以他还是不要穿着这衣服出门了。
      由于之前精准地预料到了刘备的反叛,曹操对咸鱼老王稍微留了点心,他之所以带荀子琦在军中,除了有荀彧的一部分缘故,也因为他觉得老王很面熟,虽然只见了一面,但总觉得好像之前在哪里见过,似乎还送过他什么东西。
      系统:『你说这个啊,这是因为上上个世界的历史更改,让他对你有这么个印象在。不过他是不会认出你的,因为年龄对不上,曹操任典军校尉的时候荀子琦才五岁。』
      “等下,”老王说:“我觉得认真的走了这么久的剧情,我有必要水一下。三国时期人名似乎都是两个字,为什么原主是三个字?”
      『曹操早年的谋士戏志才也让人有过和你一样的问题。但戏志才此人因为可靠史料太少,其名姓依旧成谜,但你就不一样了,这是你的字,老哥。』
      “卧槽,原来是这样。”天太冷,脑子都不太好使了,老王感到很羞愧:“那原主叫什么?”
      『荀晔。』
      “这么高档的名字,一听就很合适青史留名。”这么一想,老王觉得荀晔荀子琦老哥一定对自己小时候神农尝百草的Hape(哈皮,傻x的意思)行为感到深深的后悔,明明可以成为酷炫名士,结果英年早逝籍籍无名不说,还会因为死因鬼畜遭到别人的耻笑,真是惨案之王。
      ……
      “荀主簿,袁绍帐下主簿陈琳写的檄文你可曾看过?”杨修袖出一书递到他面前,王子琦还没接就知道里面写的什么了,他高中时候为了默这个差点把钢笔写秃。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奸而已。”王子琦条件反射背了一段,然后才想到把绢纸展开。
      杨修表情都不对了:“你……你何时得知的?”
      “呃,这个——”老王低头一看,卧槽,除了个别字词不一样,开头一段吻合率达到95%。他表情也龟裂了:卧槽,不是说他们教科书上背的那个版本是假的吗?
      陈琳这封讨曹操檄文一直有两个版本,但不知道真假,于是老王学校就两个都出在试卷里,经常搞得同学疯狂背串。
      ……现在终于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老王如释重负。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和杨修兄弟解释。老王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缓缓吐息,面容肃然道:“不瞒你说,其实我有透视眼。”
      原本满腹狐疑的杨修:“……”
      杨修:“……你这个解释我真的一分都不想给。”
      “太过分了,这话说的,”老王显得十分愤怒,并把纸扔在地上:“‘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地夺於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盖因其为国之羽翼也。’陈琳这兄弟也太会吹自己了,司空要是像他写得这么弱鸡,袁术董卓笑得坟头都要开花了。”
      而且陈琳和曹操在二十几岁时关系还挺好,现在稳如插刀教,实在是太不厚道了。
      杨修黑线道:“荀主簿倒背如流,究竟是读了多少遍。”就算他自认为博闻强识,也不能看一眼就背诵的如此熟练啊。
      不过檄文都是这个尿性,猛烈吹自己上天,顺便diss对方。三国演义里写曹操读了以后毛骨悚然,是为了把他写得外强中干做贼心虚。而真实情况是:“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三国志》陈琳传)
      像曹操这种能说出“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样话的人,早就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所以看到陈琳骂他如此有文采,各种爱才,完全不在意别人骂了他。话说老王的老姐每次写论文用到这个典故又激动得不行……
      话不多说,老王迅速转移话题道:“您给我看这个,难不成是想让我写点什么骂回去。”
      “荀主簿若有此心,未尝不可一试。倘若能压陈孔璋一头,想必司空也会对君厚爱不已。”
      虽然老王在贴吧素有儒雅随和之名,但一般都是互相致以简单的问候,用文言文互骂太过高能,老王的那点破知识储备实在不够用。
      按照贴吧老哥的正常发挥,这种儒雅交流很容易变成隔岸吵架,这样虽然能够借机(蹭名声)青史留名,但陈琳肯定会笑死。而且这种互动不但不会让曹操快乐还很容易受到殴打,因为实在是太丢脸了。
      “别人骂我,我绝对不会回骂,而是会循循善诱,让他受到爱的感化。”老王露出了神爱世人的微笑:“我觉得我可以代替司空写一封恳切的书信给陈主簿。”
      ————————————————————————————————————————
      这个消息传到了曹操那里,他将信将疑。虽然杨修有时候会半开玩笑,荀子琦此人虽然看上去毫无才能,但不经意处常有惊为天人之举,曹操还是不太能相信。因为荀子琦之前拿匕首削祖传黄花梨桌子的Hape事情他在荀彧那儿听过,二人为此还笑了好久……
