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烈夏(奔向热爱的夏天)

作者:周至川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十八


      今年的夏日依旧是燥热的。教室里虽然开着空调,可天花板上挂着的电风扇依旧是呼呼的转个不停。坐在后排感受不到空调风的学生,拿着刚刚写完的试卷,边给自己扇着风边写着下一张。
      余霞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大家成功进入高三主线任务”,学生们刚刚听完执礼大学本科院院长的讲话,个个正充满着斗志。
      周应回到班上的时候,余霞正在做着高三的动员。好在这周她的位置调到了最后一排,不用经过全班同学的目视走回座位。
      余霞按照速度进入复习,周应看着黑板上的课件,从一堆厚厚的资料里拿出了语文的步步高大一轮。
      张亦然这边也不例外,张言一进教室,就开始给班上的同学们倒着“鸡汤”,聊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张言九二年出生于长宜,大学就读于北东师范的数学系。他和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宿舍,自己的论文,自己的实习,自己的支教。形容大学生活是有多么的自在。
      这说的同学们个个兴致盎然,满怀憧憬。
      张言说:“高三这年,你们会遇见大大小小的考试,经历不同程度上的困难。但是,张老师有一点要求大家,不论怎样,一定不要放弃你自己。没有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局到底会是怎样。”
      正当学生们以为张言要开始上课时,他却叫张亦然去他办公室拿笔记本电脑。
      前面两节,是数学连堂。张言和第三节课的老师换了下课,于是,上午三节都是他的。拿到电脑,张言调出了《垫底辣妹》的电影,让同学们拉上了窗帘,关上了教室的灯。
      “今天,张老师贡献出三节课来给大家放个电影,作为给同学们的高三礼物。”张言的用意,是为了给同学们加加油,增点信心和动力。
      听完张言的话,教室里一众学生齐说“好”,手里鼓着掌。
      张言被誉为执礼附中最受欢迎的年轻教师这一点,在此时此刻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教学有方,是他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高三正式开学后的第三天,十班的老师向全班交代了英才计划。直到这天,周应才真正了解到,“英才计划”是一次加分的机会。省内“英才计划”录取两个人,全省学校加在一起,共有五百余人去竞争比拼。周应凭借着“A+”等级获得了最终录取折算分中的五分加分,但这就总体情况而言,有这五分加分并不代表保证就能成为这五百多人中的分之二。
      “英才计划”不仅仅是看最终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比例折算分,这两项,只占百分之九十。剩余的百分之十,则平均分配到了高三的十次月考中。
      因此,要想获得高分总成绩,每次月考,都得要尽可能的往高分考。换言之,英才计划选拔不只是看最后的结果,同样也注重平时的过程。
      周应打算在高三的第一学期深夜加点班,睡晚点没关系。时间不会加太长,顶多到一点。她想在现在多花点时间,这样到了高三的第二学期,就可以不用加班加点。白天上课的时候,周应的精神不错,基本睡不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不会犯困。只是中午听完听力后,周应在教室倒是倒头就睡,不耽误一点时间。
      加班加点的那一段日子,晚上放学回家的地铁或是公交车上,周应偶尔会犯点困。有次放了学在地铁上和张亦然一起戴着耳机听歌,放到那首《Dear You》的时候,周应竟然直接靠在张亦然的肩膀上听睡着了。
      周应的脸触碰到张亦然的肩膀时,张亦然还被吓了一跳。关键是,他不能动,不能有太大幅度的动作,他怕把周应弄醒。
      高三的第一次月考,是“言德”组织的联考,长宜的四大名校一起命题,全程参与考试。这次考试,执礼附中负责命制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的试卷。张言这个人平常上课和日常看起来挺温柔,没想到出的题目却一点都不温柔。学校里的学生在试卷上看见张言的名字,一开始纷纷松了口气。但题目写到后面,越发觉得焦灼和不解。可以说,考数学的那天,监考老师见证了各式各样的抓耳挠腮。
      数学考试被安排在了最后一科,考试刚结束,周应就跑去了历史方向的考试楼层。只是还没到那层楼,周应就在楼梯间碰到了往下走的张亦然。
      他是来找她的。
      见周应手里拿着数学试卷,走上前去把试卷拿了过来,从第四题开始看起。两人边看试卷,边走到了下一层楼走廊的小露台上。
      “这卷子有迷惑性。前三题秒出答案,但从第四题这道结合古代传统文化的题开始,难度就慢慢上来了。”周应指着试卷的第四题说。
      “确实。而且,这题目的难度不是有起伏的那种,是一直递增的。要说后面的题目有降难度的地方,也就只有填空的第一题了。”张亦然翻看试卷,面色略显凝重,“这套卷子,总的来说,我觉得不好说。”
      “很难评。”周应补充道。
      张亦然点了点头,把试卷递给了周应,“算了,要不,我们不想了呗?考完一科扔掉一科。下午放假,我们出去玩?”
      周应点了点头,说了句好,刚想回话,只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考完一科扔掉一科,成绩今晚就出来。”
      两人回头看,是张言正好路过,两人齐声喊了句“张老师好”。张言笑了笑,停下来回了个招呼后继续往前走,最后留下一句,“数学选择题部分刚刚改完了,敬请期待。”
      听完张言的话,两人对视一笑。
      周应抬起头,看见他逆光的侧脸。吱呀乱叫的蝉鸣声在此刻四起,路过的风吹起试卷的边角,不小心把试卷翻了一页……

