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落笔惊风

作者:奔跑的笛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31 章


      徐府新收了一位义子的消息风风火火地传遍了积山街,被好事者拿来做饭后的谈资,很快,熟读《忠奸传》的读者们都知道了这么一回事。

      他们好奇是怎样的人能被徐正行收为义子,不由得起了窥探之心。他们本以为这位义子会是一位和徐望桥一样的人物,一番打探之下后却大失所望。

      这个半路冒出来的义子,不仅做了几年的野人,而且脸上长了一块恶瘢。

      有人失望地摇头,也有人赞叹徐正行不以貌取人的高风亮节,但不论如何,徐遇山一下子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些天来,徐遇山走在路上,总感觉打量他的人越来越多,往常人们打量他,只是看一眼就匆匆挪过眼去,可如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好事者们会先看他一眼,再将他浑身上下仔仔细细打量一番,最后砸吧一下嘴巴,发出一些意义不明的音节。

      这些人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徐遇山的血肉,让他感到万分的不适,可眼睛长在别人身上,别人要多看他两眼,他也没有办法制止,直叫他苦不堪言。

      “桥哥……”

      徐遇山向徐望桥诉说着自己的憋闷,这叫徐望桥心中一沉。

      以貌取人者不在少数,莫说那些路人,便是徐望桥自己,在初见徐遇山时也偶尔会被他脸上的瘢痕惊到,只是如今渐渐习惯了,才能做到视而不见。

      徐望桥本想劝说徐遇山不要在意旁人脸上的目光,可话到嘴边又停住了。

      徐遇山是个凡事喜欢憋在心里的闷性子,如今竟然拿这件事主动来找他诉苦了,可见他人异样的目光已经超出了徐遇山能够接受的范围,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他即便劝徐遇山不要在意,那也是无用功,毕竟徐遇山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又怎么可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呢?

      这种“大无畏”的心态即便是他都难以企及,遑论徐遇山?

      徐望桥看着徐遇山苦着的一张脸,思绪不由得转到了另一件事情上。

      徐正行收徐遇山为义子,目的是为了将徐遇山培养成才,日后好成为徐府的助力。既然起了这个心思,徐望桥自然就要带着徐遇山去找先生。

      帝京的教馆他一一踏访过,可教馆的先生一见徐遇山的模样,就连连摆手拒绝徐遇山的入学。徐望桥屡屡碰壁,也歇了让徐遇山去教馆的心思,便想着高价聘请先生到府内来讲学,可事情依然不顺利。

      徐望桥准备给徐遇山请两位老师,一文一武,武师倒还好找,他们对学生的样貌并不太在意,但文师就难倒了徐望桥。

      那些腐儒们一见着徐遇山,什么“有教无类”都抛到了脑后,让徐望桥既生气又无奈。

      其实若是教人识字明理,徐望桥自己就能上任,但徐遇山要走的是科举的路子,徐望桥对此一概不通,只能寄托于他人。

      眼下,徐遇山因着容貌一事来向他诉苦,可他心中的苦并不比徐遇山少太多。

      “遇山,你有没有想过……稍稍遮掩一下。”徐望桥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将真相道出,“我们府内的人自然不会在意你的容貌,但外人看不到你的内秀,自然会以貌取人……”

      “眼下给你找先生的事,你也知道一点,他们,唉……”徐望桥的话说不出口,气得跺了跺脚,怒骂道,“须知‘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些酸儒们把圣贤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去,竟错过了你这么一块良才美玉!”

      徐遇山本来心情有些低落,可听着徐望桥的后半句话,心情又骤然转阴为晴,“桥哥,我可不是什么良才美玉,我只不过是一块顽石罢了。”

      “遇山,这样的话不可再说,我再教你一句。”徐望桥正色道,
      “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你从来就不是什么顽石,若是你自己就自轻自贱,旁人又怎么会看得起你呢?”

      徐遇山神色微动,他注视着徐望桥的眼睛,那双眼如同无波无澜的湖面,能容纳日月星辰。

      徐遇山咬了咬下唇,将脊背挺直,双拳虚握,“桥哥,你带我去买个面具吧。”

      徐望桥凝视着徐遇山,道:“你想好了?”

