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了个三好相公

作者:湘贝儿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四十三章


      到正堂时已经掌了灯,婆子们刚摆好了饭菜,见人齐了便一道落座。

      罗氏看着大孙子被他爹抱着没有不肯的意思,感叹不愧是亲生的,就算是分开了大半年也还认得亲爹!

      又去关心媳妇,“媳妇啊,身子怎么样了?还有没有不舒服?”

      越龄:“劳娘关心,歇了一会儿就好多了。”

      “那就好,来来来,大家都动筷子吧。”

      小琉香忙从徐延那里把亭哥儿抱走,免得他吃饭不方便。

      一家人吃的第一顿团圆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徐延刚拿起筷子,就想起他还在尚州的大哥来,“大哥在家养伤,在家可有银钱可用?”

      “娘出门时给足了银钱给你大嫂了,乡下地方银钱是经花的,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

      罗氏给徐延夹了一块排骨,又问,“延哥儿,你在那个什么院做什么的?”

      徐延听了也放心下来,闻言答道:“翰林院,这三年都要学习,等三年后散馆考核才正式授官。”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越龄的碗先给她盛了一碗汤,再端起自己的碗夹了一筷子青菜。

      “这三年就一直学着?”罗氏面露惊愕,筷子夹的肉都掉了。“咋的不是在皇上身边做事?”

      “得先学习,通过了馆选考核才能留下来,留下来翰林院就负责起草诏书,为皇上讲解经籍等责,但前提是那些朝章国故要学扎实了,不能皇上问什么你说不知道呀。”

      罗氏往嘴里送了一口饭。

      那倒是,不过先前还以为当了官不用再学了,结果可好,还得继续学,继续考.....难道就是俗话说的学无止境?

      “那你一月俸禄多少?”罗氏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了,想着好歹是个进士,又是在翰林院的,俸禄应该不会少吧......

      徐延有些羞愧,“温饱不成问题,但说有多富贵是不能了。”

      按说旁人一个两个的当了官都是置大宅、买绫罗、食珍馐的,为什么徐家会穷到这种地步呢?

      因着旁人中个举人都收了不少孝敬,但那时徐父和徐延根本就没收,一直到中了进士,也有人过来孝敬的,徐父依旧不收,看着一箱箱的金银珠宝、一张张的田屋地契,拒绝的那叫一个干脆,旁人都趁着这时大捞一笔,可徐父没有,依旧坚定着自己的初心,任人说破了嘴皮子都不动摇一下。

      这就导致就算是个落榜的举人过得都比徐延这个进士来得快活。

      但徐父却觉得穷的光荣!

      凭他滔天富贵都不是自己踏踏实实得来的,收了也不安心,与其食珍馐揣揣不安,倒不如食粗粮来的心安理得!

      徐延和越龄也是这样觉得的,偏家里有个清醒到不行的罗氏,她虽然也赞同家里不收人家孝敬,但这俸禄低到只够一家人温饱的地步那可怎么行?总不能儿子在京城当了官,日子还要比在乡下来的差吧?这叫什么事?

      可又不能大咧咧说出来,免得让儿子心生愧疚,罗氏表现的很是善解人意,“没事,咱家把田卖了也得了不少银子,加上你的俸禄,总饿不着人。”

      越龄也怕徐延对家里愧疚,忙附和道:“就是,再说相公只是这三年学习期间俸禄低了些,等三年后正式授官,日子也就好过起来了。”

      徐延笑笑,说了一句稍等就起身出去,罗氏还以为是自己说了什么伤了他心,正在反思自己刚才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的时候,徐延拿着包袱回来了。

      徐延让屋里伺候的都出去,将包袱放在桌上,打开来露出里头白花花的银子,罗氏惊讶的站起来,“我的乖乖啊,这......怎么有这么多银子?”

      罗氏拿手拨了拨,少说也有六百两银子,活了大半辈子,她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呢!

      “延哥儿,你不会......干了什么见不得人勾当吧?”

      罗氏这话说出来,徐父和越龄都盯着徐延,生怕他真的要变成老百姓厌恶的贪官。

      徐延失笑,“您想哪儿去了,原先不是说皇上赏了一百两黄金吗,我买这个院子花了三百两,又花了一百两添置了些东西,这些是特意留下做家用的,想来在正式授官的这几年是够花的了。”

      罗氏一拍脑袋,呀,把这个给忘了!

