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苍山远

作者:林雾诗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三章李雨寒:我的青春是紫色的



      我的生活说出来你们恐怕不信,在我看来这种日子简直就不能叫生活,没有任何生命活力。每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一大早就去图书馆。图书馆7:45才开门,7点半的时候,图书馆大门口已经在排队。每个人都满怀着梦想去图书馆学习,主要是围绕专业课学习和找工作的笔试面试,他们有的在做物理题目,有的在写代码,还有的在看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教师招聘厚厚的一打资料,堆得老高。很多人常年在一个固定的座位自习,带了毯子和靠垫,一学就是一整天、一整夜,一直到图书馆“打烊”了才回宿舍去。
      大部分同学都一样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学习没有什么错,但是你要知道我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去学习,而且只做了这么一件事,你们可能就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能有多少个30年,尤其是一个女孩子。现在我27岁终于毕业了,一路走来,没有说我特别想这样,只是家庭和外界压力逼迫我这样做,在农村很多孩子都不好好念书,早早就到城里面来打工,不过在城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的父母对我管教就很严格,他们也跟大部分中国人一样重男轻女,但也同样爱护我,对我百般呵护捧在手心上要给予我最好的教育,我很争气,考上的是一所名牌大学,后来又在本校读了研究生,但我总觉得自己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离学术还差那么一点,或者说差那么一大截,而对于世俗生活也超过了一大截,一个人如果处在如此尴尬的地位,也就有点青黄不接,不知道到底该走学术轨还是按日常轨生活,如果是学术轨那就要去读博士,如果是按日常轨就应该去工作,到底选哪一个?大部分人属于日常轨,他们肯定会说去工作,小部分那些人就成了精英,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读博士,想来想去还是算了吧,而且也没有拿出手的论文,再说我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也是古典诗词而不是学术论文,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文科也要搞论文这些东西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梳理古籍资料,而写论文的时间也占据了很多阅读古典诗词的时间,本来可以直接阅读原著却要被阅读大量的学术论文取代,还要尝试写出自己的学术论文,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头痛。可是生活是很残酷的,如果不受学习的苦就要受生活的苦,反正活着总得受苦,不能让你太轻松。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绕学习展开,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如果有课就去上课。上课的时候有时候认真记笔记,有时候在本子上涂涂画画,两者的频率可以说对半均分。
      我没有闺蜜,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至少在我的心目中是这样。熟悉的女生也不少,有的也能聊上一两句,但我总认为她们无法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她们依然被我关在门外,我那颗心不知道是为谁而留。也许已经被以前的朋友占满了,无法再恢复原样去拥抱更多的朋友。人家说学霸总是孤独的,在这所学校大部分人都是学霸,所以你会看到食堂里很多人都是独自吃饭,他们一天一天的一个人生活是怎么挨下来的,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度过了这段孤独的时光,他们也许就有所成长有所进步,对我而言,孤独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总是独来独往,每天穿梭在教室图书馆食堂之间,很少在其他地方多做停留,回宿舍也只是落个脚睡个觉,洗洗衣服洗个澡。
      我跟室友的关系说来话长。从初中就开始寄宿,一直到研究生,起码换了五六批室友。一开始都很和睦,尤其是初中的时候,感情很是要好。后来慢慢想有自己的空间,对于集体生活大概是厌倦了,也懒得去维护,关系有了些微变化,到读本科的时候,大家五湖四海的也都谈得来,研究生阶段呢大家都是一些厉害的角色,虽然也是明争暗斗,但都客客气气,既然是客客气气,让我觉得孤独感更加强烈了。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单调乏味,没有任何的东西值得注意。每天在图书馆,我会阅读大量的文学著作、古诗词、外国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这些都是我所喜爱的读物。看了那么多情情爱爱纷纷扰扰,女人的故事、家庭的故事、英雄豪杰,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经历过,只能在书里面去寻找那千姿百态的世界,不免让人感到唏嘘,我才20多岁,已经过上了这老态龙钟的生活,如同一个退了休的老人整天在阅览室里面看报纸打发时间,而且是独居老人。我一直过得就是独居生活呀,我才20多岁,还是个青春逼人的姑娘,竟然就把自己的一生送给了这些故纸堆,在这里白白浪费时间和青春。
