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

作者:叶藏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 3 章


      三
      我从小在北京长大,这是因为我母亲的缘故。
      我的母亲是北京人,所以,我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时代,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而我的父亲,则赐予了我“安”这个带有岁月静好的意味的姓氏和“若生”这个名字。
      我的父亲生于杭州,长于杭州。他皮肤白皙,面如冠玉,身上带着淡淡的书卷气,有着江南人独有的温文尔雅。然而,对于生性要强、骄傲果决的母亲来说,这样的性格大抵就是温吞了。所以,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选择和父亲分开。
      人生若只如初见,惟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我的名字暗含了父亲对我所有的期冀。想来,在岁月之初,父亲也曾期盼着能和母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终究是花自飘零水自流,镜花水月一场。
      父亲和母亲分开以后,我和母亲留在了她心心念念的北京,而父亲则回到了和他一样温润俊秀的杭州。父亲没有和母亲争夺我的抚养权,临走前,父亲对年幼的我说:“若生,爸爸没有抛弃你。你要记住,不管我们相隔多远,爸爸都永远爱你。”就这样,我留在了北京,留在了母亲身边。直到多年以后的现在,我来到杭州,才发觉我心里始终空白着那一块、让我魂牵梦萦的是杭州——我真正的故土,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作乡愁。
      尽管如此,当我回首过去的时候,我依然对北京心怀感激。虽然生活在在北京的这段时光与快乐毫不相干,但正是在这段时光,我遇到了此生唯一深爱的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叫若生,我叫初见,我们两个天生就是要在一起的。”我和初见刚在一起时,他这样对我说。
      我和他相恋七年,从十七岁到二十四岁,相识十八年,从十一岁到如今。
      我的生日在十二月份,那时只有五周岁,按照现在的政策,我是不够入学年龄的。可当时的审查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母亲又要强,不愿意让我再蹉跎一年,所以早早的就把我送进了北京市排名第一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毕业后,我升入北京市第四中学,也就是北京四中。在这里,我遇到了初见。
      原本,我们两人应该像是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进,永远保持固定的距离,永远不会产生交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两人有多么不同,多么南辕北辙,恰恰相反,我和他的性子如出一辙。我们都是一样的沉默寡言,一样的孤僻。
      在北京四中这个人才云集的地方,我实在是太过微不足道。在这里,最不值一提的就是好成绩。班级里,至少有一大半的同学参加了各种竞赛,并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几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多才多艺。当然,我也不是书呆子,只是,跟他们比起来,我的那点伎俩实在不够看。
      班里的同学无一不是思维敏捷、坦率开朗、昂首自信,课上踊跃发言、侃侃而谈,课后善于交际,各类集体活动也积极报名参与。相较之下,整日都缄口不言的我还有初见在他们之中实在是格格不入,像是误闯进班级里的异类。
      只是,跟我这个透明人比起来,初见更像是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高岭之花。
      初见的母亲是个很有名气的画家,而且在音乐方面也颇有建树。和我一样,初见的父母也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初见的父亲是个把在商言商这个理念贯彻地很彻底的商人,如果说,我的母亲对父亲是从一开始的怦然心动到后来的怒其不争,那么,他的母亲对他的父亲则是自始自终都由头到脚的厌恶。
      她和丈夫结婚多年才怀孕,生下初见后,就执意要和丈夫离婚。本来,初见的父亲是不同意的,因为他的母亲很漂亮,他是真的喜欢。刚开始,他想用孩子让妻子心软,可是,初见的母亲态度坚决。她表示,如果他不同意离婚,她就和他鱼死网破,到法院起诉离婚,还要争夺初见的抚养权。此时,初见父亲的生意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打官司,他未必会输。只是,越是生意亨通,形象就越是重要。他真的是一个把在商言商贯彻到极致的生意人,他想,反正她愿意把儿子留下,至于漂亮的女人,他现在有了钱,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想到这,他最终同意了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
      当然,初见的母亲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她的想法是:现在丈夫的生意初见起色,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应酬,等以后生意做大,只会比现在更忙。虽然孩子的抚养权名义上是丈夫那里,但她依旧可以和孩子一起生活。何况,以丈夫如今的身价,以后一定不会缺女人,等到他有了其他的孩子,自然不会像现在这样看重初见。
