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卿

作者:无弥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九章


      (暂时存档于此——此段仅作存档用,请勿转载)

      28、29基本上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了,所以贴上来。
      ——————————————————————————————————————

      皇帝于非常之时骤然病发,宫中的第一大事便是封闭言路。光禄卿领八百禁军入驻两宫,往来两宫人等统统持太子文牒方可放行;廷尉署派出大批密探,凡胆敢在市井之中散播流言者,同谋逆罪论处。
      朝野之中关于西境战事的辩论日益激烈。
      接到六百里加急军报四日后,太叔桓主持第三次相关朝议。
      “臣仍然认为此战并非不可避免。西辽虽来势汹汹,究其原因却并非有意要与我朝作战,而是因为被拔了哨所,所必须表现出的一种姿态!只要我们派出特使解释误会,赔偿损失,两国自然不用短兵相接。”
      “御史大夫此言差矣!西辽蛮人历来觊觎我大梁的富硕,如若仅仅是一种姿态,又何必派出三万大军直□□西境要塞达县?况且军报上写得清清楚楚,这三万大军不过是先头部队,西辽十二万的主力已经在其边境内三百里的地方集结完毕!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试问,赔偿一个哨所的损失,西辽就会满足吗?!”
      “可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大司马可知,正所谓先礼后兵,我们尽量与其谈和,谈不了再打,这才是万全之策!”
      “难道我朝谈得还少吗?自太祖皇帝立国两百余年,其间与西辽和谈三十七次,无一次不是西辽最后单方撕毁和约!我□□的尊严就在这一次次的和谈中丧失殆尽,令西辽从此越发不将我朝放在眼中!如此耻辱求全,倒不如一战!!”
      “你——!!”御史大夫恼羞成怒。
      太叔桓冷眼旁观这场论战。
      比起朝议是否能得出结论,他更注意在朝议之中大臣们各自的表现。
      而发现这一点的,除了一直审慎观察着他的丞相公孙直之外,似乎别无旁人。
      ——太子似乎并不急于此事?莫非他觉得西辽战事无关紧要?还是说他的心思全都放到了不久后的继位之事上?
      公孙直不动声色的思量着。
      前日被皇帝招去病榻前,皇帝对他说:懂得适时装傻才是聪明人。
      自此之后,他在朝议中便异常沉默起来。
      这样的沉默令他能有足够的时间好好观察周遭一切。特别是对太叔桓。
      朝堂上众臣正纷纷慷慨陈辞,求战求和的两派已争得面红而热,其间有人大喝一声:“我们上奏皇上,让皇上来定夺!”
      高台御案后的太叔桓突然微微一笑。
      无声的,
      掩藏在半举的手掌之后。
      因为死盯着他而没有遗漏这一幕的公孙直猛地一震,脸色渐渐苍白,冷汗沿着后颈流下。
      “好了,”那边太叔桓已长身而起,“你们说的孤都明白,今日朝议就到此为止吧!”
      “殿下!”
      众臣一起喊阻。
      太叔桓停下脚步,半转回身,微微挑眉:“怎么?”
      “殿下!”大司马果然敢言,盯着他目光转也不转:“西境战事紧急,臣等已朝议了三日,若今日得不出结论……边关战事拖不起呀!”
      “……”
      “大司马所言甚是。”御史大夫在此问题上倒是和大司马站到了一处。“不管是战是和,尽快做出决定总是最好的!”
      太叔桓淡淡的扯了下嘴角:“可是,你们今日能议出一个最终结论么?”
      大司马和御史大夫同时一呆。
      太叔桓看了他们一眼,笑问:“没把握?”
      他二人对望一眼——要他们在战和之议上同意对方的观点,不可能!
      太叔桓收了笑纹,面无表情道:“既然如此,明日再议!退了吧!”
      “殿下!殿下!!”
      再也叫不住太叔桓离开的脚步,众臣脸色各自不一,缤纷至极。
      不知是否因为过于震惊,御史大夫双手直颤,连连诘问:“太子居然心不在焉?这可是国家大事呀!他怎么好似没放在心上?!”
      大司马瞥他一眼,一言不发的甩袖而去。
      御史大夫气急,转身去问公孙直:“丞相!丞相大人!你怎么一句话都不说呀!”
