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作者:很饿大王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毛病



      陆岑川在自家承办的聚会上偶遇尚家两位小姐还被迫听了个壁脚,虽然当时是机缘巧合,但也是她自己做出的选择,尽管不觉得偷听有错,心情多少还是有些古怪。
      是为冒犯了别人的隐私而纠结呢,还是为无意中听到的八卦都很有内容而庆幸呢?说不清楚。
      当然了,上一回不算,上一回她是光明正大站在那里听的,两位小姐人也不避,什么都敢往外说怪她咯?
      总之,这一回是不很得劲儿,直到瑞王把席三没办成的那件事打听了个清楚,才转移了注意力。

      席三没能办成的这件事儿,还真跟陆岑川有关系。
      如果没有陆岑川,宁子当年就要被迫去服兵役;如果去服兵役,宁子就不会进入商队进而出海进京;如果宁子没有进京,杨路的手下就不会认出进而防备席三,席三的人情走动说不定还真的被递到了杨路面前。且无论后续杨路会是个什么反应,席三都能完成尚大人叫他跟海贸商人搭上线的要求。
      可惜没有如果。

      陆岑川回想了一下去年杨路进京之后往来的各路官员,两次最大的聚会陆岑川都参与了,并没有在其中发现尚大人的身影。她也曾听瑞王说过,从前尚阁老是海禁再开的坚定反对派,她还以为清流一脉不屑金钱铜臭,叫人人趋之若鹜的海贸商人,在真正得利、确认能够赚钱之后,竟还是半点儿勾不起老大人的兴趣。
      结果是她想多了。

      不过没办成就没办成吧,当时宁子使坏,回家还给她直播两人的交锋过程,就是明着整席三,没想到还能牵连到尚大人,如今知道了,算是暗中再摆了他一道。
      经过了年前被席三本人无耻言行的再一次暴击,又有两位兄长手把手的反击给她看,也许是因为亲眼见识了对付他的轻易,陆岑川对待席三的心态终于摆平了,这会儿知道他倒霉还挺开心的,幸灾乐祸得就只想笑。

      笑完了又听瑞王说了一点席三的近况:白花了打点人情的银钱却没能达成目的,加上瑞王暗中在职场上给他使的绊子,席三最近不如意得很,连未来老丈人待他都没有从前亲切——以前三次上门只晾他一次,如今三次上门只有一次叫进门了。
      陆岑川:“……”难为瑞王连这么细碎的事儿都给打听出来了。
      瑞王咳了一声,并不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问陆岑川到,
      “我听堂兄说你在打听锦梁来的烈酒?”
      陆岑川并不意外瑞王能知道这事,因她想要的烈酒来自在锦梁戍边的军士,所以专门去询问过霍怀峥,而瑞王跟霍怀峥,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遂点头承认到,
      “没错。”
      然后不等瑞王询问,就解释了起来。

      陆岑川打从来了大安,喝到嘴里的酒就没有超过三十度的,导致她一度认为大安是没有高度酒的。
      然而这个迷思在过年的时候被打破了。
      来同郭常他们一起跨年的锦梁边军们,为了感谢陆岑川张罗那一顿热闹的年夜饭,给她送了几样从锦梁带入京中的家当,有打下的皮子有晒干的蘑菇,还有军中最受欢迎的烈酒。陆岑川好奇之下尝了一尝,发现这回竟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真真正正的高度酒。
      但具体有多少度,又是不是这个时代本地最高度的酒水呢?郭常他们说不清楚,陆岑川就需要自行做些对比了。也不晓得这酒现在是个什么行情,兵卒们能买应该价钱不贵?知道的人不多,该是名声还没能从锦梁传开?
      好在退伍兵们已经给出了线索,陆岑川就想顺着找一找,能寻到源头的制作者自然最好,若不济,也要跟贩售这烈酒的渠道接触起来。
      不为其他,高度酒真的太有用了。

      在锦梁军中,这种烈酒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除了驱寒之外,早就被当做一种消毒剂来使用。只是这用处却没有推广,像前几天陆岑川意外划伤了手,除了用盐水清洗伤口,再没有人提起其他的消毒措施。
      而在驱寒与消毒之外,高度酒的保存期也相当之长,比起几天就会有味道的清水,真是不知道强到哪里去,用于远航储备也很不错。

      瑞王听完点了点头,
      “这事你打听起来慢,我会尽快查找的。”
      “也行。”烧酒已然出现,哪怕现如今度数不够,也不用陆岑川费心去倒腾什么蒸馏过程,由瑞王接手也好,省事省力不说,到时候她忽悠起来也不比自己亲自去做麻烦多少。
      烈酒的事情就这样三言两语的定下来,陆岑川十分习以为常的就又做起了甩手掌柜,坦然得很。说完这事,俩人又聊了一会儿套种推广的进程,陆岑川虽然没有中二少年们那样担忧,到底对这事还是很上心的。

