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传(小修中)

作者:浮生偷欢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23



      23
      荣华三十六年,八月,宗德斩叛逆,北海平。
      ――《□□史.世宗本纪》

      深夜 侍剑将军府
      烛光下,夏侯日月沉沉道:“老二和老四已经联手。”
      顾长生面无表情:“那么李钟自然也算是瑞王的人了。”这就表示,军方两大势力联手,矛头直接指向他们。他沉吟片刻,问夏侯日月道:“十六卫你已掌握多少?”自去年他们复合后,就一直为将来做着准备。十六卫直接守护着皇城,把守着皇帝的安危,是绝不容他们轻视的力量。
      “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还有右千牛卫,都已尽在掌握。”
      顾长生的眉头微微一皱:“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啊……”随即却又笑了:“不过也不错了,不过近一年时间,十六卫中我们已尽得其九,更何况,城门郎已是我们的人了……”
      夏侯日月却显得有些担心:“离耿宗德到京城的日子差不多还有一个月,一个月时间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啊。”
      明白夏侯日月的意思,顾长生却摇头否定:“多一个月时间我们的确可以多作一些准备,但耿宗德一归朝,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变数啊。”
      夏侯日月思索片刻后,方叹道:“不错,一动不如一静。这个关口还是不要生事的好。”耿宗德向来中立,从不掺到皇子间的争斗中。这样一个立场不明的大将回到朝中,的确会生出变数来。
      此时北海战争已经结束,荣华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理顾长生了。由内廷传出的消息来看,当耿宗德抵达之后即会开始整军削兵,而首当其冲的,即是顾长生。由于之前夏侯日月因湘州大案斩杀了数百官员,引起群臣不满,可以说他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文臣的支持,只因荣华将他立为太子,才镇住了众官。但近一年前夏侯日月在叶明进的寿宴上拉着顾长生公然离去,却引起众人惊骇,于是纷纷上折弹劾,更有人公然宣称应该另立有德之人为太子。但这些折子却全被荣华扣下来。所以借着将要来临的整军,群臣一定会请求削减顾长生手中军权,甚至会要求诛杀顾长生以免他蛊惑太子扰乱朝纲。为自保,夏侯日月他们只有逼宫,强行夺位。只要荣华一出意外,身为太子的十三登基接位是名正言顺的事。即使夏侯子文、夏侯京趁乱而起,但大义之名全在他们这一方,完全可以进行镇压,根本不必担心会引起动荡。
      手指缠住顾长生披散的长发把玩,夏侯日月突然有些担心:“京师中还有镇西军。老四虽已调离,但他仍指使得动军队啊……”
      顾长生淡然一笑:“整个中下层的将领都控制在我们手中,瑞王,掀不起大风浪的。”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我只担心一点。”
      “什么?”
      顾长生的脸色阴郁了下来:“皇上在,大义在……”
      话,没有说完。但夏侯日月已经完全领悟了他的言下之意,他颔首道:“不错,只要父皇仍在,大义就在他手中。天下大权唯握君皇之手,他又怎会甘心让权于我?――他不死,局势就难已控制。只有他老人家仙去了,□□中绝大部分的上层人物才会选择支持太子。”
      “没错。”只有荣华死了,身为太子的十三才能够顺理成章的继承大位。
      夏侯日月双眼望着跳动不已的烛火不语,很久过后,他深深的透了一口气,慢慢道:“以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顾长生阴森森一笑,咬着牙轻声道:“我们怕耿宗德生乱,瑞王他们又何尝不是?――他们,会沉不住气的。他们一动,就是我们出手之时。”
      夏侯日月含笑点头:“不错,我毕竟是太子,名义上占了很大便宜啊。”抱紧顾长生,他轻轻道:“我们一定会成功。”
      顾长生握住他的手,与他相视一笑:“是。我们一定会成功。”
      如今定北军就驻扎在京城中,全军上下的眼中就只有一个顾长生,只要他一声令下,刀山火海他们都去得。更何况,长安城中各驻军的中下层将官,绝大部分出自军事学堂,每个将官能直接控制的人至少在五十人左右,也就是说,除去定北军外,顾长生手中掌握着近一万人的机动力量。这些力量控制全城也许差点,但要控制长安城里的核心地点与核心人物,却是绰绰有余。
      将头靠在顾长生温热的胸膛上,夏侯日月默默把一切再仔细的推敲了一遍:城门郎是自己人,十六卫中已得九卫,手中直接握有定北军,更有近一万的机动人马……一旦事起,就算不能全胜,自保却是绝无疑问。而只要实力保存下来,那就一定能变幻风云……
      想到这里,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布满血丝的双眼中流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抬起头来,他目不转睛的注视着顾长生,嘴角浮现出一丝似喜似慰的微笑:“也难怪老四费尽心机都要拉拢你――你现在的力量,的确可以掀起血雨腥风。”
      顾长生但笑不语,莫名其妙的,他想起了夏侯子文曾对自己说过的话:
      “老九他成为太子算得了什么?就算他当了皇帝,只要你我联手,难道还不能把他扯下来?”