      考完高三第二次月考,就到了运动会的时间。高三的学生们参加完开幕式后,有一场迎面接力赛。接力赛比完,他们的运动会就结束了,返回教室上课。
      周应的学习能力很强,第二次月考,她排在了班级第六。相较于上次第一次月考,也就是“四大名校言德联考”来说的班级第十,已经是有了不小的进步。加上这次拿下了物化生三科总分的第一名,成绩更是锦上添花。只是英语语文,稍微拖了点后腿。周应为了弥补自己的学科分数空缺,近期每天自己“加班”背单词背到一点。连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周应每天晚上都只有五个半小时的睡眠。
      张亦然都觉得她是个狠人,能对自己下狠功夫。
      周应的狠功夫不只是深夜背单词,她计划两个月内把“高考3500词”过一遍。“高考3500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一开始背的时候,的确会觉得有点困难,但是背到后面,周应越发的觉得顺了起来。如果说是背生词,那每个单元就只有那么几个。周应把生词总结在每个单元的标题处,先背生词,再扫旧词。按照这个进度,每天可以不止一两个单元的单词。
      周应让张亦然监督她背单词,每天抽查。张亦然算了算,周应的速度,可以提前过完第一遍。
      后来张亦然问周应,怎么做到这种程度并且还坚持下来的。周应回复他说,人有的时候,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能够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少呢?
      张亦然也没懈怠。每天晚上,周应看书看到几点,张亦然就在楼上陪她到几点,等她看完书再回到楼下休息。
      每晚晚到月上树梢,他在她旁边,晚到月亮已睡,他还在她的身边。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她知道,他可以陪她一起,让她不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静谧中。
      有一次,张亦然在一旁默背政治历史背得睡着了,周应停下笔喝水的间隙,看见了趴在桌子上的张亦然,没忍住给他拍张照。当机立断,周应决定合上书本。她轻轻地拍了拍身旁的张亦然。
      昏黄的台灯下,张亦然睡眼朦胧的起来,他揉了揉眼睛,不自主地蹦出来了句“检核表法从以下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周应在一旁差点没笑出声来,“醒醒,回家了。”
      张亦然反应了过来,看了看手表,收拾书本下了楼。
      而后,周应也没再继续“加班”了,单词第一遍记得差不多了,后续可以不用这么熬了。

