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探案之选嗣案

作者:郑良霄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14章鉴别一张纸


      锁碎的一天过完,夜,奇怪的寂静,已经是后半夜了,市井和喧闹已经归于暂时的平静,白日里吵吵嚷嚷的兵士们也已各自回营。人们都在沉沉的酣梦当中。

      半夜时分,小文突然醒来,四下一片安静,只听见秦妈均匀的呼吸。窗外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

      不知为什么,小文突然想起白天看到暂厝夫人灵柩的小庙,远在城的北边,向着回家的方向。而小文却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家在哪里,心里怅惘起来。她悄悄地披衣下床,推门出去。小小的院子被月光照得如镀了一层银。早春的风还很冷,小文裹紧了衣服。

      突然,大门那边传来紧急地拍门声。小文惊得几乎跳起来。紧接着,有人在门外叫:“文芝姑娘,文芝姑娘。”

      小文顾不得还趿着的鞋,向大门扑去,一边嘴里高喝:“谁!”

      “赵大人,赵大人有请文芝姑娘。”

      小文一愣,“哪位赵大人?”人已扑到门边,却不急着开门。眼角扫到郑叔正慌张的从门房钻了出来。

      “御使赵大人和工部赵大人”

      小文略微迟疑。

      门外又补充说:“请小文姑娘鉴别一张纸。说是这样说了小文姑娘自然就明白。”

      小文莞尔,伸手去拉门铨。

      这时,郑叔“嗷”地一声扑了上来,扯住小文,却哆嗦着嘴唇说不出话来。好半天才摒出一句话来:“外边乱啊。”

      小文苦笑,安抚地拍拍郑叔的手,对郑叔说:“放心,你看好门就行了,我出去后把门拴好。”又回头瞧见公子、小莲、秦妈都衣冠不整的冲到了院子里。只得向大家说:“没事,别担心。”转身拉开门铨走了出去。

      门外是个低级军校,看号衣服色,应该是姚参军的手下。小文也不多话。示意对方带路。

      去的地方却也不远,就是赵子偁的府邸。今晚门外居然零零散散有人守卫。进了院子就看见里面灯火通明。小文心里咯噔一下,却不多言,没想到那军校直接把小文带到了赵子偁夫妇卧房的方向。

      赵子偁府比赵子瑄府可要大多了。赵子偁夫妇有自己单独的小院子,这个小文是早就知道的,但却从来没来过。

      刚进了小院,就见子偁夫人站在房门口发呆。小文快走几步,上前向子偁夫人行礼。子偁夫人倒似吓了一跳,好半天没有任何反映。小文看她脸色发青,神情也透着古怪。倒不知如何开口了。

      那个带小文来的军校,早已停在院门口不曾进来,子偁夫人又不开口。小文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安静的等着。

      好一会子偁夫人才开口,说了句:“进去吧!”没有更多说什么,只大声叹了口气。小文觉得这叹气是为了表明她对自己的不以为然。

      小文用手轻拍了三声门,听到里面有人说了声请进,才用手一推门。房内人不少,有七八个。看上去全是官员。

      小文用眼一扫,就看到头上裹了绷带的赵子偁。不过赵子偁精神看似还好,应该受伤不重吧。这七八个人本来都围着桌子讨论着什么,这时都一起抬头看向小文。小文眼无定视浅浅一笑,算是向所有人打过招乎。

      座中除了赵子偁,还有赵士珸和姚参军是认识的,其它人小文均未见过。好在赵子偁立即站了起来说“小文姑娘来了。”

      小文看向他头上的绷带。赵子偁苦笑:“被人从背后打的!”

      接着,他把小文介绍给大家。原来,在座的其它几位都是大理寺、刑部或工部的官员。而今天他们一起出现在这里,是因为赵子偁经办的那批硫磺,今天傍晚时分被劫了!

      工部那批从胡商手里买到的硫磺,从越州码头卸下货后,一直由水路押送进临安。两天来,昼夜行舟,路上全不停留,倒也一路都相安无事,偏偏进了临安出了事!

      傍晚时,赵子偁奉命带了人从钱塘门接了货,直接运往工部仓。没想到,半路行至一小巷口时,突然有几个蒙面人冲了出来。赵子偁还没来得及反映,后脑就挨了一纪闷棍。两辆载着硫磺的车也被劫走。最让赵子偁气不过的是,那时天不过刚擦黑,路上还有行人,这些人居然也胆敢如此胆大妄为!而事后查问,居然没有人见过这两辆大车。这批硫磺就这么凭白无故的失踪了。

      小文想,这些劫匪早有准备,定是有什么伪装之法。在座的都是官员,很多人都有丰富的办案经验,显然早想到了,这个无需自己多嘴。

      只忍不住问:“子偁先生你带了多少人?对方有多少人?”