      “侍剑,我们应该合作!我得大位,事成之后,你即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可以报复那个背叛者,何不为之?”
      是的,在这场夺嫡战争中,他成为其中关键。如果那时候他答应和瑞王联手,那整个□□的历史即将重新书写。但他却拒绝了,还告诉夏侯子文:余生要做夏侯日月最忠实的臣子。
      垂眸看着怀中人,他突然间想到:如果,那个时候夏侯子文游说自己的话是:联手的后果是可以把十三自皇位上拉下来,让他只成为自己的……
      他并不知道,如果是受到这番话的的煽动,自己的选择,又会是什么……
      人总是自私的,总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望。他的欲望是长相守,是能独占到底。如果真有那个机会摆在自己面前,那他会……
      轻轻一笑,他甩开这些无谓思绪,搂紧怀中人,吻了下去……

      同一时间瑞王府 知客居
      “现在的形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如果我们不趁这个机会把老九他们连根拨起,过些天,老爷子一死,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发言的,是皇二子夏侯京。
      “二哥说得没错!”夏侯子文沉声道:“所以,我们只有趁着老爷子对老九极为不满时,给他们致命一击!”
      夏侯京向夏侯子文瞟了一眼,两人的目光一接触又不约而同的避开,因为他们都很明白这所谓的致命一击指的是什么。
      随着耿宗德的归来,整军即将到来。一个立场不明的耿宗德带来的变数可大可小,而现在的他们不敢冒任何险。所以趁着耿宗德还没有归朝,他们决定发动宫变。
      虽然兵行险着,但现在的情势也足够让他们行此险棋。因为夏侯日月坚决不肯纳妃生子,反而摆明了立场只要顾长生一个,这就造成了他与荣华之间不可和解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他会逼宫也不足为奇。但,任荣华再怎么想,也不可能想到:逼宫,其实是夏侯京与夏侯子文联手之作。
      如果他们能趁荣华对夏侯日月严重不满之际通过逼宫夺取政权废掉夏侯日月,那是再好不过;若不能,栽赃在夏侯日月头上也够他受――没有任何皇帝会原谅逼宫的儿子。
      不成功的逼宫的发生,会让荣华觉得因为顾长生,夏侯日月已经急不可耐的准备要当皇帝,这必然会导致一场大清洗的发生;而同时,夏侯日月会觉得荣华要废掉他再立新太子,自然不肯束手就擒。
      所以这些日子来,夏侯京他们发动了百官不断弹劾夏侯日月,就是为了逼夏侯日月动手,就算他不出手,他们也得代劳。当荣华与夏侯日月双方的冲突真正发生时,正是他们渔翁得利之际。
      “有所为,有所不为!”夏侯子文冷冷笑道:“老九宠溺佞幸,为佞幸于光天化日之下争风吃醋,——这样无德的太子,怎么能容他登上大位,败坏朝纲?――二哥,咱们这是在拨乱反正,还天地一个太平啊!”
