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放过自己

作者:阿疼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大清之胤礽(三)


      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初十,正阳门外大火,居民受灾严重,同日,五台山大清皇太子出家。南方反清组织号称大清不得天道以致天降灾祸,没有看到你们皇太子都出家了啊?!

      皇太子胤礽同学是在五台山出家为道的!他让人找到了王常月的弟子吕云,也不知道他手下的人是绑了还是威逼利诱,总之,是把人弄来了,反正他也不是真的想出家,有个样子就行了!对于大清皇太子的这种想法,吕云表示压力山大,让康熙帝知道了,会扫平全真教的!如果是真的,他还能说是道法无边,就算是有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是装样子,这是拿他们全真教当什么?吕云表示非暴力不合作。

      谁也不傻,没有人会想去承受一个皇帝的怒火。胤礽没有办法,只好去太恒山去绑了一个贪生怕死的道士,反正有吕云在手,他说出家那就是出家了,没有看到全真教都来人观礼了吗?至于全真教会怎么被打压那就不是太子的事了,反正就不信康熙帝会杀儿子!

      胤礽这一巴掌抽得,真是让康熙气的,当场就想晕过去!而后怕不解气的太子殿下还送来了一封奏折,没有走请安折的路子,而是明折!上书:胤礽不法祖德,不遵帝训,惟肆恶暴戾□□,难出诸口。且胤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因而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他决定出家为大家祈福,因为在和尚堆里受欺负了,所以他决定不向他的皇玛法看齐,不当和尚,那当道士去,说不定还能长生不老呢!

      康熙知道,他那个才华横溢并且恨着他的儿子回来了,那是他一废太子的诏书,而最后的是在说胤禛吧,胤禛晚年很是练了一阵丹药,康熙把自己关在乾清宫一天没有出去,也没有进食,所有来探望他的人都被挡了回去,连太皇太后都没有见。

      康熙现在已经没有很生气了,只是无力,那是他宠了40年的儿子啊,怎么会不疼?可是胤礽真的不适合那个位子,他太真了,而一个皇帝是不允许任性的!他从来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可是这一次他真的悔了,他们是什么时候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为什么不能让他早点来呢?在没有立太子之前,或许他就不会这么难了。康熙知道以胤礽的才智,他即凡是上了这封折子,那就表示他已经安排好了后续,他是那么的了解这个儿子,即使他为了大清放弃了他。这样也好,这一辈子就让这个孩子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吧,就当是他的补偿吧。

      一瞬间老了的康熙帝决定下诏封胤礽个真人当,他大概想不到这封诏书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这之后,大清大兴道教,在个地盛建道观为自家不当太子当道士的皇阿哥提供无数的方便,最后让胤礽形成了一股不停的找朝廷麻烦的势力,还畏惧他的皇帝爹不敢说什么,到最后康熙帝发现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事了。不知道那时他后不后悔。

      本来胤礽是决定康熙二十六年太皇太后逝世的时候在行动的,在不行在二十四年胤炸死的时候也行,他看这个弟弟最不顺眼!但是没有想到他那个皇阿玛这么迫不及待,于是决定争口气的太子殿下决定狠狠给他老子一巴掌,就选了这么一个让他皇阿玛忌讳的日子。不用南方的卧底们煽风点火,各大反清爱过人士就举起了大旗,真是人他大呼人才,考虑要不要追加点赞助资金。

      真的反清他没有想过,即使他想给朝廷找麻烦,但是他不会忘了他姓爱新觉罗,如果清朝完了,他也不会有好下场,反清的人大部分也都是些沽名钓誉之辈,他们对于太子殿下的唯一用处就是给他爹添堵!

      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发表明谕,封已出家的皇太子胤礽为正阳真人,位同亲王。看到这道谕旨,胤礽狂暴了。他原来是想给康熙帝一巴掌的,现在好像是人家给了他一巴掌。好像他是个顽童一样在挥霍着自己的权利,而他那个皇帝爹在纵容他一样。所有人都在说这个皇太子真不懂事,大概他那些个兄弟在高兴他给他们让地方了吧!

