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影视作品&书籍推荐记录

作者:Sunness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10月观影记录


      43、电视剧《难以置信》
      强推。这可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牛的剧本!上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剧本超牛的是《三块广告牌》,两者相似之处是:不仅剧本棒,演员演技也超赞。
      说剧本牛是因为故事节奏稳、双线(时间线及事件线)叙事妙、理性客观探讨女性问题及体制问题、完全没有煽情却依旧引人深思。故事其实很简单,与其说是悬疑剧不如说是犯罪剧,展现的是一桩连环□□案在受害者身上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而故事里每个人物因各自的性格、成长经历不同,在面对外界各种刺激的不同反应则需要很强的表演能力——这就是演员们的演技让人拍手叫好的原因。
      在小女主玛丽的这条线上,故事展现出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在一起□□案中从同情转向怀疑、再从怀疑转向对“捏造”的确信,最终对受害者残忍地进行二次伤害的过程。最让人庆幸、也最受刺激的是,在倒数第二集的结尾,心理医师终于以一种温和、体贴而真诚的方式让玛丽打开了心扉,在耐心听完她的讲述后,心理医师说:也就是说,你遭到了两次侵犯。
      ——一次来自罪犯,一次来自社会。
      前几集中的玛丽线里,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他们的“自以为是”。更可怕的是,这种自以为是指向的是“我为你好”或者“我必须任其职尽其责”,“爱”和“责任”的枷锁一套上来,原本就伤痕累累的受害者便终于喘不过气,愈发无所适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而两位女警的那条故事线更是深层次挖掘出了来自体制的“自以为是”:执法者的自以为是,机关的自以为是,社会机构的自以为是……正是这些自以为是和“经验主义”让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连环□□案如此令人难以置信地被忽略了。
      更贴近现实的是,在这起案件中犯错的人,大部分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中的“恶人”。甚至可以说,他们当中有的人在大部分时候十分尽职尽责,以至于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犯下这种可怕的错误。比如玛丽那位在学校工作的寄养妈妈,比如负责玛丽这个案件的那位警官。我不认为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是“虚伪”,只是——归根结底,他们内心傲慢和自以为是导致了一叶障目,使得他们忽略了许多本可以注意、本值得怀疑的客观事实,而对自己内心的“真相”深信不疑。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去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真相”,是一种对他们自己更轻松的选择。
      故事里还有一位受害者莉莉,她一年前被这起连环□□案的罪犯□□未遂,报案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警方甚至忽略了她家院子里那把刀,直到一年后她清理院子时自己发现。这种荒谬的现实让我联想到前阵子看过的那本书《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其中第一章“被害人:无处不在的身份标签”举出的真实案例就与莉莉在警方那里遭遇的一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出于一连串单个来看十分常见、结合起来却巧合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疏忽”影响,人们犯下了难以挽回的、荒谬至极的错误。而这些疏忽,其实是可以在各个环节中逐一突破的。只要在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改变,便不会酿造之后的悲剧。
      另外,故事中两位女警总是让我联想到电影《房间》里,小主角逃出房间后遇到的那位女警。当年看《房间》时我就无数次感慨:幸好小主角遇到的是一位女警。这种感慨当然含有一定的偏见,只是身为女性,我更加相信在面对孩子和女性受害者时,身为女性的女警总会更有耐心、更加细心,也更能发现端倪。如果把《房间》中刚刚出逃成功、在外面的世界惊慌失措的小主角交给那辆警车中的男警,他一定不会像那位女警一样及时发现蛛丝马迹并对小主角进行引导,如此一来,那个依旧被困于房间里的母亲也就不会得救了。
      屁股决定脑袋。我不是说男性没有同情心、耐心、洞察力,只是男性身为男性,实在很难、很难、很难真正理解女性的困境,就像女性也很难理解男性的困境。
      最后声明一点:《难以置信》中的男性角色并不都是负面角色。两个女警的丈夫都非常好,非常好。

      44、电视剧《切尔诺贝利》
      强推。看到这个剧名,应该就不需要我啰啰嗦嗦介绍剧情了……
      从当事科学家的角度讲述切尔诺贝利事件。不说意识形态的东西,科学家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始终令人动容。整部剧都非常压抑,让人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和绝望中,尤其是三名“士兵”在隔离区杀狗那个部分,以及消防员的家属眼看着丈夫的尸体被封进金属棺材、放进深坑由水泥填埋的那一段,镜头和剪辑的处理都非常有艺术感。
      既然不说意识形态,就很难感慨官僚主义的危害了。
      只是,在通过这部剧了解完切尔诺贝利事件后,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前阵子读《所罗门王的指环》最后那个部分时的感想:“社会性的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身体武器时,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一种社会禁忌。而人类不同,人类拥有身体以外的武器,因武器脱离了身体、也脱离了本能,而不受天生的禁忌约束。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禁忌’大多是后天形成的,它并不如刻在基因里的禁忌牢靠,因此才会频繁出现背德、违法甚至是犯罪的现象。”
      因此,人类最终因自己制造的“武器”而灭亡似乎也是十分合理的结局。
    插入书签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10月观影记录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394566/1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