      “我自己带的人很少,原以为已进了临安,没什么危险了。除我自己以外,只带了4个押车的士兵,连赶车的两个车夫,我们一共才7个人,4个士兵都受了伤,但无生命危险。车夫当时也只抱头蹲下,并没看到那些蒙面人的真面目。据说他们也有7、8个人。我原以为这临安城里是很安全的。没想到……”

      “没死人吗?”

      赵子偁奇怪地看了她一眼,“死了两个人,但不在事发现场,而是在百米外另一个巷子里。”

      小文挑眉:“那就是说,还是有人目击了当时的情形,看到了某人的脸。死的是什么人?”

      “是两个出来闲逛的伤兵,原是张俊元帅的手下。死时身上带的刀都没拨出来。”

      “哦?那杀他们的人身手该有多快!现场还有其它线索吗?”小文愕然。

      赵子偁向桌上呶嘴,“这就是叫你来的原因。这是从一个死去的伤兵手里掰出来的。”

      小文莫名其妙地看向赵子偁呶嘴的方向。桌上除了一张大的临安地图什么也没有。仔细看,才发现桌上有一只小小的磁碟。碟中放了一张小小的纸片。

      原来是这个,难怪刚才说是带自己过来看纸。

      小文小心地把磁碟连同纸一起端到面前端详,连大气都不敢喘。这纸显然是从某张大纸上撕下来的一角。

      “你拿着看吧,这纸好象有点厚。”一直没说话的赵士珸开了口。“这不是我们用的文房纸。若是文房纸,这里的大人们早就看出来了。我记得你对那些杂纸也很熟悉,所以让你看看。”

      小文拈起了那纸,果然较常纸为厚。小文把纸举向旁边的灯,透过光仔细观察。纸质细腻。小文仔细看那纸的纤维,不由睁大了眼睛:这纸上似乎有暗纹。小文闭了眼,细细地用手去感触。小文心里暗暗笑了。

      “各位大人可曾注意到,这纸有暗纹?”

      “这不是十色笺!”有一个声音很快插言。小文向开口的官员看去,年纪不小了。小文记得刚才赵子偁介绍时,称他为侍御使黄大人。

      “这位是黄龟年黄大人,曾和我一起在洺州待过。”赵士珸从旁解释。

      小文恍然大悟,这位是赵士珸守洺州时的老同僚。曾任洺州司理参军的黄龟年。

      小文立刻向黄大人施了一礼,客气地解释:“这的确不是十色笺,十色笺虽有暗纹,但纸没这么厚。这纸颜色也不对,十色笺中的白笺要比这白得多。这纸没经过熏染,用的是自然色。”小文在各位大人面前不敢托大。

      “这个甚至根本是不蜀产的楮纸(十色笺属于楮纸中的一种),虽然看起来很像。若说起纸这回事来,在座各位大人都是饱学之士,哪一位不是对各类纸耳熟能详。之所以一下子没能认出眼下这片纸,是因为各位大人平日里不理俗物。细看纤维,这纸倒的确是楮纸,和一般的文房纸没什么不同,有暗纹显得档次不低。但,这纸偏厚,即不洇墨,也不适合装订成书。其实只有一种纸是符合这种要求的,那就是印交子的纸!”小文环视大家。不敢卖关子,赶紧来个竹筒倒豆子。

      此时,所有人都一瞬间露出“原来如此”的样子。赵士珸看着小文笑了。

      小文却一脸淡定,继续说下去:“但我刚才也说了,这纸虽是楮纸,却根本不是蜀产。大家都知道朝庭印交子的纸是在蜀地专营的。为什么说它不是蜀产呢?大家请看,”

      小文把那纸片递到黄龟年的手上。所有人现在都愣愣地看着小文。

      小文继续说:“细摸这纸大家就会发现,这纸的暗纹并非真的“暗”,用手细摸,是能摸出这纸的凹凸的。

      真正在蜀地生产的印交子的纸,工艺非常复杂。蜀产水纹纸,都是由多层纸,乘着抄纸时半湿的状态贴合而成。只有中间那层纸才采用砑花技术,产生水纹。一般这种有凹凸水纹的内层纸,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抄纸的竹帘上,用线织出想要的花纹,抄纸时使纸直接产生花纹,用这种方法抄出的纸是单面凹凸。还有一种是用两块刻有花纹的石板砑出花纹,这种纸是有两面凹凸的。

      无论用哪种方法生产,最终有花纹的纸都只是做为内层纸,被外层的平纸覆盖。用手摸是摸不出任何凹凸的。

      而我们手上这片纸,一摸之下,能摸出明显的两面凹凸,显然这是用石板一次砑成的。更何况,看这纸的纤维,其细腻程度也不能和蜀纸相比。”

      小文笑了:“看这纸,是有人印制的假交子啊!”