      公孙直僵立没动。
      御史大夫诧异,推了推他,公孙直才回过神来。
      “丞相没事吧?”
      “没……没……”
      他勉强笑应,抬手擦去头上的冷汗。

      ——方才那一笑……太叔桓的目光中……竟是带着森森寒气的全然蔑视………
      是针对群臣?
      还是……

      “殿下究竟有何打算?”
      太叔桓结束朝议回到御书房,兜面第一个迎上来的便是何戬。
      他问的是西境战事。此战之意义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端看人如何引导利用了。老实说,他倒不操心战事胜负,反正那里有韩卿,总不至于惨败。唯一令他忧心的其实同皇帝心里想的一样:若是这时端靖王突然发难,如何应对?
      “殿下现在还没决定是战是和么?”
      太叔桓淡道:“不急。”
      他不急,旁人却无法不急。只不过何戬在他身边呆得久了,懂得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而已。
      太子是在等什么吧?
      莫非是等卿哥儿的密报?
      正胡乱猜测时,太叔桓对他道:“惜缘的条陈送到了?拿与孤。”
      何戬忙从桌面上的奏章堆里翻出来递给他。
      “陇东一百三十万金的欠税已全部点清,惜缘还办了一批官员,他说,想尽快回京复命。”
      太叔桓目不斜视,继续翻着手里的奏章。
      “……殿下……”
      太叔桓仍然阅着折子:“皇姐去了信吧?”
      “……是。”何戬低声道:“长公主前日派人加急送去的,但不知信里说了什么……”
      “还能说什么?无非是分析一下当今形势,告诫他最好回来侍奉在我身边,免得哪日九王叔真的造反时,他在外手握财政大权容易引起旁人攻诘。”
      何戬替曹惜缘辩道:“这也不能怪长公主和惜缘,他父亲是九王党,他在外一分分的替朝廷抠银子得罪过的官员更不在少数,必要时明哲保身也是没办法的。”
      太叔桓闻言目中蓦地一凛,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视线抬起冷冷的落在他身上:“……孤的身边不需要懂得明哲保身的臣子,若是每个臣子都来这一套,谁为孤办事?谁为朝廷办事?!”
      何戬居然摇头,躬身道:“臣不这样认为,殿下试想,若是臣子不知进退,每日被人际琐事所累,纠缠于世仇私事之中,那这样的臣子又如何能为朝廷办事呢?明哲保身其实乃以退为进之策。再说了,若许多臣子皆不得不做明哲保身之事,那就该是为君者的欠失了。”
      太叔桓似乎一愣,面无表情的看了他半晌,然后重新拿起之前所阅的奏章。
      “叫惜缘在外面再多呆些日子,尽量多筹些款项。”
      “可……”太叔桓已经不再注视他,显然不想再谈。何戬只好道:“是。”
      “下去吧。”
      何戬应,行礼退出御书房。
      听到房门阖上的声音,太叔桓才重新从奏章后抬起视线。
      唇边弯着一抹说不出是褒是讽的弧度。
      ……竟敢跟未来的天子争辩呢…………
      太叔桓撑着脸颊,漫不经心的拨拉着桌上的奏章。
      『文人呐……』

      何戬未能劝动太叔桓,刚入夜,太叔永之便找上了栖凤阁。
      太叔桓旁人都不放在心上,唯独一个皇姐、一个韩卿,对他而言皆为特别;因而一听她怒气冲冲地找了过来,便匆匆自秦如眉的偏殿赶回去。
      一上台阶便见太叔永之立在门道当口,仍是宫装粉黛尊贵大方,但目若秋刀,不怒自威。
      曹惜颜侍立在她身后,仿佛不知所措。
      太叔桓一扬手,让曹惜颜等都退开,这才上前拉住姐姐的手,笑问:“皇姐,什么事把你气着了?”
      太叔永之哼了一声。
      “也是为了曹惜缘的事?”
      太叔永之闻言狠狠剜他一眼:“若是为这件小事,我又何必劳师动众的找人把你从温柔乡里给挖出来?”
      “那是……”
      “桓弟,你瞒得了别人,瞒得了我吗?!”
