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推荐

作者:Sunness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直接上读后感吧……高一时候写的,别见怪。

      说实话,我阅读的时候向来没有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但第一次读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我不得不拿起笔来写下读书笔记——米兰昆德拉的这本小说并不只是一本单纯的小说,他没有用故事的整体来讲述某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将他想要表述的理论隐藏在了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字里行间。
      第一遍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以及书评。国外的著作家所写的小说多数是与某段历史有所联系,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则是以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的那段时期为背景,书中 “布拉格之春”事件发生时四位主角的生活状况也同样是时代的缩影。我所看到的书评当中有不少对于这本书的不理解或是讽刺的说法,多数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读者都认为这本书俗不可耐,而首次阅读完之后,如果要我总结书中的剧情,多半也只能概括为西方那些违背道德伦理的情感纠葛。但仅凭第一印象来概括这本书显然是管中窥豹的,因而也有许多读者写下这样的书评——反复阅读和思考之后,才惊觉它所带来的震撼和无数真理。
      在不断创新的今天,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事件的写法并不鲜见,但从米兰昆德拉的创作时间来看,他的这种叙述手法显然是独具匠心的——书中四位主角截然不同的思维理念让我们能多角度地看待他们所经历的主要事件,角度交错的层次感让读者不时感到不可思议,又因此反复思考;而这四位主角的形象也随之鲜明起来,使书中的人物个性不仅是通过他们的言辞、行为来体现,更是让我们深入地接触到他们的思维和灵魂,真正地触碰他们炽热而鲜活的生命。
      可作者却在小说第二部灵与肉的第一节中写道:“作者要想让读者相信他笔下的人物确实存在,无疑是愚蠢的。这些人物并非脱胎于母体,而是源于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句子或者某个关键的情景。”这也就应证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即“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则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灵与肉”所讲述的无疑是人类灵魂和□□的矛盾,正如书中所说,“人不会把自己完全等同于像□□那样奇异、陌生的东西。□□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思索、在惊讶;这种东西在□□消失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或许如今的科学令许多人不赞同这种说法,但我们不能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是存在无法计数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却多数都是由自身而展开的。也就是说,我们身上总存在着违背我们意志与思想的东西——倘若不存在所谓的灵魂,□□与思想的不契合却是确实在发生的——这就像书中的一位主角托马斯,他对特雷莎的深爱无疑是真诚的,却因□□对性的追逐而给她带来一次次的伤害。
      也正因为如此,米兰昆德拉才会通过书中人物的所想,得出“人生如同谱写乐章,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现、修正、延展。”
      而书中的“轻与重”却反复强调,“生命总是像一张草图,但‘草图’这个词还不确切,因为一张草图是某件事物的雏形,逼入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米兰昆德拉甚至写道:“在物理实验课上,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验证科学假设的准确性。但是,人只有一次生命,绝无可能用实验来证明假设”。
      当乍看这两种强调时,或许会令读者感到其中的矛盾。但米兰昆德拉将“轻与重”写在“灵与肉”前,就恰能证明后者的结论为前者更加深入的延展。正是人生主题的不断重现、修正和延展,才让我们的人生成为一幅没有排演的复杂草图,曲折蜿蜒,也许最终的轨迹因为那修正和延展而显露出了成形的美丽,却不能去除整幅草图先前的杂乱,因而它永远成不了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从爱情和民族两个角度写出了生命的轻与重投射在人们身上时所带来的痛苦和思考,而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多数人所追求的都是生命之“轻”,可真正得到这令我们的灵魂飘忽于高空的“轻”时,才会察觉越贴近于大地才能越给我们带来真实感,而只有沉重的负担方能让我们的生命愈加强盛、贴近那温暖的大地——这负担则是生命之“重”。
      印象中最深的是书中开头的一句话——“正因为史书上谈及的是一桩不会再重现的往事,血腥的岁月于是化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变得比一片鸿毛还轻,不再让人惧怕”。这同时也是告诉我们,所谓的“轻”与“重”并不局限于书中所讲述的“爱情”和“民族”的立场,更是在我们生命中做出任何选择时需要思考和衡量的关键。
      沉重的负担无疑让人痛苦、挣扎,渴望着摒弃生命的负担而寻得漂浮于高空的自由,但我们在追求“轻”的同时舍弃了自身灵魂的重量,便不再能贴近那让我们的生命更显真实的大地。
      这时我们或许无法意识到什么,可当我们真正舍弃“重”而得到“轻”时,大概才能恍悟——那是我们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541009/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