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一)
敞开心扉之后,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一时间,面包店的氛围可以说是出奇得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众人可谓是越来越顺手,对于每天量的控制也是显得相当得心应手。凭借着晚上八点到九点的打折时间,开店到现在基本上难得出现一次剩货的情况,就算剩下,家里也还有一堆人,无论是拿来当晚上的夜宵还是用作第二天的早饭都可以。
林娟边翻看着日历边问:“你们定好什么时候会老家了吗?”
都不用说,过年期间的生意肯定火爆,林娟和陈伟国默契地共同决定今年不回老家过年了,等过完年空下来看看再抽个时间回老家一趟。既然不回家,那这店肯定是一定要开张的,提前和大家打过招呼的林娟,见年关将至,又再一次和两位阿姨确认一把。
“我是25号回去,早几天的票好买一点,回来的话票还没买,估计也就初七前后吧。”周阿姨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但也是没办法,一年就这么一次的机会,怎么着也得回家看看孩子和老人。
25号走,初七回,林娟拿起笔将这两天圈了起来,再在旁边写上个“周”字以作标识。
“郑姐,你呢?”
“我今年就不回去了,可以一直在店里帮忙。”
“什么?”三人齐刷刷地抬起头,惊讶的看着郑阿姨。
语出惊人的郑阿姨,淡定地解释:“不是说了要把孩子给带来吗?所以我也不差这几天,今年就让孩子他爸自己回去,到时候过完年,就让他把我妈和孩子全部一起带过来。”
“也是,先让孩子来习惯习惯,到时候上了学也不会不习惯。”林娟赞同的点点头。
周阿姨见没有客人,便认真的告诫道:“让孩子他爸一个人回去没问题,就是钱你可得拿着,农村过节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麻将就是扑克,这点你可得小心。”
林娟急忙补充呼应:“对的,这个一定要注意,再说了火车上人多手杂的,也不安全。”
“放心,这点我心里还是有数的,我到时候就留点拜年的红包给他,其他全存银行里。”
都是农村出来的,这点事也算是见怪不怪了。只剩下徐霞霞一个小姑娘,独自惊讶。
林娟见徐霞霞听得嘴巴都长大了,笑着调侃:“霞霞你可得好好学学,以后结了婚都用得上,事情可能不一样,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说起这个,两位阿姨可真是滔滔不绝。
“霞霞你别以为你还小,这些事情早知道早规划,都是过来人的经验,多听听多学学肯定不会错,这结了婚哪还有什么浪漫可言,天天都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
“现在很多小年轻都觉得谈钱俗气,那都是没尝过没钱的苦,谁不知道谈钱掉面啊,但是要过日子,要养孩子老人,哪一样离的钱都不行。”
“尤其是女人,只要能赚钱养活自己,在家说话都要硬气的多。而且家里的钱一定要掌握,现在男的一喝酒上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把钱看好,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一些意外发生的。就算是为了孩子也得把家里钱给看紧了。”
两人一唱一和地,听得徐霞霞是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最后还是林娟拍拍徐霞霞的肩膀,总结道:“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抓紧赚钱吧。”
“是的!努力赚钱,加油拉单!”
自从徐霞霞听说了蔡琼的壮举后,内心便燃起了一阵热血,剑指提成。
深知大家心理的林娟,在上个星期,就宣布了新的提成规则,作为店铺的工作人员,只要能为店铺拉到单笔超过五百的订单就可以奖励半成的提成,超过两千的直接奖励一成。
不同于两位阿姨,徐霞霞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一直觉得,自己与提成之间已经很近很近,就差那么一步。
但最后,谁也没想到,拿下第一个单子的居然是周阿姨。
农历二十二,趁着郑阿姨还在岗,周阿姨抓紧休了一天假。正值孩子她爸的结算日,辛苦了整整一年的,总算是能实打实地拿到手了。
周阿姨虽长相普通,但一直以来都是个讲究的干净人,不知道是自己,就连家里人也是打理的干干净净。在面包店上班后,受到林娟的影响,看上去更添了几分讲究,平日在店里还没什么感觉,但此时在工地上,还是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今年过年你是不是真得回家了啊?”同乡的一位姐妹一见周阿姨,立马凑了过来。
此话一出,立马惊起一片,周边众人的目光完全集中到了她身上。
“对的,今年店里比较忙,实在是走不开,没办法只能留下来了。”人多口杂,周阿姨直接用店里生意做借口,绝口不提要接孩子过来的事情。
“说是你们那个面包店可有名了,生意可好了是不是?”一说起面包店,众人的兴趣越发高涨了,这段时间工地上谁不说一句周阿姨能干,不声不响地就拿下了这么好的工作。
“还好还好,但过年肯定要比平时忙一点。”周阿姨谦虚道。
“现在城里人过生日都喜欢订蛋糕,年底肯定忙,脱不开身也正常。”
“那是的,只要有钱赚不回去也就不回去了,换我我也舍不得回去。”
“你们说的面包店是那个新开的溪溪面包店吗?据说生意很不错。”前来巡视一圈的老板娘,听了那么一耳朵,疑惑的发问。
“对的,对的,就是溪溪面包店。”见老板娘发问,大家连忙殷勤地把周阿姨推到最前面。
老板娘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她从来没正眼看过的女人,缓缓问道:“那你知道现在老人家们过生日都要置办些什么吗?”
