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情未央

作者:茹茜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资料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清康熙帝德妃
      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乌雅氏隶满洲正黄旗,是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并非出自名门望族的乌雅氏,比康熙帝小6岁,在康熙早期的后妃中是属于比较年轻的一个。因她能恪守宫中的礼节得到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孝惠皇太后(孝惠章皇后)的器重,也赢得康熙的瞩目。康熙十七年乌雅氏因生育皇四子胤?在一年后得到德嫔的封号,而在康熙二十年又因生育六阿哥胤祚而被晋封为德妃。

      敏妃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入宫年岁不详,侍奉康熙时为妃,但未行册礼,故没有封号,为庶妃。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闰七月初二谕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

      章佳氏在康熙朝得到的最高封号就是敏妃,地位和其他的妃嫔没有什么不同。但到了雍正年间,他的儿子胤祥忠于雍正皇帝,被皇帝封为怡亲王。章佳氏因为儿子的关系也被雍正皇帝尊封为敬敏皇贵妃,连升了两级,并得到了祔葬景陵的殊荣,开了皇帝陵祔葬皇贵妃的先例。敬敏皇贵妃于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祔葬景陵。

      和硕敦恪公主
      和硕敦恪公主(1691-1709),康熙帝第十五女,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受封为和硕敦恪公主,四十七年(1708)十二月嫁给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去世,年十九。

      和硕温恪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康熙帝第十三女,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生。
      博尔济吉特氏生活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在皇太极入关时期,作为漠南蒙古曾给与了清朝极大的支持,尤其在军事上。后为了安抚边疆,清朝采取怀柔之策,在长城以北设立40几家蕃王,相互牵制。以维护国家安定。
      其中四十几家蕃王中,以翁牛特右翼旗实力较强。颇受恩宠,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硕温恪公主,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去世,年二十三,无后。
      和硕温恪深受康熙宠爱!死后康熙亲自为其篆刻碑文。葬于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现已遭到破坏。王府驻地:现赤峰市松山区王府乡,原建筑规模叫喀沁旗王府更加气派,后在建国后由于保护不力,致使大批文物丢失。建筑损毁。现今,惟有几座建筑屹立,成残垣断壁之状!
      赤峰市在伪满期间,饱受日伪侵害,蒙古人屠杀驱逐殆尽。在赤峰市内,仅有十几家与博尔济吉特氏有亲缘关系的蒙古族家庭得以幸存。
      博尔济吉特氏现大部分改姓鲍,仍在王府居住。

      爱新觉罗•胤祥
      简介
      (1686—1730)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徵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後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父亲:圣祖仁皇帝 康熙(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即位,在位年数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去世。)
      母亲: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

      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就章佳氏为康熙生儿育女的数量和时间看,她还是挺得宠的。可是在胤祥14岁的时候去世。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前是除太子之外康熙最宠爱的儿子,从13岁起只要康熙出巡必定带着胤祥,他也是唯一一个跟着康熙南巡达四次之多的皇子。尤其康熙四十一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撇下随行的太子和四阿哥,命胤祥单独一个人祭拜泰山。泰山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数次封禅泰山以示最高皇权,这个意味不能算不深,第二年索额图就被康熙斥责“天下第一罪人”,康熙对太子信任大减。八阿哥的老师曾经在康熙四十三年写信给家人,说十三殿下是皇上最宠爱者,前途不可估量。老八的老师都这么说,可见当时十三阿哥的圣宠如何。再有,二月河的书中说胤祥是一个好武带兵的阿哥,但从有限史料看,胤祥从没有带过兵。虽然有记录说他曾打死过一只老虎,而且善于骑射,但基本上看胤祥是偏文的,并且好藏书字画,在书画等方面的艺术修养很高。一废太子时候发生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如今最原始并且相对可信的资料就是雍正给怡亲王的悼词中说的,被太子牵连,被大阿哥陷害。可是雍正为尊者讳删掉不利于胤祥的史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康熙给三,十三,十四阿哥三个人的请安折子的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不忠不孝的评语是很严重的了,不知道胤祥在一废太子时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的态度一落千丈,这是个谜。也许因为这一次的挫败和康熙的态度,胤祥心情郁闷,就此患种叫鹤膝风的病,时好时坏,好几年,直到雍正登基基本上销声匿迹。值得说明的有两点:1.很多人认为胤祥曾经被封过贝子,但是就资料上看,胤祥在康熙年间没有任何爵位。胤祥出生以后康熙曾经两次给儿子封爵,37年一次,胤祥那时候还小,自然轮不上。48年一次,胤祥已经失宠,没有封爵。2.胤祥应当没有被长期圈禁过,虽然在康熙末期无史可循,可是从他的从驿记录和康熙的朱批奏章来看,他时有出现,并没有被圈禁。

