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一) 陌生的少年
(一)陌生的少年
乌小哥的胭脂铺就在东大街的街口。
乌小哥本不姓乌,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
记得两年前这个陌生的少年除夕雪夜敲开东家曹掌柜的店门,于是,街角那间空了许久的铺面第二天便开了张,招牌是旧的,字是人用刀一笔一划刻出来的。
胭脂铺。
年初一,街坊们都谈论着这个外来的少年,隔壁成衣店的老板娘舌灿莲花也没打听出这少年的名字来历。只说,这乌发小哥生的俊俏,莫不是个哑巴?
然后,就有了乌小哥。因为他的长发乌黑,皙白的面容显得那些长发如墨。
乌小哥的胭脂铺一直生意红火,因为东大街口斜入里便是有名的烟花斜街,花街柳巷的姑娘向来不吝惜银子在脂粉上。
那日,年关刚过,街上行人多了,便有人驻足在街口,看戏。
“小哥,瞧你这细皮嫩肉的,莫不是用了自家的胭脂水粉?呵呵……”
水砚用朱砂红的丝巾蒙着脸笑,却笑得很大声。周围的人也笑,他们想看看这跟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跟面团捏出来似的少年,当着众人被窑姐儿调戏会做些什么。
水砚,烟花斜街里馆陶小馆的红人。
乌小哥不说话,只是拿眼看着她,隔着掉漆的杨木桌面。
水砚又是一阵轻笑,“我说,小哥难道不会说话?”说着揽起横在眼前的几个青瓷小瓶,直抵到乌小哥面前,“这些我都要了!”
“二十两。”乌小哥笑了,接过瓷瓶,转身从搁架上取下黄油纸,包好,再递还给水砚时轻声说。说的很慢,像是怕水砚听不清。
水砚吃惊的看着这个手捧黄油纸包的少年,她惊这少年竟是会说话的,她还惊这少年的脂粉如此贵,她更惊的是这会说话的少年笑起来竟像个桃李天下的教书先生般,那样一张笑脸,装得下太多故事。可是水砚眼里的乌小哥,所有人眼里的乌小哥,不过二十的年纪。
看热闹的人看着水砚摇曳生姿的离开,拐进斜街,觉得无趣便散了。
再过了几日,斜街里的姑娘们都差丫头小厮们来买乌小哥的胭脂。也亲自过来,为了看看水砚口里的少年老板。乌小哥于是小有名气。
到如今,街边柳成荫,四月春发芽的时节。乌小哥在金城已经待了两年有余。
这两年,发生太多事,多得乌小哥自己也数不来。
“乌小哥,你这胭脂有福,让我做了良人。”只记得,有个南来的商人赎了水砚回南方,水砚做了续弦。临走前亲自来买了些许乌小哥的胭脂。
“乌小哥,你这儿风水好,我来沾沾彩头!”还记得,馆陶小馆门前的胭脂小贩元宝,把摊子摆在自家胭脂铺门前,已经快一年了。元宝的生意,确实好了不少。
就这样,陌生的少年,在这偏安一隅的小城中,有了自己的名字,乌小哥。有了好朋友,元宝。有了街坊邻居,成衣店的马婶儿,裱字画的周伯,烙烧饼的阿贵,好多好多。
“元宝,这样真好。这里,我真的不想离开了。”元宝记得,在一个月圆的晚上,乌小哥微红着脸,酒醉着跟他这样说过。
元宝心里,乌小哥是个谜。因为,他看不明白这个人。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