      话音刚了,满座皆惊。

      小文又解释:“两年前,我随家父流落楚州时,曾见过这种假交子。现在北方沦陷,无人管理。,为筹集粮饷,各地军阀也是绞尽脑汁。偷印假交子的怕是不少。看这一张略有灰色的楮纸工艺,十有八九是从北边流过来的。只可惜这一片太小,看不到它印刷的工艺如何。也说不出具体产地。”

      好一会,现场的各位官员才回过神来,开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现在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了:一定是有人正躲在那百米外的巷子口,正观察这边的情形……也许还正是这些细作的首领,那人并未蒙面……正好两个伤兵途经此处,见此人鬼鬼祟祟,难免上前盘问……那人假意周旋,上前拿了假交子意图贿赂,乘两个兵士不备,突下杀手。

      小文默默退到一边,听着各位大人讨论,不发一言。她没想到这事就被自己轻轻松松解决了,这多多少少让她多了点自信和自得。

      赵士珸却一直看着她,这时开了口:“小文你先回去,天都快亮了,有时间的话赶紧补个觉吧。”话是用命令的口气,但也透着亲近。以至于现场的官员都住了口,一起怪异地在他们两人间打量。

      小文又不自在了,但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我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士珸:“你说。”

      “我觉得工部可能有内应。”

      话一出口,满座哗然。

      小文不慌不忙,“若说抢劫地点可能是有细作尾随,随意选的,那抢劫的人数为何也恰好与押运的人数相当呢?还有,伪装车辆虽不困难,不过挂几匹布,盖几捆柴之类,但这几匹布、几捆柴及时运到抢劫地点就不那么容易。更何况早有人在一旁把风探视。更显得是早有准备。”

      座中有人频频点头。

      几个工部官员开始和赵子偁交头接耳。

      小文知道自己不能再多话,忙匆匆向各位大人告退。

      一退出门外,小文就惊讶地看见子偁夫人居然半倚在门外,还没有离开。见小文出来,脸色更是黯了黯。

      小文略一沉吟,对子偁夫人说:“子偁先生并无大碍,他们在里面商量事,还要有一会才能散呢。子偁夫人不如先去休息。”

      子偁夫人并不立即答话,只死盯着小文看,盯的小文脊背都发凉了,子偁夫人才说:“小莲的事,并非我多事。大宋律法森严,对宗室的婚嫁有严格的规定。即不能娶于杂类之家,更是明妻妾之别。所谓杂类之家是指为奴为仆之家,所谓明妻妾之别,是指妾永不能为妻。以前我们祖辈有赵宗景,曾在妻子死后,把妾送回娘家,再重新迎娶进门,想以此蒙混把妾升为妻,被发现后被判离断,永不得相见,并且赵宗景本人也被降级。小文姑娘聪明,这个大概不用我多嘴吧。”

      小文也一直眼也不眨地回看子偁夫人,这时平淡地笑了:“我明白,我还知道宗室也不得结交内臣,不得娶于内臣之家等等。零零总总有七、八条之多。但依我之见,这守与不守,在这乱世怕也很难坚持了,更何况,‘有情’对‘无理’之时,这‘情’字更该占上风。我只好奇,夫人如何知道我们这边的事呢?难不成有人时时通风报信?”

      子偁夫人一时哑口无言,又半天才说:“我没读过什么书,辩不过姑娘。你也别问我如何知道,那日的情形可是我亲见了!我今天对姑娘解释这个,也是望姑娘好自为之吧。”
      “好自为之?原来还有伏笔。夫人还想管我的事不成?”

      “不敢,只是,姑娘是读书人,自然明白依礼行事总不错的。礼法这东西,你遵守了,一生之中会享用不尽。姑娘细想想吧。”

      小文施礼后离开,心里却想着子偁夫人的话。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第14章鉴别一张纸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321529/2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