“一般都是寿饼或者蛋糕,老人家喜欢寿饼,小孩则都喜欢蛋糕。也有很多是搭配着一起,有的是直接定一个大蛋糕,有的是每桌一个小蛋糕,主要还是看自己喜欢。前段时间有个老师家就是直接定了一千个寿饼,直接做寿宴的回礼。”
周阿姨夫妻俩之所以能够一直跟着工程队,还是得益于老板看在同乡份上,所以对于老板娘的问题,周阿姨可谓是回答得再仔细不过。
“这样子啊,我知道了。”老板娘点点头,深思片刻说:“那你明天在店里吗?家里有亲戚过两天过生日,到时候要订些寿饼和蛋糕,估计要麻烦你多上心点。”
“我明天都在店里的,您到时候直接来就是了,有什么要求到时候您尽管说。”
被这从天而降的意外惊喜砸中的周阿姨,足足激动了一天,都顾不上唠叨孩子他爸。连着被念叨了几天的周叔叔,可总算是能松口气了。
第二天,周阿姨没忍住在路上就激动地分享起了这个好消息。
引得徐霞霞羡慕又嫉妒地说:“啊——我还以为我会是第一个开张的,没想到居然是周阿姨,真的是太羡慕了。”
“你永远不知道单子会在什么时候来,你要有信心,多学学你周阿姨,看看人家这单子不来了吗?”林娟鼓励道。
“确实,是得多学习学习。”
“还不一定成不成,老板娘只说来看看。”被这两人一捧又觉得有点没底的周阿姨连忙找补,都怪自己嘴太快,这要是人没来,那得多丢人。
盼了一早上,望眼欲穿的周阿姨总算是盼来了姗姗来迟的老板娘。
老板娘也是真着急,一上来便直接发问:“农历二十六生日,三千个寿饼加二十个蛋糕,寿饼二十五号晚上就得送到,蛋糕当天中午前送到,我现在先下单你们店里来得及做吗?”
林娟掐指一算,“三天时间,绝对没问题,肯定来得及。”
“那就行,既然保证了,要是后面出了岔子,我也是真的不会客气的。”
“三天时间绰绰有余了,您要是早上就把单子定好,我们中午就可以立马开工。”林娟保证道。
“行,都说你这蛋糕味道好,质量可得给我好好保证,我这可是送人的。”
“我们店做的就是口碑,不会做这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的。”林娟掏出图册,摊开在对方面前:“蛋糕您准备定多大的,什么款式的,您是送人的,加上还是老人家坐收,比较推荐这款寿桃的,看上去显得更有心一点。”
没办法,老板娘这一身不差钱的气息太浓烈了,林娟只能往贵了上推荐,估计普通的裱花蛋糕她都看不上。
老板娘拿起图纸,仔细看了两眼,说:“看着还不错,那就这个吧。”
“那您是要定多大的,一般来说生日蛋糕十寸和八寸这两个比较多,还有就是里面的水果您是单层还是双层的?”
“那肯定是大一点更好了,然后水果就选双层的,反正你就给我往好了弄,我接下来还有好几场寿宴。要是这次弄得好,接下来的还找你家。”
“好的,肯定给您弄好,绝对包您满意。”
林娟拿出计算器,一笔一笔的开始计算:“十寸的双层水果寿桃蛋糕,一个是一百一十八,二十个就是两千三百六十元,再加上三千个寿饼,单价是三块一个,那就是再加上九千元整,一共是一万一千三百六十元,三百块的零头就直接给您抹了,您看看这个价位可以吗?”
林娟一步一步算的仔细,老板娘光看着就已经全懂了,直接从包里掏出一沓百元大钞,一张一张数给林娟。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