      她没有料错,离婚后,孩子依旧跟她一起生活。只有她的前夫偶尔回到家时,初见才会回去。
      初见和母亲一起生活,从小,便在音乐和美术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再加上在母亲身边耳濡目染,他小小年纪就颇有名气,因此,在一众同学眼中,他也是值得仰望的存在。
      诚然,班级里的同学们都是多才多艺的。艺术节上,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并不少见。艺术长廊上挂着的画作,也大多出自同学们之手。然而,北京四中的学生似乎天生就是为了理工科而生的,他们学习的绘画、舞蹈、音乐等才艺,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眼界的,并不专攻于此。可初见不一样,他仿佛是个艺术家。一个好看的少年,再加上他平时不苟言笑,眼中仿佛总是带着淡淡的忧郁,更让他增添了几分迷人的气质,所以,当时班级里对他抱有好感的女生不在少数。
      与初见相比,我实在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班级里的同学人人出色,初见虽然没有名列前茅或是参加各种竞赛,但他身披艺术的光环,这让他整个人多了些可望不可即的味道。而我,成绩普通,又没有拿的出手的才艺,性格又不善交际。就算长相勉强看的过去,但对于北京四中的男生来说,长相是最不能吸引他们的。因此,虽然许多时候我和初见做着同样的事,但往往得到的评价却是不一样的。
      我们都没什么朋友,可他是遗世独立,我却是落落寡合。我们都不爱说话,可他是清冷孤傲,我却是不善言辞。我们都不苟言笑,可他是性格内敛,我却是迟钝木讷。我们都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他就是构思创作,我却只能得到书呆子的评价,还是那种不怎么聪明的书呆子。
      相较于雷厉风行的母亲,我更像温润的父亲,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这也是母亲不喜欢我的原因。当然,她和父亲是和平分手,分开后的关系也不错,不至于厌恶我这张音容笑貌承自于父亲的脸。她只是不喜欢我和父亲如出一辙的性子。
      父亲嗜书如命,我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受父亲影响,我也对各类文学作品爱不释手,可母亲最不喜欢的就是我总是看这些她眼中的闲书。在她看来,看这些书既不能让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又不能教我挣钱的方法,看这些书,实在是浪费时间。
      其实,以我和初见的性子,我们应该是班级里最没有可能成为朋友的人,这并不是因为性格相似就不能做朋友,而是我们两个都完美的避开了成为朋友的重要条件。两个性格开朗的人能很轻松的成为朋友,两个人,一个开朗,一个内敛也有可能成为朋友。然而,两个性格孤僻的人却没办法做朋友。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是化学方程式。碳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而我和初见,就像两种化学物质,各自有各自的储存条件,但放在一起却不会产生任何化学反应。按理说,我们短暂的交集应该只存在于中学的三年,只存在于班级。毕业后,不会有任何联系,未来也不会产生任何交集。可是,未来本就是由无数个巧合与必然交集之后形成的结果,只要这里面有任何一个巧合和必然出现偏差,那么,未来就不再是未来。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但我更觉得,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迄今为止,我所得到的或者失去的,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命运安排的,可唯独除了初见。命运是由无数个齿轮组建而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无比重要的一环,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齿轮,或是某一个齿轮出现了一点偏差,最后的结局都大相径庭。因此,我觉得,我能和初见相遇,是被命运安排的,说得庸俗点,就是命中注定。
      如果,那节美术课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人物肖像。如果,点名册不是按照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女生姓氏首字母倒序排列、男生姓氏首字母正序排列的方式排列。如果,班主任安排座位的时候是按照考试成绩,而不是按照排名让学生自己选择座位。如果,在选择座位的时候,初见没有坐到我身边的位置上。如果,我不曾在那棵树下消磨时光。如果,我没有听《水边的阿狄丽娜》、《爱之梦》和《献词》,他也没有看巴勃罗·聂鲁达、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和徐志摩。如果,老师在讲“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时候,没有发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慨。如果,在同学们目光暧昧地打量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向彼此。如果……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632603/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