      夏侯京沉思着说道:“如何做才能一击必中?事后,我们又如何将动荡减小到最低?”
      “我们必须利用即将到来的整军,将老九的人一网打尽。让他以为是老爷子要致他于死地。”夏侯子文的目光一霍,慢慢说道:“这样他就不得不行动。他一行动,我们就有了借口。就算他能忍,咱们就代他动手。逼宫的事一发生,他跳进了黄河也洗不清。”
      夏侯京微笑着道:“那样的话,皇上一定会极力铲除老九的。而老九他们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一定会斗得死去活来。”
      “到那时啊……”摇曳的烛光下,夏侯子文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就该变天了……”
      夏侯京沉默良久,方轻轻叹息一声:“到那时,四弟,为兄就奉你为主。”
      夏侯子文大惊失色,连连摆手:“二哥,这万万不可!你可是这么多个兄弟中第一个封王的!无论年资,还是德望,我们这些兄弟哪一个及得上你?兄弟我除了舞刀弄枪带带兵外,其他可是什么也不会!二哥,这大位你不坐,谁能坐?”
      夏侯京认真道:“四弟,你万万不可小看了自己!要知道你是带过兵的,这皇位,没有军队的支撑,谁能坐得了?”
      夏侯子文惊得脸色青白,一把抓住夏侯京的手,他颤声道:“二哥,对大位,弟弟我是从来没有妄想过!现在之所以会这么做,只是为了自保!而且以弟弟这点小聪明,如何担得起万钧社稷?!?”他越说越激动,眼泪也不由夺眶而出:“二哥,这大位,您是坐定了!弟弟没有什么野心,只愿给哥哥擎天保驾!”
      他说得那么动情诚挚,让夏侯京也不禁动容。深深注视着他,夏侯京的眼眶也红了,反手握住他的手,夏侯京含泪道:“好弟弟,若我真有了那一日,一定不会忘了你!”
      ……

      夏侯京走了,屋子里只剩下夏侯子文和几个心腹。一时之间,却都没有说话。良久,一直保持沉默的李士奇粗重的透了一口气,缓缓说出了今天晚上的第一句话:“四爷,您这是在玩火啊。”
      扶着额,夏侯子文长叹道:“我何尝不知道这是在玩火。但这是没有法子的法子啊。”
      李士奇冷然道:“我们和太子的斗争一直处于劣势。皇上现在虽然表示支持我们,由得在我们控制下的大臣们上书声讨太子悖德逆伦,但那不过是借我们的手打压太子,以维持朝中势力的平衡,同时又以此来逼迫太子与顾长生分手。一旦太子真的与顾长生撇清关系,或者太子娶妃,甚至只要他生子,皇上的态度就会完全改变!”
      “这些,不用先生提醒,我也知道……”夏侯子文怅然叹道:“如果不是皇上支持,中书府怎么可能顺利定下削减顾长生军权的法子?”
      刘炳阳疑道:“爷,你是说,其实一切都是老爷子操纵的?”
      “不错。”
      刘炳阳惊道:“那咱们岂不是完全被动了?”
      “是啊。所以,”夏侯子文苦笑:“这一次,虽是走险棋,但却真是瞄准了才走的。先生,现在的我,要的就只是这个‘乱’字啊!”
      要逼宫成功,谈何容易?十六卫中他们只得其一,真的事起,只要一道密诏传出来,他们就是众矢之的。所以打夏侯京一提出这法子的时候,夏侯子文就根本没想到过会成功。他现在依附夏侯京,不过是为了让夏侯京成为那只出头鸟。事败后荣华必然彻查此事,到那时他联络百官,更让镇西军呼应,立时就可引起大乱。大局稳,只对夏侯日月有利,而一旦乱起,他就可以趁乱得利。
      郭扬犹豫着道:“爷,到时会不会便宜了其他人?”
      “能便宜谁?”夏侯子文冷冷道:“二十多个皇子争了这么多年,有出息的也就这几个人。老大死了,老三老五已经失势,老二虽尽得人望,但他手中没有兵权,顶屁用!可笑他还一心做着皇帝梦!哼,不自量力!”
