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带个掉渣饼

作者:爱吃掉渣饼加卷心菜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邻居



      “南南,出来帮我端菜,一会儿你张阿姨他们就来啦。”方雯到儿子卧室敲门喊道。
      “知道了!”陆山南摘下耳机,起身往房间外走。
      今天张淑华一家会来做客,张淑华和方雯是旧时好友,学生时代就认识,后来各自恋爱、结婚,连怀孕都是没差几个月的。不过因为张淑华的丈夫江英涛年轻时想要到南方闯荡做生意,还怀着孕的张淑华就跟着他一起南下了,不久后两家孩子出生,都是男孩,一个是江水北,一个是陆山南,之后几年两家也还保持着联系。
      现在因为江水北的户口问题,得转回燕城上高中,相比于南方的钱江市,高考压力大了那么一点。江家夫妻还得顾着南方生意,不能陪着他,一来跟老朋友叙叙旧,二来也是嘱托他们帮忙照看着点儿子,毕竟高中三年确实重要。好在他们夫妻做生意那几年整天忙着工作,不是出差谈生意就是天天加班,江水北也跟着转过几次学,平常也是保姆照顾居多,对于他来说,和父母分隔两地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哎,儿子,你还记得小北吗?我记得你们当时玩儿得挺好的,天天儿出洋相,哈哈哈哈。”方雯今天似乎很高兴,跟儿子打趣道。
      “小时候的事儿了别老是提了,那么小谁还记得啊。”陆山南是真没撒谎,现在他多大,那时候他多大,小屁孩儿不就掐个架打个滚的嘛,哪儿记那么清啊。
      “你看你,我记得以前关系挺好的,天天拉着人家往家里带,人走了你还天天念叨人家什么时候回来呢。”方雯手里活儿没停,往盘子里倒腾菜。阔别小十年的闺中好友再聚,生活稳定,家庭美满,各自的孩子或许也会延续她们的友谊,这让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年的幸福感,没有年轻时候的迷茫,没有刚步入婚姻的格外扎人的现实感,也没有初为人母的无措慌乱,一切似乎都美满稳定,甜丝丝地浸着她的心。
      “哎!多大了还拿手抓!”回来端菜的陆山南拿手捏了盘子里的一块酱牛肉塞嘴里,预判似的往旁边歪头躲妈妈的打。
      “哎~没打着!”陆山南笑着,眼睛弯弯的,嘴里还嚼着那块儿牛肉,方雯怕脏手,踮脚用手背去碰儿子的头,落了空。“您悠着点儿,今天不是还专门做了头发,别弄乱了,方女士。”陆山南赶紧端起旁边的盘子就往外走。
      今天方雯专门去了美容院,利落的齐肩短发,面色红润,眉眼柔和,眼角的细纹也给她增添了和蔼亲切之感,嘴角也不时抿着笑。陆山南虽然对追忆童年好朋友没什么兴趣,但是看着妈妈这样鲜活起来,他觉得似乎也不算差。妈妈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分给自己,从工作和家务活中抽身,去从前不常去的美容院选自己喜欢的妆容,可以不用问丈夫和儿子的意见选自己想做的菜式。少女时期相识的朋友的到来似乎唤醒了方雯,不是陆山南的妈妈,不是陆青峰的妻子,只是方雯。她们不会和职场上的朋友一样长谈工作,不会和妈妈群里交流经验的朋友一样讨论孩子教育,只是将重点放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
      等到母子俩把一桌子菜摆好,门铃声也响了。
      方雯带着儿子到玄关迎接客人,一开门就看见了一脸喜气的张淑华。他们在楼下的时候遇到了下班回来的陆青峰,现在两家人都齐了,方雯和张淑华一见面手就牵在一起,颇为激动地寒暄,不时把丈夫和儿子拉出来问个好。
      不同于方雯的温柔大方,张淑华看起来要明艳强势些,一丝不苟的盘发,面容富态饱满,眼睛大而有神。在和朋友说话时,眉眼间都是不加掩饰的喜色,像一块玻璃展柜里的昂贵翡翠。
      陆山南和江水北作为小辈,基本上就是问好、答话、傻笑,然后打量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个陌生的同龄人。
      “你看他们两个,现在都不认识了。”在这样的饭桌上埋头塞饭是不可能躲得过长辈的话头的,她们聊完了自己就该把话题转到孩子身上了。
      “是啊,我记得……”
      ……然后就是两个人对孩子童年时期的追忆,其实不多,就两段时间,一段是他俩从出生到周岁,之后江家搬走,过了四五年年,江水北姥爷病重,姥姥照顾起来也吃力,张淑华就带着儿子回燕城照顾父亲,大概也就小半年时间。
