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旗飘扬

作者:刘统宝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30章柬埔寨华侨心系祖国


      1993年1月9日,根据联柬总部工兵处的要求,中国工程兵大队派出土木工程师黄坚、英语翻译刘家宝等10名官兵,指挥紧急抢修柬埔寨东北部第4战区上丁机场。
      根据巴勒斯坦籍协调员卡里先生的安排,我们10人小组住进华侨巫美容女士开设的旅馆,每月由联柬财务处向华侨缴纳1,000美元房租。
      女老板听说中国军人来住,特地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们住在二层阁楼上,自己起火做饭,开始了“国际技术监工”的生涯。
      上丁省地处柬、老、越三国交界地区,湄公河川流而过,地理环境优越,从而吸引了大批的海外华侨。女老板告诉我们,她的祖辈是广东潮汕人,乾隆年间漂洋过海,来到柬埔寨,她家至今还收藏着乾隆年间的银元。她和丈夫生有三男两女,日子在当地属上等水平。为了不忘祖国的文化,她把子女送到华人学堂读书,学习中文,因此她的孩子们都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英语讲得也很好。
      中国工程兵大队进驻后,战士们工作之余教孩子识汉字,唱中国歌曲,成了他们的老师。每天晚上,孩子们和中国官兵在一起看中文电视和录像,高兴得手舞足蹈,孩子们与中国军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月14日中国工程兵大队官兵撤回金边那天,女老板特地做了一桌酒菜给我们饯行,并赠送中国工兵每人一块柬埔寨水布作为纪念。
      临别时,女华侨和孩子们依依不舍,热泪盈眶。巫美容女士给我们每个人留了书信,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
      我们从一见面就好像一家人,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结下深厚的感情。你们离开后,使我们无限怀念。你们的言论,你们的笑声,你们彬彬有礼,天真活泼,工作认真,令人钦佩。你们给我们祖国带来了光辉,愿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辉煌、欣欣向荣,使我们的祖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这封信,这块水布,我一直珍藏着。

      6号公路修到巴特县境内时,一位60多岁的老人早已等候在路边,那张又黑又瘦的脸庞上不无忧伤。他见了中国工兵便大步迎上来问:“你们有湖南人吗?”
      正好问到了来自邵阳县的一中队分队长马根华,他拍拍胸脯说:“我就是!”
      接着,这位叫李春元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用汉语讲述了他的一段悲惨经历:
      老人是附近一个小镇上的华侨。民国31年(1942年)侵华日军包围了他们的村子,父母将他这个11岁的孩子藏到红薯窖里。他耐不住寂寞背着大人出来玩耍,不幸被日军抓走,先到安南国(今越南),后又漂泊到柬埔寨。他清楚地记得哥哥叫李朝保,三个姐姐中最小的一个叫李本秀。50多年来老人先后10多次托回国省亲的华侨打探亲人的下落,却一直杳无音信。
      说到动情处老人潸然落泪。马根华深表同情地说:“我也是邵阳人,我来帮你找。”老人抬头看了看这个身高快1.9米的大个子半天没说话。“别看他像个粗人,可有一副热心肠!”二班长诙谐的一句话,让老人破涕为笑。
      马根华给家乡的姐姐、同学、战友写了不知多少封信,可陆续收到的信上不是说“毫无消息”,便是说“查无此人”,最能引起兴奋的一封信也只是说:此人已在40多年前迁走,下落不明。
      这位中尉军官没有就此罢休,他又给衡阳地区电视台写信寻人。1993年7月30日已经转场到金边的马根华终于收到了热心的电视台的回信,上面写着:“感谢你在艰苦环境下,还保持着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你要寻找的人仍健在,现住在衡阳市政府的女儿家。”
      当秦祖新政委和马根华一起驱车数十公里将这封信及哥哥李朝保的亲笔信送到李春元老人手中的时候,老人老泪纵横:“我能在有生之年收到阔别50多年亲人的信,全靠祖国来的蓝盔战士啊。”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第30章柬埔寨华侨心系祖国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30251/3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