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清穿]世外医仙化作林

作者:橘柚橙柠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制衡之道



      太皇太后的欢喜比晴玉想象中值钱。这一点体现在这次出宫马车的赏赐分量上,更隐藏在人散之后,皇宫中最尊贵几位的对话里。
      “林氏是个好的。”
      太皇太后享受着久违的舒坦,言简意赅撂下这句评断。
      康熙一愣,随即笑道:“天授医术的事,孙儿原也多有不信。只是林氏入京以来以医术建功不少,更连着治好两个孩子,可见真是有仙缘之人,更能以仙缘助益皇家。”

      天授医术,这是晴玉被皇家注意的起点,康熙提及此事甚是满意,且有几分天子见祥瑞般的自得,谁知太皇太后轻轻摇了摇头:“有仙缘,并不是最重要的。若林氏妄言仙人之事为自己博名声,那固然是该诛,可说到底不过是一人之小事。然她真有仙缘,便是大事了。皇上或许不晓得,近年来哀家病痛缠身,无人处常思量,是否已大限将至……”
      此言一出,康熙和太后如何不惊,忙要劝慰,却被孝庄摆手拦住:“可是如今,林氏不过行针一次,哀家竟有了峰回路转、重见生路之感。未经死之惧,不知生之贵。她拔完针的时候,哀家甚至有一瞬间想着,荣华富贵又哪里比得上这份康健。若她那时渲染几分自己的功劳来求赏,哪怕出格一些,哀家都愿意予她。然后哀家才惊醒过来,这是多么危险的一个人!”

      皇家掌天下人的生死,却抵不过自己命定的生老病死。然林晴玉能凭借医术在另一种层面上左右皇家人的生命,这当然是皇家的幸运,更是皇家的危险!
      “神医如此,绝不能放过。皇帝身系天下,正该纳林氏入宫相伴。她一人,可抵满宫太医与侍卫。”毕竟太医常有,神医难得,而侍卫——行刺谋逆的终是少数,生病的风险却每天都在。
      “可她有多大作用,就有多大危险。若动了歪心思,比常人更能对付。哀家一辈子见过太多人,即便最专宠的妃子,尚有满宫妃嫔为敌,废立更不过在皇帝一念间。而林氏尚未入宫,已博得两位妃嫔的感激。”

      不愧是历经三朝的权谋家,权衡利弊、见微知著的本领刻在骨子里,剖析起刚刚“救命”的功臣也毫不留情,叫康熙不由正襟危坐。
      “这样的人,哀家起初是很担心的。因此哪怕自知病重,也犹豫着未肯召见。只是因噎废食终不可取,难道因为怕人挟功自重就坐等死路不成?”
      康熙颔首:“正是如此。纵然有再多顾虑,也比不上皇玛嬷康健重要。何况林氏的确是个知进退的,自入宫以来从未主动求过赏赐,做事也尽心尽力。”
      “所以说,她是个好的。连宫中太医给哀家治病时都开始找后路了,可林氏纵使把脉后面色凝重,也未曾道半声‘难’,更未借此牟利,可谓心性难得。”太皇太后回忆着,“不过这些尚在其次。若有心机深沉者,玩些以退为进的手段并不少见。然林氏……她不是这样的人。”
      论起看人,太皇太后说第二,也没人敢说第一了。
      “那小丫头的眼睛很纯粹,尤其是治病的时候,天下万物在她眼中仿佛都不及眼前的病人重要。见了那样的专注,便可知仙人选她是有道理的。”

      孝庄现在回想起那一双杏眼中的明亮,心中犹有被触动的感觉。看眼睛,听起来是很虚无飘渺的论据,可是对于他们这样天下顶端的人来说,直觉有时比实证更重要也更可靠。
      还有一点更微妙的感觉,只是孝庄不好对康熙言明——那双专注的眼睛里不仅没有对权力的欲望,也没有少女对丈夫该有的情愫。情之一字,在后宫是很麻烦的东西。当年佟佳氏入宫便怀揣着对表兄的一往情深,纵然以“贤良”自律,终究要生出痛苦,甚至生出些不大不小的波折。而晴玉……
      或许是年纪太小情窦未开,也或许是早早有了值得专注之事,她身上有对君王的尊敬,有专心侍奉君王的认真,独独没有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对康熙来说,这或许是个打击魅力值的结论,但在孝庄的角度,从长远看真是再好不过。毕竟,忠于君王的妃子比爱慕君王的妃子靠谱。

