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盟

作者:宋可儿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三、故知


      1

      周希明的头脑在那一霎那空白,但所有的话语却又无比清晰,一字一字刺入脑海。
      我要保护你。
      他停住了步子,却不敢回头。
      不料谢岚山却突然欺身上来,从身后紧紧抱住了他。
      那一下乍然而起,容不得周希明反应,便已经被谢岚山圈在了怀里。谢岚山着犀甲,前胸连缀的铁环咯着周希明的背生疼。
      谢岚山只感觉周希明的身子在微微颤抖,于是把他搂得更紧,仿佛松手的瞬间周希明便会离他远去。
      周希明出乎意料地没有挣扎,只是任由谢岚山抱着。忽然他们都想起很久以前,那年初夏,也是谢氏一门行将离开的时候。周希明虽然年少,但作为一国储君,每日除与伴读一起入书房学习,还有更多的时间要在启德殿参与军国大事。虽然大多时候他只是坐在安静地一边听着。
      他的父亲终究迫于帝都的压力不能再收留谢氏一门。谢家家主在殿上跪别的时候周希明想到了谢岚山,他很快也要一并离开了么?
      那天下午周希明没有去书房读书——他去过,只是没有看到谢岚山——于是他发了疯似的在宫中寻找着,几乎翻遍每一个谢岚山可能呆的角落。可是却找不到。
      午后的阵雨如期而至,周希明就站在瓢泼大雨之中。他忽然觉得孤单,那个能明白他心思,和他一起玩儿的孩子不见了,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
      忽然一把伞撑在他头上,周希明仰头的那一刻被拥入一个怀抱。同样是孩子的怀抱。那一刻周希明知道谢岚山从来没有忘记自己。
      三日之后谢家离开,周希明在城楼目送着他们的车队渐渐消失在缅玉大道尽头。他记得谢岚山说他会回来。
      世人皆知谢家子弟重诺,言必行,行必果。但是当时的周希明却并不在乎这个,他在乎的只是谢岚山答应了他。
      只是却没有料到是如今这般。
      许久周希明低垂下了眼,轻声道,“岚山。”
      一如当年。
      谢岚山一愣,手臂不由得又微微紧了些。
      “岚山,我只想做一个好国君。”周希明仰起头,窗外月华如水,从天际垂落,“让我的国民平安喜乐,远离战火。”
      谢岚山转头,看到的是他清澈的眸子,却不知焦点落在何方。
      “我只想做一个好国君。”周希明似是在不自觉地重复了一遍。
      谢岚山默然。
      “我知道。”终于谢岚山道,“所以你才不愿抵抗。”
      谢岚山的脸几乎挨着周希明的,近得可以闻到周希明发领间的淡淡熏香。
      可命运终究是要让那个淡薄的太子成为一名国君。
      忽然周希明轻轻挣脱了谢岚山的禁锢,谢岚山也没有再强求。
      只是周希明在一人默默走出殿门的时候忽然回头,“我只想守住这个……城。”周希明看向谢岚山,眸色中满是坚定。
      守住一个城,便是守住自己的坚持。一个支撑着他一路走来的信念。