      太叔桓默然不语。
      隔了半晌,道:“皇姐,进去说吧,弟弟一定知无不言。”
      听他如此说了,太叔永之这才消气,由他半挽着往书房方向行去。
      曹惜颜站在旁处见他们走远了,秀眉深锁也不知想着什么,身边的沐儿倒是穷极无聊般地打了几个哈欠。小姑娘家家的,虽然平时冷淡,打哈欠时还是挺娇憨的可爱模样。
      曹惜颜蹙眉睇了她一眼,后者全无感应,回复成冷漠的面无表情。
      对面一行女侍端着果盘茶具步入视野。
      “慢着!!”曹惜颜叫住她们。
      领头的带着人一齐向她跪下:“太子妃有什么吩咐吗?”
      “怎么你们这是去哪儿?太子吩咐的吗?”
      “启禀太子妃,长公主一到奴婢们便要去服侍,这是多年的规矩了。”
      “太子殿下与长公主现下有要事要商,你们去不是添乱么?下去吧,没有吩咐不要随便打扰。”
      “是!”
      女侍们便端着东西要转回去。
      曹惜颜瞧着那盘子里的鲜果,忽然灵机一动:“站住!”
      女侍们恭顺的又停下来。
      曹惜颜接过其中一位女侍手中端的鲜果,那人颇觉奇怪的瞧了她一眼,却不敢多问,在曹惜颜的示意下和众女侍一起退了下去。
      ……不能再这般无为下去了,若是事关哥哥……
      曹惜颜沉下目光,托着果盘缓缓向书房方向走去。

      书房朝西的窗竟是大敞着的,桌上地上被风吹乱了一席的绢帛,上面还带着干透的墨迹,蜿蜒恣意。太叔永之走到窗前,低头瞧了瞧绢帛上的字,又抬头,窗外边是单株的梧桐,树下一小滩水池,再过去便是铺了琉璃瓦的高墙。微黄的月牙挂在树梢,她垂眼,回身;太叔桓神色平静,愈发令她郁结。
      “一室尚且不理,如何治天下?”
      太叔桓不禁一笑:“皇姐,老掉牙的教训了。”
      太叔永之轻轻叹口气,放柔了语气:“怎么?你心烦至此,连平素书轩内的工整都顾不得了?若是被人瞧见,人家还不知怎么笑话我们的太子呢!”
      “没我的允许谁也进不了这院子,不怕被人看了去。”
      太叔永之哼一声:“是呀,你哪儿还有心思管别人怎么瞧你呢?我看你的心……早飞到西边儿去啦!”
      太叔桓被她狠狠揶揄了一回,却不恼,撑着椅子让她坐。太叔永之顺手也拉他坐下,姐弟俩手握手的,压着嗓门说话。
      “老实跟我讲吧,你不让惜缘回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太叔桓默然,过了许久,方才道:“皇姐,不是我要做什么,是皇爷爷要做什么。”太叔永之一惊。
      “我不让他回来,是想给他留条活路。”
      “莫非皇爷爷要对曹家做什么?”
      “有些兆头吧,不过谁知道呢,皇爷爷行事旁人一向摸不准。”太叔桓说到这里,突然顿一顿,极小声的说:“御医昨日跟我说,皇爷爷大概撑不了一个月。”
      太叔永之冷冷的噢了声。
      她极厌烦皇帝,听着他的生死便跟听着陌生人的无二样。
      “不过这还不是我近来操心的事,我操心的是西边。”太叔桓对上她的眼睛,“皇姐,西边马上就要有大战了。”
      “……朝中不是还没议完么?”
      “那是过场。”
      太叔永之倒抽口气,九月的天却觉得牙缝里竟是凉飕飕的:“桓弟,如今是非常之时,你不怕端靖王趁乱起事?”
      太叔桓蓦然冷笑。
      “……皇姐……觉得九王叔是怎样的人?”
      太叔永之被他问得一头雾水。
      他们姐弟对端靖王的最初印象虽是幼时听人说的,但长大了与他敌对,交锋多了,便知此人极其自负而阴骛,这还需得着问么?