      好不容易得了个国庆假,执礼附中决定给学生们放三天。三天后,计划不出现意外的话,是要上课地。
      不过这假期长度,无疑是令所有学生们意外的。按照执礼附中往年的惯例,国庆假就只有一天。
      假期的第一天,周应睡了个懒觉,她是该好好休息了。
      张亦然也没到楼上如往常那样叫她起床,任凭她睡到几点。但他要保证一件事,周应起来肚子饿得有东西吃。做好了早饭,张亦然就拿着钥匙上了楼。
      学校在第四天的时候开放了教室,供给学生们自习。教育局今年不允许补课,学校也只好组织自愿到校的自习课。
      周应和张亦然觉得前三天已经休息好了,决定着第四天去学校。
      到教室的自习的人占了四分之三。周应觉得十班有点热,便拿了资料去了一班。到了一班门口,周应见张亦然的同桌没来,便直接坐了过去。
      今天很奇怪,第一节自习倒还好,可到了第二节课写完作业之后,周应发现自己坐在张亦然边上,写不进自己的习题试卷了。她总是会时不时的看向旁边的张亦然。
      而一旁地张亦然正戴着耳机听英语听力,周应想到自己好久没练听力了,见张亦然第一题还没动笔,便找他要了一只耳机过来。周应懒得去自己班拿听力书,于是,两人便共用一本,放在中间。听到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
      其实张亦然从第七段材料开始,就听不下去了。听到后面,张亦然故作镇定,用草稿本掩盖着自己的波动。
      搞什么?还自不自习了?
      张亦然把书挡着眼睛,透过上面的书边,偷偷看了一眼周应——她写题的时候,怎么有点温柔?
      听力音频在此刻结束。周应注意到了目光的炽热,于是看了过去。
      张亦然立马用书挡住了自己。
      “你在看什么啊?”
      “看你好看。”
      不是,他在说什么?
      周应的目光放在张亦然身上,张亦然把书往下放了一点,瞬间,两方对视。
      “你又在看什么?”张亦然问。
      周应学他的话:“看你好看。”
      学疯了,精神不正常了。
      张亦然觉得自己肯定是出现幻觉了,他跟周应说了句:“我去洗把脸。”
      纯爱是这么玩的吗?
      意识到自己心脏“砰砰砰”跳的周应,在张亦然跑出教室后,深呼吸了一口气。
      她刚刚,似乎也乱了阵脚。趁着张亦然不在,周应和李檬打了个电话,李檬听她讲了半天,最后得出来个结论:“你可能,有喜欢的人了。”
      这个人是谁呢?周应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名字,只有张亦然。
      她觉得自己一定是想错了,怎么可能会对他动心?
      周应觉得,一定是自己最近学习太轻松了,才会胡思乱想,她给自己马上加了套卷子。
      水房里洗脸的张亦然在想,自己的表现会不会很明显。虽然,他早就意识到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前一阵子失眠,他翻来覆去的在床上睡不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张亦然闭上眼睛,脑海里总会出现周应,甚至她在电话里的话语,也会在他的耳边打转。
      最初,他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直到那天在摩天轮上,张亦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就像是一块田野,盎然绿地下的那汪清泉,终于被田野的主人发现。也好比,在无数个写不出来的数学题背后,总有一种信念,在帮助他写出最后的解。
      拿出试卷的周应为了防止自己再出现刚刚那种情况,于是,她坐到了张亦然前面的那个位置。
      张亦然洗完脸回来,前面的刘海上还滴着水。他看见周应换了位置,赶忙走上前。
      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张亦然把身子向前倾了一点:“怎么了?”
      我是不是惹到你了?
      “我是觉得……”周应说,“我们俩坐在一起有点相互影响,所以……先……”
      “明白了。”
      为了后续的自习能够正常进行,效率能够达到最大化,直接隔离,是个不错且有效的方法。

      人果真不能闲下来,闲着就会想别的。后来的日子里,题目变多了起来,作业写不完起来,笔记背不完起来,两人把那些莫名其妙的波动都抛之脑后去了。坐在一起自习,又变得可以不会互相打扰起来。
      学校的老师反复强调,上课不要睡觉,可还是会有同学钓鱼;讲过的导数题,还是有同学一遍又一遍地问接下来怎么写;每次周考过后,特别是数学,都会让学生们叫苦连天。
      周应和张亦然在各自的班上还是学习小组组长,执礼附中建立了高三互助制,让学生们自由组合,互补学科,争取问题在内部就解决。
      没出意外的,张亦然和周应两人选择了组队。周应还是给张亦然补数学,张亦然依旧给周应补习英语和语文。
      原先两人喜欢去图书馆自习,到了高三,学校对高三年级的教室进行全开放管理,有想自习的学生,随时可以刷卡进入学校去自己班教室。
      互助补习的地点,周应和张亦然通常选择不在十班。十班自习的人比较多,周应想着不能打扰到他们。一班来的人比较少,人少的时候,两人就在一班。如果哪次一班来的人比较多,两人就找楼下高一高二的空教室去。
      不过,找空教室得趁早。有好几次周应和张亦然推开教室门的时候,里面都已经有高三的学生在里面了。

