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合集

作者:今稚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李冶


      李冶,李季兰也。湖州人。自幼聪明伶俐,据说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赞叹之余却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却性情不宁并非好事,便和她母亲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这个桥段流传的很广,和薛涛的高度雷同,无非是后人添加的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国人喜欢追源溯本,凡事都非得有个来由。所以,刘邦斩白蛇,名门贵女出生满室生香气之类的在民间极有市场。谁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却没有人站出来质疑反驳。久而久之就谎言成真。只有骆宾王七岁咏鹅的事是真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确是小孩子的童谣。

      李治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是个标准的古典才女,非常符合古人对于美才女的要求。按照现代的话来说,李季兰有才有貌有闲情一副落寞的样子,小资调调很足。

      李冶十一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冠子,改名李季兰。唐代女道士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身份,和清修信仰全无关系。有的道馆甚至是非法约会的著名场所。里面的人,不是难耐孤苦的寡妇,就是哪个大夫将军暗藏于此小妾。因为正妻凶悍,所以出此下策。反正都是些有点钱的假女冠,自己不愿意劳动就从外面买女孩子来,明里说是小女冠,暗里就是小丫鬟。李治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去给人家做丫鬟。

      做女道士,没有公婆丈夫子女需要操劳,也不用像尼姑那样剃发,还可以随意和任何男士保持任何关系,没有人会管。崇尚自由主义的女子都踊跃报名当道士,特别是贵族女子。例如,唐睿宗的八公主金仙、九公主玉真,随便找了个为祖母武氏祈福的荒唐理由就悠哉悠哉地住进奢侈的金仙观、玉真观,常年不断地聚集各路名人雅士饮酒行乐,可以肯定是,她们的宫殿式道观曾经留宿了很多大名鼎鼎流芳千古的士大夫。

      唐代公主若是娶驸马,十有八九短命——公主见驸马一面是很难的,公主的保姆比公主的皇娘权力还大,她们几乎都是老变态,就是不允许驸马和公主同房。唐代明代清代三代的公主保姆都是老变态,都学习王母娘娘让牛郎织女七年相见一次那一套。所以相比较之下,的确是做女冠比较好。自由。没有可恶的保姆管东管西管房事。

      唐代三女乱唐后,女权意识很高涨。中国对妇女的禁锢是清代开始的,之前的朝代真的没有什么贞洁观也没有强行裹脚,这两个是在清代登峰造极普及化。

      这里指的女权意识是,女人们开始觉得,女人可以抛开男人而为自己活。所以上行下效,不仅仅达官贵人家的小姐,就是民间普通女子,出家为道也是很流行的。

      但,是真的向道,还是假的向道就没法统计了。反正也算是一种职业。这些尊贵美貌的女道士,随时可以还俗嫁人的,只是很少有人会这样做,特别是有才有貌有靠山的女子。

      有李白的《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诗二首为证: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李腾空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骆宾王也曾经替女道士王灵妃写诗给她的情人。唐代关于女道士的香艳传奇层出不穷,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李季兰之所以能扬名青史,和她的豪放个性凄惨结局是分不开的,另一个女道士鱼玄机留名的原因也类似于此。

      李季兰部分绯闻男朋友名单如下:朱放、茶圣陆羽,刘长卿、阎伯钧等官员。好事者据此编造出许多独家秘闻四处散播。最著名的还是唐才子传里的:

      士有百行,女惟四德,季兰则不然也。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曰:“山气日夕佳。”刘应声曰:“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

      刘长卿患有疝气,阴囊肿大下垂要用布兜托起才能缓解疼痛。这个故事如果没有现代文翻译,很多人第一时间都反应不来他们到底笑什么。仔细一想才知道,这是荤的。

      由此可见,李季兰伶俐而泼辣直白,更像是青楼女子,而不是道士。她和陆羽相好,竟连陆羽的好友皎然法师也相与挑逗,皎然法师佛心堪比唐僧,既不春心摇漾也不恼将起来,而是很君子地回李季兰一首诗: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高僧风度可见一斑。不知李季兰是否愧疚,同样是出家人啊。差别好大哪。看看她的情诗,前者是典型的闺怨,后者是著名的花间派风格:

      《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得阎伯钧书》
      情来对镜懒梳头,暮雨萧萧庭树秋。
      莫怪阑干垂玉箸,只缘惆怅对银钩。

      还有一首选入《唐诗鉴赏辞典》,稍微端庄了些:

      寄校书七兄
      无事乌程县,差池岁月馀。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又来一首看尽风尘沧桑无比的:

      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总之,她是道士,却不写步虚词,不会踏安徐雅步,更不会唱步虚。她会的,是风尘女子的那一套,玲珑,戚然,讨巧,文人最吃这一套,若真的是高洁如雪的谪仙,估计人人都得远离她。更不可能被皇帝慕名而召见。但可惜的是那个时候她垂垂老矣。

      据记载,皇帝对她“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肯定了她的才情,但婉转地说她是“俊媪”,漂亮老太婆。李季兰心里肯定郁闷坏了:成名要趁早。或者也去西王母那里求返老还童仙丹。

      还是李夫人明智,色衰爱弛,见不到我反而会永远记得我。

      和鱼玄机一样,李季兰的死也是一件相当凄凉的事。只不过,她属于晚节不保,起码年轻的时候风风光光地过来了。

      事情起因是:叛将朱泚篡位,立国号大秦。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英勇的烈士,当时也个“烈士”人物叫段秀实,居然不畏惧朱泚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以文人之弱躯夺过一块上朝时拿的象牙笏板,扑上前狂砸他的头部,义愤填膺地怒斥:狗贼!我恨不得把你斩成万段,怎会和你一起造反!

      朱泚额头正中裂开个大口,被段秀实骇人的强大气势吓得慌忙逃窜。烈士同志当然牺牲了,朱泚的朋党干的。朱泚事后都称赞段秀实为忠臣,唐德宗听说后悔恨错过忠臣,“涕泣久之”。

      现在中国娱乐圈最可耻的就是乱站队的插刀教。李季兰当时就干了这样的蠢事,她给这位乱臣贼子献了诗,但她的行为比插刀教严重的多了,她这是叛国教行为。

      当朱泚之乱被平后,唐德宗召见了她。这次她面对的,是责备和死亡:即使被贼人所逼,也应该学严巨川写“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夜宴里有一幕镜头是:一个大臣被施以庭仗之刑。那个场面,凄凉否?血腥否?见者莫不悲愤。

      这叫杖击,很严厉的刑法,用来惩罚最讨厌的人。李季兰便是死于庭杖,就是当场杖击至死,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痛苦地死去。

      一切荣辱都已经离她而去。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不知道她会不会觉得,做个真正的女冠,在青灯古卷里老死,其实真的很好。

      最残忍的事实是:死在最鲜活的年纪里,是英雄和美女最好的结局,没有之一。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982968/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