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情缘

作者:叶舟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一章


      康河镇地处江南水乡,背倚匡山,康河环镇而过。康河镇的名字也由此得来。
      匡山险峻,峰峦叠秀,林木繁茂,为康河镇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风。匡山产茶,因山多瀑布,泉水涌流,雾气上升,蔚成云雾,故名“云雾茶”。匡山云雾茶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来改造为家生茶。
      匡山云雾茶芽壮叶肥、白毫显露、色翠汤清、滋味浓厚、香幽如兰。这茶似龙井,可是比龙井醇厚;其色金黄象沱茶,又比沱茶清淡,宛如浅绿色碧玉盛在杯中。故以“香馨、味厚、色翠、汤清”而闻名。历代,曾列为进献皇帝的“贡茶”。
      康河水域开阔,水势和缓,象条玉带环绕着康河镇。河蟹、鱼虾十分丰富,其中更有银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堪称河鲜之首。银鱼古名“脍残鱼”,体形小而细长,银白光滑,晾干后质地雪白透明,因而得名。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康河镇得天独厚,山明水秀加上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庄稼一年能收获两次,一季早稻一季晚稻。素来是鱼米之乡。
      镇上的房屋建筑是典型的徽式,青砖砌的外墙刷上白粉,配着黛瓦,屋脊四角均是飞檐的马头墙,俨然一幅幅淋漓尽致的水墨画,极有韵味。
      建筑上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但是有简有繁,这方能彰显出房屋主人的身份来。一般人家不过是普通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而已,有身份的人家可就讲究大了。
      石框门前的平地上用青石铺出半圆形,谓之龙舌。门两旁的下方为石雕,多是雀、鹿、蜂、猴的图案,喻意爵禄封侯。
      由于房屋的屋檐较窄,门和窗上方都另有飞翘的垂檐,形成独特的双檐,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门额四周饰以砖雕,寸余厚的青砖上雕出立体的日月云涛、亭台楼阁及人物,有的更是完整的名画名图、戏文故事,俱是栩栩如生,形象传神。门额上多镌刻“XX第”、“XX堂”,也有表明家风祖训的门额。
      进入厅堂,举目就能见到各种木雕,雕花门扇、窗扇、横梁和廊柱比比皆是。廊柱上角雕着龙头鱼身的图案,取鲤鱼跳龙门之意。横梁上也刻有繁复的带故事情节的图案。门扇、窗扇多是一些四君子、五蝠之类的吉祥图案。
      康河镇物产富饶,东西南北四处商埠码头,交通便利,康河的云雾茶、银鱼及稻米正是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要是你认为康河镇仅是个云集商贩的地方可就大错了。匡山、康河历来也吸取许多文人骚客来此采风,留下的墨宝真迹亦是不少。
      毕竟是真儒过化之地,康河镇的读书之风,尊重学士之气因此也甚为浓厚。康河人虽以商贾居多,但是历史以来出过的高官鸿儒也不乏其人。商人自古以来地位都不高,没有做官入仕来得光耀。康河镇方圆几十个庄子,每个庄上都有自己的私塾,供本族的子弟学习,希望将来能够有人学有所成,光宗耀祖。
      提到读书之人,就不得不说起这凌家的两位先生。
      这两位先生系凌庄的大户人家凌老爷子的两个儿子,大先生和二先生,乃一母同胞兄弟,均是文武兼备,丰神俊秀的人物。
      凌庄是康河镇最大的庄子。凌家拥有庄上最大的茶庄和米行。
      凌老爷子现在虽是丰衣足食,颇为富裕。祖上却是一穷二白,年少时也是吃过一番苦头的。夫人是童养媳,凌老爷子与夫人年岁倒是相当,这里的童养媳并不是指妻子比丈夫大很多,而是因为女方兄弟姐妹很多,家里困难负担不起,就把女孩送给别家作媳妇,帮忙做做事,能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凌老爷子与夫人白手起家,苦了大半辈子,才有现如今这般光景。
      凌老爷子秉性淳良敦厚,家业大了,置下田产家宅,却不忘本。感念夫人的相濡以沫,既不纳妾,也无侍寝,与夫人琴瑟合鸣,诞下这对兄弟。这在凌镇少则四五兄妹,多则□□姐弟的人家来说,也算得上是子嗣不旺了。
      大先生大名凌瑞麒,因五行缺水,故小名唤作水官。
      二先生名凌瑞麟,在秋天里出生,小名就唤作秋官。
      瑞麒是凌氏夫妇中年得来的头生子,又生得俊秀聪颖,自然疼爱得紧,偏这孩子自小体弱,倒比后出世的瑞麟多出些溺爱来。
      两兄弟容貌上倒有七八分相似,个性却是相差甚远。