      同班的同学,我觉得跟初中高中本科都差不多,至少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见面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浑身像鱼的,背地里总是暗暗努力,你追我改的,仿佛在进行赛跑,但他们有一套娱乐活动:谈恋爱、逛街、吃吃喝喝、买买买。我一开始是不喜欢这种生活模式的,潜移默化也染上了这种习气。尤其是现在,感觉自己别的没学会,吃喝玩乐倒是溜溜的。喜欢穿衣打扮,学会化妆,涂脂抹粉,出去吃饭也光鲜亮丽,但我在内心深处对这种生活还是充满了厌恶,我不喜欢这样体面的生活,我想随性一点,自由一点,生活还是比较拘束的。
      傍晚吃饭的时候,我望着窗外的绿叶,总是感到一股浓烈的忧郁,是那树叶让我感觉到的,一尘不染、忧郁的味道。青春像一颗果子,生长在高高的树上,我去采摘却怎么也摘不下来,它青涩着不让我去触碰。我为它干着急,可是没有多长时间果子变熟了自己滚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被我捧在手心里。并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是这样顺其自然、自然而然滚落,自然而然成长。
      我不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概只能做二线三线的配角,我没有美丽的容貌没有活泼可爱或者极度忧郁的性格,我随和谦虚,做事情一丝不苟,待人宽和,总是面带微笑。但我时常觉得自己没有真正存在过,仿佛一阵凉风可以把我吹走,我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任何痕迹,这种感觉让我时常觉得恐惧,无人在意、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个抽象的我,现在诞生,正在消亡,没有一刻的我的心不停止颤抖。
      图书馆的旁边有一条漂亮的河,我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未名河,尽管别人不这么叫它,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会到那里去,静静坐着看池中的荷花,没有荷花的时候,我就看疏疏落落的莲蓬,凋落而惨败的一派冷清秋的景象,“却下眉头,又上心头,愁又愁”。冬天的时候我看到河面上结了冰,周围银装素裹,有一层清雅的白雪棉被。世界仿佛在冬眠,可是一抬眼,又是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满怀希望和理想,想要在这个世间闯荡,男男女女都是一样的。我早就掉队掉得很远很远,只能独自消遣于这些花花草草、莲蓬孤藕、没有名字的花丛池塘。心血来潮的时候我也会看自己水中的倒影,就像陆游那首词写的,“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我会把很多书里学来的诗词往自己身上套,觉得自己就是那闺中怨女。唐风宋雨悄然而逝,留下来的只剩下一卷卷诗词歌赋、一行行离愁别恨、孤梦倒影,如梦中残留的佳偶。风度翩翩的少年、衣袂飘飘的少女总是流了太多的眼泪,为爱情和梦想颠沛流离。我时常对着河水暗想那些前程往事,文字中的爱恨愁肠,揉碎了的儿女情长。我往水中石掷落石子,惊起漂亮的水花,咕咚一声才从梦里面醒过来,看到自己孤身一人,一无所有,年华飘逝却“独行独坐还独卧”,“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凄凄惨惨戚戚”。

      我感觉古代对于女人的束缚,一直延续到今天,哪怕没有任何人束缚我,我还是觉得总算是不自由的。看着水中倒影,感觉到自己一天比一天苍老,精神和□□上的双重坠落。有一次我照镜子,不是水中倒影,而是宿舍桌上一面小小的镜子,仔细端详着自己的脸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文弱没有气色,像是被蚊子吸干了血,嘴唇表面苍白里面是淡紫色而非红色,眉毛也是淡淡的,眼睛也是淡淡的,连鼻子也是,我整个人都太淡了找不到任何特点。没有涂脂抹粉的人,就是这样的素颜,惨淡而失败的,我看到自己脸上长了痘痘和雀斑,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决定再也不读了,放弃吧。
      那时我还有三个月毕业,本来还是想读书,看到自己的脸猛然知道错过了一整个青春,做了一场长长的梦而不自知。我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女孩子,只想要幸福可爱甜蜜的生活,关在书屋里被那些春恨秋悲所困,伤古人之伤愁,悲古人之痛简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名牌大学研究生,而在我自己眼里,我什么都不是,甚至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生活过,像一个孤立而抽象的东西,不能叫一个人,连一张废纸片都不是,有时候过度自卑,让我觉得想要从楼上跳下去,但我却从来没有过,因为我知道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典主义的德行诏告我应当拥抱真正的生活。一个人清醒的时候总是一刹那,仿佛醍醐灌顶一般,从那以后我也渐渐有了朋友,同宿舍的人对我也没有那么冷淡了,她们其实也都是一些性格较好的人,没有我想得那么复杂,是我没有从心底去接纳他们,总是把自己关起来,在读那读不完的书里,想怎么也想不完的心事。是一座谁也不能靠近你的孤岛,没有人生活在那里,一座完全孤独的岛屿,容不下任何人,除了自己,哪怕是掉了一根头发都要暗自怜惜,悲叹一番,甚至要做一首词,写一首曲,难怪外行的人说我们无聊,是有多无聊才能做出这样的事,难怪文人相轻呢。
      我拥抱生活,生活也拥抱我,我的日子真正有了起色,渐渐就找不着北了,它是掉入了生活的繁琐之中,有时候又很想超脱出来,一个人静一静,哪怕是独自看一本书跟以前一样,再一次走近一个人的生活。我就是这样矛盾,一个人的时候渴望群体有了群体又要想一个人。我相信很多人跟我都有同样的感受,这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心路历程,人和人的关系、人与人的交往,这一章怎么都不会翻过去,哪怕现在已经到了2050年甚至2500年,因为人总归是跟人一起生活,书上写的东西也是关于人的,那是一种境界的交流和沟通,而读了以后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与他人共同生活,总之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人与人之间更加完善美好的关系。
