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了个三好相公

作者:湘贝儿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三十四章


      徐延从后面看起,找了半天都没见到自己的名字,不由有些失望,不死心的再往前看,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二甲榜上,徐延反复看了看,姓名籍贯都对得上,脸上不由露出喜色。

      再去看旁边的关仲渊,见他呆在哪里,就去碰了碰他。

      见他慢慢看了他一眼,又看回去,手指着前面,徐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在榜尾见着了他的名字,先前只顾找徐延二字,不曾注意到他妹婿也榜上有名,一时也为他高兴。

      见他呆在哪里,徐延拱手笑道:“恭喜仲渊金榜题名!”

      关仲渊终于缓过神来,不敢置信的揉揉眼睛,“我......我真的中了?”

      徐延一拍他肩膀,“这还能有假?”

      关仲渊勉强接受了这事实,高兴过后去问徐延,“舅兄你呢?”

      徐延往二甲那一指,关仲渊也看过去,顿时喜上眉梢,“真是太好了!我就说我都中了,那舅兄更该中才是,果然!”

      关仲渊想着他娘子得知她相公和兄长都金榜题名了那开心的傻样,也笑跟着起来。

      一张榜单承载了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的辛酸,榜前有人喜不自胜,也有人捶足顿胸伏地大哭,有喜极而泣的,也有人失意酿跄离去。

      都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饶是稳重内敛如徐延,清俊的脸上也洋溢着喜色。

      过了会试就由举人身份变成贡士了,会试之后还有个殿试,但殿试一般不淘汰考生,只排名次,所以即使你答的再烂,也能得个同进士出身。

      但一般读书人都会比较忌讳别人说自己是同进士出身,因为同进士出身意思是——不是进士出身而按进士出身对待,就好比是你考的没有进士好,但是又不能淘汰你,就只好给了你加了个同,这个同也就是如同的意思,就称同进士出身。

      明晃晃的说你没考好,搁谁都得翻脸,所以得同进士出身的士子不管当多大官,都很忌讳别人说自己同进士出身。

      再一个参加殿试的基本都有官职可任,但一般都是面前排名高的进士出身的士子都有了官职,才会轮到同进士出身的。

      徐延不敢想前三名的进士及第,但想努努力,争取拿到进士出身。

      而关仲渊知道自己的斤两,通过了会试已经很满足了,他觉得会试都是吊着尾进去的,殿试估计也就得同进士出身了,但总占了个进士的名头,又不用自己去谋官职,比只是贡士身份来的强得多。

      ……

      殿试在三月十五,这天皇帝会亲自主持,故不设考官,仅设读卷官。

      当天新贡士依会试名次排位站立,一切准备好,大学士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考题,交给礼部官员放置在丹陛黄案上,接着贡士向皇帝行礼,礼部官员分发题纸,贡士跪受,就到殿内试桌答题。

      当今皇帝年老体弱,精力大不如前,只在殿内亲临了一个时辰,在殿内转了几圈,就走了,除了大学士呈前十名贡士考卷让皇帝钦点状元、榜眼、探花这三甲鼎外,其他名次排名就由皇帝钦点的高吕、宋玉堂两位大学士以及院部大臣六人组成的读卷官进行阅卷排名。

      皇帝在时龙威盛重,有些贡士拿着笔的手已经在微微颤抖,有些拿着笔无从下手,脑子一片空白,有些精神素质比较好的,倒是表现的一派稳重镇定,其中就包括徐延。

      徐延一进殿内就觉浑身开始兴奋,觉得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在稿纸上过了两遍,心里又细细地筛查,终于落笔。

      皇帝走开后,宋玉堂在殿内转,经过徐延身边时顿了一下,见他下笔如有神助,面上一派镇静,不由多看了两眼,见文章上面言辞犀利,辞深意远,不由暗赞。

      如今高吕为内阁首辅,他这般的激进派怕是与高吕不和,又是寒门子弟,恐遭打压,就暗暗记下他文章开头写的姓名籍贯年龄,就若无其事的去看下一位。

      宋玉堂转了一圈回去位置,见旁边的高吕眯着眼睛,似乎在打着瞌睡,不由抽了抽眼角,这人皇上没走开之前还一派精神,皇上一走开立马就换了个面孔,不由暗骂他马屁精。

      日落西山,各位贡士才纷纷交卷,徐延没当出头鸟,也没落于人后最后一个交,不疾不徐的等人交了泰半才起身交卷。

      徐延出了大殿,直觉身上感到疲累,在外面等了后面出来的关仲渊,才一道出了宫。

      殿试结束后,宋玉堂叫来同为读卷官的老友,问他对会试二甲的徐延可有印象。

      白大人问他是不是高高的,长得还很俊的一个小伙子。

      宋玉堂想了想,点点头。

      白大人说记得,那模样长得真好!不知道有没有家室,他有个侄女还没婚配......

