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啦,陛下他造反啦

作者:沈公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英雄悲歌



      回到皇宫,朱元元没有忘了先前史可法所说之事。

      问清了声音,原来史可法的老师时左光斗,是和杨涟、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五人一道,被残害死的,人称“六君子”之一。而除了这前六君子,还有后六君子。

      经过与史可法、管绍宁二人的相处,朱元元深刻意识到了历经天启一朝后,文臣与内宦之间原本就难以消弭的偏见、矛盾似乎更加根深蒂固。因此她处理事情也该更为谨慎才是。

      思虑再三,还是把骆养性召来觐见。

      自上回朱元元亲去诏狱后,骆养性奉皇命整顿诏狱。事务繁琐且复杂,里面关押的犯人,不仅有天启朝的,还有万历年间下狱的。清理卷宗时遇到的问题,在于天启朝犯人下狱数量多,且登记不清,罪名往往语焉不详。又有许多犯人已经身死,不得已从锦衣卫参与审讯犯人的人员入手,并且为了补全详细记录,他还费劲辛苦将多年来在诏狱干过的狱卒都找回来录口供。为完成皇命,说不得要得罪一群锦衣卫的自己人,特别是许显纯留下的那批。

      这还没完,刚开始不久,皇宫竟然送来了一批宫人。骆养性拿不准皇帝的意思,不知该如何处置,轻了不行,重了不敢。只得暂时收监关押,等待上命。这期间有数人因惧于诏狱的名声想要自尽,被狱卒拦住后,他只得再分派人手严加看管。

      且听闻魏忠贤即将被押送回京,回京之后能去哪里?还得是下诏狱。因此这些整顿诏狱的事务,需得在魏忠贤回来之前完成,否则关押看管魏忠贤的过程,及其容易被人钻空子。

      再加上董锟不时地给他使绊做套,骆养性无力反击只能日夜提防,短短十余日,竟然把先前冷峻清毅的冷酷风小鲜肉,变成胡子拉碴精神不振的失意大叔。

      这幅模样让朱元元一见大为震惊,立刻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丢了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给人家。待听完骆养性关于诏狱整顿的回复,又觉得此人颇有能力,还能继续使用。

      “朕让你做的这件事情,十分简单。但是要做好了,却十分不易。”她还没说是什么事,上来就宽慰人家,像极了画大饼的不良boss。

      要知道,六君子死于诏狱,下命害死他们的人是魏忠贤,执行的人却是锦衣卫,执行的地点就是诏狱。现在让锦衣卫出面去安抚那些受害者家眷,这可不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吗?

      而且是血海深仇……

      光是想想,朱元元都觉得那样的场景必然十分可怕。但是她要让面前已经被自己摧残过了的骆养性再去做这件事情,好像很没有人性啊。

      皇上有命,骆养性怎会推辞,一甩袍子,行礼道,“臣愿替陛下分忧,万死不辞。”

      啊,更加不忍心了是怎么回事?

      但是这事情必须得锦衣卫出面才行啊。魏忠贤不日回到京城,必将在公审后伏诛——他的债那时可消。而作为他手下利刃的锦衣卫这个机构,如果没有一场剜心剔骨手术式的动作,将永远担着身为奸贼刽子手的名声存在,受到唾弃。

      一个受到万民唾弃的机构,还怎么能继续办事呢?即使身为这个机构的一份子,恐怕都会嫌丢人吧。

      固然下手的可能是锦衣卫其中的张三李四王五之流,但是人家不认识究竟是哪个人,认识的是锦衣卫的名号,认识的是这身飞鱼服。

      朱元元还有其他任务打算交给锦衣卫,不希望这个机构在没有完结自己的宿怨之时就被终结,或者改头换面。那样,它所携带的仇恨——无处安放的仇恨,将会被转移到新机构身上。

      她看向骆养性。不,不能因为臣子甘愿奉皇命,就让人去做这样棘手的事情。冤有头,债有主,骆养性所拥有的,仅仅是个锦衣卫的身份。向受害者家属道歉赔罪的,只能是加害者。

      于是她向骆养性如此这般吩咐了一通,约莫两刻钟过后,方放人离开。

      骆养性迷迷瞪瞪地走出了乾清宫,迷迷瞪瞪地出了宫。直到宫门□□了对牌,他才恍然有了意识。回望宫城,内心之复杂无法言说。站立片刻后,才匆匆赶回诏狱。

      等骆养性出去,朱元元又立刻让高起潜进来。

      自从第一回出宫,高起潜就从御马监转入司礼监,更是在他从宫女口中问出客氏祸乱宫廷的大事后,升任为乾清宫的随堂太监。

      高起潜听命,以为皇爷是要找他责备,于集贤楼的那一跪,的确违逆了圣意。

      谁知皇爷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高起潜,朕要把那六千两银子赚到手,你得帮朕把事情尽快办成。”

      高起潜错愕,高起潜困惑。

      他家万岁爷,是缺那六千两银子的人嘛?

