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人生

作者:八千里路云和月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春游(下)


      返回赵春晖居住的村庄后,李文凯老师问赵春晖村里还有不有什么值得看一看的有意义的文化古迹。赵春晖一时没想起来,便摇摇头。

      冯丽娟扬扬脸甩了甩那马尾般飘扬的长发,插嘴说:“怎么没有?你们村里清朝时期不是出过两榜进士吗?据说我们县古往今来就很少有地方像你们村一样有此殊荣呢。”

      接着冯丽娟调皮地嘲笑赵春晖说:“有一个成语叫做‘数典忘宗’,看来这个奇迹不会发生在我们的大秀才身上吧?”

      “我只是一时间没有想起来而已。”毕竟,村庄中间古老的清朝建筑之中悬挂的那一块“进士”匾牌,从来没有给赵春晖带来什么福利与殊荣。在冯丽娟这个聪明而又有点任性刁钻的女孩面前,赵春晖觉得自己除了读书做数理化题目方面比冯丽娟有优势,而在普普通通的生活当中,自己的聪明,自己的长处与冯丽娟相比,却总是不能彰显出来。

      而她冯丽娟,生活方面的事情,总是那么聪明那么伶俐。因而赵春晖感觉到自己在她的面前,除了在理科的运算方面占优势,其他的方方面面,自己总是那么显得笨笨的,甚至是有点呆呆的。

      “别总是那么咄咄逼人,”美女文娱委员吴亚文仿佛很不乐意地看着冯丽娟说,“也有一个成语叫‘大智若愚’,冯大校花那么聪明的人,总不该不知道吧?”

      然而,学者型的美女校花班长葛萍萍也插话了,她说:

      “人家说人家的,你吴亚文狗拿耗子多管什么闲事?你忘记了还有一句俗话叫做‘打是爱骂是疼’吗?”

      葛萍萍不说则已,一说倒把冯丽娟弄了个大红脸。

      马上,冯丽娟反唇相讥说:

      “呦,还是人家重点班的大班长水平高,让你挨了板子还要让你为她拍巴掌叫好。”

      是李文凯老师打断了她们的口水仗。李文凯老师问:“赵春晖,你们村里还有什么‘进士’的古迹吗?”

      “有。”赵春晖连忙回答说。

      赵春晖带着李文凯老师和冯丽娟葛萍萍吴亚文她们来到村子中间。这里有一座高墙出檐的青堂瓦舍,前面是飞檐高挑的门楼,上面高嵌一块红底金字的匾。那匾上用阳文镌刻着很大的“进士”的繁体字,再看左下面,赫然刻着:“道光十六年御制”。

      赵春晖从小就在这“进士”匾下玩,也从没有怎么去体味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及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更没有去体会它对他们整个大家族有什么荣耀。

      赵春晖只知道这匾几年前就被□□造反派弄下来过还要劈掉烧毁。那时是家族里一位智慧的长者去对那些□□造反派说:

      “我们也知道这是四旧,早就想把它弄下来烧掉了。今天就不劳烦你们,留着让我老人做柴火煮几餐饭吧。”

      那些□□造反派也乐得多一事不如省一事,就把这匾送给了老人。老人说,这匾是村里风水的画龙点睛之笔,烧了就不得了啦。因此,去年就叫人把它又弄上去了。

      李文凯老师看着匾,恭恭敬敬,那态度无异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三味书屋先生之对着那刻了梅花鹿的匾。

      看着李文凯老师毕恭毕敬的虔诚态度,不仅是赵春晖,还有冯丽娟葛萍萍吴亚文都大惑不解。

      李文凯老师问赵春晖:“你从未听老人说过有关这皇匾的轶事?”

      赵春晖这才回忆起来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给他讲过的关于这皇匾的轶事。

      这皇匾是村里的祖先去京城考科举考回来的,皇帝差人送皇匾来的时候,连抚台衙门都来过官员相送,那知府知县衙门就更不用说了。

      自从有了这皇匾,村前官道上不论是向南前往广东广西的贺州柳州连州赴任的官员,还是往北途经潇水湘水过长沙经岳阳楼回京城述职的官员,在离村庄半里就都自己自觉地下马下轿,牵马离轿而行。然后他们还会毕恭毕敬的来到村里拜谒过皇匾吃过简单的饭菜才离去。

      “老师,怎么一块皇匾会有这么巨大的神奇力量?”冯丽娟仰着她的有着两只梨涡的美丽苹果脸,不解地问。

      李文凯老师说:“自古以来,皇权的力量都是很大的。你们不是读过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名言吗?皇匾就是皇帝的化身,见皇匾如同见皇帝。在《大清律》中规定,不敬皇帝的官员是要被革职拿办的。”