      “皇姐也许不知道,不过以前我曾听魏清源讲过,九王叔年轻的时候,曾有机会与父王一争太子之位,可在各自治国理念的宣讲上,父王稍胜一筹,九王叔从此便退出了太子之争……后来其母荣妃成为三妃之首时,曾要他再争,可九王叔居然说他若不能在才干上胜过父王,作了太子也只会徒惹耻笑!”太叔桓笑道:“我们这位九王叔,不仅仅是自负孤傲,而且……极度在乎世人对他的评价。”
      太叔永之听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了。
      “皇姐你说,若是西边打起来,他会不会起事呢?”
      这么好面子的人,若是真起事,轻则将面对趁火打劫的指责,重则便是置江山安危于不顾的骂名,端靖王必定不愿意承受。
      “他太清高,所以一定会等这战败了之后,再以质疑我的能力为借口谋逆,届时他名声天下皆可得,岂不乐哉?”
      太叔永之道:“那你不是更不应该打这一仗?”
      “不,一定得打!”太叔桓沉声,目光变得坚决:“继位之初我必须专心整治朝野,不能被战事分心。如今豪仄国与东辽经历一战后元气未复,只有西辽……若是现在与西辽一战,一来,可以令九王叔碍于虚名无法动手,以便我能顺利登上皇位;二来,西辽若败,三五年内必定不会有大动作,这便给了我时间节制群臣。”
      “……你笃定此战必胜?”
      太叔永之这一问,太叔桓意外的沉默了。
      “桓弟?”
      太叔桓轻轻的从太叔永之掌中抽出自己的手,站起身,走到窗边慢慢去拣那些散落地上的绢帛。
      太叔永之被他抽出手,双掌空空的腃放在膝上。她的目光随着弟弟的一举一动,打小带他到大,活似他半个母妃了,又怎么会不知道他此时心中想的什么?便站起来走到他身后,帮他拾那些东西。
      拣一张,『秋风夜渡河,吹却忻门桑』。
      再拣一张,『思君不及』。
      太叔永之双指挟着,默默的递至他跟前……“桓弟,你是不是跟卿哥儿说了什么?”
      “……我给他去了信……要他此战只能赢,不能输。”
      “若输了又如何?你跟他讲了吗?”
      “……”太叔桓闷闷地道:“讲了。我说,你若输了,就别回来,我自会去西边与你相见。”
      太叔永之脸色阴沉下去。
      ——他这是逼韩卿。
      ——逼着韩卿豁出命去也要胜!
      ——你不是心心念念的只将他放在心上么?
      ——你怎么忍得下心说这番话?!
      她咬着唇,瞪着那埋头拣着东西的弟弟,活似要在他身上盯出一个洞来。
      人说五百年一圣君,她这弟弟,仿佛天生便是当皇帝的材料,但骨子里钻研帝王之术太甚,未成真正的气候,倒走了偏门,满腹心计筹谋,却少了宽仁厚德——这样子,怎么成得了名垂千古的圣君?
      太叔永之站直身,目光渐渐变冷。
      ——是了,不让你吃一次苦头,你是不会懂这个道理的。
      ——不趁着你还年轻让你栽个跟斗,你日后便经不起沉浮。
      ——不让你失去一些东西,你便永远不会明白该追求什么。
      她拍去手上稀少的尘灰。
      人一生若不永远失去一些,又怎会懂得『代价』存在的意义?
      太叔桓已经拣完所有的绢帛,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书桌上。
      太叔永之在上面轻轻一抚,淡道:“这些琐事还是让宫侍们去做吧。你是太子,还是该多在意一下大事。”
      太叔桓笑着应“知道了,皇姐真是操心个没完。”
      太叔永之瞥他道:“我能不操心吗?像你方才说的那些,表面上听去头头是道,但万一端靖王恰恰非你所料,真的起事了呢?”
      太叔桓摇头:“不会。我不会看错人。”
      “好,就算他不起事,他不会动其他手脚吗?”
      太叔桓目中一闪:“皇姐的意思是……暗算我吗?”
      “你说呢?”
      太叔桓默了阵子,点头道:“这倒也是,不得不防。”说完一笑,仿佛别有深意,但太模糊,太叔永之看在眼里却也不好深究。
      “你自己懂得小心就好。还有……惜缘的事……他当初也是你托给我的,怎么也有这份情谊在——”
      “皇姐开了口弟弟还敢不应么?”