      她们在聊起怀孕时尤为起劲儿,其中就有十分经典的“指腹为婚”戏码,可能几乎所有的好闺蜜同时怀孕时多少都会有些青梅竹马的两个孩子成为陪伴对方余生的人的幻想。不过孩子出生后一看俩男孩儿,觉得就当好兄弟也行。“山南水北是为阳”,名字也就这样草率地决定了,陆山南,江水北,和姓也挺搭,一个陆上一个水里。
      不过陆山南的还好,江水北就有点土了。
      今晚的热闹散尽,家里倒显得有点冷清了。
      陆山南这个高中生忙着做学校留的作业,加完班的医生父亲早早休息了,做老师的妈妈也忙着在书房备课。他们家的灯光融为这个城市万千灯火中渺小的一点,透着令人心安的暖意,好像每个人在今天之后还能够在原先的轨道上继续滑行,不会有什么意外和危机。
      陆山南躺在床上,盖好了被子,眼睛确是睁着的。房间里仅留了一盏台灯,昏暗的暖色光晕在墙壁上,也照亮了床边的行李箱。
      明天就要回学校了,面对监狱作息和铺天盖地的知识点,老师们反复强调的高考的重要性,还有脚边再塞不进去书的收纳筐。想到这,陆山南翻了个身,想叹气。
      陆山南没有考上妈妈定的目标高中,初中时随父母安排进了妈妈工作的学校,妈妈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的时间和心思,但好在陆山南的成绩稳定,不需要多操心。他本身其实不是什么踏实勤奋的人,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是学是真学了,离了课堂就给自己放假,上课无聊了会开小差,作业偷工减料,偷偷在房间熬夜看漫画打游戏……不过初中课程简单,他悟性也不错,成绩一直是上游,就是上下浮动频繁。
      电视剧里的主角似乎总是会在充满激情的背景音乐里倍速完成积极向上的奋斗过程,然后理所当然地获得某个预期的结果。朋友觉得他会考得很好,老师觉得他会考得很好,父母觉得他会考得很好,陆山南也有这种错觉,认为事情会沿着某种常态走向众望所归的结果,在自己是主角的路上选择了旁观者心态,所以他放纵了自己,在中考前一个月。
      但是他好像没有主角光环,松弛懒散的状态注定不适合应试,他的成绩上下起伏,中考成绩则正巧是最后一个谷值。
      陆山南没去成一中,那个大家认为他应该去的学校。但当时对他来说,考试失利的挫败感远大于没去成一中的遗憾,他没怎么了解过那所学校,中学时代升学从来都只会考虑升学率和教学水平,好像并没有人需要对它有什么感情,只是一个个高矮不同的台阶,给人提供走向高处的凭借。
      他真的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和所有人一样只能一步步走着,感受脚下的高低不平,没有办法逃避人生考验和坎坷,不会像电影主角一样通过短短几个分镜就跳过令人痛苦疲惫的奋斗期,这场局的自由度太高,没有稳定主导人生走向的大纲,他的一点疏忽就会把自己置于蛛网般的岔路口,十五六岁的少年初次真正面对自己的平凡。
      陆山南翻了个身,盯着窗外的天空,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光。夏天时他很快接受了没法去一中的事实,觉得去哪都一样,妈妈考量后决定让他到三中,比不上市里那几个顶尖的学校,但也是个市重点。
      这个暑假陆山南情绪不高,甚至有些浑噩,中考的结束只有短暂的轻松,一面想着重振旗鼓,一面又觉得前方之路实在漫漫,即将到眼前的高考像座大山一样不容推据地朝他推来。
      真到了学校,他才后知后觉地发起悔来。三中的生源没有前面那些学校好,令家长满意的升学率全靠学校密不透风的管理和教师团队的全力监督,陆山南刚开始总觉得这里不像个学校,更像个工厂,日以继夜地生产出无数个相似的考试机器,在长达三年的生产线上被运输到位于尽头的名为高考的车间接受最终检测。
      而自己正要在这里扎扎实实地过三年,陆山南实在无力。他想起一中,为自律且颇具天赋的优质学生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环境,比起老师严丝合缝的规训教导,这个学校选择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优质生源给他们的底气。
      一只白皙的手从被子里伸出,攥着被角蒙过头,烦躁地在被子里深深吐出一口气。
      早知道多考几分了,烦!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8813964/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