      “那么,进士到底是什么品级的官呢?”赵春晖,冯丽娟,葛萍萍,吴亚文几乎都不约而同的问他们的老师。

      李文凯老师启发地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课文《范进中举》吗?按照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规定,读书人只有通过了最基本的考试才称得上‘秀才’,有的人读了一辈子的书都无法考中‘秀才’,只能叫做‘童生’。
      “取得了秀才资格的考生至少还要在省一级办的学堂里进修三年才能参加省一级部门举办的科举考试,考上了的就叫做‘举人’。‘举人’就有资格做知县一类的官,做了官就可以升迁。就是不做官,朝廷也会发给足够生活的费用,让他们可以继续读书考试为朝廷效力。所以那时范进才会喜极而狂。

      “进士是考上了举人之后才有资格进入京城考试的考生在通过全国性的科举考试选拔,最后还要经过最高级别的皇帝亲自在金殿当面考试合格的人。你们想想,那进士是不是要比举人要难考多了?得到的朝廷的俸禄也不知道要比举人多多少倍了?”

      接着,李文凯老师给他的那年弟子们讲述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大致情况:

      我国古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做官。明朝清朝的科举考试,它一共可以分为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科举考试的第一级是全省性选拔性质的考试,叫做“院试”。

      院试之前还有县试和府试,这两级考试考合格的叫“童生”。“童生”才取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的资格。

      “童生”通过几年的读书学习,再去参加全省举行的考试(院试)考合格的就叫“进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了秀才”。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哪怕你七老八十,头发胡子都白了,都还是老“童生”。

      科举考试正式选拔官员的第二级叫做“乡试”,这是由各省举行的三年一次的正式的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天进行,所以也叫“秋闱”。

      “乡试”是具备秀才资格的读书人才能参加的全省统一考试,它由朝廷派的主考官主持进行考试,一般要考三场,每场要考三天,一共要考九天。

      从考试开始就把参加考试的考生锁在一个三四尺见方的小屋子里,九天后考完方可放出来。考中了的就叫“举人”,第一名就叫“解元”。

      一个省能考上的就一百来人。这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考上举人就可以做知县一类的官,吃皇粮,拿国家的俸禄,几年以后还可以升迁知府。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说,哪怕你是一个十分清廉的知府,三年的俸禄也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两。

      范进的岳父胡屠户每天杀一条猪,卖了肉才能赚一钱银子,一年下来三百六十天不间断,也不过赚三十几两银子。在这一年才赚三十几两银子的胡屠夫眼里,看到的清知府的收入那简直就是一座金山银山那样的天文数字!

      在范进中举之前,胡屠夫这个岳父对作为女婿的范进是张嘴就骂抬手就打,就是因为尽管范进中了秀才,但秀才不是官,还没有收入,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

      你看范进中举那天,老母亲饿得眼睛都昏花了,家里还没有早饭米。范进只好独自抱着家中那只老母鸡插了草标在那个集市上徘徊着等人来买。只有在买了那只母鸡之后家里才有钱买早饭米。你就可以看出考中举人对于范进这么一个读书几十年的人是一个什么概念?

      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政治地位又反过来决定经济地位!这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怪圈。

      范进中举之后他的岳父之所以会赶来巴结讨好他,范进之所以喜极而狂,正是因为他终于通过科举考试从‘人下人’变成了‘人上人’,吃上了皇粮,拿到了国家发给的丰厚俸禄,终于完成了他一辈子苦读经书梦寐以求的由平民通向升官发财道路梦想的一个大跨越!

      科举选拔人才的第三级考试叫“会试”和“殿试”,是在京城举行的全国性的考试。一般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举行,因此也叫“春闱”。

      这是全国性的考上了举人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的全国性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叫“贡士”(俗称“贡生”),考中第一名的叫“会元”。

      贡士还要参加复试,按成绩分出一二三等,再由皇帝按等级授以高官,而朝廷也据此发给丰厚的俸禄。

      殿试是由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在金銮殿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参加者是那些特别优秀的考生,考上的都叫“进士,”分为三等:

      第一等,“赐进士及第”,也叫一甲进士。取考试成绩的前三名,第一名城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如果有人在“乡试”中考中“解元”,在“会试”中中了“会元”,又在“殿试”里中了“状元”,就叫做“连中三元”。
      “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皇帝器重的股弘之臣,是皇帝委以重任授以重权的定国安邦的栋梁之才。
      第二等,是为“赐进士出身”,又叫二甲进士,也只取若干名;

      第三等,叫做“赐同进士出身”,就叫三甲进士,也只取若干名。

      这些人也都是要在朝廷做高官和受到皇帝器重的国家栋梁。即使有人不在朝廷中做官,也拿着国家丰厚的俸禄,承担着帮助皇帝考察风土人情和考查地方官员履职情况并把情况及时上书给皇帝的职责。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春游(下)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712905/3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