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 抗战 远征军】土匪窝的春天

作者:刘火城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沦陷之后


      春节在热气腾腾的面条米粉中度过,大家甚至开始讲起打完仗之后做什么。小蛇说他想四处看看,就和李青石他们一样。小高说他想学吹笛子,可是他的竹笛吹的和唢呐似的,只能用于白事。小矮说自己想当翻译,因为自己懂很多方言。小胖说想和大家在一起,小矮说自己想去打鬼子。
      小矮年纪最小,才十四岁呢,李青石摸摸他的脑袋,说等你长大了就去打仗。
      他说着有些惭愧,毕竟自己现在也不在抗日的队伍里。
      张小松突然问:“石头哥,你说,远征军能打的过鬼子吗?”
      小矮道:“当然能,我们还有英军盟友呢。”
      张小松:“也不能什么都靠别人啊,靠不住怎么办?”
      李青石突然生出一种不详的预兆来,他慌忙掩饰:“肯定能打过,咱滇西大后方什么时候扛不住过?肯定打的过,放心吧,咱们不会有事的。”
      可此时,他的心里突然空落落的,难过极了。
      ………

      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同年,英军轻视中国军队,高估自己,且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缅甸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
      1942年1月,日本对缅甸作战,英缅军溃不成军。
      2月,英方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杜聿明率领十万远征军挥戈入缅。
      3月8日,缅甸首都仰光沦陷。
      5月,杜聿明无奈率兵败退野人山,三万大军进山,仅有三千存活。
      同月,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开始阵地建设。
      同年年底,日本松山阵地第一期施工完成。
      1943年,日本太平洋败退中,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的重要,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
      ………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3月。
      云南龙陵县腊勐乡。
      李青石挑着担子,独自一人站在腊勐乡街头卖干面条。自从日本人占领了怒江以西,这片土地的百姓们就民不聊生,家家户户谨小慎微的过日子。李青石不敢再摆堂食,这往日热闹的腊勐乡也失去了生机,显得压抑、凄惨。
      好不容易等来一个买干面条客人,李青石慢慢的挑起面条,放进芭蕉叶里裹好,又用细绳缠了,递给面前的客人:“两圆。”
      客人惊讶道:“昨天问还是三个半呢。”说着摊开手,向李青石展示他仅有的三个半圆银币:“本来还能堂食呢,现在连面条都不煮了,光给我们发干面,还要这么贵。要不是给老爷子祝寿,谁买你的?”
      李青石无奈道:“没办法,我这面需得鸡汤熬,这一年家里没了鸡,桌椅又让人劈了,堂食就办不了了。还有,自从鬼子抓苦力,好多田地都被占了,这粮价升了,面条也涨价,我也没办法。”
      客人了然,与李青石礼貌几句,摇着头走了。
      李青石站在原地,从中午挨到下午,好不容易卖出一半面条,便挑着担子往回走了。
      从腊勐乡到塘子村,李青石脚步飞快,平日一个时辰的路程,大半个时辰就要走完。毕竟在外面呆的时间越长,出事的几率就越大。
      他挑着担子,一脚深一脚浅的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在心里默默的把鬼子骂了个遍。
      好不容易到了塘子村,来到灵心大师的小院前,李青石这才松了口气。他三轻三重拍了门,然后站在一边候着。
      不一会儿,门开了,小蛇胆胆战战的毛绒脑袋露了出来:“李先生回来了。”
      李青石挑起担子走进去:“今儿回来早。”
      小蛇利索的关了门:“今天来了两个客人,都是来找尚先生的,对了,大垭口的王牧师也来了。”
      李青石放下担子,搓搓手:“那我回避一下?”
      小蛇:“尚先生说,你回来了,就直接进去。”
      李青石一愣,心说也不知灵心大师又在折腾什么。他整一整衣服:“行吧,那我进去。”说着大步走进屋里。