      果然,还是听的人多信的人少,但比起束手无策干着急的小少年们,朝中的老狐狸们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法。
      而掌控着各位老狐狸的皇帝陛下更绝,他一方面好言好语的“劝说”平民百姓们改变过去的耕种方法,另一方面,不容置疑的就叫京中的官宦勋贵们,但凡有置产的,就要在自家的农庄里全面推广套种新法。
      也不强求他们把名下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玉米大豆,但一旦叫人发现阳奉阴违,那咱们就御史台见吧。而且若是来日产量不对——这个不对,指的是低于陆岑川第一年套种报上的收成,取这个标准,陛下其实还是很宽宥的——那连御史台也不用去了,陛下会面对面的问问你,你的为民为君之心在哪里?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还做什么官?袭什么爵?
      来自帝王的嫌弃就在面前等着你。

      陆岑川听完就乐得止不住,比起尚大人嫌弃席三的连点小事都办不好,陛下这件“小事”,明显正经多了好吗?
      而且这年代的投资基本法就是买田置地,京里大小官员不知有多少,京城周围的土地向来紧俏,好点的地段没点儿来头凭白看看都排不上号,陆岑川当年置办点儿产业多难啊,从中就能窥得一二。皇帝这样一弄,哪怕今年百姓们一个也不肯尝试,等明年成果一出,还怕大家不想收粮食吗?
      笑完了陆岑川又问,
      “陛下就只管官宦勋贵?皇亲国戚们呢?”这么大的肥鱼,漏网不太好吧?
      她这样促狭,瑞王笑着指了她一下,回答到,
      “宗室手里多有皇庄,皇兄明令要种三分之一。”
      “哈哈哈哈!!”陛下真是太坑……咳,不是,太仁义了,得着点儿好处就不忘记带着全家人共同得益,哈哈哈哈。

      得了这样的准信儿,陆岑川就彻底不再操心推广的事情,没几天三月中旬的时候,她收到江南那边的信笺,说出海的商队已经起锚了,宁子同上次一样也跟上船去了。这年代出海远航真的算是超危险的行当了,但干什么没风险呢?既然不能阻止,就默默的在心里盼了几句平安,也不多提起。

      天地回暖,草长莺飞,随着春日的气息愈发浓厚,京中各路宴会有增无减,且赏花之类已经不止再是借一个名头,而是真的有花可赏了。
      那么说起赏花,就不得不提起望园。
      之前望园作为被瑞王嫌弃的烫手山芋,已经被分割成两半彻底脱手,其中一半给了陆岑川,早就过了陛下的明路,成为了望园植研所;另一半说得好听任由大家赏玩,如今不过是个无主的园子,无主的园子谁会给你精心打理维护?奇花异草更是想也别想了。
      于是失了特色的望园一夕之间从云端跌落,再也不是能够惹得众人追捧的香饽饽了。
      陆岑川对这结果一点儿也不意外,对来自异国的奇花异草也没什么特殊的爱好,望园的没落与否在她来说毫无影响,甚至还有点窃喜。
      清净好啊,没什么人去,那她就不客气的带着阿越去春游了。

      陆岑川的春游计划是这样的,先带着阿越去望园踏青赏景,中午野餐,玩儿到半下午就往自家的温泉庄子去,歇一夜泡泡温泉,第二天睡睡懒觉松松散散回家,两天一夜正好是个双休的分量,不长不短,欧老那边也好请假,完美。
      她做好计划潇潇洒洒就出门了,这回终于没什么意外发生,叫陆岑川带着阿越美美的玩儿了两天。
      玩儿是玩儿的不错,可是回来家陆岑川就开始发愁。
      春天都过了一半了,夏天还会远吗?
      而京城的夏天,真的很热。

      虽然今年陆岑川不用像去年那样,顶着个大太阳在外面奔波,很可以如同宣王一般,找个凉快的庄子躲去避暑,但陆岑川可以跑,望园俱乐部不能跑呀。大热的天,不在店里供冰谁要来捧场?没人捧场怎么做生意?不做生意怎么挣钱?
      供冰……很费的!
      这年头的冰还都是冬天从河里敲的呢,哪有那么多冰块供她浪费一整个夏天?费冰就等于费钱呀!
      陆岑川从来没想过制冰去换钱,但叫她花钱去买冰,实在是过分了。然而硝石离她现在的生活又太过遥远,抱着头想了两天,愁得脑壳疼,没想到任何能够“自然而然”或是“机缘巧合”得知硝石制冰这种方法的途径。

      既然一时之间拿不出主意,那急也不是办法,干脆放到一旁不再多想。

      这一天陆岑川又被授业局叫去做吉祥物,她虽然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招财纳福之类的功能,但不知为何,授业局众人对她好像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这一点从开春以来各种农事试验明明不用她参与,却非要她去坐镇,就能看出来了。
      陆岑川分析了一下,觉得授业局里面大多数人尽管都不清楚授业局的建立就是跟她有关,但却有一份善意,是打从最初她为了授业局忙碌开始就被传了下来。后来再经过技能教学、招揽人手、盈利自足等等事件,在见证套种大成功之后,这种善意累计成信任渐渐达到了顶峰,现下才颇有一种盲目的意思。