      2

      那日的夜宴后谢岚山便匆匆离开了国都永安,他的军队皆驻扎在不远的平城,距永安只有小半日路程。偶尔谢岚山也会来永安,大多只是因为一些公务上的事,与周希明独处的时候却是再也没有。
      周希明依旧是国君,只是国相换了珩国派来的人,唤作杨以林,是一名话不多的老者,永远眯着小眼睛,步履巍巍,让人担心下一刻便会倒下去。
      珩国替换了外城守卫,宫中的戍卫倒还是原来的人。如今都是阶下之囚,换与不换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周希明想。
      一场大战在一霎那间便消弭无踪,国中的民生也渐渐平复。日子平顺得有点出乎意料,除了那日来报一名宫女不堪受辱而悬梁自尽。
      消息传来的时候周希明正一人跪坐在寝宫的矮塌上与自己对弈。
      闲来无事时周希明总是这般。弈棋最是磨练耐性,每一枚棋子皆有各自不同路数,而每一步却只能动一枚。许许多多的棋子相叠,那重重变化往往让人算计不及。
      “大王。”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身边响起。此时盘中已陷入胶着,周希明指间夹着一枚棋子一下一下敲着棋盘,却迟迟未能落下。那一声打断了他的思路,他也不恼,便随手摆了一着,抬起头来。
      “什么事?”声音依旧淡雅。
      抬眼见到的是他身边随侍的丫鬟,唤作予儿。
      那女孩儿年纪虽幼,却也是在宫中服侍了几年,知道些许进退,若不是有要事也不敢贸然打断。她悄悄看了眼周希明,神色间并未有一丝恼火的意味,便也放了胆子,道,“方才虞溥中尉来报,说昨个宫中一名丫鬟悬梁了。”
      周希明一愣,不由想到那日夜晚在启德殿高台上看到的一幕。
      过了一会才听得予儿接着道,“听说是前日受了珩国兵士的侮辱,所以……”
      宫中等级虽然森严,却也不是个草菅人命的地方,更何况这又涉及到与珩国之间的事。周希明沉默了许久才道,“家人按例抚恤罢了。”顿了一下又道,“告诉虞溥,处理得妥当些,别再传出宫去。”
      予儿轻诺一声便转下去传话,周希明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却不禁浮起一丝苦笑。
      那日大约只是为了看谢岚山尴尬的神色,所以故意没有去制止吧。没想到倒是害了那名女子。
      难道有些人的存在,便是注定要为别人而牺牲么?周希明无法回答。
      待他转回头重看面前的那一盘棋,却不意发现方才随意把那枚棋子放在了一个最不该放的位置——生生断了自己的所有活路。可是待把被围困的己方残兵清扫一空,盘中局面已然翻转。
      周希明一顿,继而伸手拨乱了棋盘。

      3

      事情非但没有瞒住,反倒被传得满城皆知,人心惶惶,而后一直传到了谢岚山的耳里。
      谢岚山也没有什么特别表示,只是抿着唇将肇事的兵士绑了送交城门司,按律各自责打了五十军棍,而后再交由永义王处置。
      行刑的时候周希明也在场,依旧是翩然一身白衣,坐在谢岚山的上首主位上,冷眼旁观着,与周遭的黑色玄甲格格不入。
      军棍与内廷平常用的廷杖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着肉必见一道血痕。想是谢岚山下了死命,是以责打的兵士皆不敢徇私,未及三五下其臀腰处便已皮开肉绽,血迹斑斑。
      这并不是周希明第一次观刑。周希明第一次见到这般阵仗是在他少时刚继位的时候。那时他的父王因喝了一个妃子端上的汤药之后立薨,具体的缘由已经再没有人能讲清楚,但是那名宠妃却成了最大的凶嫌。
      那是一名极年轻的女子,容貌倾国,肌肤如雪,端的是真真正正的美人胚子。当时少年周希明就端坐在启德殿前玉阶的龙椅上,看着那名妃子趴在殿前的广场上,每一廷杖下去都是血花飞溅。
      那个女子已经被灌了哑药,不留任何说话机会,却也没有立时气绝,离着远,周希明也看不清她脸上的神色,只是看着她在地上挣扎着,想避开廷杖却徒劳无功,血迹绕着她身下的缅玉地砖纹样留下各种斑驳花纹。
      那时周希明转头,看见的还是母亲默然的神色。
      他悄悄放开袖中紧握着的手。
      他知道很多时候人的命运并不是由自己主宰。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死是微不足道的,却有着一个无比冠冕堂皇的借口。而那个借口是不是事实,从不会有人过问。
      熟悉的血腥味弥漫在四围,周希明微微蹙眉。他从小就不喜欢杀戮与血腥,这似是他性格里与生俱来的怯懦吗?但是要成为一名国君,这一切终归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只有用一部分人的鲜血才能换得更多人的安宁,那换,还是不换?
      袖中的拳慢慢放开,指甲已经磕着肉生疼。
      空气中的血腥味越发凝重,周希明隐隐感觉有些不适。他一点也不喜欢血气的味道,终是敛衣起身,没有再看中场一眼,自顾自从城门司侧殿走了出去。
      整个正堂都是珩国的兵士,皆为裨将以上,原本看周希明等一派永安国君臣便已不顺眼,如今这永安国君是三番五次拂逆他们谢大将军的意思,有人已经按捺不住,但看到谢岚山冷冷的眸子,终是压住没有说出来。
      而谢岚山看着周希明离去的背影,眸中的深色却越发显得复杂起来。