      灵心大师的屋子里有四个人,除了大师之外,还有一个洋人,一个老学究,一个神棍。大师自己坐在椅子上,其他三人坐在大师对面的火炕上,四个人嘀嘀咕咕的不知在说什么。李青石一进去,大家就闭了嘴,一起警惕的看着他。
      灵心大师笑着站起来:“青石回来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说着指着洋人道:“这位是乔治医生,英国人,来帮我们的。”
      乔治医生身材瘦长、黑发褐眼,要不是鼻梁高挺,倒像个中国人。他穿着一件宽松的黑西服,脚上却穿着中国布鞋,看样子是原本的皮鞋受不了滇西的湿热环境,无奈换了个清凉的家什。
      李青石率先伸手,乔治却热烈的站起来抱住了他,嘴里吐出一串儿听不懂的话。
      乔治身边坐这个戴眼镜的老学究,老学究解释道:“他说,你好,见到你可真好。”
      李青石腼腆的笑:“同好同好,哎呀,英国朋友太热情啦!”
      乔治快乐的松开了李青石,老学究起身自我介绍道:“我叫杨杏,也是医生,早年留学英国,和乔治是朋友。今天来,特意是为了见你。”
      李青石睁大了眼睛,这位杨杏医生长的是清隽至极,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他一身灰白长袍,鼻梁上架着金眼镜,一看就是个富家留学生。自己和他有什么好见的?
      杨杏又道:“小兄弟可能忘了,多年前我初到中国,钱包和证件被人偷了,导致我流落街头,是你给了我一碗免费的面。”
      李青石呆呆地看着他,随即叫道:“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也是举手之劳!”
      杨杏道:“我准备找个安稳地方行医,你要不要跟我走?”
      李青石果断道:“多谢您,不必了,我的兄弟朋友们都在这儿,这儿是我的家,我是不会离开家的。”
      杨杏听了,惋惜的劝了几句,见李青石还是坚持,只得一指身边的神棍:“这位叫王成,我在欧洲遇到的牧师,看他是中国人就带他一起回国了。他明白些医术,就留在塘子村帮忙了。”
      神棍笑嘻嘻的站起来:“鄙人王成,脑子不灵光,三十岁之前的事情忘了个精光,以后多担待。”
      李青石打眼看去,这王成长的一副成熟的模样,衣着可不成熟。他一副普通滇西人的打扮,手腕上、指头上戴满了十字架、玉如意等各路神仙和法器,脖子上还挂着一长串黄豆粒大小的紫砂转运球。可谓中西结合,东西兼容。
      李青石一把握住他的手:“王牧师你来的正好!我听说你在大垭口救了不少人,可出名了!我们村经常有被鬼子打伤打残的人,可惜没法治,只能躺在家里等死。你来了就好啦!”
      王牧师谦虚道:“我只是个牧师,医术只会一点,比不上杨大夫和乔治大夫。”
      灵心大师解释道:“自从去年年初,龙陵进来了不少讨饭的流民,村民们多施以援手,这两位大夫就是在那时通过英军来到滇西,后来又决定留下来的。这一年来,龙陵乡下生病、受伤的流民、士兵,大多依靠这两位大夫。”
      李青石马上道:“先生大义。”
      杨大夫痛心道:“我们也就是杯水车薪,只能尽力而为,减少伤亡。”
      乔治也道:“死的人太多了,这几日还能看到死人呢,就是上帝来了也没用。”
      王牧师垂着脑袋,慢慢摸脖子上的紫砂球:“时来运转,时来运转……”
      灵心大师安慰道:“没关系,会好起来的,咱们慢慢来,不着急。”说罢摸了摸李青石的脑袋:“青石,这一年来,尤其是近几个月,咱们塘子村进来了不少新人,你一定要当心。”
      李青石眨眨眼:“这是自然,大师这是什么意思?你又要走?”
      灵心大师尴尬道:“你这是什么话?两位大夫那里死了不少病人,他们请我和王牧师为死者超度呢。王牧师已经渡完了,该轮到我了。我走一个周,去去就回,你自己小心些。”
      李青石心想,杨大夫请和尚,乔治大夫请牧师,英国鬼和中国鬼还得分开超度呢。当真是过不到一起去。
      他心里嘀咕,嘴上却老实:“放心吧,一切有我呢。”
      灵心大师又道:“还有,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张小松重操旧业,你听到没有?”
      李青石头如捣蒜。

      实际上,灵心大师和乔治、杨杏两位大夫前脚刚离开塘子村,王牧师后脚都还没来的及记住众土匪、高矮胖瘦和小蛇的名字和外号,缺少了大师耳提面命的张小松就迫不及待的干了票大的。
      这一票有多大呢,大到把整个塘子村都搭进去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719666/27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