      当然,晴玉对康熙“无情”,康熙对晴玉也约等于没有,否则不会又“监视”又漠视人在家中受委屈。
      这一点,更让孝庄满意:“林氏好,皇帝做的更好。制衡之道,在朝堂后宫中皆不可失。林氏年幼却身怀绝技,恰如一块璞玉,皇帝便是璞玉的雕琢者。林家的出身可谓刚好,书香之家文人清流,多给些恩赏也不打紧,横竖翻不出天去,还能昭显皇帝礼遇才子之心。麻烦的是她那个外祖家。宫里宫外的事,哀家略有耳闻,那宁荣二府,太过了……”
      说起这件事,皇帝的脸色阴冷下来。
      想起桌面上搁置的奏折,心中怒火止不住翻腾。□□伦的丑事闹到明面上,以至于他的准妃嫔都要被血色冲撞,这也罢了,竟还敢弄出如此声势滔天的葬礼来!
      只要稍稍想想奏折中关于秦氏身世可疑之处的揣测,康熙就气得怒发冲冠。哪怕没有实证,就凭那口棺材,他就想用附逆罪把这两家朝廷蛀虫全收拾了!
      可惜,他还不能,至少不能那么直接。

      “哀家知道皇帝生气,哀家又何尝不气。论理,哀家不该再议朝廷事。只是事涉开国旧人,哀家多少有些记忆。宁国公等人,在开国时的确是立了军功的,也是最早跟着咱们的汉人,比之林家在改朝换代后才肯为修律法安百姓而出仕,更有一番不同。汉军旗的四王八公情况大多与宁府类似。皇帝刚平定三藩,如今朝中也有用兵之处,合该安抚人心。若是再杀旧功臣,只怕生出赶尽杀绝的谣言。尤其是用眼下之事定宁荣二府之罪,还不够。”
      “一桩丑闻,更似捕风捉影;一口棺材,也能扯出‘其情可悯’的幌子来。若由皇帝处理,未免显得不近人情。不若等一等,等有了更切实更严重的罪状,再一起处置不迟。”
      孝庄所言,句句如康熙心中所想。身为帝王,他纵使揽天下权,做事也不能真的不管不顾。但咽下这口气绝不可能:“皇玛嬷所言甚是。只是空等未免太被动了些。何况朝中已有人奏二府僭越,若不给个态度,那些旧人也要惶恐生乱。故此孙儿以为,不如以退为进,先用荣耀安抚人心,再看看这些人是否撑得住这份荣耀。”
      “皇帝的意思是?”
      “不知皇玛嬷可记得,贾家曾不顾朕意,送女儿入宫做了女官。人本是被皇贵妃安置在了凤藻阁看管书籍,前些日子却使了手段,自己送到朕面前来……”

      话到这,孝庄就懂了:没有什么比一位妃嫔更能安抚人心。
      有这份“自家人”的荣耀,“僭越”也好先含糊过去。然而天大的荣耀往往藏着天大的危险,多少功臣是输在了“得意忘形”四个字上呢?
      别的府不好说,宁荣二府,简直是不得意都要忘形的典范。若送女为妃的夙愿一朝达成,不定会张狂到露出多少破绽!到时候再惩处,谁也说不得皇帝不仁慈。
      “是个好诱饵。”
      孝庄颔首称赞,心里却在想另一件事——贾氏事小,林氏事大。听闻贾府现如今对待林氏已有诸多怠慢,若再有一位妃嫔,只怕更是不把亲戚放在眼里。除非他们聪明起来,参透皇帝也有意纳林氏的想法,试图让她们姐妹联盟。
      说到底,皇帝听进了太皇太后的话,或者说一直都践行着太皇太后所说的制衡:若贾府张狂,皇帝就是林氏孤身在京唯一的依仗;若贾府算计,那这是对林氏的考验;若贾府落败,林氏的家族助力就少了一重……
      一举多得。

      晴玉并不晓得皇家这些长了八百个心眼子的人已经把她算到了这一步。当然,知道了也没有用,她左右不了封建社会帝王的心理,能做的只是尽职尽责。纵然接了太皇太后这个尊贵的新病人,也无非是继续乐呵呵地按点进宫,本本分分刷好感。
      倒是孝庄自从知晓了皇帝的制衡,心安之余有些怜爱这个小姑娘,也拿捏好了长期施恩、培养情感的计划,身体渐好之际对晴玉的态度一日好似一日。这天进宫时还玩笑似的嘱了句“近来你外祖家中当有好事将近。”

      作为有半个先知视角的读者,晴玉心中已有思量。
      果然,三日后贾政生日时,宁、荣二府所有人都齐聚庆贺,后宅女眷亦置办了酒席。忽然间却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宫里夏老爷来降旨。”
      素来召晴玉的太监贾府都熟,每每来时不曾兴师动众。猛然间换了太监夏守忠,传得是圣旨而非懿旨,事情便大不相同。
      吓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止了戏文,撤去酒席,摆了香案,启中门跪接。早见夏守忠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浩浩荡荡,当真是皇宫气派。
      夏守忠也并不曾负诏捧敕,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乾清宫陛见。”
      说完,也不及吃茶,更不给贾家寒暄的机会,径直便乘马去了。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制衡之道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561699/2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