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皇

作者:马恩列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三郎设局,李儒劝进


      夏四月,曹宅,景宣阁。

      “郎君为何断定,刘表会出师夺江东?”夏侯渊望向紧盯着沙盘,垂眉凝思的曹洛,面露不惑:“表性谨慎,无大志,只图偏安,乃是众诸侯中出了名的好先生,纵使君设计离间,他也未必敢侵吞六郡之地。”

      渊作为曹洛心腹,自是知晓她命人潜入孙帐,伪造私印,挑唆刘表伐江东,又故布疑兵,让三百玄甲军士化整为零,以荆州装束现身,四面截杀孙氏残部,并扬言荆州与江东誓不两立。

      按理说,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敌我双方皆难以预料,而郎君这一手,左右齐管,恰恰卡在两边的节骨眼上,由不得他们不闹。

      可夏侯渊心底还是有一些不踏实,原因无他,只是早年他曾随曹操拜会过刘表,深知此人是儒生脾性,假仁假义,尤为注重名声,做事畏首畏尾,缺乏大魄力,委实不像是征伐四方之主。

      “妙才多虑矣”,曹洛收回目光,直起身来,淡淡一笑:“刘景升虽是个蠢材,好歹也挂着汉室宗亲、一州之主的头衔,手底下还是有些许能人的。而这些人,既肯出仕,必有野心,他们若想建功立业,再进一步,定会竭力唆使刘表东伐,根本不用我等多费心思。”

      “可属下担心,刘表好风雅,不习军事,以他之能,未必啃得下江东这块硬骨头”,夏侯渊面带忧色地应道。

      闻罢,曹洛摆了摆手,不甚在意:“谁说只有刘表会出兵伐东,北边可还驻扎着袁术那匹恶狼呢!他早就对江东六郡垂涎三尺了,之前怂恿孙坚犯荆,未尝没有坐收渔翁之利的心思。

      目今,坚横死,孙氏的名望一落千丈,正是孤困之际。袁术那厮,狡诈无信,惯会趁火打劫,你觉得,他会放过孙氏苦心经营的地盘和训练多年的兵马,将它们拱手送给别人吗?!

      既如此,袁、刘二方定会争相入主江东,我已布下后计,只待他们钻进套子里。届时,不仅可借双方之手,灭掉江东孙氏,还能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

      言讫,渊拜服不已,而侍立在另一侧的曹休,也是嗟叹连连。

      曹休,字文烈,沛国谯人,为曹操子侄,曹洛族兄。

      他身姿欣长,英武不凡,被曹操誉为“千里驹”,自幼与曹洛交好,感情甚笃,现为玄甲军副将,颇受倚重。

      随即,主仆三人,围在两丈长、一丈宽的沙盘前,又议了片刻。

      期间,论及新编军士的奖赏之制,曹洛面色肃整,厉声道:“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也,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注:赏誉轻薄而不兑现,臣下就不为君用;赏誉丰厚而守信用,臣下就争着为君献身),故越王焚宫室,而吴起倚车辕,李悝断讼以射,宋崇门以毁死(注:以上皆是用重赏厚信而驱使世人卖命的典故)。

      玄甲军为吾嫡系,今已增至六百余人,一众规矩皆应吾召,不得擅改。军士报国,其行可昭,粮饷衣甲,宜从新制,不得有半点苛待。

      凡士卒,勤于训练,忠勇善战者,不问出身,皆可厚赏擢升。凡将领,骄惰好逸,庸碌无为者,不计门第,一律重罚贬斥。所循法度,皆依吾先前颁布之令。”

      “请郎君宽心,此事我会与妙才一道督办”,曹休拱手一拜,郑重应下。

      听罢,曹洛点了点头,不再多言。玄甲军是她仿造后世练兵之法,集岳家军、戚家军及人民军队之所长,亲自挑选、训练、督导的精兵,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入玄甲者,须身世清白,四体康健,并可罩三层护甲,头带铁盔,腰配利剑,肩扛长矛,操二百斤硬弓,携箭五十支,半天行军百里。

      由此可见,玄甲战力远超同期。

      而曹洛在此基础上,又从直属暗卫“利箭”中抽调数十人,下放到底层做训导。一方面加强对兵士的思想教育,令其识些许字,以忠孝节义束之,难生叛心;一方面可作纠察,严格督促十五条军规的执行,但有犯者,立斩不饶。

      自此,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军”——玄甲,初具雏形。

      又过了一阵,日头西落,三人议毕,曹休方欲告辞,眼珠微转,不知又想到了什么,错了错颊骨。

      “还有何事?但说无妨”,曹洛见他欲言又止,不禁挑了挑眉。

      犹豫半晌,曹休还是问出了声:“孙坚已死,江东式微,成不了气候,且孙家与曹氏无甚旧怨,郎君为何还要大费周章地布局,非要置他于死地呢?”