      2023年10月23日,2024年高考报名正式启动。在信息教室统一网上报名的那一天,是10月25日。周应和张亦然拿着草稿表站在走廊上,有那么一瞬间能够感受到,高考的脚步似乎真的来到了身边。
      拍摄信息采集照片的时候,张亦然原本想面无表情。可在按下快门的前三秒,他看见了站在相机旁的周应,顿时,笑了起来。而这恰到好处的笑,不多不少的被快门抓拍了下来。
      高三第一学期十二月份的月考一过,年级组就召开了全体广播会。会上,年级主任强调了一月初即将要进行的长宜市统测。
      长宜市统测是教育局请命题库里的老师命制试题,实行全市统考,统一混改。学校一般不会再组织期末考,考完市统测,各校就会马不停蹄的进入补课状态。和大多数学校一样,执礼附中补课到腊月二十九放假,大年初六开学。
      一月份的市统测,是第一次市联考。试卷的难度,不言而喻。许多同学在考完之后都在叫苦连天。
      好在划线出来之后,安抚了全市大部分高三学生的情绪。
      高考看排名,不是看分数。
      补课的日子可谓是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逝,很多同学在适应了高三的强度后,开始感受到了一天的飞速流逝。
      放假那天,学校没有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去好好休息。
      周应家今年和张亦然家一样,在长宜过年,不走亲戚,让孩子们好好休息。两家人聚在一起,准备着年夜饭。张亦然正在和周应一起贴着窗花。贴完窗花以后,两人又去贴完了两家的高考对联。
      新的一年,讨个彩头。
      大年初五的早上,为了进入学习状态,从休假的时差里倒腾过来,周应和张亦然正在比赛刷数学试卷。
      为了防止随时出现的奇怪的对话,两人的讨论开始变成了各种试题。
      大年初六,校园里,高三各班的门边挂着高考对联。每一张对联,都是各班的班主任亲手贴上去的。