      康河镇的庄子多,姓氏多,宗族也多。各宗族之间免不了一些比试,大的、小的、明的、暗的,能比的都拿出来比了。羸的次数多,自然为宗族羸得声势。
      一年一度的省学会,是光明正大的比试,比的是宗族子弟的学识才思,为人处世的见地。省学会的名由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省学会一般由镇上得高望重的老先生担任评鉴人。
      省学会是康河镇上比较重大的传统节目,因此每年各宗族派出的都是比较器重的子弟,冀求得够拔得头筹,面子底子一次挣足。
      瑞麒十岁那年,已在私塾里上了五、六年学。夫子对这个天资聪慧的学生比较偏爱,就推举他参加省学会。
      这一年恰逢康河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康河桥改造修建完成,省学会的内容便是以这新落成的康河桥为题材写一文,不限文体。结果《康河赋》获得老先生们的高度评价,脱颖而出,撕开名字的封条,竟是十岁的瑞麒所作。瑞麒凌家大先生的名号不胫而走。

      瑞麒学什么都不是很上心,不过是仗着天资聪慧,也能学有所成。独对一样偏好——唱戏,且唱的是旦角。
      瑞麒生得中等个儿,清瘦修长,面容俊美,气质儒雅,扮起妆来确实漂亮得很。加上嗓音清亮,也算得上是唱作俱佳了。
      瑞麒初登裕泰园扮杜丽娘唱《惊梦》时,一亮台,顾盼生姿的眼神吸引了诸人的目光。一亮嗓子就博了个满堂彩,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裕泰园从省城请来新捧的名角儿,那个叫好声让瑞麒颇为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
      虽说男风在这个偏隅的镇上并不盛行,却有些宵小之徒见瑞麒生的那般模样,且又爱唱旦角,便起了不良之意。
      一日,瑞麒唱罢戏,正待出裕泰园时,三四个人围上前来,其中一个道:“哟,这不是杜丽娘么?走得这么急,可是要去会相好的呀?哥哥我不就是柳梦梅吗?”说罢,那几个人齐声轰笑起来。
      瑞麒几时受过这等闲气,当下气得脸色煞白。
      那帮人见瑞麒不言语,越发来劲,一个人更是凑近瑞麒的脸,伸出手来想捏瑞麒的脸颊。
      只听得“唉哟”一声惨叫,待其他人回过神来,那人的胳膊耷拉着,想来已是折了。
      以多欺少历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虽说凌家现如今在庄上也算是有头面的人,还不至于经受这种事,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凌老爷子送儿子上私塾的同时,请来一位武师在家教授些拳脚功夫,一来健身,二来防身。
      众人这才相信,凌家兄弟自幼习武,并不是学得花拳绣腿,而是真功夫。
      此后,人们都传,别看这凌家大先生长得一副文弱书生模样,其实狠着呢,轻易惹不得的。

      凌老爷子家教不是甚严,但是非常律已。凌家两兄弟很是敬重自己的父亲,虽然会些拳脚功夫,究竟还是以学课为主,倒也不在外面惹事生非。
      两兄弟弱冠之年,已经是凌庄有名的两大先生,也是康河镇上有女初长成的家长们最想结亲的对象,更是康河镇各庄及笄少女怀春的对象。
      家道殷实,父爱母慈,瑞麒就这样顺风顺水、自由不拘地长了近二十年。
      瑞麒二十岁这一年,凌老爷子与夫人一合计,也该是让儿子收心的时候了。
      这一日,瑞麒与瑞麟向父母请过安。
      凌老夫人开口道:“水官,过了三月你就满二十了。你爹和我商量了一下,也该是你成家的时候了。你心里可有中意哪家的姑娘?”
      瑞麒回道:“爹和娘说的极是,只是孩儿并没有心仪的姑娘。婚姻大事尚请父母亲费心做主。”
      这倒是瑞麒的大实话,除了幼时能规规矩矩地跟着私塾里的夫子正经学习课业,稍大些便只拣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让夫子很是引憾。
      这些年光顾着学些新鲜玩意儿去了,后来又沉迷于唱戏,还真没留意哪家的姑娘。
      况且自个的父母也不是那等固执刻板之人,挑的长媳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退一步讲,真要是自己不喜欢的,也还是有商量余地的。这才放心托付给父母,自己乐得做个甩手掌柜。
      凌老爷子与夫人见儿子如此说法,便开始安心着手挑选长媳。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章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197117/2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