      “很简单”,曹洛抬起手指,轻叩在沙盘的边角,“袁术、刘表之辈,便是坐拥数州,兵甲百万,亦不过是撑肥的猫,爪子挠不死人。

      而孙家几兄弟不同,他们是陷入困境的病虎,一旦痊愈,便可大开杀戒,到了那时,定是我曹家的心腹大患。”

      言罢,曹洛再次瞟了一眼沙盘上的江东六郡,顷之,伸手拿掉了贴有孙氏名号的红色小旗……

      话分两头,且说四月末,董卓还长安,另立朝廷。

      是日,卓于中庭饮酒寻欢,重臣李儒匆匆来报,言孙坚已死。

      李儒,字文优,乃董卓麾下首席谋士,大小事宜均可参议,号为智囊。

      闻罢,董卓甚喜,抚掌大喝:“苍天有眼,除却老夫一心疾也!”

      李儒亦是喜上眉梢,笑着回应:“恭贺相国,孙坚乃豪雄耳,今卒,关东诸侯皆是噪鸣的鸡鸭,不足为虑。”

      “那是自然”,董卓一甩宽袖,蛮横道:“什么狗屁盟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没了孙坚,看哪一个敢跳出来,与我作对?!”

      言讫,儒拱手附议。

      随后,卓命左右倒酒,与李儒对饮。后者见状,思忖一二,猛地抬首,双目泛着幽光:“禀相国,臣有一言,积在心中良久,已是不吐不快。”

      “哦,说来听听”,董卓心情甚好,不以为意地摊了摊手。

      却见下一刻,李儒起身,跪拜在地:“文优恳请主公,即位九五,晋天子之尊!”

      “这……”,自负如董卓者,在听到这句大逆不道的话时,亦是忍不住心肝一颤:“依汝之意,是想让老夫废了大汉天子,自个儿当皇帝?”

      “正是!”李儒再拜,眉眼飞扬,殷切地答道:“公乃天选之人,福运昌隆。今汉室凋敝,民不聊生,公以藩将之身入京,先是扫除宫闱外党,扶立新君,澄清吏治,后又剿灭袁绍等十八路反贼,鼎立社稷,四海归心,百官无不额首相庆,百姓无不歌功颂德。

      此所谓,浩浩功勋,天地动容,赫赫威名,流芳百世。汉绵延四百年,君主失德,国祚已衰,气数早就尽了,如今不过是空有虚名耳。

      既如此,放眼九州,谁还能与相国比肩?谁还可以比公更有资格,开创新朝?若公执意反对,久不进位,岂不是辜负了万千黎庶的望治之心吗?”

      闻罢,董卓猛地起身,来回踱步,心绪澎湃,耳边似有金钟,长鸣不绝。

      少顷,他止步案前,犹豫半晌,转身望向李儒:“吾非不恋大位,盖因无十全把握矣。若吾称帝,各路诸侯可服?若是他们接连造反,进逼长安,吾当何为?

      再者,群臣可甘心俯首?若是三公不认,宿老不愿,吾总不能将其全部处死吧,彼时,岂不真成寡人了?!”

      听罢,李儒唇角一掀,摇了摇头,笑曰:“明公多虑也。自古为帝者,皆是以鲜血筑路,刀剑创基,翦灭群雄后,得以登大宝,明政令,行法度,以不尊奉者为尊奉,以不俯首者为俯首。

      因此,公应当先正皇位,祭告天地,再清除异己,整肃朝纲。届时,谁若不服,刀斧侍之,焉有不平之理?”

      董卓听罢,五官皱在了一起,冥思良久,难以决断,也未说可与不可。

      见此,李儒又生一计,斟酌道:“相国若实在放心不下,可先自比为尚父(注:尚父原指周朝姜尚,即姜子牙,意为可敬的父辈。后世延伸为尊礼大臣的称号),进出用天子仪仗,敕令以圣旨颁发,试探各路诸侯及文武百官,看他们作何反应。之后,再伺机而动,称帝建极。”

      “诶,这个法子好”,董卓双手一拍,即刻拍板:“就这么办!”

      自此,卓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又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领禁军。

      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且董卓此人,好大喜功,生活奢靡,于长安城外二百五十里处,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又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等堆积不知凡几。

      之后,卓往来郿坞、长安之间,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外。有不敬者,着武士擒拿,即刻杀之,血溅三尺。

      彼时,百官不满卓者甚众。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三郎设局,李儒劝进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439006/2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