      几天之后,王子琦顶着俩乌漆墨黑的眼圈,神魂不属地从桌子前爬起来,然后一溜往外走。门口站岗的士兵见他脚步虚浮,好像快要飞升,怕他又犯病,不由得关切问了一句。
      王子琦从袖子里掏掏索索,摸了半天拿出一张皱皱巴巴仿佛下一刻就要碎成粉末飘散在风里的破纸,给到卫士手中。“兄弟,帮我转交给杨主簿,多谢你了。”
      那人一脸茫然的接过来,低头一看,发现上面的字他一个都不认识,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不识字。不过就算他识字他也不会认识,因为字实在太丑,好像是用左手,不,用嘴叼着笔写的。当他还想抬头问一下老王的时候,发现老王已经光速飘走了,其速度之快完全不似刚才,稳如战术迷惑。
      卫士:“……”
      ……
      ……
      这封号称史上第一无赖书信的就是老王鼎力巨作《与陈孔璋书》,题目抄袭古往今来许多书信,但内容是他原创的。书信一开头,老王就开始吹陈琳,比他吹自己和吹袁绍还要来得猛烈,真令人目不忍视。
      系统:你可真是个带文豪。
      “……想君文才锦绣珠玑,殆可称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君文甫行于天下,灵晖禀嶽,皎雍揆月,士人莫不为之倾倒。今事袁公帐下,如鹓鶵渐羽于高云,金乌栖足于日上。瑒呈宗庙,仰受天命,符虽不周,赖德已矣。”
      “向慕君才,愧少薄行,是以惓惓十年而未得一见。闻君与司空数有交游,宦贼谋逆,祸乱宫闱,袁公锄奸以匡汉室,司空协与,君亦同谋,何故一事而并指二心邪?遇祸即臩,明哲保身,人之性也。如袁公、司空之置危安于不顾,食禄而尽臣之忠,怀死节之心,效拯悬之力,故阉宦清而社稷正,汉祚继而德名兴,一旦殊途,则并指为奸邪,何情之寡也!人非草木,尚生之日,即薄义类此,倘不幸百年以聻,则无复相见于黄泉矣。”
      “观君今所为,非人毁谤,自隳名节,窃为君所不取。曲媚外臣,为所牵率,……”
      老王虽然文言文水平很水,大学一年也江河日下,但凭借贴吧老哥的顽强毅力还是努力刚了一篇文,其实是用谐音骂人,导致大脑重度缺氧,差点油尽灯枯。他找了一个角落坐下,从地上拔了几根草放在嘴里,嚼了一会儿突然发现有什么不对。一回头,杨修老哥青裾墨带,用一种难以描述的眼神看着他,良久才找得出话:“司空,恕修收回前言。”
      他身旁之人哈哈大笑:“荀子琦啊,你太像我一位故人了。”
      老王蒙了一刻,下意识伸手把两根草从嘴里拔/出来。他撑着地爬起来,拍着身上飞舞的灰尘,眼前人还依稀看得出十几年前年少恣肆的影子,只不过已经被沉稳和霸气所取代,隐隐有一种虎视天下的气场。两人就这么站着,相隔不到一步之远,好像两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司空。”
      曹操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他的身后是一大片阳光,杨修站在他身后,仍带着那种玩世不恭的笑,朝他眨一眨眼。
      老王第一次觉得,他上上个世界的烤饼没白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记得他。
      系统:『其实不是,是因为你写给陈琳的文章太Hape,曹操笑得头都不疼了,所以特地来看看你长什么样。』
      老王:“……”
      ……
      ……
      “那日我将你所雕的小饰物给司空玩赏,他第一眼就道,这定然出自那位荀子琦之手,这真是奇了。”
      “等等,杨主簿,这个可不太厚道啊,我可是专门赠与你的啊。”老王震惊道。
      “不光是司空,荀令君,郭祭酒,都觉得甚是有趣,哈哈,荀主簿啊,修生平最善洞察人心,唯有你,我从来都没有看透。”
      ————————————————————————————————————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会官渡战,琳作诸书及檄,草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甚爱其才。太/祖帐下荀晔,少无才名,竟作书以复,辞多诡诈矫音,传为笑闻。后袁氏败,琳归太/祖,特遣使请与俱,满堂皆笑,谓小友耳。”
      老王:“当时场面有多惨烈我就不说了,大家都快笑瘫了,以后我再也不干这种铁憨憨操作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官渡之战」中的咸鱼谋士(下)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501697/4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