      但皇爷吩咐,莫敢不从。他脑中正翻滚着无数想法,从威逼今日见到的那俩举子(利诱不来),到亲自前往出价六千两的商户索要钱财的念头,俱都飘过时,听皇帝又道,“朕这里有首合适的军歌,你学会了出去,找人送到商户手里,拿到六千两,待刘应坤送来时,朕就选那首,岂不妙哉?当然,千万不能让人知晓是朕教会你的。”否则脸就丢大了。

      啊……这……

      高起潜一擦脑门上的汗,成,您说什么都成。

      朱元元咳嗽了两声,清清嗓子。接着伸手在御案上拍着节奏,数下过后,开口唱道——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一寸山河一寸血,谁能相抗。欲恨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乡。何惜百死报家国……”

      偌大的乾清宫正殿,只有少年天子清越声线回荡。

      日光照在御案前方,高起潜清晰地看到随着天子拍动扬起的细微尘灰,像是在面前笼罩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似远又近。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

      咚——咚——咚——

      是什么在响?

      高起潜右手不自觉地向上到胸前停驻——那是他的心跳。

      “……要让四方来——贺——”

      直到一曲终了,他久久不能抑止住自己血液的翻滚跃动,也不想抑止。而是放任那热量直冲天灵,从脑至心一片沸麻。

      朱元元亦是心情激动难以平复。因为她听过这首歌,用那样豪迈雄厚的声音唱出,穿金破甲,直击灵魂。

      末了,才道,“歌名——精忠报国。”

      “皇爷,是要用这首歌,作为净军的军歌?”高起潜颤着嗓子,问道。

      朱元元点头,“是的。净军也好,京营也好,边军也好,我希望这首歌能传扬四方。”

      高起潜心道,是了,正该如此。

      “高起潜,你现在就跟着朕好好学,过几日等这首歌传回来,”就是我拿到六千两后,“就该教会净军传唱。且你比朕大了这么多,声音宽广,唱得得比朕更像个将军。”

      像个……将军?

      他还能像个将军?

      高起潜强压下胸中翻涌,应下皇命。

      方才某一瞬间甚至想提出,恳请皇爷容他调去净军,到底忍住了。

      二人一个教一个学,高起潜可不是笨的,不多时就跟着朱元元一句句学会了,当着她的面唱出来。朱元元听后觉得确实不错,这才让他离开。

      终于殿内空无一人,冷不丁声音开口。

      “这首曲子叫精忠报国,莫非传唱的是岳武穆的事迹?”却也是打着颤问出口的。

      “正是,原本有一句歌词是‘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我改成了‘一寸山河一寸血,谁能相抗’。唯有处处都有奋勇杀敌,死生不论的英雄,才能抵御强敌。”

      “想必你所来的地方,定是有了许多这样的英雄,才能有人做出这样的曲子。”声音感慨道。

      朱元元听得声音的话语,想起了近现代的历史,也怔忡片刻。

      声音像是想起了什么,叹息数声后幽幽道,“十余年后,若有更多奋勇杀敌死生不论的英雄,恐怕我大明也不会覆灭。”

      朱元元先是点点头,复又摇摇头。

      “什么时代没有英雄?只不过有些英雄的牺牲有了成果,而有的英雄牺牲了,却没有人为他们悲唱挽歌。”她忍不住开口讽刺,“莫非只有征战沙场的才算英雄?那六君子呢?”

      声音不能辩解,“他们也是。”

      朱元元心中难过,“杨涟、左光斗他们的结局,才是英雄的悲剧。就算身为皇帝,也只能恢复他们的名声,善待他们亲眷后人作为弥补,却没法让他们重新活过来。”

      “我那时的英雄先辈们,是带着希望走的。他们坚定自己的信仰,相信自己的战友将会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六君子们呢?”

      声音没有回答她,但答案本就不言自明。

      因为直到天启五年,熹宗皇帝才将将二十岁。魏忠贤深受重用。神宗、光宗留下的顾命大臣不是去职回乡就是下了诏狱,还有投靠魏忠贤的。

      所以六君子死的时候,正是阉党势力如日中天之时。没人能知道阉党何时能倒台。如果不是偶然的落水引发疾病,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后,魏忠贤的靠山——熹宗就会病逝呢?

      他们,带着绝望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到这里,朱元元的想法愈发坚定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英雄悲歌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163581/3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