      郭扬小心翼翼的道:“爷,不是还有顾长生吗?他手中的势力不容小觑啊。”
      夏侯子文冷冰冰的一笑:“只要老九一死或者被废,即使顾长生能指挥动军队,但他所能调动的兵马,不过只有定北军,我们手上也有镇西军可与之抗衡,就算不能灭了顾长生,却也足以自保。何况顾长生一介佞幸,焉能与皇子相斗?我乃□□第四皇子,大义即在我们这边,――那时十六卫是会支持皇子还是会支持他这佞幸?!镇西军加上十六卫,我们手中的兵力有数万之重,区区一介顾长生,在长安城中还能掀起什么风浪?――那时的耿宗德要么站在皇子一边,要么就只能选择中立。而不管耿宗德的选择是什么,顾长生都只有死路一条。顾长生一死,剩下的人就不足为患。同时我们在定北军中选择合适的人加以收买,扶持其为我们在定北军中的傀儡,就无需顾虑了。就算老九不死,朝廷里有几个能接受老九和顾长生的事?更何况,老九主持刑部时,把朝里的大臣们几乎都得罪光了。到那时,只要一道矫诏,大臣们就会心安理得的站在我们这一方!”
      听到此处,郭扬的脸上露出不可掩饰的崇敬之色:“王爷真是深谋远虑啊!”
      夏侯子文淡淡一笑:“没什么,只是充分利用了我们的影响力而已。老九他们的优势在于军队与老百姓的支持,而我们的影响则在庙堂之上。现在就看谁能扬长避短罢了。”
      这时,一直静静听着夏侯子文说话的李士奇却开口泼了他一头冷水:“四爷,你操之过急了。”
      “哦?”
      李士奇叹道:“四爷,□□现在的将领中,从军事学堂里出来的人太多了。只要顾长生愿意,他随时可以逼宫啊。”顿一顿,他又道:“军事学堂从试立到现在,有三年时间,三年中出来的将官有多少?更何况太子一直运用他执掌兵部的权力,将大部分人安排在京师附近……”
      李士奇看得很清楚:荣华之所以到现在都不动顾长生,说到底,只为顾长生手中握有兵权。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敢擅杀手握重兵的功臣。柔然三郡的驻军,没有顾长生的将令一兵一卒也无法调遣。数千名中下层将弁,全出自顾长生门下,由他一手提拔上来。单只这些将领,就可以指挥无数兵马。所以荣华根本不敢在现在动顾长生,即使他想除之而后快,仍然得忍耐到耿宗德回朝。
      对于李士奇的担忧,夏侯子文却不以为然:“先生多虑了。那次老九以太子之尊居然为了个男人在大庭广众之下争风吃醋,更拒绝了纳妃生子,还搬回顾长生的将军府公然与他厮混――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义,是在我们这一方啊!”
      李士奇摇头:“四爷,自古权力就掌握在手握重兵的人手中。这一点,您不会不记得了吧?方才你还在笑话贤王痴心妄想,但怎么转眼就忘了?不提军事学堂出来的那些将官,单是定北军已经让人讨不了便宜!――定北军,都是经过征战杀场的老兵,真上了阵,一个至少能顶十个,更何况,顾侍剑还在军中挑选精锐组成铁甲骑,又在铁甲骑中挑选精英编成铁血卫……”李士奇语重心长:“四爷,如此虎狼之师,有几人能够抵抗?所谓的大义遭遇实力时,能顶什么用?更何况,太子还不一定会死啊……只要太子不死,顾长生就有大义可据啊……”
      夏侯子文一摆手,止住了李士奇的话头:“先生想得太多了。就算顾长生倡乱,但他一介武夫,凭什么与皇族斗?到那时,只要一道圣敕:定北军卒降者免罪,怕还不会立时土崩瓦解?而那时的我们奉敕讨逆,就更是名正言顺!――即使老九活着又如何?天下人总是爱踩低登高的,在大义面前,还不会跟着我们一起痛打落水狗?”