      4

      谢岚山再次见到周希明时候是在隔年的开春。
      自那日城门司一见后,谢岚山便回平城重新整顿军纪,同时调拨各地粮草,准备来年的战事。
      北地春光总是来着晚些,但总有耐不住的新芽先探出头来。在启德殿侧殿边的花园里就是如此。谢岚山今日有事欲见国相杨以林,拜会之后便转到了这里,正如他预料的一般,周希明依然如他印象中的那样,一袭白衣,一卷书册,斜倚在树下。
      “大约在两给月之后吧,我们会发兵,分三路,围攻允昌城。”
      “哦。”周希明回过神看他,只是云淡风轻的应了一句。但在谢岚山看来,完全是心不在焉的模样。
      “怎么了?”谢岚山忽然害怕不知道周希明心中的想法。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在乎他的感觉,便像此时,想把自己的计划对他和盘托出也一样,是要想听到他说一句话,一句问询或者关心的话?
      “没什么。”周希明看着他,“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你们总是要不停地征战。”他转看着不远的树,似是自嘲地说道,“你们到底,想要证明什么”
      谢岚山微皱眉,忽然发现无法回答周希明的问题。他再一抬眼,看到周希明也正看着他,眼里似乎有什么,再一深究,却又像是一无所有。
      “天子已殁,王室不存。各地诸侯于这乱世之中,不过是守着自己一方地而已。你不去打别人,别人也未必会放过你。”谢岚山想跟周希明解释,却不知怎么的语调越发低下来。
      “哦,是啊。”果不其然,周希明的语调中满是不屑,又带着三分笑意,“谢将军真是说得在理。便如我们永安一国,安安分分守着,不去打别人,别人也会来打我们的。不是么?”
      “希明!”谢岚山看着周希明,后者也挑衅似地回望着他,于是他想说什么,终是说不出口——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划下的死路,又怨得了谁。
      “不说了。”周希明似是也看出了他的窘迫,终是抿了抿嘴,目光看向远方。谢岚山总是觉得周希明的目光中总是略有略无带着些许深意,但是却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谢岚山不止一次想过与周希明的再见。
      自七岁那年离开永安国,与家人一路逃亡,躲避着帝都的追捕,直到珩山国。那时候,谢岚山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失散、重病、或是死去——一个曾经位列三公的显赫家族却狼狈如丧家之犬四处奔走——但他从未放弃过希望。
      他的叔伯辈都不曾放弃希望,他们是要重振谢家的声威,而他,只是想完成当年许下的诺言。
      光阴似箭。
      自七岁那年南渡,谢氏一族被王后西氏做主收留,之后谢氏掌管国都南面戍防;十岁那年当时的国主宋钰尧薨,独子宋业继位;十二岁时候遇见了当时的五公子宋骁,一直到,一直到二十岁那年宋业薨,谢氏奉王太后西氏的密令助宋骁兵变夺位;之后又一路随着宋骁南征北战。
      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了。
      只是那句诺言,谢岚山从未忘记。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三、故知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753893/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