      胤礽是生气的,他开始无所顾忌的给他的皇阿玛找麻烦,南方的反清组织很活跃,活跃到康熙帝的第一次南巡没有成行。康熙帝很生气,胤礽这孩子太乱来了,于是决定抓他回来。但是胤礽就好像从大清消失了一样,康熙帝在找了一年之后暴躁了,他的儿子不见了?!

      胤礽在哪儿呢?所有人都想不到,他在南洋。他在宫里的人手留下的不多,但是却绝对的隐蔽,从康熙发出抓他的消息的第一时间他就知道了,可这么才能避开这样一位集权的皇帝呢?胤礽选择了出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不在大清的土地上,他的那个爹能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在暗,他掌握着主动权!

      他现在可是个道士,对于百姓来说,道士是无害的,感谢王常月和各位全真道的道士,没有他们的前人栽树,哪有他这个后人乘凉啊,对于收留他这个身份不明的人的避难,南方的百姓表示绝对会不遗余力!又一被清廷迫害的可怜人啊~~~

      黑线的胤礽就这么跟着下南洋讨生活的人出海了。话说他这两辈子还是头一回出海呢!这是没有见识,哪天他也建几艘军船,招摇出海,怎么着也不能低于三宝太监的规模!人家郑和只是个太监都七下西洋,他可是个太子呢,怎么着也得比他多那么一二三四五次吧,就这么定了!

      对于自家这位爷的折腾功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的小德子无语了,也做道士打扮的小德子想起索嬷嬷的嘱咐深深的觉得亚历山大,他跟索嬷嬷一致认为自家爷是被万岁爷给打击的神志不清了,所以一直顺着他,唯恐让主子更严重了,可是自家主子怎么还是变本加厉了呢?小德子欲哭无泪。

      和锦是胤礽收留的孤儿之一,他原本就是南方人士,父母生前也是跑船的渔民,他跟其他十个胤礽收留的南方孤儿还有胤礽的亲卫一起跟着胤礽出海,他并不知道胤礽的身份,只以为是个富家公子,但是这不影响他对这位主子的忠心,是这个主子救了他和妹妹,没有让妹妹被卖进那肮脏的地方,让他们活了下来,去年妹妹嫁人了,是跟他们一起被收留的一个人,他会做生意,在主子的资助下已经是个大掌柜了,他的妹妹也很幸福,和锦决定要更努力的为主子办事。

      在南洋,很多人是说着各种语言的,光是闽南话就有十多种发音,会官话在这儿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幸好有着十个渔民之后,原来胤礽的亲卫是无奈的跟着胤礽出海的,但是在发现南洋有很多金矿,并且是可以归个人拥有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家的主子真是英明!

      南洋的汉人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但是没有朝廷的支持,他们只能做着最重的活,拿着最少的钱,不是没有领头人想打破这种局面,但是没有武器,不了解地形,没有后援的他们是没有底气的。没有富商愿意来投资,中原太富庶了,这里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在加上汉人向来故土难离,要不是没有办法,是没有人愿意来的。而且没有人相信贫瘠的南洋会有金矿,知道金矿的汉人很少能活着回到中原。

      南洋对于胤礽来说就是块能吃到嘴里还不咯牙的蛋糕,他越看和锦越满意,就他了。胤礽拍板决定给南洋的汉人找了个首领,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一个皇帝呢。至于让他自己留下来做皇帝,胤礽表示他实在是看不上这个小地方,他讨厌小地方,他喜欢大大的庄园,要开阔,他不愿意只能见到四方天的高高院墙,那么小,那么狭窄。而南洋是一个岛一个岛的,空气是湿的,天气是闷的,前皇太子表示这真不是个好地方,来这儿度个假也以,一辈子在这儿,还不如回咸阳宫呢!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2006123/2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