      见李士奇还想再说些什么,夏侯子文沉声道:“本王主意已定,不必多言!”语毕,即径自走了出去。

      阴郁的盯着夏侯子文消失的声影,李士奇的脸色苍白如纸。
      刘炳阳悄声道:“先生真的是危言耸听。依王爷的实力,一个顾长生算得了什么?而且我们不是还有镇西军么?”对于顾长生,他一直看不起,根本无法理解之前夏侯子文为什么会费尽了心思拉拢他。
      “胡说!”瞪他一眼,李士奇的语气冷峻的让人发抖:“你根本没勘透!骄兵必败无疑!任何轻视对手的自大之徒只会惨遭横祸!”而且夏侯子文离开镇西军日久,到那时,又真的能够保证上下同心?
      迫于李士奇向来的积威,刘炳阳只得唯唯喏喏,不敢多说。
      李士奇垂下眸帘,深长叹息一声:“……当务之急,只有做好失败后应该如何保存实力的打算,以待时机啊……”

      七日后深夜
      拨了一下灯,看着数日不见的弟弟,叶明进沉吟着开了口:“京师紊乱,朝局不明,明远,你要善自珍重啊。”
      叶明远疑惑道:“大哥,你的意思是……”
      叶明进叹了口气:“大变将起啊。”顿一顿,他突地一笑:“你我皆身处局中,又怎会不知?是我糊涂了。”
      “那以大哥看来,我们应该……”
      叶明进爱怜的看着弟弟,叹息道:“明远,你聪明果断,在处理军务与政务上很有天分,可是你却少了政治眼光,再加上为人太过正直,所以以后你或者会成为名将,却无法再进一层了。”
      听了兄长的评语,叶明远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我的确不适合朝中争斗。幸好有你在!”随即追问道:“大哥,以你看来,朝局会如何发展?”
      “这是非常明显的一回事了。若不废太子,那皇上就只能除去顾长生。在耿宗德他们回来后,必然会整军。而他的第一个目标,绝对是顾长生。这些,从现在中书府传出的消息就可以推测出。然后,会有其他人接替顾长生掌管军事学堂,到那时,顾长生就成了拨了爪牙的老虎,任人鱼肉了。”
      叶明远沉思着:“我觉得皇上应该会在整军后先解除他的山长之位,然后才会削减他的兵权。”
      叶明进挑一挑眉,问:“为什么这么想?”
      叶明远道:“这样才稳妥,不致生乱啊。就算兵权被除,顾长生仍是学堂山长,潜势力仍然很大啊……”
      “你能想到这些,已经不错了。”叶明进长叹:“只是明远,你没有看到:……老爷子他,等不及了啊。”
      叶明远不解,静待兄长下文。
      “……皇上,毕竟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龙体,是一天比一天衰弱了……”顾长生对军中的影响,一时半刻如何能消除?只有直接剥他兵权荣华才能稍微安心。若是先解除他山长之职,皇帝担心这会立即引起顾长生的反噬。所以只有等到耿宗德回朝后借着整军解他兵权,才敢下手处死他。
      “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叶明远恍然大悟:“皇上绝非不晓情理之人,只是太子太过坚决,而他老人家又担着社稷在肩,所以,有些事不得不替太子预先做了……”
      “正是。”叶明进点点头:“所以,不管会冒多大的险,皇上也只有这样做了。”他淡淡笑道:“现在的局势正如一池浑水,谁都想趁乱摸鱼。但对于我们叶家而言,静静站在一边观望,反倒利大于害。”
      “哦?”