      胤祥后人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阿哈占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津济里氏萨克信;郡主乾隆四十一年壬午正月初五日午时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五子:长子永喧(出继),次子未有名,三子永昆,四子三等侍卫永崇,五子永良。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舒穆禄氏富僧额;郡主雍正四年丙午三月三日寅时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僧格之女;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子(承继子)永宣,次子(承继子)多罗贝勒永喜,三子(承继子)革退二等侍卫永蔓。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喜(出继),次子追封和硕怡亲王永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与第二女同母;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己酉,年十六。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辛亥十月初三日戌刻卒,年十八岁,额附雍正十三年乙卯二月卒。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五日申时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一日未时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九子:长子镇国将军永杭,次子和硕怡恭亲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示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辅国将军永迈,九子永和。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十一月寅时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年二岁。

      胤祥的福晋
      胤祥一辈子有多少妻妾不得而知,但做亲王以后,封诰命的有嫡福晋一个,侧福晋三个,庶福晋两个。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可是从他和嫡福晋生儿育女的数量来看,他和嫡福晋兆佳氏的感情非常非常好,已经到了专宠她一人的地步。他的嫡福晋兆佳氏所生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有没有成人,从康熙四十六年到到雍正三年,除去孝期三年,14年当中,兆佳氏共生子女7人 。

      胤祥扈从出巡情况
      三十七年七、八月左右盛京谒陵,一、三、五、七、九、十、十三从。
      三十八年二月第三次南巡,此行太后同去,一、三、五、七、八、十三、十四从。
      三十八年闰七月巡塞外,一、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从。
      三十八年十月巡永定河堤,一、四、十三从。
      三十八年十一月谒陵,一、九、十三、十四从。
      三十九年正月巡永定河,四、七、十三从。
      三十九年四月巡永定河堤工,一、四、十三从。
      三十九年七月幸塞外,一、三、四、五、八、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从。
      三十九年十月巡永定河堤岸,四、十三从。
      四十年二月幸畿甸,一、二、四、十三从。
      四十年四月巡永定河工,二、四、十三从。
      四十年六月幸塞外,一、二、三、四、八、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从。
      四十年十一月谒陵,四、十三、十四从。
      四十一年二月幸五台山二、四、十三从。
      四十一年六月避暑塞外,些行太后同去,一、二、四、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从。
      四十一年九月南巡,二、四、十三从。
      此行因太子病而在山东折返。这次出巡十分跷蹊,太子在德州生病后,康熙立即召索额图来照料太子,康与四、十三继续行程。到泰山命十三单独祭泰山(泰山在历代帝王眼中是神圣的,不少帝皇在此封禅,它与祭天的意义有得一比。而这等重要之事,康不委派年长的皇四子,却叫年仅十六岁的皇十三子独力承担,是不是从中看出此时胤祥在康眼中的非同一般呢?或是我高估了祭泰山的意义)不久后康就与皇太子回宫,终断了此次行程。而其中会不会发生一些耐人寻味的事呢?因次年索额图就被圈禁了……
      四十二年正月第四次南巡,二、四、十三从。
      四十二年五月幸塞外,一、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从。
      四十二年十月西巡,终点西安,二、三、十三从。
      四十三年六月幸塞外,一、二、八、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从。
      四十三年十月阅永定河,二、十三从。
      四十四年二月第五次南巡,二、十三从。
      四十四年五月左右幸塞外,一、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从。
      四十四十一月谒陵,七、十三从。
      四十五年二月巡畿甸,一、二、四、九、十三从。
      四十五年六月幸塞外,一、二、十三、十五、十六从。
      四十五年十一月谒陵,一、二、十三从。
      四十六年正月第六次南巡,一、二、十三、十五、十六从。
      四十六年六月幸塞外,一、二、十三、十五、十六从。
      四十七年二月巡畿甸,一、二、十三、十五、十六、十八从。
      四十七年五月幸塞外,一、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从。
      八月份十八得急病(据说是急性腮线炎),不久薨逝。特别提出此事,是因一个月左右的一废太子事件,有不少史料均指出此乃导火线。
      四十八年二月巡畿甸,二、四、七、八、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从。
      四十八年四月巡塞外二、三、七、八、十、十三、十四从。
      有记载十三随同巡塞外时的行围均有份参加除此次外,因出塞随同的皇子会分成几批去,第一批去的有时会替换第二批去的人,所以不知此次他是回京了,还是什么其他原因。
      四十八年十二月谒陵,二、五、七、八、十三、十五、十六从。
      四十九年二月最后一次到五台山,二、三、八、十、十三、十四从。
      这十二年来的出巡中,康熙除了一个皇子都不带出巡之外,扈从名单中必有皇十三子。
      六十一年二月左右幸畿甸,三、四、五、八、九、十、十三、十五、十六、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从。
      六十一年五月幸塞外,三、四、五、八、九、十三、十五、十六、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从。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资料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青瓷怡梦
    哭傻了,哭傻了。。。



    双阙
    某茹最近最最喜欢的一篇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49558/2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