      “英才计划”的面试科目安排在了四月中旬,从现在开始,周应就得着手准备了。她现在需要一边跟着学校进度复习,一边学习刚发来的面试资料。
      周应报的“英才计划”虽然是理科方向,但在面试里也有纯英文的环节。以后如果要发表sci级别的论文,英语肯定是不能少的。除此之外,周应还要复习化学类和生物类的学科专业知识,这一板块的考察形式,是考官即兴提问,考生在一分钟的思考时间过后,快速作答。
      倒计时上的数字来到了一百的位置。
      百日誓师。
      学校给高三的学生们举办了成人礼。
      执礼附中的百日誓师向来都是声势浩大的,学生们喊出口号的那个瞬间,七彩的礼花随即冲上天空,划出一道长长的彩雾。
      鼓声不停,响彻云霄。
      横幅拉满了整个操场,放飞的气球上,写满了少年们的梦想。
      张亦然找到周应,让她在自己的气球上签字。周应提笔,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在试卷上龙飞凤舞的签名不大一样,周应这次是一笔一划写的。
      “写这么整齐啊。”张亦然说。
      “那当然了。这上面可是你的梦想。”周应说完把自己的气球递了过去,张亦然心领神会,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气球放飞的瞬间,操场上响起了《淋雨一直走》,接着就是《大梦想家》和《我是如此相信》。
      学生们在歌声中,结伴走过了“成人门”。
      张亦然和周应手上抱着花束,一起跨过了那扇门。这幅此生仅有一次的画面,被摄影师抓拍了下来。
      跨过成人们,周应和张亦然走在学校的小路上。
      张亦然说:“下个月有个特别的日子。”
      周应知道特别的日子是她的生日,她故意问:“什么啊?”
      张亦然笑了笑,“你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日子。”
      周应:“……”谢谢你啊,把我的十八岁说的这么术语化。
      “你期待一下?”
      “哦。”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特殊的三月二十四日。那天早上,周应正在家里熟睡。她昨晚背面试题目背到了两点,硬是在床上翻腾了一个小时才睡着的。睡前,她看见张亦然给她发了句“生日快乐”,说明天有东西送给她。
      九点钟,周应一起来就收到了一连串的生日祝福,□□和微信消息,占满了她的锁屏界面。
      周应洗漱完,打算上楼去找张亦然。她在门口上看见了纸条,周海山和徐兰说晚上回来给她过生日。
      张亦然准备了好多套衣服,试了几身,最终敲定了第一套。
      周应有张亦然家的密码,输了密码她直接进来了。
      张亦然正在写题目消磨时间,他听见了周应进来的声音,于是合上了笔盖,走出了书房。
      “生日快乐!”张亦然见到周应第一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周应今天十八岁了。
      周海山和徐兰晚上回来,中午,周应打算和张亦然一起。
      九点半,张亦然就出了门,他和周应说,自己要出门买东西。等到张亦然回来,周应就看见他手里抱着一个盒子。周应猜都不用猜就知道,这是一个蛋糕,一个在店里自己手作的蛋糕。
      周应曾经和张亦然说过这家店。网上这家店主打顾客自己制作蛋糕,最近特别的火,顾客很难预约到做蛋糕的时间。周应曾经说过想尝尝张亦然亲手做的蛋糕。当时只是看到了这家店一时兴起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张亦然真的记了下来。
      蛋糕打开的一瞬间,周应就说:“做的还挺好。”
      “你怎么看出来是我做的?”
      “你衣服上还有奶油。”
      张亦然看了看:“哪有。”
      周应抹了一撮奶油在手上,往张亦然的脸上点了一下:“骗你的。”
      “又骗我。”
      张亦然按下电动窗帘,把客厅的灯调暗了些许。
      只听见“刺啦”一声,火苗窜上了蜡烛,张亦然清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
      周应闭上了双眼,虔诚的许下了自己的心愿。第一个愿望可以说出来,周应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第一个愿望,和张亦然做一辈子的朋友。”
      张亦然的眼里的光亮,在此刻,好像更亮了。
      周应吹完了蜡烛,屋子里只剩下了微弱的壁灯光。张亦然起身,说:“我还有东西要给你。”
      张亦然从房子里拿出来了一个盒子。
      周应打开一看,对应着四季,有不同的礼物。
      春天,鲜花盛开的季节,张亦然选择送上了一束洋桔梗。夏天,万物热烈的季节,张亦然给周应送了一间T恤,上面印着周应的名字缩写。秋天,硕果丰收的季节,打开一看,画风突转,周应“呵嗤”的笑出声来——是一套试卷。
      “冬天。”张亦然拿出了一条围巾,“我找不到什么词来形容冬天,只是我觉得,你要是冷了,这条围巾可以帮你抵御风寒。”
      周应接过围巾,拿在手上,她看出来了,这条围巾,是张亦然亲手针织的。
      她不清楚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这些礼物,他不知道,准备这些礼物的资金,是张亦然先前视频平台接广告攒出来的。
      周应吸了一下鼻子:“快,吃蛋糕,张亦然亲手做的蛋糕,我一定要把它全部吃完。”
      “这蛋糕太甜了,甜的我想哭。”周应说完,哇地一下就哭出来了,“张亦然你人怎么这么好。”
      “怎么还哭了。”张亦然说,“我的问题我的问题,让你哭了。”
      张亦然凑近了周应,帮她擦拭着眼泪,他小心翼翼地抱住了她,任凭她的泪水沾湿他的衣袖。
      过了一会,周应又笑了。
      她听见他说:“生日快乐。”

      四月初,张亦然提交了执礼大学“文科拔尖培养计划”的报名材料。他是这么对周应说的,“文科拔尖培养计划”对于自己而言,算是多了一条路。
      张亦然报的是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两个科目。
      “文科拔尖培养计划”和“英才计划”的录取方式有点类似,前者是高考分乘百分之八十五的比例加上百分之十五的面试分,算出来的成绩,进行排名。文科拔尖培养计划不看中间的月考分数。
      张亦然收到了执礼大学发来的通知,面试时间是在四月十二号上午。
      好巧不巧,周应的面试安排在了四月十二号的下午。
      面试前,两人每天恨不得把一小时当做两个小时去用。白天上课,晚自习写作业刷试卷,回家后准备面试材料。

      周应和张亦然再次来到未名湖畔,准备了将近两个月的面试,终于告了一段落。
      “你有信心吗?”张亦然看向一旁的周应说。
      “管他的,放手一搏就对了。”周应说,“我相信我自己可以的。”
      张亦然说:“我也相信。”
      “走啦。”周应拉着张亦然往回走。
      “就走啊?”
      “以后来这的机会多的是。”周应说,“明天要考第八次月考,回家休息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3章 十八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711240/3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