      “只要我们不是想更进一步,此时此地,能够保持此身此位是最令我们放心的事。他日若尊卑有异,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
      听到这话,一时之间,叶明远不知该说些什么,想了想,他方问:“既然观望对我们家族有利,那么,大哥,太子跟山长之事,你为什么如此出力?更摆明了立场站在他们一方?”他深知兄长的才干,更清楚兄长唯利是图的性子,所以对于现在兄长的作法,他有些不解。
      从去年他寿宴后,朝野大哗,臣工们更是分成了两派,一派指责夏侯日月罔顾伦常,无视社稷,根本担不起大统,他们提出要么废太子,要么夏侯日月即刻娶立正妃生子,这一派,以朝中文臣居多。而另一派,则坚持认为那只是太子和顾长生的私事,跟公器无关,这一派,囊括了军中中下层将官以及小部分文臣,他们坚定的支持夏侯日月和顾长生,认为只有他们联手,才能给□□带来光明。叶家,是后者。叶明远自军事学堂结业后,不愿升迁,继续以长史之身耽在定北军中,如饥似渴的自顾长生身上汲取着有用的知识。而叶明进不但在钱财上支持顾长生他们,更放下家族事务,专心在山中为顾长生练了近一年兵。
      叶明进淡淡道:“既已入局,自然得把我们手中的东西变大变多。”
      “嗯?”
      “傻瓜,”敲敲弟弟的头,叶明进一笑:“我们和顾长生已经紧紧套在一起了,现在不帮着他,将来我们只有吃亏。”
      “不是和太子?”
      叶明进还是笑:“这不是很分明的事?”
      “我以为你选择的是太子……”
      叶明进瞪他一眼:“你还好意思说!当初问过你的意见,你一口咬定了要站在顾长生一边!”
      叶明远嘿嘿一笑:“爷爷的预言从没出过错。如果这一次仍然正确,那么我们可以说是拣到宝了。”
      叶明远喃喃道:“他日必将贵不可言……贵不可言啊……”他的眼中突然精光一闪:“是了,我们总得赌一赌!”直视着弟弟,他正色问道:“明远,我问你:如果有朝一日顾长生跟夏侯日月起了冲突,你会怎么选?”
      叶明远毫不犹豫的道:“我选顾长生!”随即疑惑道:“大哥,你为什么这么问?”
      叶明进冷冷道:“皇族与贵族,既对立又统一,他们间有相互联系的纽带,又有互相猜忌的一面。皇族必然得维护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贵族,尤其是顾家这种阀族绝不会甘心他们的权力受到皇权的限制。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必然会想更进一步,成为新的皇族……”
      叶明远有些不敢相信:“大哥,你的意思是:以后顾长生会跟太子反目成仇,还会谋逆夺位?”
      “极有可能。”
      “我不相信!”叶明远断然道:“依他们现在的情况看来,根本不会发生这种事。”以太子之尊居然敢将醋意明白的显露于众人面前,更搬入顾长生家中,不是爱到了极致,怎么可能?
      “哼,你以为这世上真有所谓情比金坚?”叶明进目光冷凝:“天底下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更不可能会有永远不变的情!身在皇家,身为皇帝,就注定了夏侯日月必然会以皇权为至尊。除非他今后剥夺顾长生的军权,让顾长生心甘情愿做只笼中鸟,否则终会生乱!”
      叶明远争辩道:“现在顾长生手中就握有重权,他若真有异心,早就和瑞王贤王他们结盟了,怎么会等到以后发乱?”
      “天真!”叶明进仰天大笑:“权力是最会腐蚀人的东西!一个人手握重权久了,就会开始渴望更多更大的权力!天下间的权力有谁大得过皇帝??当顾长生的势力越来越大,身为皇帝的夏侯日月会不提防?而他自己又真的会安心一直只做个臣子?更何况,夏侯日月对顾长生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还很难说。要知道,他们可是曾经分手。如果瑞王不那么明目张胆的拉拢顾山长顾侍剑,太子殿下会不会回头还很难说!”
      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水,叶明进继续道:“夏侯日月是皇族,必然维护皇权。顾长生却是贵族,又手握兵权,他日更可能身处高位。若到时连顾家也交到他手中,让他成了家主――家主所做的一切,必然是以家族利益为重。那时候,他们岂会相安无事?”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问道:“明远,都给你说得这么明白了,到那时,难道你还是会选择顾长生?”
