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旗飘扬

作者:刘统宝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24章蓝盔战士盼望星期一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一千古绝唱的份量,对于经常和亲人在一起的人们来说并不一定体会得那么深。然而,对于远离祖国和亲人万里之遥的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官兵来说,真乃是“美元天天有,不如家书抵金边”(每人每天1.28美元零花钱)。
      在炎热的柬埔寨,周围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中国官兵除了施工、学习、训练外,业余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打球,有的看电视、录相等。官兵们出国时自带了卫星接收天线,形状如同一口“大锅”,随时都可以收看中央一、二台的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大家都必看。也奇怪,在国内看电视都希望看外国片,可出国了却都最爱看国内新闻和电视节目。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思乡情”吧。
      由于国外的中文录相很少,从国内带去200多盘录相带,只好反反复复地看。但是,战士们最盼望的是能够收到来自祖国亲人的信件。
      按照《出兵国政府指南》规定,临时寄往国内的信件由联柬维和总部通信处澳大利亚通信营负责。大队在作战科成立了临时收发室,负责收发往返于国内的信件。
      赴柬初期,由于邮路问题,加上中国与柬埔寨没有正式通邮,官兵们写信寄往国内较为困难,要想收到国内的来信就难上加难。
      为解决官兵的通信问题,总参工程兵部经与国家邮电部和北京国际邮电局协商,确定在北京市太平路46号大院设立“北京3947信箱,邮政编码100857”,专门办理寄往驻柬官兵的信件和报刊。
      在明确国内邮政业务后,1992年8月,经与联柬总部协商,由联柬机构安排法国航空公司负责中国赴柬工程兵大队来往国内的邮件业务,每周1次,邮资由联柬机构支付。邮路为金边—曼谷—北京。北京国际邮电局每周到首都机场法航驻京办事处领取邮包,发至北京3947信箱,然后盖上军用邮戳转寄全国各地。
      因此,赴柬工程兵大队寄往国内的信件都是特殊的信件,没有邮票,只有联柬机构的蓝色邮戳和红色三角形的军用免费邮戳。由国内寄往柬埔寨的信件,只要2角钱的邮票,寄至“北京3947信箱”转赴柬工程兵大队即可,同样也很方便。
      这样,驻柬中国官兵每周都能收到祖国亲人的来信。每个星期一是来往信件按惯例交换的日子,也是大队全体官兵翘首以待的日子。
      一位国内来柬的记者问面前站着的十几名战士:“你们最喜欢哪一天?”
      “星期一!”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弄得这位记者一时莫名其妙。他仔细一问方才明白,星期一是战士们每周一次收到国内来信的日子,能及时与亲人通信,是官兵们最大的心愿之一。
      “来信了!来信了!”
      每个星期一,当通信员抱着厚厚一沓信在屋里这么一喊,分散在各个地方的战士们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不顾一切地蜂拥过来,把他围得水泄不通。通信员按信皮念着名字,战士们一个个竖起耳朵听,站在外围的踮起了脚尖,生怕漏掉自己。听到点名者兴奋地答声“到!”然后迅速离开拆信阅读,也有的把已经拿到的信往口袋里一揣,盼望通信员再点他的名字。眼瞅着通信员手里的信越来越少,没拿到信的人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
      李海军估计这周他可能不该来信,但仍围在这里想碰碰运气。朱先勇看到通信员把最后一封信送给了别人,不放心地叮问:“真的没有我的?”通信员认真地告诉他:“真的没了!”他感到扫兴。刘永坐在铺上看信,脸上不时地绽出笑容,见有人走过去便迅速将信收起来,战友们都说这小子恋爱了。冼昌成眼睛盯着信直发愣,班长张少波过去一问,原来他父亲因车祸致腰椎骨折卧病在床,大家纷纷走过去安慰他。肖旭的肚里盛不下事儿,他边看信边告诉大家:“咱们部队给家乡政府发了慰问信,县政府还专门派人到家中帮助解决困难……”这话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出了官兵们不尽的话题。
      全国14个省(市)的180多个县、乡,接到了上级的函告,得知他们的子弟参加了赴柬维和队伍后,很多领导同志表示出极大的关怀,他们亲自看望家庭、慰问老人、解决困难。老沈家属工作问题解决了,老凌小孩上学不成问题了,小张年迈的母亲有人照顾了……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大队官兵都奔走相告,与当事人同享快乐。
      信来了,带来的不都是喜事。英俊漂亮的专业军士李锦章如果碰上好机遇,完全可以当一个电影演员的,他原定在五一劳动节时完婚,而那时他已经在柬埔寨了。他失约了,提议婚期后推,而他的未婚妻却变卦了,来信提出“吹灯”。当战友问他是不是感到损失很大时,这位平素沉默寡言的安徽小伙子眼望着远方平静地说:“确有损失,如果不来柬埔寨,就结婚了!”从他的眼神看,他还爱着自己的未婚妻。
      ……
      战士们都盼望星期一。星期一有信来,幸福的信令人鼓舞,催人奋发向上,工作劲头倍增;苦恼的信没有使一个人消沉,从他们挥汗如雨、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上,看不出有一丝惆怅。他们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就是赴柬工程兵大队战士们宽广的胸怀。
      每个星期一,是我心心念念的日子。
      工程兵大队与国内的通信畅通后,我便开始了与亚丽每周一次的鸿雁传书,互相倾诉着相思苦。1992年10月,总参工程兵部慰问组捎来亚丽的书信和录音磁带,我躲到大队部旁边的茅草地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阅读,热血沸腾。亚丽在信中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你是我在远方的牵挂,是我最想安抚的心,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都请记起我这颗日夜为你守望的心。当你倦了、累了,请抬头看一看,天边那颗最亮的星,那是我看你的眼睛。不管前方有多么迷茫,我都在照亮你的方向。孤独的日子,请你看着我,我一直陪伴你身旁。
      “曾有诗人说过,爱是一种感觉,很奇妙,很美丽。
      “的确,爱是世上最纯洁的情感,它是一种神圣的心灵。听佛说: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间而过。所以你加倍珍惜,你说等你回国后我们就领证结婚,我愿意……”
      不论是阳光明媚的午后,还是月光皎洁的夜晚,捧一卷书信,沏一杯碧螺,袅袅然沉淀着思念。亚丽在信封内装了3张自己的玉照,我放在桌头案边,陪伴我工作,陪伴我度过那段难忘的维和岁月。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第24章蓝盔战士盼望星期一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30251/2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