      自觉得出了正确答案,陆岑川想着正好换换脑子,也去看看新的套种模式都试验了些什么,就轻轻松松去了。
      结果根本没去到田里,陆岑川一进授业局就给人截住了,直接带到了烧窑铸铁那边的工坊。
      然后她就看到一个被五大三粗工匠们围住的何云远,弱鸡小少爷在一群肌肉大汉的衬托之下简直无助又可怜,旁边杨梁倒是在跟个虬髯满腮、一头乱发、毛发旺盛别说脸了连眼睛几乎都看不见的人,客客气气的说着些什么。
      这一幕不知道为什么有点眼熟。
      陆岑川压住乱跳的眼角,也不出声,默默站过去先听他们在讲些什么。

      一脸髭须的汉子个头与杨梁相仿,身板也没有强健很多,他中气十足,说起话来如锤擂鼓,明明并不竭力,却还是有一种直击耳膜的穿透力。在这极具穿透的主调之下,再结合旁边七嘴八舌的人声夹杂,现场整个乱哄哄的,但这并不妨碍陆岑川迅速的提取重点,捋顺前因后果。
      原来是何云远改造了一个火炉用的风匣,送来给这些匠人试用了几天,这会儿正在收集意见反馈。
      陆岑川绕过几成人墙的大汉凑到何云远身边,看他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之中还能心无旁骛的把手中的东西三两下拆成零散,一手压着耳蜗一手朝人群挥了挥,朗声到,
      “不要吵。”
      在场没有不认识陆岑川的,所以她说话分量倒是很足,这一开口,果然清净了许多。陆岑川揉了揉吵得生疼的耳根,才跟何云远说到,
      “怎么给拆得这么碎?”搜集意见改造也不用这样吧?
      “已经坏了,拆开看看是怎么回事。”
      何云远一边说着,一边把损坏了的零件拿给陆岑川看,陆岑川又没参与改造,完全不懂这几个零件的作用,随便瞥了两眼,确实是坏得厉害,转头跟众人说到,
      “亲手用过这玩意儿的留下来,其他人散开该干嘛干嘛去。”都堆在一起干什么,当是看热闹么!

      本来有些混乱的场面,随着陆岑川开口指挥,不一会儿就被控制理顺。她头一步就是疏散人群,之后把用过新风匣的人们聚集起来相互讨论,查缺补漏去繁存简,再着人整理汇总,三下五除二就肃清了纷乱,并且弄出了一份使用报告来。
      拿着翻了翻,陆岑川转手就把这份使用报告递给了何云远,杨梁见有了结果,便过去一同商量了起来。
      两个主要研发人员讨论去了,前面跟杨梁说话的虬髯大汉便把目光投向了陆岑川。

      这虬髯大汉倒也不是别人,正是来自工部,前来负责教授兵器制作的大佬。他也是表示要从一开始就亲自挑选教导学生的,所以来到授业局之后,没有急着开班授业,而是先把冶铁铸造等等基础课程一手抓了。
      陆岑川与他当然见过,但并不熟,只知道这位姓金,善制兵器,隶属军器局。如今大家都是在授业局做同事,这会儿正好碰在一起,当然是要客套两句糊弄一下场面。
      然而还未等聊天小能手陆岑川开腔,就听这大汉说到,
      “你这小丫头不要如此看着老夫!”
      陆岑川:“???”
      “老夫是绝不会把胡子剃掉的!!”
      陆岑川:“……”
      且先不说这话题起得有多么突兀跟莫名其妙吧,陆岑川上上下下的看了这金姓汉子一眼,欲言又止的想到,你剃不剃胡子,关我什么事呢?
      不过碍于不熟,话到嘴边陆岑川还是换了个不那么直接的说法,委婉表达到,
      “我怎么会对您提出这样没头没脑的要求。”她又没毛病!

      尽管陆岑川这么说了,金姓汉子依然是满脸的不信,也亏得陆岑川还能从那张毛茸茸的脸上分辨出他的情绪。正在这时,杨梁开口缓解了尴尬,他与这金姓汉子似是有些来往,闻言哭笑不得的说到,
      “金大人,早就与您说那理发剃须的规定,是针对食堂里诸人的,他们管着整个授业局的吃食饮用,甚至还向外贩售,自然要干净利落方可。”
      “决不是玲子自个儿的喜好啊。”至于她农学班里那群退伍兵也愈发整洁,只能说是潜移默化被影响了好不好!
      陆岑川:“……”

      真是不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误解,但看金大人好像很珍惜自己的毛发,为了能叫他安心,陆岑川果断顺着杨梁的话点头。并且强调关于食堂人员仪容仪表的规定,是为了方便管理达到卫生要求,其他无关人员并不需要执行。
      金大人仔细的看着陆岑川,仿佛这样就能分辨她话中有没有虚假,见她认认真真的重申不似诓骗,终于松了口气,然后咳了一声,后知后觉的端起了架子,肃声到,
      “老夫只是蓄须多年,舍不得罢了。”
      陆岑川:“……”转得太生硬,现在再找补形象已经来不及了呢。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43章 毛病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593285/24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