      “强嘴!”太叔永之一啐,笑着回身向门口走去。“该说的都说了,我也回水月宫了。”
      “皇姐!”太叔桓突然叫住她!
      她回眸,笑问:“嗯?怎么?”
      “……皇姐,你看中曹惜缘了吗?”
      太叔永之愕然一震。
      微微有些狼狈的避开眼去。
      “皇姐为我耽误了大好的年华,若是皇姐想——”
      “别说了!!”
      太叔永之竦然心痛。
      心痛的什么,却只有她自己知晓…………多年强埋心头从未提起的旧事,就因为弟弟一句无心的话,突然就被生生揭开在了烛明月光之下,乍然而至的慌张与尴尬齐齐袭上,百般滋味涌在心头,什么都说不明了。
      “姐姐我……这辈子都不会嫁的。”
      她忍下痛,转头,面向他,淡笑。
      “曹惜缘是与我投缘,可若谈论婚嫁……那便过了。”
      她与他……只不过是因为她有些寂寞……
      太叔桓默默凝视她。
      “好了,我回去了。你自个儿记着平日小心,非常之时防人之心总该有的——”正笑着打开门要走,太叔永之的视线往门外一落,蓦地脸色沉下,目光凌厉异常:“谁?过来!!”
      太叔桓目中一动,慢慢靠上前。
      靠近院门的阴影之中缓缓踱出一个人,捧着果盘慢慢走近,盈盈的拜了拜:“长公主,太子殿下!”
      原来是曹惜颜。
      “太子妃?”太叔永之皱眉道:“你这是刚来呢,还是刚要回去?”
      曹惜颜垂首恭敬的道:“妾妃刚来,才进院门便听着长公主的吩咐了。”
      太叔永之睇她许久,忽然慢慢伸出手去,握住她一只手腕。
      好似亲切般,用极尽温柔的话声道:“惜颜真是心细,这是为了招呼本宫才来的吧?叫侍女们做就是了,又何必亲自辛苦一趟呢?”
      太叔桓这时已走到了近前,面无显色,打量着曹惜颜。太叔永之打圆场似的笑道:“瞧你多好的福气,太子妃礼数到家呢,亲自送来的鲜果。”
      太叔桓不置可否的轻轻唔了声。
      太叔永之又对曹惜颜说:“太子妃如此贤良,本宫就放心把这个不成器的弟弟交你照顾了。太子妃凡事一定都会为太子着想的,是吧?”
      曹惜颜只是点头,没应,悄悄抬眼瞧了她一下。
      随即发觉握住自己手腕的力道加重,慌忙抬头,太叔永之笑容浅了不少,目中带有冷意:“想想曹家受了这许多恩德,太子妃也会的,是吧?”
      曹惜颜只觉被她掐得生疼。
      太叔永之又问一遍:“是不是?”
      曹惜颜垂下眼帘,轻声道:“是。”
      太叔永之这才满意的颌首,放开了她的手。然后,冲她颇为和蔼的笑一笑。
      ——这位长公主在说着威胁性的话时,仍然是高贵无比的仪态。曹惜颜本来想,以兄长与她的交情,兴许她会维护自己,但如今看来,兄长是兄长,她是她,公主心里分得是再清楚不过。
      有着这样一位冷峻睿智纤毫毕晰的帮手……难怪太子年纪小时便能在朝中建立一定的势力。
      “好了,本宫回了。”
      “妾妃送长公主。”曹惜颜欲送她走,被太叔永之婉拒。
      被拒后立在当地,背后又是太叔桓针刺似的视线,迟疑片刻,还是无事般转过身去:“殿下今夜是歇在栖凤阁呢?还是……”
      “……孤与如眉还有盘棋没下完。”
      曹惜颜立刻道:“妾妃明白了。”一拜,不慌不忙的退了下去。
      『倒是有份临机应变的才智……』
      太叔桓想着,转身再进屋,又瞧见书桌上那叠整齐的绢帛。
      便想起了那人。
      卿。
      ……今夜,你那里是否已刀光似雪,战马嘶鸣?
      你若不胜,我便西去见你……你可懂这其中的深意?
      太叔桓在桌前慢慢坐下,凝视窗外的月色,一夜,再也没有动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5956/2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