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

作者:水溶定泛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夏维晏观灯龙火街,纨绔子醉卧沉光阁


      上回说到,夏维晏听得一声惊叫,思绪打断了。抬头看去,原来是有人失手打翻了茶水,弄脏了衣服。众人笑了一通,命他换下衣服,又聊了一会,见天色将完,便各自道别,回家不提。

      夏维晏心里闷闷的,面上却一片宁静。他的小厮中有一个机灵的,想讨主子欢心,便说:“主子何不去龙火街看看,那里的灯火,正是晚上看才好呢。”

      夏维晏也早听人说,近日龙火街有人放灯,煞是美丽,也要去玩赏一番,只是晚上不便,近日也不得空,便道:“罢了,天也晚了,被人看见倒不好。”

      那松雁说:“这个不怕,主子只说和山公子、吴公子一同游玩,没有人说什么的。今日竟不归家,只推住在山公子家里,这事从前也是有的。我再替主子找一家干干净净的客栈,也使得。”

      夏维晏仍是摇着头说:“不妥,不妥。”那松雁只得罢了。

      俗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夏维晏回府的路上,正遇到许多人放灯。天才堪堪傍晚,灯火便升了起来,煞是好看。夏维晏越看越爱,便让车夫停了下来。松雁见主子兴动了,便给了车夫几吊钱,又叮嘱了几句话,只说公子还要跟吴公子等游玩,让他寻个好的客栈等着。那车夫没有不应的,自去领命不提。

      夏维晏带着两个小厮慢慢的看着,自己放了一回灯,又看人家放的焰火,看见几个玩杂耍的,又停了一会儿。夜市里有几个摊贩,专卖一些精巧奇特的东西,便挑了一回,买下许多东西,这才心满意足了。

      彼时天已黑了,夏维晏才想起来打道回府。但这本朝的旧例,未出阁的男儿女儿晚归是要挨骂的。夏维晏是个要强的,况有松雁的谏言在前,他便打算权在客栈休息一晚。让那一个小厮先回府报信,松鹤便领着他往秋好客栈走。

      这秋好客驿是通州最大的客栈,开了好些年。夏维晏只知道它设施齐全,能保障客人的隐私,但价格高昂,接待的都是富人之流。夏维晏不敢说自己的真实身份,只得把母亲给的另一套身份拿出来,原是准备了让他方便行事的。

      松雁去了不久,为难的告诉他说,那最好的几间房都已经被人占了,只剩下那次一等的。见夏维晏皱起眉头,那个店家便亲自上来解释。

      “真对不住,今天来了个客人,把几间房子都包下来了。您现在要住,有一间略次点的,比起来略微有些差别,您要是愿意留着话,我们给您打个折扣。”

      夏维晏见他十分诚恳,况且也不是什么大事,便答应下来。那店家殷殷勤勤地把他送了上去。

      走着楼梯,夏维晏无意间看向那几间上房,心里也好奇是哪个挥土如金的阔人。只见那一层楼站着几个侍从,把那地方包裹的严严实实、丝毫不露的。夏维晏更是觉得奇怪了。

      话说回来,何无渝接到李典善的邀约之后,喜不自胜。但也不敢让李典善出面请,思来想去,用尽半生的才华,勉强凑成一纸邀约,发给了通州几个有名的才子。因为李典善嘱咐他勿要外传,便亲自来到沉光阁,包下了清净的几间。

      李典善逛了一圈,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有的竟不输京都。他按约到了沉光阁,据说那是通州最大的酒楼。这沉光阁在外面看着是金碧辉煌,进去后又觉得铅华洗尽,一点不轻浮,而且价格公道。一楼的大厅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但再往上,就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了。

      李典善刚进门,就看见了站在旁边的何无渝。他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何无渝一个激动,差点跪下了,最近好歹还是稳住了,只朝他行个礼,便殷殷勤勤领他上去。

      到了一个无人的包厢,何无渝这才敢跪下,恭恭敬敬的向他请安。李典善赶紧扶他起来,笑到:“贤弟不必如此。本来是我想着要小聚一场,反倒让贤弟破费了。”

      何无渝满脸堆笑,道:“这怎么能行呢。李公远道而来,不肖一没能长跪相迎,二不能略尽心意,属实惶恐。设此宴者,不过为接风洗尘之意。还望李公海涵。”

      李典善抿了一口茶说:“有心了。”

      何无渝接着说:“不肖请的一班人,虽然没有京都的公子那般才俊,但也算是通州的人材。我们小门小户出生的孩子,难免有不周到之处,要是有人您面前闹了笑话,您替其父教训了他就是,不必顾惜他颜面的。”

      李典善笑道:“何至于此。快请进来罢。”何无渝赶忙把那几个人叫过来。

      那些人早就在另一厢候着了,原来何无渝告诉了他们,只说京都有一位贵人要来,一句话便能决定他们生死。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说的这些人都有些怕。听见他的传唤,不敢不来,所以等了这半天,才得以见那贵人一面。

      本来进来是不敢轻易抬头的,但是李典善年纪又轻,生的又好,并且亲和善人,丝毫没有架子,这些人便也慢慢的放下心来。他们只知道李典善身份与众不同,还道是哪位高官的儿子呢。又见他谈吐爽阔、用度不凡,便都存了些结交的心思。

      李典善问他们一些人情世故、诗文礼记,大约都能答的上来。便又问了他们通州的风俗。

      有一个刻意要显弄,便说:“通州这一片,大约是不同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州虽没有京都繁盛,但胜在山水秀丽。自前朝圣乾年间起,就陆续有人家迁搬于此。那时候的知州名姓杜名分研,见人畜兴旺起来,十分高兴,但又恐那些畜牲糟蹋了好草好地,便划了几块地,命这些人家只在里头放牧。那些人也是些知恩图报的,他们感念知州的恩德,便自发的在那山里头种树。据说白梁山上半数的树木,都是这些人栽的呢。再往后,植树竟成了习俗,每年都有人上山种树,就是图个好运气、好福气。”

      这个人说完,看见李典善赞许般的点点头,得意极了。其他人见他得了赏识,自然也不甘示弱。这一个才刚要说话,那一个就插过来;这一个说的尽兴了,那一个又接上去,一时间七嘴八舌的,也闹不清楚。

      他们正会子热火朝天的说话,哪里知道这李典善早就悄悄的离席了。何无渝眼尖,看见他走了,心里暗叫不好。定是那几个迂腐书生吵吵闹闹的惹他不快了,这可怎么好。一面这样想着,一面赶上去。

      李典善看他跟过来,便道:“不必惊动人。我随意走走,你们继续。”何无渝哪敢就这么让他走了,千劝万劝,又好说歹说,让他过几日务必过来何府走走。李典善答应的一声就要走,何无渝不敢拦着,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他走了。

      叹了一声,何无渝仍旧回到席上坐着。那些人本来还有所忌惮,几杯热酒下肚,胆子也大了起来,又见这位贵人离了席,便越发狂妄起来。酒一杯接一杯的喝,喝的东倒西歪,胡乱的坐着哪里。何无渝到的那会儿,已经醉倒了几个。何无渝看看这个,又看了看那个,顿时后悔起来,深恨自己从前冶游浪荡、不明事理,结交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欲知这何无渝如何打算,且看下回分解。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夏维晏观灯龙火街,纨绔子醉卧沉光阁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623405/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