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世纪的爱尔兰圣人和墙头们

作者:S*******火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圣凯文10附注*


      精神分析学自创立以来收到的无数攻击之一就是它一无所用,因为精神分析的目的不是“纠正”而是“认知”。也就是说它的目的不是让分析对象停止一天必须洗十八次手这个行为,而是提出为什么该对象一天必须洗十八次手这个行为的可能原因。它建立的基础几乎可以说是:人类是没救的。
      同理,如果在危机中心蹲班,就会在餐厅中碰到很多人士诸如奥巴马的叔叔,耶稣的肉身再临,洞悉末日奥秘的先知或被迫为外星人侵掠地球计划做间谍者等等等等。很多时候,这里工作者们的任务也不是纠正这些认知,没时间没意义更没有用——谁都可以做外星人的间谍,只要没把从外太空收到的暗杀总统的指令付诸实施。

      根据拉康(Lacan)的理论,活着就是自恋,个人意识建立在自恋虚像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督徒就是一群认为自恋影响到正常生活或威胁到个人存在的人。不过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行为习惯,只要不妨碍自己不妨碍别人谁在乎谁一天必须洗十八次手还是不洗手?曾经全球没人刷牙,世界文明没因此坍塌。生命很短暂,我们还是努力彼此相爱。

      在进入字条解释之前最后提一点:精神分析最大的危险在于,这是个很容易陷入自恋的门类(此门下的基本都被人身攻击为自恋狂过笑),尤其现在可以在不需要亲自经历大量实例的前提下涉足此科(所以语言不能形容不间断的进行自我分析的重要性)。如果说心理学是软科学,那么精神分析就是软科学中的软学科。所以需要时刻警醒 “安息日是為了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Mark 2:27),避免理论的滥用对现实产生干涉暴政。

      以下内容献给我对Lacan的熊熊爱火。
      。。。。。。。。。。。。。。。。。。。。。。。。。。

      *Collective Memory(集体记忆)*

      1,集体回忆,或集体记忆,是一种概念,最初由法国社会学家霍布瓦克(Maurice Halbwachs)在1925年首次完整地提出,以跟个人记忆区分开。集体回忆是在一个群体里或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共享、传承、以及一起建构的较近期的学者如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认为人类的身体就是记忆的保留和繁衍这种集体过程所进行的地方,而皮埃尔·诺哈(Pierre Nora):一个『记忆的场所』是任何重要的东西,不论它是物质或非物质的,由於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英译为the work of time)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谢谢wiki)

      2,一个社会团体的定义由能给予其成员团体感的叙述和传统构建而来。这个社会团体可以很小,或是一个成员彼此熟识的紧密单元(如家庭),也可以是Andersonian的建立在民/族.主义上的“虚拟社区”。无论规模或复杂与否,这个社会团体需要构建并保持能够团结其成员的一个定义(identity)。集体记忆…被用来形容故事,手工,饮食,符号象征(“图腾”),传统,图像,音乐和其他的纽结起成员的形式/要素。

      ===========

      ***Donald Winnicott的“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说***

      *True self(真实自我):
      “只有真实自我是创造性的并只有真实自我能感知真实”(\\\\\\\\\\\\\\\\\\\\\\\\\\\\\\\"Only the true self can be creative and only the true self can feel real),对Winnicott来说,真实自我是一个人在身体和心灵(mind)中同时感知到处于活着(alive)和真实(real),并且有意识的认知到这种感知并非出于循规蹈矩(spontaneous)或强迫外力。这种活着的体验允许人们坦率的接近彼此并具有创造性。(谢谢wiki)