      宋玉堂脸皮又不受控制的抽了抽,打断他,让他明天阅卷时仔细看他的文章,他今天怕高吕那个老贼注意,就只略略看了一段,觉得这年轻人是个可塑之才,若明天阅卷他在徐延的文章上画了圈,就把他排到二甲去。

      白大人点头答应,又说找个机会问问他有家室没,他夫人老催他给侄女找个才俊,可烦了,巴拉巴拉......

      宋大人:“……”

      殿试次日,收掌官取出考卷,分布于读卷官面前,阅卷后,按圈、尖、点、直、叉五等标识标记考卷。

      等所有考卷轮阅完后,即送高吕和宋玉堂两个大学士面前进行总核。

      宋玉堂一直记挂着徐延的考卷,好不容易见着了,就悄悄给老友使了个眼色,画了个圈。

      等到排名次的时候,趁着高吕想把他提携的人放在第一而在和宋玉堂对骂的时候,那大人默默的把徐延放在了十一名,不高也不低,加之其他大人也有对徐延文章欣赏的,也没人提出异议。

      既然得逞了,宋玉堂就佯装争不过的样子,放过了高吕过去。

      等把卷阅完,把前十名考卷呈上给皇帝,定下来一甲三名及二甲七名。十名以后的考卷,就由读卷官到内阁排名。

      高吕提携了自己的人,就不再管了,加之几位大人老是为一张考卷争吵不休,上了年纪的高吕深觉头疼,索性提了自己的看法后就闭眼不听。

      等到了徐延的文章高吕看了一眼,觉得有点印象,可惜是个寒门子弟,不然就收入麾下了。

      高吕没多对一个寒门出身的多留意,对他来说只要不是一甲,二甲三甲都差不多。

      那就便宜了宋玉堂,在几位大人的争执下又展示演技——不耐烦的把他排到了二甲十五名。

      金榜出来,赐过恩荣宴,还有个翰林院庶吉士考试,又称馆选,就是在二三甲进士中选取优秀的人才进翰林院进行人才储备。

      有道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进入翰林院工作,这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终极梦想,而徐延也不例外。

      但馆选大多都有些后门,徐延出身寒门,自知怕是没什么机会进的了,但也尽力一试,如了自己的愿,至于结果如何,就听天由命了。

      显然老天是眷顾徐延的,派了个宋大人给徐延,宋大人在皇帝面前不经意的提起新科状元仿佛是高首辅的侄子,不愧同出一宗,高府尽出人才,又说起世族子弟大多有出息,这几届馆选都进了翰林院。

      皇帝闻言抬了抬眼皮看了宋大人一眼,“馆选结果出来了?”

      “回皇上的话,还没有。”

      皇帝放下朱笔,“给朕瞧瞧名单。”

      宋大人早就做着准备,从袖口掏出一张纸来双手呈上去。

      皇帝看了看名单,就合上了,“馆选该要选些有真学实才的才是,宋爱卿可有属意的?”

      宋大人道:“微臣愚见,往届多数是世族子弟入翰林,这寒门子弟鲜有机会,恐惹寒门子弟心生怨道。新科的三甲鼎已是世族的位置,不如依着这次馆选把机会多给寒门子弟,让世人知道我朝有才者不拘出身,能者居之,而非显贵荫庇就能稳居高位。”

      皇帝微微颔首,“就按爱卿意思办。”

      ……

      自此徐延和关仲渊中了进士,在贡院结识的举子们纷纷过来祝贺,都不敢相信新科进士老爷就出在自己身边,因为他们大多会试都没过,还是个举人身份。

      又问徐延去殿试见着皇上没有,长什么样子。

      徐延笑笑,说龙颜岂可窥视。

      那倒也是,想想天子在上,怕是怕都来不及,哪里还敢看,于是举人们转而又问殿试考了什么,怎么答的。

      徐延说是盐铁论,当时想着可能只有这一次有被皇上看到的机会,就斗胆写了自己的观点。

      又听闻他们二人参加馆选,不由心生佩服,想不到两个出身寒门的竟有如此大造化,除了才学,运势想也是占了泰半,旁人想比都不知道往哪比。

      当举人们在恭维的时候,徐延则在想不知道家里有没有收到捷报,凭他二榜进士出身,就算没有过馆选进翰林,也能外放任一方县令,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也能给家人好的生活。

      在徐延对馆选都不抱希望的时候,被通知录取了。

      虽然徐延明着是对馆选不抱希望的徐延高兴之余,就开始盘算自己带来的银子,一共是带了二百两银子,除了租院子和花出去的,还剩一百五十两银子,应该是能在偏僻一点的地方找到一座小院子的,然庶吉士相当于是见习官员,三年学习期间待遇微薄,他家人口不多,应该能勉强糊口,就是今后生活就要辛苦点了。

      磕头谢过恩,进士们都退下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741132/3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