      “……”
      “身处宦海,必然得站对队!一旦站错了队,进了官场,入了派系,再想掉头转向,难了。”紧紧盯着叶明远,叶明进丝毫不给他喘息的机会,接着说道:“到那时,再想转投在别人门下,真的很难。改换门庭,叫做不忠不义啊。――毕竟,没有几个人有胆量做三姓家奴,也没有几个人有器量容下三姓家奴啊。就算成功转投了,受到重用的机会也不大。更何况,以叶家这等家势,又有几个人能吃得下来消受得起?只要不想着改朝换代,终身荣华我们是能够保证的。明远,坦白告诉你:叶家向来不参与夺嫡,从来都是在大局已定后再向新主表忠心,象现在这么早就明确表明了姿态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以他自己的意思,当皇权与贵族之间有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强者身旁,跟着强者捞取足够利益。毕竟天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现在,因为明远的关系,他选择了靠在顾长生这条目前仍算单薄的船上。
      叶明远吃力的道:“……为什么,大哥……”
      深深看着叶明远,叶明进认真说道:“因为你。明远,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发过誓:定然护你一生安康,尽自己最大能力让你如愿。”还有话,他没有说出来,只能在心中默默想着:我这条命是你给的,这一辈子,我本来就已经当是捡来的时间,所以不管你想做什么,我都会帮你达成愿望。
      握住他的手,叶明远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很久过后,叶明远一字一字说道:“大哥,如果以后顾长生真的和夏侯日月起了冲突,我还是会选择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不相信,这天下就该只是夏侯家的!我也不相信天下就真的会如爷爷所言:是属于顾长生的!――当然,我也知道,一个时代只能存在一个野心家。如果,他的才干真的让我心服口服;如果,他真的可以彻底收服我――那么,我认他为主。如不,他只有遭反噬!而现在,我要在他身上吸取养分!――大哥,这,就是我会选择顾长生的真正理由!”
      叶明进静静听他说着,良久,方道:“明远,你没有看到:顾长生有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圈子啊!不是单纯的顾氏家族的圈子,不是单纯的与顾家有利益关系以及在某个层面跟他纠缠不清的圈子――他的圈子是他自己一手一脚建立出来的。我替他训这么久的军,却根本无法代替他的存在。就常理而言,教官会在学生们的心中树立无上权威。但他的军队只认他一人,除了他的命令,谁也没办法指挥得动。而他在军事学堂里的无数学生,今后总会升职,也就是说,日后的高层将官也由他一手掌握,这个人不简单啊!”他苦笑一声:“像你这么单纯的野心家,怎么斗得过他?”
      抿紧了唇,叶明远倔强的看着他:“大哥,请让我试试!”
      “顾长生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明远,此人前途真的不可限量啊……”叶明进长叹息:“而你,有着过大的野心却没有足够匹配的心计,太危险了……”
      一阵强劲的秋风卷着落叶将窗户吹开,强烈的雨腥味立即扑入房中。
      看着窗外,叶明远破颜一笑道:“先不管今后会怎么样,大哥,我们还是先应付完现在的乱局再说其他吧。”
      叶明进也怔怔的看着窗外:“天变在即啊……的确,先把眼下应付了再说其他吧……”

      荣华三十六年,九月,随着北海战争结束后,耿宗德所率军队的归来,预料中的整军终于将如期而至。一场决定□□命运的权力争夺战,在深秋中悄然拉开了帷幕……

      荣华三十六年,秋,世宗忧国人疲于征战,故欲裁军。时朝臣纷谤高宗,屡言废立。贤王觊觎神器,偕瑞王阴谋以图之。王劝慰高宗曰:“贤王、瑞王,乌合之徒也,何足挂齿?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且伺敌之隙,乘间取利,夺其不自主之际而取之,不足为虑也。”
      ――《□□史.亮王本纪》

      附注:
      1,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指使敌人相信我方、轻视我方,而产生麻痹松懈的思想。而我方则在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以后再作行动,切勿使它产生其他变化。
      2,夺其不自主之际而取之
      指趁对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将它消灭
      3,城门郎。
      参唐制: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官殿诸门开阖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开则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閤覆奏。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0章 23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205/4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