      *False self(虚妄自我):
      当一个人必须接受外在规则时,比如礼节和其他社会规范,虚妄自我(false self)便被启用。虚妄自我持续寻求去满足/配合他人的要求,所以能维持人际关系。
      在早起发展阶段,产生虚妄自我的引发是,母亲或看护者对婴儿作出的反应是出于其自身情绪而非婴儿的实际情绪(如,当婴儿啼哭时看护者认为婴儿受到委屈或有物质需求,忽视或无知于婴儿的啼哭实际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这时看护者做出过度的安抚或喂食的反应更多是满足自身心理的需要,而非婴儿本身的。于是婴儿“学习”到通过啼哭等方式来吸引注意力,并认为自己需要安抚或饥饿。)

      *Healthy false self(良好的虚妄自我):
      当虚妄自我同时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有效可行时就可被考虑为良好的。这种良好的虚妄自我感觉仍感觉自身对真实自我是诚实的。有时可能会体验到不协,但不必伴随有背叛真实自我的感受。

      *Unhealthy false self(不良虚妄自我):
      一个自我(self)能够适应周围,但仍对这种适应的感受是受到强迫而非自愿愉悦的接受(或热爱这种适应)则是不良虚妄自我。

      [*纯兴趣的比较阅读*]
      圣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1090年-1153年)雅歌评注:
      “在这一类(灵性的)出生中,灵魂脱离□□的感知并与其分隔,所以在她对圣言的知觉中她没有对自己的知觉。这(种感知?)发生在当心灵狂喜于来自圣言的难以形容的甜蜜中的时候。所以(自我感知?)能够(从对圣言的感知中?)撤出——或更确切的说,转输——并脱离自身来享受圣言之乐。(在这样的过程中)灵魂一方面从圣言中结出丰盛果实,另一方面又沉浸于圣言之乐:总结来说就是在意邻人的需求。
      另一个则为属世的甜蜜所黏结。一个母亲为她的孩子感到喜悦,一个新娘在她的新郎的怀中感到喜悦。她所产生的孩子们很可爱,他们会为他所爱,但他的热吻给她的欢愉更大。拯救很多的灵魂很好,但与圣言谐行共在所产生的欢愉更大,可这样的欢悦何时会发生并可能会维持多久?交合很甜美,但只能持续很短一段时间并很少能被体验到!”

      [希望Winnicott做自我分析时加入了曾就读的宗教学校们对自身意识形成的影响,顺说Lacan其实在耶稣会里有一个历久弥新的庞大粉丝团]
      [完全没有冒犯的意思: 说到圣伯纳德,有没有人觉得Hildegard of Bingen所写的神似处于蘑菇或LSD类物影响下?对神秘主义了解不深,就有限的所知中发现了许多疑似的甲状腺官能症(Hyperthyroidism)或貌似□□飞太高的产物...不过请别怀疑我对他们的爱,他们都是好心人]

      。。。。。。。。。。。。。。。。。

      ***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
      〔以下网络翻译来源,另外留意“镜像”(The Mirror)在Lacan后来的课堂应用中有很多分化〕

      “镜子理论,又称镜缘或镜像阶段(the mirror stage),由法国精神分析巨擘拉冈(Jacques Lacan, 1901~1981),在1936年首次提出。拉冈认为「镜像」是塑造自我的第一阶段。婴孩从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会对自己的镜像显出莫大的兴趣,试图藉由镜像所提供的完形(Gestalt),来实现自己期望成熟的目的。镜像理论可看作是一种认同作用,不过精神分析学者不断强调走出镜像的重要。拉冈解释,当主体透过镜像来认识自己,其实是藉由「他者」,才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虽然镜像过程帮助婴儿发现「自我」,拉冈强调经由镜中认识的自我,并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镜中幻象。
      人类就是透过这样彼此照镜子,在不断的人际互动中,形成自我形像。可惜,人类的价值观,多半扭曲变质,因此没有一个生命不曾被局限。孩子多半会承受来自长辈的不当教导和影响,这些不良的童年经验,全都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
      ..............