      徐遇山的语气带着一抹坚定,“想好了。”

      徐望桥点了点头,从桌案下方的抽屉中取出一枚小巧的银质面具。

      “遇山,面具我早已准备好了,只是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交给你,我怕你会因此伤心……”

      徐遇山的眼神在看到面具的时候黯淡了那么一瞬,但很快就重新燃起光亮,他从徐望桥手中接过那枚巴掌大的面具。

      纯银打造的面具颇为柔软,并不会刺激到他的脸部肌肉,大小又正好能遮住他那一块骇人的紫斑,一看就是徐望桥为他量身打造的。

      徐遇山将面具戴好,那块紫斑就骤然消失在了徐望桥的视野里。

      “只要桥哥不嫌弃我,我就不会伤心。”

      戴上面具后,没了那块恶瘢的干扰,徐遇山仿佛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贵公子。

      十岁的少年眉眼还未完全展开,但已经可以隐约窥见长成后的风姿,他穿着绣青竹的暗蓝色圆领袍,腰间挂着徐望桥送他的白玉玉佩,脊背挺直,眼神坚定,而那块巴掌大的银质面具又给他添了几分神秘感和距离感。

      徐望桥的眼神温和,他握着徐遇山的手,“你知道的,我不会嫌弃你。”

      就这样,徐遇山戴上了那一枚面具,那些恶意打量他的目光好像在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一般,这让徐遇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从前在山上的时候,没有人看他,山里的鸟雀花草也不会关注他长什么样,可如今下了山,来到了帝京,人人都长了一副眼睛,人人都会关注他的容貌。

      他本来尚且可以忍受,但那些目光却在最近变本加厉,徐遇山第一次知道,原来眼神是可以伤人的。

      戴上面具后,关注他的人少了很多,就算有,也只是淡淡扫过。徐遇山没有想到,一枚小小的面具就能止住这种无来由的恶意,能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这反倒让他越来越离不开面具了。

      也只有在徐望桥面前,在徐府内,徐遇山才能将面具摘下,让面具下的肌肤在空气中尽情地呼吸。

      而另一边,徐望桥终于解决了给徐遇山请老师的难题,于是,一文一武两位老师来到了徐府,徐遇山也彻底忙了起来,徐望桥给他制定的任务是君子六艺一样都不能落下,他也不觉得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每天早上,众人还未醒时,他就要起来锤炼□□,要练习骑马、射箭,有时候,程近秋一时兴起,还会教他几手剑招和拳脚功夫,他也全盘接受。

      及至中午,他便要开始习诵名篇,为来年的科举做准备,徐望桥为他请的老师也算尽职尽责,几乎是倾囊相授,徐遇山吸收地也很快,常常叫老师咋舌称赞。

      到了夜间,徐望桥若是有空,就会亲自教徐遇山数术,他的计数方法来自于华夏,与当下流行的不同,而且效率极快,无论口算心算还是笔算,都遥遥领先于天盛国流传的数术技巧。

      有时候,徐望桥一时兴起,还会教徐遇山抚琴,只是徐遇山不通琴韵,只能勉强将琴弦弹出声响,声不成音、音不成调,弄得徐府上下的双耳饱受摧残,可徐望桥不以为意,徐遇山更是乐在其中。而后,只要徐遇山搬出琴来,徐府的人都会躲得远远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本也算得上平静无波,岁月静好,但徐望桥的心事却渐渐爬上了眉梢。

      《忠奸传》已经写完,凭借着人牙子案和科举作弊案,故事里的徐忠义终于扳倒了太监李羽,小皇帝从此大权在握,许徐忠义宰辅一职,算是喜闻乐见的好结局。

      故事有了一个好结局,可徐望桥的脸色却没有好起来。

      这些天来,他做梦越来越频繁,而且梦境千篇一律,全是那座石山。

      石山直插云天,山上那颗巨木翠绿如盖。

      梦做得多了,徐望桥甚至能够在现实中将这座奇诡的山一笔一画地勾勒出来。

      他拿着画去过兵部尚书府,去过内阁首相府,却都无功而返。兵部尚书甚至说:“世上怎会有这样的山,又怎会有这样的树?望桥,想必你是小说写多了,故事里的情节入梦来了。”

      徐望桥无功而返,坐在桌案前,看着这幅画发呆。

      正巧徐遇山结束了上午的剑术课,程近秋方才又教了他两招,他使起来虎虎生风,似有雷霆万钧之势,叫他好不快活,正想着跟徐望桥分享这份喜悦,不料一抬头就看到了徐望桥皱成“川”字的眉头。

      徐遇山见徐望桥似乎没有发现他的到来,便收敛了气息,轻手轻脚地来到徐望桥的身边。

      顺着徐望桥的目光看去,一幅奇诡的画映入徐遇山的眼帘。

      四散堆积的乱石、参天的古树、狭长的彩云……

      徐遇山不由得疑惑道:“桥哥,你怎么把幼安坊里的画带回来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17695/3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