      其他人也松口气,复又高兴起来,原先还为银钱发愁,这下好了,有了这六百多两银子,就算是这三年家里银钱来源只靠徐延那微薄的俸禄,也吃喝不愁了。

      徐延把银子包起来拿给罗氏,“娘,以前家里的银钱都是在您手里的,如今到了京城,家里大小事也要得麻烦娘操心,这银子就还是交给娘保管了。”

      罗氏接着沉甸甸的银子,脸都要笑烂了,“好好好!哎呦,我老婆子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哟!”

      说着抱了银子进了里间,将银子锁了起来,又反复的藏,终于找了个觉得隐蔽的地方,才一步三回头的出来。

      坐下来还说呢,说自己捏着这么多银子,晚上怕是要睡不着了,估计做梦都能梦见小贼来偷!

      越龄听着不禁莞尔,又听她相公说,让晚上瞧瞧自己屋里还有什么要添置的,明天一并添置了去。

      罗氏说她明儿最先去打一把锁去,哦不,打两把锁,里面藏着这么多银子,没什么事她房门都不开!

      徐父横她一眼,骂她没出息,这么做不是摆明了告诉人里面有贵重东西,好叫人来偷吗?

      越龄简直要给她可爱的婆婆笑死,要是让她知道自己手里还有就九百多两银子,是不是也该叫她多打几把锁锁上?

      罗氏一副财迷样儿徐父是看不下去了,问了点正经的,“你那些同僚可好相处?”

      徐延回道:“挺好的。”

      说好也不尽然,现在庶常馆是分了两派出来,一派是世族子弟,一派是寒门子弟,世族子弟瞧不起寒门出身的士子,觉得他们寒门出身的一派寒穷酸气,要不是圣上为了压制世族,历来都是世族子弟天下的翰林院怎么会让一群没见识的乡下佬进来,没得污了清贵的翰林院!

      而寒门子弟则瞧不上世族子弟那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觉得靠祖宗荫蔽进来的和他们是真才实学考进去完全没得比,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靠祖宗有什么可骄傲的?

      其中徐延也出身寒门,秉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君子之道并不想参与争斗,可却被寒门派自然而然的拉了进去,也很自然被世族派视为了寒门派。

      一群脑子灵活的文人斗起来一点也不逊色与后宅妇人争斗,但好歹是个堂堂的七尺男儿,不像后宅使得那些腌臜手段,都是光明正大的斗,说起来倒也天真,他们的争斗具体表现在每月馆里的考核排行,非得前三甲都是要自己派的人,这就导致了这群进士们每天都跟疯了一样的读书,就是为了不拖后腿给对方人嘲笑不如他们。

      除了在排名上,还体现在双方见面就开启嘲讽技能上,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就把人全家都问候了一遍,要是你排名下降了,还能接着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再给你嘲讽一遍,真真实实展示了什么叫读书人骂人不带脏字的基本功。

      于是在庶常馆天天就能见到一群人笑眯眯的在说着话,远远的看起来一派和谐的模样,走近了听才觉得有那么一丝不对劲,但是又说不上来是什么不对劲的不对劲。

      就此好好的庶常馆就成了文质彬彬读书人们的嘴炮场,读的书全部都成了打嘴炮的知识储备,要是你骂不回去,就会被对方派实力嘲笑。而世族派的嘴炮往往打不赢寒门派的,原因当然是走后门的大部分墨水没人家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多。世族里少有才学的倒是能顶上一二,只不过,输在人少......

      不禁让人感慨,这年头,没点知识量都骂不了人了。

      这嘴炮场徐延不想参与,但他排名一直在第四,偶尔能去到第三,这排名浮动就免不了被世族派的喷,然而寒门派的护犊子,没等人家开口,就紧着护短,一群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倒是让徐延免了唇舌之战,所以说他说挺好的,倒也是这么个理。

      徐父听他说好,就放下心来,“那就好,想都是读书人,应当好相处才是。”

      徐父读过一些书,但是个秀才都没考上的差生,在他的印象里,这些读书人考的上进士,就应该个个都是懂理正直的君子,不会搞妇人那套小肚鸡肠的事来。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文人是不会搞妇人那套腌臜的,可他们黑起来,那真的是比肚子里的墨水还黑,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但是最可怕的不是流氓有文化,而是文青犯中二病!流氓再怎么有文化也改变不了自己骨子里真枪明弹的流氓气息,但是文青犯起病来就不一样了,他表面一团和气,暗地里还不知道怎么想着这样那样的排挤你呢。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741132/4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