      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初步形成的时期,其重要性在於揭示了:***自我(“I”,注意与“ego”的区分)就是他者,是一个想像的、 期望的、异化的、扭曲的与被误认了的对象。***(~划重点~)

      [以下纯兴趣扩展阅读]
      婴孩在六个月大到十八个月大这段时间尚未有走路与自行站立的能力,需要依靠他人的抱持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像,这时候他还不能在镜像中区分己身与母亲等等其它对象,婴儿是把自我与他人混淆起来的。后来随著婴儿肢体动作的增加,婴孩终於能够在镜像中辨认出自己的影像,在镜像中区别自身与其它对象是同时发生的,婴孩也在镜中看到了抱著他的母亲影像,与四周熟悉的家庭环境,而后者使得婴孩更加肯定了影像中的己身。当婴孩在镜像中看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躯体,并且镜像会随著自己动作小拇指而变化时,他会完全淹没在欢欣兴奋的情感中,於是婴儿对这个镜像产生了自恋的认同,这是每个人的自我初步形成的时刻。

      但是婴儿是在一种想像的层面上认同了自身的影像,婴儿是在「不是他」的地方见到了自己,他会把镜像内化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并且被镜像给铐住与俘虏住;完整的倒影与婴儿在此之前支离破碎、不协调的知觉印象,形成了极尖锐的对照,婴儿的狂喜是一种辉煌却又基於幻影的自恋经验,同时产生了一种误认的过程,误认一个理想化的自我,这时候自我也被异化成另一种客体而存在。镜像阶段是一个从破碎到想像的认同过程,婴儿透过肢体的动作与镜像的辨认,而将自我形象从不完整的印象延伸成全形的幻觉,仍然实际缺乏独立能动性的婴儿,在想像上提前展现自己对於躯体的驾驭。婴儿是靠著那外於自身的他者才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这种过程实质上包含了期待与错觉,当「我是完整的」此镜像幻觉成立的同时,也是「我是分裂的」这个事实被揭露的时刻;镜像认同的吊诡即在於 「自我就是他者」,婴孩将自我认同为一个对象或异己,这个过程是建立 在一个错误认知的基础上。

      这个过程也构成了人们后来所有的认同模式,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对於 自我的认同,主体对任何对象的认同都是一种期待的、想像的与理想化的关系,主体会在后来发现之前的认同是一种误认,於是认同与破灭就构成了主体不断重复的发展。拉康进一步表示所谓的镜像并不只限於真实的镜子,也包括周遭他人的眼光与其对自我的反映,主体在成长过程中的认同建立是经过各种不同的镜像反射,这也包括与周遭他人的互动与意见来确立,但是他人的眼光以及各种自我反映的镜像总是不一致的,在婴孩时期与成长过程中所经历过的欢欣兴奋的欲望驱使下,主体总会局限地、误认地、满足地认同某一个镜像,然后当这个认同破灭之后,又会更期待下次理想化的认同。於婴儿时期的镜像阶段之后,所余存的想像的与现实的角力与辩证,就这样反覆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

      。。。。。。。。

      [为什么我避谈自由意志但不拥抱路德派:个人角度的理由之一是,说真的我去一个以异性恋并进行婚姻生活的白人男性的思想为基础框架的社会组织里干什么?这就好像一个犹太人去奥斯威辛的干活(请原谅此处严重不当的贫乏比喻),如果存在自由意志,我自由选择远离对个人生存的威胁。更进一步解释,处于男性荷尔蒙尤其是睾酮影响下的大脑运作的原动力是以延续自体基因为目标的繁殖本能,不过“取向/性别身份识别变异者”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践行克欲主义(asceticisms)的伙计们则对“繁殖本能”这个原动力有另外的感受(没有贬义只是叙述事实,人人都有些与众不同的行为,鉴于大家必须共享一个地球,所以还是接受事实求同存异为上)。
      对于自由意志的一点个人想法:用万有引力打比方,我们不能自由选择万有引力,但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趴在地上不起来因为反正会被万有引力吸在地上,或者承认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圣凯文10附注*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108919/3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