      就这样,日子在快乐与不快乐中渐渐流逝了,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发现自己又跟本科的时候一样,还是没有想好要从事什么工作,但我这个时候已经学会了去观察别人,看一看我的同学朋友们他们有什么想法?他们在做什么?我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和借鉴,而不是一个人一味钻牛角尖,只想在书里面生活,觉得其他东西都是庸俗不堪的,自己高人一等而他人庸俗得不可救药。于是我看到预想中的大部分人都想进体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的人想再多赚一点钱,进大公司从小角色做起,有的人为了稳定,有的人为了工资高,为了理想的实在不多,因为大家都是比较现实的,太理想的人其实是不太多的,敢想敢做的几乎为零,如果出现了也要被众人嘲笑的。我不知道做什么工作,每天反复想也没有个头,书也不想读了,也不再伤春悲秋,只是觉得自己除了有点知识,其他什么都不会,我又一次成长。经过反复思索,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会,无法胜任任何实际的工作,如果要做一份工作就得从头开始学,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已经临近毕业,而且是以一个名牌大学研究生的身份,承认这一点是很困难的,有的人一直到死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还有的人头脑清醒,人生的某个时刻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于是他们开始摆正自己的生活态度,以一种更加谦虚温和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为他增加更多的分数,为他的生活添砖加瓦。我发现自己去企业的话,可能无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也不会溜须拍马,更主要的是不擅长与男生相处,长期以来我都处在一个女性偏多的群体里面,从高中分文理科以后班级里都是女生,后来在大学也是如此。但我知道这个世界是男性主宰,男权是不可避免的,在公司里要听老板的话,而且有很多男同事,我觉得这种异性之间的关系就很难处理,而同性之间这个更加别说了,女人总是为难女人。我也想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但好像还是跟我的想法不是很吻合,因为这些工作没有寒暑假,我没有时间去阅读大量的书籍,只能为工作而不停奔波,自由的时间比较少,怎么说呢,一个应届生不是学师范出身的,想做老师其实蛮困难,因为有很多的硬性要求,专业啊师范什么的,但毕竟是名牌大学生,可以参加人才引进,问题是到底要不要当老师呢?如果在学校人际关系肯定是单纯一点,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跟小孩子打交道也蛮单纯的,还有长长的寒暑假,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说起来也好听。要不要当老师呢?在学校已经待了将近30年,如果当老师就意味着几乎在学校里待一辈子,再也没有在社会上闯荡一番的机会了,这个一定要想清楚。到底是要稳定还是要拼搏一把看一看世界的精彩和灿烂?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以及与亲人亲友的沟通交流,发现自己可能是比较适合当老师,虽然我不一定非常喜欢。我发现喜欢某种东西和适合某种东西完全是不一样的,吃吃喝喝喝买衣服也是一样,非常喜欢某件衣服但不适合,穿起来可能不好看,但是你喜欢,这是无可厚非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找工作谈恋爱也是这样,有的人恋爱追逐自己喜欢的而不是适合自己的,这跟买衣服喜欢却不适合自己一样无可厚非,身材摆在那里。工作也是如此,如果要问自己喜欢做什么,我可以回答各种天马行空,哪怕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我觉得这样不行,一个人不能为了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明明知道自己家人不会认同,而且这样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帮助,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还是做一个老师。主意刚定不久就开始着手找工作,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是在自己的老家那边。对于外面的世界,可以说是放弃了。
      在外读书这么多年,再怎么说对大城市是有感情的,现在要回到自己原先的二线城市,难道对过去没有任何留念吗?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有第二个青春,城市是最好的背景,它见证着一个人的成长。从他拖了行李箱来读大学的那一天起,就一直看着他长大,看着他一个人静静思索,和同伴一起玩耍,吃饭聊天逛街,看着他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找到个性、人生所爱、理想、爱情、追求和未来。在若干年之后,又要见证着他拖着行李箱去另外一个城市。这就是读大学的城市给人留下的印象,宽厚而苍凉,喜欢你但并不完全掏出心,包容你却不是毫无底线。青春总是要散场,别的人一个一个的走了,自己也是要走的。在外读书这么多年早就该回家了。再看一看这美丽苍凉的城市吧,让南京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南京南京,青春中的南京。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58021/2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